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畫風突變,跟大家聊聊LGBT與性別平權

2021-01-22 亂槽之癲

這是上周我在天津谷歌開發者社區的Women techmakers 活動中的演講文字版。Women techmakers 活動是谷歌一年一度的,專門以女性開發者為主要受眾的開發者節日,通常會探討一些女性開發者在技術領域的觀點和看法,並推動女性開發者在職場的性別平等問題上的積極作為。


以前參加谷歌的活動都是聊技術,這次畫風突變,從性別主義、男權社會的起源,一直聊到了LGBT運動在理論層面對性別平權問題的推動,確實有點忐忑,但是講完之後,看大家的反饋確實覺得還挺有意義的。


畢竟理科生們,還是想知道為啥性別平等在今天根本就沒有任何是與否的討論空間,因為性別這件事,本來就不是個布爾值。


同時,作為性別平權、跨性別的領域的公益活動者,相信我還能在保密的前提下,為困擾於這些問題的同學提供一些靠譜的幫助,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麻煩和困擾,歡迎郵件聯繫我: i@zhufeng.me



因為部分照片涉及隱私,所以本稿與現場版相比,有所刪減


其實,今天站在這裡我是非常忐忑的,之前在 GDG 的活動上,我更多的給大家分享的是技術,比如如何做一臺無線路由器、網絡安全該如何保證,但是這次畫風突變,想跟大家聊聊這個比較前沿甚至有些敏感的話題。


感謝 Summer 的分享,剛才,Summer 從一個文科生的角度講了她的經歷,告訴大家性別在現在這個社會當中,已經不是成長的障礙,我覺得我可以接著她的演講,從一個理科生的角度告訴大家,今天,性別平等不應該是一種意識,而是一個理所應當的事情。





請大家看這張圖,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些言論,比如 「頭髮長見識短」、「女孩子理科不行」、「幹得好不如嫁的好」 之類,今天我要講的是,這些都是性別刻板印象給大家帶來的錯覺和偏見,而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二元論,是今天大家覺得女生在職場、社會上受到差別對待的根源。今天,我們要聊聊,為什麼這些刻板印象本來就不應該存在。



談到性別平權,我們不得不追溯下,為什麼各種文化背景、不同人種之間,到今天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以男性為 「社會主導力量」 的父權社會?我們看一下,在早期宗教裡面,充斥著各種 「直男癌」 言論,在今天看來,似乎是非常可笑的。首先,第一張是基督教的《聖經》,以及猶太教中的言論,我們可以看到,在遠古時期,女性必須依從男性,甚至沒有任何繼承權的。第二張是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似乎就像是一個人寫的一樣,同樣充斥著很多男性至上的規約。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文化,在成長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父權制呢?我們恐怕要先從原始社會來講起,實際上,在原始社會,是不存在父權概念的。集體性行為之下,誰是孩子的父親並不重要,種群首先考慮的是繁衍,如何擴大種群數量是原始社會中首要保證的事情,而且由於生產力不發達,食物、生產資料都是共有的,並沒有私人財產的概念,所以在當時,我們經歷了一個短暫的母系氏族社會。其實,在今天,如果我們觀察其他種群,我們也會發現類似的現象,由於繁衍的優先級更高,雌性的話語權比雄性似乎強勢很多,比如貓。如果哪位同學養過貓,相信會有非常深刻的體驗。



而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大家開始有了剩餘財產,財產慢慢的不再是種群共有的,這時,財產自然就決定了社會地位。而當時的農耕社會中,耕種和狩獵是獲取財富的主要手段,此時,由於女性的體力所限,勞動產出不如男性,經濟上處於劣勢,而財產更多、獲取財產更為容易的男性獲取了種群的話語權。



而隨著國家概念的產生、宗教的產生和傳播,更固化了男權體制在整個社會中的影響力,並隨著人口遷移、文化交流成為整個人類社會的普遍選擇。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由於早期社會生產力依賴人工勞作,擁有體力優勢的男性成為生產力的主力貢獻者,逐漸獲得經濟回報的同時,獲得了社會活動的話語權。






