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 | 茶馬古道上,有一個「安多房子」咖啡客棧

2021-02-07 國家民委


  「在家鄉創業,既有天時地利,也有人和,我只需要努力就行了。」35歲的藏族青年羅海斌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縣開了一家「最有味道」的客棧。經歷了漂泊打工、負債纍纍之後,羅海斌終於在家鄉找到了自己事業的歸宿,演繹出茶馬古道上的創業新故事。

▲「安多房子」咖啡客棧。


  羅海斌的客棧名叫「安多房子咖啡客棧」,是松潘古城人氣最旺的地方之一。在朦朧的夜色中,沿著滄桑的城牆,來到「安多房子咖啡客棧」,場景一下從高原古城切換進了一個五光十色的溫暖空間:天花板上是藏族的吉祥八寶燈,牆上是羌族盛行的羊頭,地上擺著歐式沙發,天井裡掛著「喜上眉梢」的手繪布燈籠,吧檯前瀰漫著咖啡的誘人香氣……人們在這裡輕輕地說話、彈吉他、看書、發呆,直至深夜才上到二樓的客棧房間,做一個安心的美夢。


  松潘古稱「松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漢民族與少數民族「茶馬互市」的商貿集散地。藏、羌、回、漢等多個民族自古就在這裡共同生活、繁衍生息。


  羅海斌的家庭也非常鮮明地體現了各民族和諧共融的特色。他的父親是藏族,母親是回族,外祖父卻是漢族。這位參加過長徵的老紅軍,當年負傷留在松潘,後過繼了羅海斌的母親,並將她養大成人。


  羅海斌18歲到省會成都上大學,專業是工商管理。2005年大學畢業後先是考公務員,落選之後他幹過銷售、行政等等。2011年,他在鄰近松潘的若爾蓋縣開始創業,承包了一條文化街區的經營權。但由於受到2013年自然災害的影響,當地旅遊業下滑嚴重,羅海斌很快就負債纍纍,但他還是借錢把全部貨款和員工工資都結清了。


  在回到家鄉松潘縣後,他發現,原來最適合創業的地方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我的家鄉松潘不僅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各民族交匯融合的獨特風情,還是黃龍-九寨溝兩大風景名勝區的中繼站。這裡有高速公路、有機場,還將迎來高鐵。」羅海斌說。


  說幹就幹,2014年羅海斌貸款近100萬元,用自己掌握的義大利咖啡調製的手藝,在松潘古城的核心街區開起了這個以咖啡為主題的客棧。這不是松潘的第一家客棧,卻是松潘第一家專業的咖啡館。


  「我想把咖啡帶來的西洋文化和本地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既能吸引外地遊客,也為本地人提供一個休閒的地方。」羅海斌說。


  在房子的裝修裝飾上羅海斌費了很多心思,他的想法是「混搭」,卻遭到一些朋友的強烈反對,認為會搞出一個「災難」。於是羅海斌一邊思考一邊裝修,拆拆建建,沒想到最後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許多網友都說「安多房子」是松潘古城「最有味道」的客棧。


  房子有了漂亮的樣子,羅海斌覺得這還不夠,他和員工一起,讓來這裡的人有了家的感覺。一位外國遊客在網上給「安多房子」留言:「大多數服務員都會說英語,而且他們似乎時刻準備著幫我解決一切問題。」


