蕎麥不是麥,大麥和小麥都來自禾本科,而蕎麥是蓼科植物。
蕎麥最早於公元前6000年就在西亞被人們種植,逐漸分布到歐洲和亞洲,公元前4000出現在巴爾幹半島,公元前2600年到中國,在距今2000多年陝西鹹陽漢墓中,就出土了蕎麥實物。蕎麥分為甜蕎和苦蕎,我們通常吃的都屬於甜蕎,它佔全求種植蕎麥的90%以上,除了我國以外,日本、俄羅斯、波蘭、加拿大、巴西、南非和澳大利亞都廣泛種植蕎麥。中國和日本作為兩個吃蕎麥的大國,食材君將分兩期聊聊各自不同的吃法,今兒咱先說說島國的蕎麥麵。
據日本的傳說,早在4000年前的繩文時代,蕎麥就已經在島國出現。但從有據可查的記載上,蕎麥8世紀才傳入日本。最初吃法相當的粗糙,把蕎麥粒煮吧煮吧,整熟了就吃。直到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中國南宋),天朝手工制粉技術傳入島國,日本才出現了蕎麥粉,但蕎麥粉缺乏麵筋蛋白,毫無彈性和韌性,和成的面是死氣沉沉的一坨,只能做個餅或煮個粥,即使是這樣,也只有貴族才能享有,屌絲們,還是只能吃煮熟的蕎麥粒。
▲東京米其林一星蕎麥麵店「玉笑」的「蕎麥搔」,還原了蕎麥麵出現前的樣子。
到了十六世紀,隨著日本的統一,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日本人開始在蕎麥粉中摻入小麥粉和山藥,更富粘性的麵團終於促成了手切蕎麥麵條的出現。這種切面的方法始於信州(長野縣),隨後流傳到江戶(東京),正好趕上日本食物的爆發期,天時地利人和,蕎麥麵終於等到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張天保年間(1830~1844年)的名畫描述了江戶庶民的日常生活,街邊有賣糰子和蕎麥麵店的路邊攤(屋臺)。
當年江戶最火爆的路邊攤(叫「屋臺」)當屬蕎麥麵、以及日後如雷貫耳的握壽司和天婦羅(並稱「江戶三味」)。到了1860年,吃蕎麥麵已成日本人的日常,僅江戶一城,蕎麥屋的數量就已達3763家。
▲江戶時期,小攤販將把蕎麥麵用滾水煮熟,再澆上用魚和醬油熬成的湯汁,一碗麵只需三兩分鐘,食客們都是站著吃,這個傳統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蕎面面日文寫作そば,全名為是そば切り,意思是把蕎麥麵團揉制後刀切成條。
▲這家開在長野縣鄉村的隱秘蕎麥麵館,竟然是個米其林一星餐廳。信州(長野縣)因天氣溫差較大,出產優質蕎麥,是日本蕎麥麵的發源地。
蕎麥麵そば(soba)在島國人心中的地位,就像餃子之於我們。
▲かけ蕎麥(素湯蕎麥麵):沒有特別材料,清淡湯汁配上蕎麥麵。
食材君曾在推文中貼出收錄在我們語文課本裡的《一碗清湯麵》,文中日本一家三口除夕夜吃的清湯麵就是蕎麥麵。大年夜吃蕎麥麵,不僅是因家境貧寒,更是因為這是島國人的傳統習俗。
▲天ぷら蕎麥(天婦羅蕎麥麵):清湯蕎麥麵蓋上天婦羅。
每年的12月31日,是日本人的除夕夜,叫做「大嗨日」,這一天,一定要吃一碗「年越しそば」(除夕蕎麥麵),一是借蕎麥麵的綿長寓意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二是以蕎麥麵易斷的口感代表與舊年的煩惱一刀兩斷,新年吉祥的意思。不過,千萬記著一定要在凌晨12點前吃,踏進新年再吃蕎麥麵就不吉利了。