而女性主義,也並不是在近代才有人提出的觀點,早在 18 世紀,就有女性主義的啟蒙運動,最具代表性的是瑪麗 · 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權辯護:關於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評》一書首次提到女性在教育權等方面的平等主張。而當時法國大革命運動帶來的,對傳統宮廷貴族文化的反思,讓更多人思考,貴族們傳承下來的那些規矩,是否還具備其合理性。當然,作為女性主義運動的啟蒙階段,這一時期的思想還是有很大局限的。就拿《女權辯護》這本書來講,更多的是提倡女性在教育等具體方面的主張,實際上,並沒有觸及性別平等這一本質話題。



而有組織的女性主義運動始於上世紀 19 世紀晚期,婦女社會政治聯盟的成立,標誌著女性主義話題進入更廣泛的公共領域,並有著具備實效性的推進。更為重要的是,大家終於開始從宗教角度反思,傳統宗教中對女性的各種權利限制是否合理,並開始進行一些批判性質的討論。有意思的是,在那個時期,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世界也開始對女性話題展開廣泛討論。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在阿拉伯國家,很多女性仍然會穿著布卡之類的服裝,把自己裹的嚴嚴實實,這在我們世俗社會看來,顯然是女性主義的倒退。而在 19 世紀晚期,這樣的現象甚至要比現在少得多。



女性主義思潮在 20 世紀爆發成全民運動,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女性主義、女權主義迎來了廣泛的社會支持。其根本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首先是較早前的工業革命帶來機械能的廣泛使用,在 19 世紀末期真正蓬勃展開的機械能設備的普及,讓體力不再是決定生產力的關鍵因素。其次,由於兩次世界大戰,消耗了大量成年男性,之前作為勞動主力的男性極度缺乏,女性 「不得不」 代替男性進入社會生產,成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東方的興起,更加在某些國家把女性平等議題寫入了法律,並追求女性與男性在根本的經濟上的平等。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20 世紀的女性主義運動爆發,仍然是生產力決定性別關係的結果。當女性不得不廣泛參與社會生產後,由於經濟地位的提升,帶來了女性主義運動的爆發和社會對女性問題的廣泛關注。



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早期女性運動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性別平等的主張被泛化為 「女性至上」,激進女權組織主張女性必須替代男性作為社會主導,而在具體的實施中,廣泛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而不顧現實性別差異,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國內,今天仍然存在很多鼓吹女性主義,但實則製造新的女性弱勢地位的輿論。


以上這些看似無解的雌雄大戰,終於因為 LGBT 運動的興起,帶來了一些變化。我們可以發現,此前的性別大戰更多的是圍繞兩種性別之間的所謂平等主張產生衝突,而 LGBT 運動帶來的心理學、醫學層面的研究,從科學的角度徹底推翻了性別二元論這一討論基礎,科學已經證明,性別不再是非男即女的狀態,理論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存在於兩種性別區間內的一個中間值。此時,如果我們再去爭論女性應該如何、男性應該如何就失去了討論的基礎。所以性別平權在此時,替代了女性主義,社會更多關注更廣泛層面的根本平等,而不再因為性別差異而鬧出雌雄大戰的笑話。而最為重要的是,「平權」和 「平等」 實則是完全兩件事,我們追求權力的平等,但不代表我們要忽略性別差異、生理差異去追求狹義上的平等。





可能很多同學對 LGBT 這個縮寫代表的是什麼還沒有太多了解,我們來看一下,LGBT 展開來看,應該是 LGBTQIA,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性別狀態和性別屬性,具體請看這張圖。分別代表了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者、跨性別者、性別 / 性取向存疑者、雙性人、無性別等七種狀態,而我們知道,這還不是全部,比如如果你正在註冊 Facebook 的帳號,你會發現,可以供你選擇的性別屬性居然有幾十種之多,這是為什麼呢?


科學研究證實,人類的性別屬性實際上有三個維度,分別是




這裡特別要突出的關鍵點是,以上說的這三個性別維度,都是互相獨立的,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繫,而任意一個維度都不是非 0 即 1、非男即女的狀態,多數情況下,每個人都是一個中間值,只是有的人的數值比較偏向兩邊,但是也有一些人的值在中間。按我們程式設計師的說法就是,性別屬性不是一個布爾值,而是一個浮點數。


而這三個性別維度的不同排列組合,產生了不同的性別狀態,這就是 Facebook 上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性別選擇的理論基礎。



