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對一碗清湯寡水的蕎麥麵情有獨鍾?

2021-02-17 三個料理人


文 | 王槍槍

三匠廚房在以前的文章中提過,「稻米+魚生」是日本基本的飲食文化特徵。但日本人的日常主食並不只有米飯,麵食也是重要的一種。日本「三大麵食」分別是拉麵、烏龍麵、蕎麥麵,其中蕎麥麵是最傳統,也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料理。

蕎麥麵對日本人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日本人在除夕之夜(每年的12月31日)都要吃蕎麥麵,稱之為「年越しそば」(年越蕎麥麵)。中學語文課本曾有一篇名為《一碗清湯蕎麥麵》的文章,裡面寫道:「每年年底最後這天,北海道的當地老百姓都要到麵館吃上一碗蕎麥麵,才算是過節。」《蠟筆小新》裡,小新一家也是用吃蕎麥麵,看NHK紅白歌會的方式來度過新舊之交,跟中國部分地區年三十吃餃子、看春晚一個意思。

同樣是過年,日本人為什麼對一碗清湯寡水的蕎麥麵情有獨鍾?蕎麥麵怎樣成為日本的國民美食的?

 



日本蕎麥麵的歷史其實並不長


蕎麥是麥的一種,多長於高寒地區、山區。大約在8世紀,蕎麥傳入日本。最初的吃法是將蕎麥粒做熟了吃。直到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中國手工制粉的技術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有了蕎麥粉,但由於蕎麥粉做成的麵團裡缺乏麵筋蛋白,幾乎沒有彈性和韌性,所以只能用來做蕎麥餅、蕎麥饅頭、蕎麥粥。在當時,蕎麥粉製成的食物只有貴族才有能力享用,窮人家庭一般只能吃蕎麥粒。

 


蕎麥粉被用於做麵條,已經是十六世紀末的事了,當時,日本人學會了在蕎麥粉中摻入少量小麥粉、山藥來提高麵團粘性,比例從一割到十割不等(「十割」即指100%使用蕎麥粉),製作的方法是將麵團反覆揉搓,然後用擀麵杖擀成較薄的面片,再將面片手切成麵條,稱之為「蕎麥切り」。這種做法先是流行於日本長野(古稱「信州」)一帶,隨後流傳到江戶。當時的江戶城(今東京)是職人之城,有大量中底階層的手工業者,所以類似於路邊攤的「屋臺」很受歡迎,最火爆的就是蕎麥麵、握壽司以及天婦羅,它們並稱「江戶三味」,售賣蕎麥麵的攤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蕎麥麵放到滾水中煮,再澆上用魚、醬油熬成的湯汁,整個過程不過兩三分鐘,食客只能站著吃。1860年,江戶城內的蕎麥屋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763家。如今的東京街頭,這種只能站著吃的蕎麥麵館還有不少。

 



蕎麥麵該怎麼吃?


蕎麥麵豐儉由人,無論是在高級的蕎麥麵專門店還是只能站著吃的小店面,都毫不違和。但蕎麥麵的底色是質樸、清淡,無論在哪裡吃,怎麼吃,最好都不要用刺激性的配料和調味品,越單純越能品得蕎麥麵的本味。 

 


蕎麥麵最常見的吃法是「盛」,可以理解為蕎麥涼麵。即將煮好的蕎麥麵過涼水後(是否過冰水各家略有不同),盛放在竹製的「笊籬」或蒸籠上,蘸著醬汁吃。醬汁又有關東關西之分,關東的蕎麥麵汁主要是用柴魚片高湯、濃口醬油、味醂和砂糖煮出來的調味料去配合而成,無論顏色或味道都比較濃。而關西的蕎麥麵汁主要是用柴魚和昆布熬出來的高湯再加上薄口醬油去調味,所以顏色看起來比較薄。

如果食客點了蕎麥涼麵,店家通常會在食客快要吃完之前,送上一碗下過面的熱湯,用熱湯把剩下的醬汁稀釋後喝下,是吃蕎麥涼麵的一大享受。

 