另外,日本人搬家時,也會為左鄰右舍送上一碗蕎麥麵,祈福互相照應,生活圓滿。
▲一碗正宗的蕎麥麵,是要用新鮮的山葵(青芥末),自己磨成泥
▲日本人常說「關東蕎麥,關西烏冬」
日本「三大麵食」分別是拉麵、烏龍麵、蕎麥麵,別看日本拉麵名氣最大,但對日本人來說,拉麵又叫中華拉麵,而蕎麥麵和烏冬才是最民族的,是日本面的鼻祖。其中蕎麥麵最傳統,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料理。
▲手工制蕎麥麵的工具
現代蕎麥麵的製作方法有手工制面和機器制面兩種。和我國做蕎麥麵大多用餄餎床不同,日本手工制蕎麥麵全是刀切的,手工制面看似簡單,但手藝全在擀麵和切面上,需要多年的修煉,才能成為制面職人。
▲「十割」100%蕎麥粉的蕎麥麵
蕎麥粉裡加入不同比例的小麥粉,能獲得不同的口感,日本人對蕎麥麵的審美並不單一,只要蕎麥粉比例超過30%(「三割」至「十割」即指使用30%~100%的蕎麥粉)的粉製成的麵條,都可稱為蕎麥麵,通常二八割(小麥粉和蕎麥粉是二比八)的比例被視為最佳,除了小麥粉,蕎麥麵裡還可加入大麥粉。為了獲得更豐富的口感,面中也可加入雞蛋、山藥、牛蒡和鹿角菜。
▲月見蕎麥(月見蕎麥):就是加了蛋黃的蕎麥麵,因為蛋黃似月。
但在老饕眼中,蕎麥麵的粉裡不能加雞蛋,面碗上也不能撒海苔,因為,這些都遮蓋了蕎麥麵的本味。
蕎麥麵兩種吃法最為常見,一種叫「盛」,一種叫「掛」。
「盛」法
▲ざる蕎麥/盛り蕎麥(籠屜蕎麥麵)
「盛」法就是面涼蘸汁法,面煮好後過涼水,再放入竹製的笊籬或蒸籠,配蘸汁吃,關東的蘸汁濃鬱,面只需蘸入1/2或1/3;而關西作為蕎麥麵的發源地,為了更突出蕎麥本味,蘸汁清淡,面可以全部浸入蘸汁。不過濃淡相宜,盡可各取所好。
▲蘸汁杯原來是酒器,叫做「豬口杯」,因用於蕎麥麵後稱「蕎麥豬口」
▲吃完冷麵,在蘸汁杯中就著剩餘的蘸汁加入熱麵湯喝下,有著原湯化原食的舒暢
「掛」法
「掛」法可以看做清湯麵的做法,18世紀中期面市,加入天婦羅、海藻、雞蛋、海鰻、山藥泥和鴨肉等面碼都是清湯麵的傳統吃法。
▲きつね蕎麥(狐狸蕎麥麵):清湯蕎麥麵蓋上油炸豆腐(狐狸在日本文化中是人神間的使者,狐狸最愛吃油炸豆腐)。
▲長野縣的蕎麥麵專用醬油
由於蕎麥麵煮後會隨時間變化而影響口感,無論吃哪種蕎麥麵,都不能細細品味,吃蕎麥麵的精髓是個「快」字,一般一碗麵做好到上桌控制在一分鐘,吃完也要在五分鐘之內,吃麵時發出唏了呼嚕的聲音,不會被看做粗魯或素質低下,而會被認為是對美食和店家的敬意。
▲とろろ蕎麥(山藥蕎麥麵:)山藥配雞蛋清磨成泥蓋上蕎麥麵。
—必吃榜—
長野「夢幻蕎麥麵」
長野縣富倉地區的「夢幻蕎麥麵」加入了一種「雄山火口」的植物,價格不菲。
出雲「割子蕎麥麵」
連蕎麥殼一起制粉而成的出雲蕎麥麵,顏色和蕎麥香都很濃重,最負盛名的是盛放在三層圓漆器中的割子蕎麥麵,一層層吃下來,饒有興致。
巖手「碗子蕎麥麵」
巖手的蕎麥麵與長野、島根並稱為日本三大蕎麥麵。碗子蕎麥麵俗稱「一口面」,是巖手縣一種鄉土料理,一般8-15碗相當於普通一碗的分量,和我國陝西最傳統的臊子麵異曲同工。
了解更多食材
點擊本頁左下角「閱讀原文」
或在首頁輸入數字「1」
看食材君為您匯總的精選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