最後,科學研究證明,性別屬性是先天決定的,不因後天的社會影響、醫學介入改變,所以如果你發現一個男生被 「掰彎」 了,那麼他一定不是被掰彎的,而是他本來的性取向就是獨特的。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請看圖,如果我們把性別屬性設為一個從 -1 到 0 的浮點值,-1 代表女性,1 代表男性的話,會產生各種性別的組合。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是這個表格中的前兩個,就是順性別者。而根據人類學調查,人群中還有至少 1% 的比例是性取向與多數人不同的同性戀者,還有大概 0.6% 的比例人群是心理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一致的跨性別者。


再次請大家注意,這不是一個非 0 即 1 的坐標系,絕大多數人是在一個中間值,請看最後一個女漢子的定義,可能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女生,也沒有任何性別方面的不適,但她的性格就是偏男性的,這顯然是再正常不過且非常常見的狀態了。大家要知道,其實,軟妹子也並不多是吧。


我們把非順性別的這部分人,通常稱為性少數群體,雖然這個定義有一些爭議,但是為了方便表達,我們姑且這麼來分類。那麼現在,性少數群體的生存、生活狀態是怎樣的呢?讓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



基於性取向不同帶來的同性戀現象,雖然還在社會中面臨許多壓力,但在年輕群體裡面基本上已經得到廣泛的認知。而同性戀者的需求表達僅限於私人領域,即 「喜歡什麼樣的人」,所以很容易的可以選擇不「出櫃」 來規避一些社會壓力。最後,除了性行為帶來的一些可以預防的疾病風險外,同性戀問題是不需要任何醫療方面的支持的。也就是說,同性戀現象更多的是一個私人選擇,與大眾、社會的關係並沒有很強的關聯。


而由於性別認同差異出現的跨性別問題,卻沒有這麼簡單了。由於這部分人群的比例更低,大概是整個人群中的千分之六,比起佔人群比例百分之一的同性戀者,得到的關注和 「曝光率」 顯然就沒有這麼大,社會支持也很欠缺。



相對於同性戀問題,跨性別問題與性別表達和社會認知密切相關,跨性別者通常謀求社會、親友對其性別認知的接納和認可。在國內和絕大多數國家,法律還不允許基於性別認知來更改身份證件,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最終選擇通過性別重塑手術來更改生理性別進而改變法律性別和社會性別。


需要大家明確的觀點是,跨性別現象與同性戀現象一樣,並不是 「病」,這只是一種性別現象,但跨性別問題有一點不一樣,很多跨性別者因為生理性別與生理性別的不一致,會產生 「性別焦慮」(Gender Dysphoria)的病態現象,進而出現抑鬱等心理問題,此時就需要醫療介入了。而絕大多數跨性別者都需要通過激素替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性別重塑手術來解決性別焦慮的問題。所以,跨性別現象與同性戀現象不同的是,醫療介入幾乎是必須的選項,而不幸的是,在國內,僅有個位數的醫生有能力對這樣的情況加以診斷和醫療介入。可以說,跨性別者的生存狀況在國內是比較差的,每年因為性別焦慮問題導致自殺情況屢屢發生。


好了,關於 LGBT 的話題就聊到這,因為我們這次講的是性別平權,所以就不過多展開了,而實際上 LGBT 這個話題也足夠我們討論一個上午的了。






所以,當 LGBT 運動產生之後,隨著相關的醫學、心理學方面的理論探索,我們要面對的課題忽然從女性平等,變成了普遍的平等訴求。



既然性別的邊界消失了,那麼我們終於可以回到平等、平權的本質來討論問題了,我們面對的平等訴求,應該是針對每個社會個體的,而不是某個性別屬性的。非男即女的觀點從根本上被推翻,所以基於性別的強制社會分工自然也不再是合理的。而科學研究早已證明,生理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任何原生的智力、感知力差異。雖然很多同學提到方向感、邏輯能力方面男女存在差異,但實際上,「女生不認路」這個問題,更像是心理暗示帶來的結果,真正生理層面的差異帶來的影響其實是非常非常小的。科學研究也已經證實了這個說法,很多性別差異其實是因為童年期的性別二元教育帶來的,相信大家從小就會聽到家長教育你 「女孩子應該文靜點」、「男孩子不許哭」 這樣的說法,潛移默化之中,產生了社會層面的性別差異。