另一種常見的吃法叫「掛」,即將湯汁澆在蕎麥麵上。大約在18世紀中期,清湯蕎麥麵一經上市,便作為普通市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迅速認同。後來各種各樣的配菜,如天婦羅、海藻、雞蛋、海鰻和鴨肉也漸漸被加進清湯蕎麥麵裡

對蕎麥麵行家來說,一般會選擇蕎麥冷麵。在吃麵時,只淺淺地沾一下湯汁,而不是將蕎麥麵泡在湯汁裡,還有人認為,吃蕎麥麵時要吃的粗野、豪放一點,不要嚼太多次,呼嚕呼嚕地吞下去才能品味到蕎麥的自然風味。這也是日本料理的基本精神——烹飪方式簡單細膩,著重突出食物的本味。

 



哪些地方的蕎麥麵最值得品嘗?


長野縣製作的「信州蕎麥麵」是蕎麥麵中的佼佼者,18世紀下半葉就在江戶打響了名聲。當時遍布江戶大街小巷的蕎麥麵館中,最著名的就是1789年開在江戶麻布永坂的「更科」,當時掛出來的招牌是「信州更科蕎麥所」。此店以信州蕎麥為食材,只取蕎麥麵中的「一番粉」(一番粉出自蕎麥種子的芯,口感最細滑,身價也最高),讓原本的色澤偏米褐色的蕎麥麵也能製作出純白色澤且細緻口感的麵條,深受貴族及寺院的喜愛而打響招牌,明治後期幾乎成了高級蕎麥的代稱。

長野縣種植蕎麥有先天優勢,晝夜溫差大,土地又大多是火山灰土,因此縣內從北部的黑姬、戶隱到南部的開田高原,存在著很多有名的蕎麥產地。長野縣的人以長壽聞名,據說他們長壽的秘訣就藏在脂肪含量低、維生素D1、B2含量高的蕎麥麵裡。

 


▲雄山火口經過烹煮、衝洗、曬乾後得到的植物纖維,圖片來自紀錄片截圖

長野縣富倉地區的「夢幻蕎麥麵」很是出名。「夢幻蕎麥麵」的特別之處在於,使用了一種叫做雄山火口的植物,雄山火口的纖維能讓蕎麥麵變得有粘性、爽口。紀錄片《夢幻蕎麥麵》裡,介紹了雄山火口的珍貴:

1.野生雄山火口數量不多,人工種植存活率不高 

2.製作步驟極其耗費人力,先要收割,繼而烹煮,然後用山泉水衝洗葉肉部分留下纖維,還要曬乾。使用時用熱水再煮開。

3.15公斤的雄山火口葉子才能提取出僅僅400克的纖維。相當矜貴。

 


▲割子蕎麥麵

出雲蕎麥麵走的是粗獷風格,出雲市位於日本島根縣,是日本古代的神話之地,作為日本神道教兩大最重要神社之一的出雲大社就在出雲市。

出雲蕎麥的特徵是將蕎麥殼一起製成粉末,所以顏色較深、香味較重,但麵條更勁道。出雲蕎麥麵中,最負盛名的是盛放在三段圓漆器中的割子蕎麥麵,割子即指圓漆器,幾色割子就是指有幾層,初期出雲蕎麥麵使用的是正方形或者是長方形的容器,後來才更改為圓形。

割子蕎麥麵有著獨特的吃法,吃第一層面時,先放入柴魚、海苔絲、辣蘿蔔泥、蔥末,然後倒入特製醬汁來享用,吃完第一層可以把剩下的湯汁澆在第二層上,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添加別的佐料和沾醬。

 

▲碗子蕎麥麵

巖手的蕎麥麵與長野、島根並稱為日本三大蕎麥麵。碗子蕎麥麵(一口面)是巖手縣一種鄉土料理,食客所用的碗在巖手方言中叫做「碗子」。伴隨著服務員的吆喝,碗中不斷有新的蕎麥麵添進來。如果沒有及時把碗蓋上,就必須永遠不停地吃下去。

碗子蕎麥麵主要在花卷、盛岡、一關的蕎麥麵館。一般8-15碗相當於普通一碗的分量。碗子蕎麥麵另外還可附帶配菜,一般有金槍魚的生魚片、用醬油煮過的滑菇、撒上了碎核桃的味增泡蘿蔔和鮭魚籽。