  接下來就像羅海斌設想的那樣:「只需要努力就行了。」開張第一年他就還清了所有債務,現在每年持續盈利。


  「掙的這些錢都沒有動,我打算今年再開一家客棧,它可能不叫『安多房子』了,但它一定還是在松潘。」羅海斌說。




來源:新華網

監製/孫雅莉 統籌/周芳 編輯/王甜 製作/彭鳳平




長按二維碼 關注國家民委微信


相關焦點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走茶馬古道 看山清水秀 「我在那柯裡等著你!」
    儘管震後恢復重建,政府幫村民蓋好了房子,可對於未來,大家心裡依然沒底。「做好茶馬古道大文章!」經過反覆調研,當地確定了發展思路。寧洱曾經是普洱府衙所在地,從這裡始發的條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遠銷八方。出縣城10多公裡,是古道驛站那柯裡。古道邊的綠水青山鬱鬱蔥蔥,各家各戶都有故事流傳。
  • 走茶馬古道 看山清水秀 「我在那柯裡等著你!」(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儘管震後恢復重建,政府幫村民蓋好了房子,可對於未來,大家心裡依然沒底。  「做好茶馬古道大文章!」經過反覆調研,當地確定了發展思路。寧洱曾經是普洱府衙所在地,從這裡始發的條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遠銷八方。出縣城10多公裡,是古道驛站那柯裡。古道邊的綠水青山鬱鬱蔥蔥,各家各戶都有故事流傳。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地上的石頭已經很蒼老了,有的已經被馬蹄打磨掉稜角變得光整平滑,有的被踏陷出一個個深深淺淺馬蹄型的窟窿,大大小小的石頭上,長滿了厚厚的苔蘚,山風吹過,覆蓋在石頭上枯黃的落葉腐枝便無奈地翻滾搖晃著,極不情願地飄向山谷……這就是承載了久遠歷史塵埃的那條古道——經過寧洱縣同心鄉那柯裡村的茶馬古道。
  • 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市集,比麗江安靜太多的雲南古鎮!
    古寺廟、古戲臺、古馬店、古巷道、古寨門,共同構成了這個古色古香的鎮子,來到沙溪古鎮,你會遇到一位老人,步履蹣跚向你走來,向你娓娓道來2400年來朝代間的興起和沒落,向你細細講述茶馬古道地興起、輝煌、衰落,帶你穿過時空隧道,回到那個馬蹄聲聲的古道歲月。
  • 歐亞大陸遠徵古道的轉型——從絲綢之路到茶馬古道
    這兩項技術對世界文明傳播有重要貢獻,不亞於傳統中國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在絲綢之路形成以前,歐亞大陸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遠徵古道。絲綢技術的出現導致了絲綢之路的出現,使歐亞大陸有了遠徵古道的連接。茶葉技術的出現和高寒地區民族恃茶行為的形成,導致了茶馬古道的出現,使得整個歐亞大陸的連接不再中斷。
  • 茶馬古道關帝廟
    、猴子巖、獅子山、三義廟、範溝、魚巖到油榨蘇維埃舊址去給王大久老先生送他發在《邛崍經緯》上的回憶文章《趕山》的一百五十元稿費時,在三義廟往餘巖方向一百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條保存完好的紅砂石石板路(高家坡茶馬古道)。
  • 踏訪茶馬古道:探尋往來滇藏間的馬幫精神
    上世紀20至60年代,江楚春評家族先後三代人行走在艱險的茶馬古道上。他說,是祖先拉茸楚稱帶領家人到麗江、大理靠販賣酥油和幹野菜起家,換來3匹馬後踏上茶馬古道,開啟家族的茶馬貿易史。  滇藏茶馬古道是雲南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於是用雲南的茶葉、鐵等物資與西藏的馬匹、藥材等物資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滇藏茶馬古道。這條古道不僅連接起滇藏,還延伸深入不丹、尼泊爾、印度。  「當時,馬幫在香格裡拉和拉薩之間走一個來回,需要一年時間。」
  • 導航:大理,小巷子茶馬古道夜市,新老大理人的周末好時光!
    從古老的下關出發,如果沿著依蒼山的滇藏茶馬古道而行,過太和城、鳳陽邑、觀音堂、一直到蒼山腳下的大理古城,再往北,經喜洲,鶴慶,麗江香格裡阿拉·····,這是遠古滇藏茶馬古道的一條主要線路。      在馬匹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茶馬古道上這些重要的地方,都會有一些集市,供馬幫和當地及周邊山鄉四野各樣的物資交易,當然,也是馬幫及馱馬們打尖住店補充給養的地方,還是那些常年遊走於天涯海角的趕馬人尋歡作樂驅散旅途寂寞的場所。       這即是隨了馬幫的興起而興起的茶馬互市!
  • ...打造茶馬古道文化旅遊經濟帶|川藏茶馬古道|文化旅遊|雅安|陳書謙
    一條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道,串起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傳奇天路,它不僅讓「世界茶源」的茶葉在高原飄香,同時也勾勒出民族走廊上的多樣文化。從川藏公路貫通到即將開工建設的川藏鐵路,讓進藏有了更多選擇,也帶來更多便利。而那條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的古道,逐漸被青苔和參天古木所掩蓋。