而接下來,我們要明確的概念是,平權和平等,並不是一個概念。我們要理解並認識到,性別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畢竟科學再發達,現在男生也很難替代女生來承擔生育職責。所以,激進的、追求絕對平等,甚至要求女生袒胸露背的去跟男生一樣曬太陽的女權主義已經被主流拋棄。性別客觀平等是不存在的,而我們追求的應該是,不應該因生理性別、性別認知、性取向不同,帶來的社會權利不對等。



這裡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為了追求男女平等,我們曾經出臺很多照顧女性的政策,比如女生可以休至少六個月的產假 + 哺乳假,這看似確保了女性權利,但卻帶來的新的不平等——很多企業因為已婚未育的女生存在休假影響工作的原因,刻意拒絕錄用處於這一階段的女生。企業是逐利的,我們在這個時候不能過多的使用道德苛責企業,因為這本來是因為 「好心」 確保女性權利帶來的新的不平等。而真正要做的是,我們要在平權角度去考慮和制定規則,讓男生也同樣享受同樣的陪產假,育齡女性就業的問題恐怕會更容易解決,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地區已經採納了這樣的觀點,開始執行男性陪產假的政策。


所以,性別平權一定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基於都可以理解的原因,政府和企業是沒有更大的動力去推動和改進面向個體的權利問題,所以這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發現這些不平等,共同努力,最終讓真正的平權時代到來。



而資訊時代的到來,更讓我們有了這樣的機會,回顧剛才的女性主義發展史,我們會發現,女性主義得以萌芽正是因為工業時代不再需要以體力來分配社會資源,體力多寡也不再是決定生產力的必要因素。而信息革命帶來的 IT 時代,使性別差異進一步削弱,我們不再需要付出體力就可以做出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成功的決定因素不再是體力,唯一需要的恐怕就是一個清晰的頭腦和開放、與時俱進的思維。


以及,一個沒有預設 「天花板」 的性別平權意識。希望我們今天 WTM 活動裡,在座的每位女生、男生都能了解到,性別在我們的這個時代,再也不是什麼問題,甚至不再需要、也沒有辦法去基於性別來界定你的能力和你可以做的事情。如果頭腦裡的這個天花板被破除,我相信在座的男生、女生都可以取得一樣的成就。


因為,這是科學。



2017 WTM ,朱峰演講現場



優秀人才不缺工作機會,只缺適合自己的好機會。但是他們往往沒有精力從海量機會中找到最適合的那個。100offer 會對平臺上的人才和企業進行嚴格篩選,讓「最好的人才」和「最好的公司」相遇。

掃描下方二維碼,註冊 100offer,談談你對下一份工作的期待。一周內,收到 5-10 個滿足你要求的好機會!


您看到的這篇文章出自由朱峰維護的微信公眾號:亂槽之巔 ,主要話題集中在創業、硬體、IT技術領域,吐槽為主,偶爾分享

本公眾號禁止紙媒,即以印刷形式交付、傳播的一切媒體包括其電子形式衍生品的轉載、編摘、引用。其他媒體轉載時請註明出處並不得對本文做出任何修改,轉載請保留全文,不允許部分引用。