▲「かね井蕎麥」售賣的手打蕎麥麵

除了幾個著名的蕎麥麵產地,日本還有不少著名的蕎麥麵老店。東京有三大齊名的更科、藪及砂場,這是蕎麥麵館從江戶世代延續至今的三個流派。京都有許多蕎麥麵館,其中最著名的是本家尾張屋和「かね井蕎麥」。「かね井蕎麥」只售賣蕎麥麵,卻能評為米其林一星,此店不接受預訂,每天11:30開門,分午市、晚市,定量售賣,賣完就歇業。



 

日本人過年為什麼要吃蕎麥麵?


蕎麥麵早已融入了日本各個階層的生活,是名副其實的國民美食。那日本人過年吃蕎麥麵的習慣從何而來呢?

一種說法是,過年吃蕎麥麵是江戶商人的飲食習慣,因為每逢忙到焦頭爛額的年底,商人常吃不需花太多時間準備、可以立刻上桌的蕎麥麵。即使是為了準備過年而開始清掃煤菸灰的這一天,人們也是習慣吃蕎麥麵。不僅如此,江戶的商家在「月仕舞」,也就是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也習慣來一碗蕎麥麵,稱為「晦日そば」。然而不只從何時開始,這個習慣演變成只在除夕夜吃蕎麥麵,並且流傳至今日。

另一種說法則是從蕎麥麵的特點上解釋。蕎麥麵缺乏彈性、容易切斷,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吃碗蕎麥麵,象徵著與不愉快的過去一刀兩斷。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 END ·  