  • 「茶馬古道」概念的形成及其傳播
    [8]《民族研究文集》是任乃強關於民族關係研究的個人論文集,講述了康藏民族由來、文化交流及地理沿革。[9]兩著作中有「茶馬市易」「茶馬貿道」「茶馬要地」「邊茶貿道」之稱,但只是輕描淡寫,未單獨列出著重闡釋。1980年,木霽弘、徐永濤等6位學者在做方言調查時,將馬蹄印、馬店、鐵索橋等沿路景觀與藏族嗜茶習俗結合起來考慮,逐漸提煉出「茶馬古道」這一概念。
  • 在茶馬古道上產生了茶馬司那麼什麼是茶馬司驛站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自產生以來形成兩條路線,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經過瀘定、康定、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這條線就國內這部分路線全長3100多公裡。而另一條線則從雲南西雙版納,思茅等地(思茅就是今天的普洱市)出發經大理到西藏邦達再到拉薩,然後到尼泊爾、印度,這條線國內這部分路線全長就有3800多公裡。茶馬互市就從這個時期形成。那麼茶馬互市是怎麼由來的呢?主要原因還是在唐宋時期戰亂比較多,南徵北戰。
  • 雲南茶馬古道中秋「亮相」臺北
    這一天,展現兩岸大學生心靈觸動和創作才華的「雲南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亮相臺北華山文創園區。2017年暑假開始,一群臺灣大學生與雲南大學生一起背著相機,用大約兩周時間走進滇藏線茶馬古道,途經大理、麗江、香格裡拉、德欽、芒康、拉薩等地,感受沿線特有的歷史人文和壯闊美景。三年多來已經有近百位兩岸大學生一起走過。
  • 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人」
    順治十八年,「北勝州的茶馬互市市場達數萬擔」。康熙四年,清政府又在博南古道的永平縣設立茶馬市場。至民國初期,以「永昌祥」為主的18家茶廠,相繼在下關建立,進行普洱茶葉加工,生產沱茶、方磚。因此,下關變成了雲南境內最大的茶葉生產集散地和中轉站。天南地北,運茶馬幫趨之若鶩。
  • 【蘆山地方志-歷史文化】李靖‖淺說蘆山茶馬古道
    這條道路的貿易,也從最早的以物易物簡單交易,逐步演變成了政權參與其中,大型商隊有組織對外商貿活動了。道路沿途多建驛館、客棧、酒肆、車馬店、飯館等配套設施。政府也增設了茶馬驛、茶馬司、以及茶馬都尉府等諸多行政機構進行管理,以便控制貨物流通、維護治安、收納稅款等日常事務。這就是今天我們說的「茶馬古道」了。
  •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2021年01月06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川藏·茶馬古道》是一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
  • 【轉型發展突破在行動】安靖鄉:依託自然資源和茶馬古道文化 傾力打造「茶馬古道·鴿子花鄉」
    今年以來,安靖鄉立足鄉情,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茶馬古道文化,加速推進「鴿子花之鄉,茶馬風情小鎮」建設步伐,傾力打造「茶馬古道·鴿子花鄉」,助力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建設。在上周末舉辦的2019滎經第十一屆鴿子花生態旅遊節,鴿子花又開·再續古道情——安靖鄉茶馬古道徒步穿越活動,吸引了來自四川成都人文徒步旅行團、雙流好吃嘴戶外徒步旅行團等徒步愛好者1200餘人參加。上千人在森林中漫步「森」呼吸,充分領略安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茶馬古道文化。
  • 喜歡喝茶的朋友對我國的茶文化及茶馬古道有多少了解呢?
    茶馬古道幾乎遍及大半個中國,無論是從時空的角度還是從地域的範圍來看,它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對研究西南民族發展的歷史不可或缺。其影響之巨大、意義之深遠、地域之廣泛,參與民族和人數之眾多,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 茶馬古道唯一保存下來的街市,位於雲南,古樸詩意,但不是麗江
    踏上這片土地,就好像穿越千年之前,聽來往馬蹄聲古道時光。 真正讓沙溪的繁榮達到鼎盛的是在唐宋時期,沙溪的位置位於當時大理國、南詔國、吐蕃等國之間,所以沙溪便成為了滇川藏茶馬古道上很重要的陸路碼頭,數千年來往馬幫無數。沙溪是如今茶馬古道上唯一保存下來的古集市。
  • 香山的茶馬古道
    岐澳古道的「岐」指香山縣城石岐,也就是如今的中山市石岐城區,「澳」則指澳門。當年出洋打拼的第一代華僑,不少就是沿岐澳古道走向澳門,乘船前往香港或者出洋。岐澳古道修建於清鹹豐十年(1860年)被稱作「香山的茶馬古道」從天字碼頭一路向南依勢穿過五桂山、三鄉、珠海最終抵達澳門其中在三鄉境內主要經過古鶴和雍陌此前古鶴示範段已修復完成雍陌示範段目前已經完成總工程量80%預計11月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