三匠廚房 | 廚房裡的意見領袖


 ID:sanjiangfood 

本微信號內容除特殊註明外,版權均屬三匠廚房所有,版權合作請聯繫sanjiangchufang@126.com

相關焦點

  • 蕎麥麵:日本人最愛的一碗麵
    ▲東京米其林一星蕎麥麵店「玉笑」的「蕎麥搔」,還原了蕎麥麵出現前的樣子。到了十六世紀,隨著日本的統一,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日本人開始在蕎麥粉中摻入小麥粉和山藥,更富粘性的麵團終於促成了手切蕎麥麵條的出現。
  • 蕎麥麵:日本人最愛的一碗麵,日本人連搬個家還要給鄰居送蕎麥麵?走近日本繁瑣的搬家禮儀
    蕎麥麵:日本人最愛的一碗麵蕎麥不是麥,大麥和小麥都來自禾本科,而蕎麥是蓼科植物。到了1860年,吃蕎麥麵已成日本人的日常,僅江戶一城,蕎麥屋的數量就已達3763家。每年的12月31日,是日本人的除夕夜,叫做「大嗨日」,這一天,一定要吃一碗「年越しそば」(除夕蕎麥麵),一是借蕎麥麵的綿長寓意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二是以蕎麥麵易斷的口感代表與舊年的煩惱一刀兩斷,新年吉祥的意思。不過,千萬記著一定要在凌晨12點前吃,踏進新年再吃蕎麥麵就不吉利了。另外,日本人搬家時,也會為左鄰右舍送上一碗蕎麥麵,祈福互相照應,生活圓滿。
  • 在日本,朝食一碗蕎麥麵,夕死可矣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日本企業動不動就是上百年歷史,在中國失傳的傳統工藝,在日本可以傳承千年之久。究其根本緣由,並不是因為「伯牙」——也即職人們有多契而不舍,而是因為「子期」——也即懂他們的主顧們從未離去。職人們一代一代地堅持他們的工藝,是因為他們的主顧也一代一代地堅守著對職人手藝的賞識,一代一代地傳承著對職人們手藝的需求。
  • 日本人為什麼「吸溜」著吃麵?
    日本人吃麵時發出痛快淋漓的「吸溜吸溜」聲。不了解日本人這種習慣的外國遊客,在走進蕎麥麵館時會大為驚訝,也許還會感覺不快。吸食麵條這種日本獨特的飲食習慣是如何產生的?又為何如此根深蒂固呢?本文通過對老字號蕎麥麵館主人的採訪,嘗試分析其中的原因。蕎麥麵、烏龍麵和拉麵等麵食因食用簡便又美味,不僅日本人喜愛,也很受外國遊客的青睞。
  • 夏日炎炎,來一碗爽口彈牙的蕎麥蝦丸面的做法,這是一碗有靈魂的湯麵!
    各種丸子,是潮汕人乃至全廣東人都愛吃的一種食物!
  • 紐約當紅日本小館 鳥人蕎麥麵Soba Totto
    歡迎關注紐約食尚公眾號
  • 承德這些蕎麥餄餎麵館,你都吃過哪家?
    蕎麥餄餎是承德人最鍾愛的麵食,早餐一碗餄餎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王家餄餎有幹湯餄餎、帶湯餄餎,蕎麥餄餎顏色較深,勁道而有蕎麥的清淡香味。和蕎麥餄餎平分秋色的是店裡的刀削麵,來店裡吃刀削麵的人不比吃餄餎面的人少。不過,只要有蕎麥餄餎,小編是不會吃刀削麵的,我可是蕎麥餄餎的鐵桿粉,忠實吃客。
  • 蕎麥花
    陝西絲路文化交流基金會秉承「致力公益慈善事業,推動中華文化交流發展」的宗旨,圍繞千年古都、絲路起點、紅色聖地等文化資源,理事長楊斌攜手北京石焱音樂工作室為陝西量身創作了《起點》、《夢回長安》、《大秦腔》等十幾首原創歌曲,用音樂的形式呈現最美陝西,將陝西最為厚重的文化底蘊、美好山水、純樸民風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陝西
  • 威寧蕎麥地理
    「蕎麥」,舊社會的救命糧,現在的「奢侈品」,今天,「高山園藝」帶讀者走進威寧蕎麥地理。蕎麥又稱三角麥、烏麥、灰皮麥,屬蓼科(Polygonaceae)蕎麥屬(Fagopyrum)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雙子葉草本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貴州、雲南、四川及西藏等高海拔地區。蕎麥有28個種,其中栽培種僅2個即甜蕎(F. esculentum)和苦蕎(F. tataricum),苦蕎也叫韃靼蕎麥。
  • 因為蕎麥麵愛上紀子
    我和酸甜燈籠果是想在新年前體驗一下製作蕎麥麵(蕎麥そば),因為日本新年有個習俗,又長又細的蕎麥麵代表著健康長壽,還有說法「蕎麥麵缺乏彈性,易斷,人們在每年的最後一天吃碗蕎麥麵,象徵著和以前的不愉快一刀兩斷,迎接嶄新的一年。」所以日本人都會在12月31日吃上一碗跨年蕎麥麵。寓意如此美好的食物,我們不光要會吃,更要會做。於是我們在網上一通搜索,最後選定了一家料理教室。
  • 舌尖上的日本:日本三大麵食之一「蕎麥麵」你了解多少?
    考考大家,日本的三大麵食分別是什麼?拉麵、烏冬(烏龍麵)和什麼?對!就是蕎麥麵了!蕎麥麵在日本不僅隨處可見而且人氣一點不輸拉麵和烏冬唷。為什麼蕎麥麵如此受日本人喜愛?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蕎麥麵的小知識吧!▋什麼是蕎麥麵?
  • 為什麼日本人下班更愛喝燒酒?
    日本除了清酒、啤酒、威士忌、梅子酒等,還有一種主流常見的酒,燒酒。在日本一般路邊的居酒屋都是以燒酒為主,且燒酒喝法更自由。同樣是蒸餾酒,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奇威士忌和燒酒口感上有什麼區別呢?日本人是有多愛喝燒酒?為什麼一下班就跑去居酒屋爽幾口?
  • 日本的豚骨拉麵好吃的秘訣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多人愛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日本的美食食開到了全中國,在各大商城,檔口中都可以看到,烤肉、壽司、三文魚刺身,麵食有烏龍麵,最最出名的麵條當然屬豚骨拉麵,一碗30-50不等,一碗拉麵就能賣這麼貴,而且吃的人還特別多,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 日本的蕎麥麵
    在日本人的飲食文化中,主食除了米飯,麵食也十分重要,其中包含拉麵、烏龍麵、蕎麥麵等等。相比拉麵和烏龍麵,蕎麥麵是最傳統、最具古典意味的一種,最能代表日本的料理了。其實,日本人吃蕎麥麵的歷史並不長。大約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蕎麥傳入日本,最早的吃法也僅僅是將蕎麥煮熟之後吃,到了鎌倉時代(1185-1333年),中國的手工制粉技術流入日本,日本也在這個時候才開始有了蕎麥粉。因為蕎麥粉做成麵團,缺乏麵筋蛋白,所以幾乎是沒有彈性和韌性的,當時也僅僅可作蕎麥餅、蕎麥饅頭、蕎麥粥等食品。直到16世紀,蕎麥粉才逐漸地被用於製作麵條。
  • 故事|蕎麥
    在一片田野裡,有一塊蕎麥田。每次一下大雷雨,田裡的那些蕎麥就會變得黑黑的,好像燒焦了一樣。這是為什麼啊?在田裡勞動的農夫會告訴我們:「是因為閃電的原因。」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聽聽小麻雀是怎麼說的。小麻雀本來也不知道,他是從一棵柳樹那裡聽來的。這棵柳樹長在蕎麥田的旁邊,他很老了,長了很多皺紋,大家都叫他柳樹爺爺。
  • 焦姍姍-記憶中的蕎麥涼粉-原創
    我的家鄉-彬縣人民用一雙巧手將這可口的蕎麥變成了涼爽可口的特色小吃-蕎麥涼粉。清明節那天,當人們祭拜完畢,掃墓歸來時,就會坐居家中一起吃蕎麥涼粉,遵循古人吃寒食的習俗。調一碗?」「辣子什麼的都要嗎?」坐上那看似上世紀樣式的小木凳,老闆一聲「好嘞!」,就聽鏗鏘有力的刀聲響起,一塊四方四正的涼粉麻利兒的被分割成薄厚均勻的長條,接而整齊地擺放在看似電視劇中英雄好漢一飲而盡的大酒碗中,遠觀它也有幾分青花瓷的味道,頓時一份江南煙雨朦朧的味道圍繞心頭。
  • 備受日本人愛戴的蕎麥麵,請好好享受這道庶民料理吧(上集)
    備受日本人愛戴的蕎麥麵,請好好享受這道庶民料理吧(上集) 日本有三大麵食:拉麵、烏龍麵和蕎麥麵,對於大和民族來說,蕎麥麵是最傳統,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作為大和民族的「食之魂」,也有著更加不同尋常的意義。蕎麥屬於麥的一種,主要生長於緯度較高的寒冷地區,最初沒有磨麵粉的技術,日本人就將蕎麥粒直接煮熟了吃。
  • 救苦救難的「工具人」:蕎麥
    要說蕎麥,最早可起源於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而苦蕎米起源於西南地區,包括現在也是在西南地區種植的比較多。尤其愛在古代,蕎麥是重要的糧食支撐,一旦出現稻米累的糧食短缺的時候,蕎麥就成了幫助人們度過饑荒的不二選擇,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工具人」。
  • 嬴政為什麼對黑色情有獨鍾?
    嬴政為什麼對黑色情有獨鍾?作者以歷史為珠,以顏色為絡,將舊時風物撿拾串起,琴棋書畫、詩酒遊樂、廟堂宏論、閨閣綺語、花鳥魚蟲、人鬼仙凡……將中國數千年的色象斑駁呈現,令人目眩。同時,本書將五色這一政治文化,所被國人所賦予的各種重大、深遠、精準而繁複的社會含義進行解碼,從中透視中國歷史演進的文化玄機。
  • 為什麼煮咖喱會清湯寡水,那是忽略了幾個重點
    做了一鍋咖喱,結果清湯寡水的,一點都不濃稠。還發了照片給我,讓我參謀參謀。我一看照片,不禁樂了。果然是清湯寡水,除了幾塊肉以外,別的食材幾乎沒影了。既然如此,這點小忙還是要幫的。由於孩子比較愛吃咖喱飯,家裡食材都是現成的,那就做一道咖喱飯,正好也給孩子解解饞。咖喱是音譯,源於泰米爾文,意思就是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