相關焦點

  • 從 LGBT 到性別平權,IT 時代的新平等機遇
    其實,今天站在這裡我是非常忐忑的,之前在 GDG 的活動上,我更多的給大家分享的是技術,比如如何做一臺無線路由器、網絡安全該如何保證,但是這次畫風突變,想跟大家聊聊這個比較前沿甚至有些敏感的話題。今天,我們要聊聊,為什麼這些刻板印象本來就不應該存在。
  • 蕭華又參加LGBT平權遊行 與女性友人優雅舞蹈
    在動感的音樂中,蕭華揮舞著象徵LGBT平權的彩虹旗,很有節奏地跟著身邊的女性跳舞,完全沒有總裁的架子。在這次遊行中,傑森-柯林斯也現身,他是第一位在未退役時就宣布出櫃的NBA球員,WNBA紐約自由隊的球員也都悉數到場。蕭華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支持LGBT群體的。
  • 金斯伯格 一個值得被永遠記住的性別平權運動者
    金斯伯格去世以後,中文社交網站上對她的描繪或者人云亦云,或者將聚光燈指向她最後十年的「博出位」舉動以及她的愛情生活,而對她50年以來,在性別平權方面的成就不求甚解,只是將對她的紀念「飯圈化」,那是一種悲哀,甚至是對她這一生為之奉獻的事業的褻瀆。  金斯伯格之所以成為金斯伯格,是因為她是一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法學家,一個在歷史洪流中值得被永遠記住的性別平權運動者。
  • 《性別之戰》:不止女權,還有同志平權
    /  英語  / 121 分鐘在性別權利仍不平等的當今社會,女性依然遭受著種種不公平對待。她也漸漸意識到了雙重壓迫的存在,原本只覺得性別是壓迫,後來發現性向也是。這一切都被服裝設計師泰德看在眼裡,身為同志,他非常了解比利·金所經受的這一切……
  • 「網紅」金斯伯格,一個值得被永遠記住的性別平權運動者
    金斯伯格去世以後,中文社交網站上對她的描繪或者人云亦云,或者將聚光燈指向她最後十年的「博出位」舉動以及她的愛情生活,而對她50年以來,在性別平權方面的成就不求甚解,只是將對她的紀念「飯圈化」,那是一種悲哀,甚至是對她這一生為之奉獻的事業的褻瀆。
  • 中美比一比 | 兩國性別平權還有哪些絆腳石?
    中美比一比 | 兩國性別平權還有哪些絆腳石?男女平等:中國徘徊中段水平、美國走在前列從2006年起,世界經濟論壇每年都會在瑞士發布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報告比較各國男女在工作權利、學習權利、政治權利及生存權利四個範疇中的差距。2014年,中國在142個國家中排名87位,美國排名20位。中國的排名持續處於中段水平,性別平權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 打破「玻璃天花板」 美國名人女性助力性別平權
    許多娛樂界的女性們也追隨希拉蕊的腳步,宣傳「性別平權」。「玻璃天花板」象徵雖無明文規定,卻是實際存在著的女性升職障礙。《經濟學人》雜誌於每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發布每個國家的「玻璃天花板指數」,衡量該國性別差距大小。今年,美國的「玻璃天花板指數」排名19,離「性別平權」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因此,美國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參與到「性別平權」的宣傳中。
  • 一人之下:第三季正式開播,更新了兩集,畫風已突變
    這次的第三季的,也是換了一個製作組的。可見,《一人之下》系列,還真的是每一季都換一個製作組,這也是國產動漫裡面,換製作組最多的一部國漫之一了。還有就算《一人之下》第三季也換了製作組,也是絲毫沒有影響到《一人之下》第三季的人氣。而且現在的這部被很多人期待的《一人之下》第三季,已經正式的開播了。
  • 她是早期加入種族平等的白人明星,呼籲好萊塢不要忘記性別平權
    現階段好萊塢種族平等運動佔據了主流,大部分知名演員都通過社交平臺發聲,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好萊塢的平權。作為早期加入種族平等的白人明星,獲得過艾美獎的霍蘭德·泰勒,就在北京時間6月15日的採訪中呼籲:「我很高興看到各界人士為種族平等發聲,然而我們不要忘記好萊塢的性別平權。」
  • 葉羅麗:當仙子們「突變畫風」,毒夕緋顏值牌面,顏冰化身吸血鬼
    文/速遞君 在葉羅麗動畫中,有著許多漂亮的仙子登場,不過大家都看習慣了他們的3D形象,那麼今天速遞君就來帶大家看看他們「突變畫風」後的樣子吧,毒夕緋顏值牌面,顏冰化身吸血鬼。
  • 亞絲娜畫風突變
    今年6月份遊戲《傳說對決》(同為騰訊天美工作室開發,又稱《王者榮耀》國際服) 公布了跟《刀劍神域》聯動!帶來了大家都十分熟悉的 亞絲娜 和 桐人 兩位角色。估計很多小夥伴都十分羨慕!畢竟自己喜歡的作品角色可以在對戰遊戲中登場,共同擊退敵人。
  • 男女薪酬差異縮小性別平權又邁一步
    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夕,BOSS直聘發布的《2020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顯示,中國城鎮就業女性平均薪酬為6995元,超過男性平均薪酬八成。此外,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進入管理層,2019年女性在總監級別職位中的佔比達到25.4%,提高了0.4個百分點。
  • 一輩子為性別平權努力的傳奇女法官!得知她去世,全美政界、名人...
    金斯伯格是美國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在美國社會充滿了性別歧視的年代,她憑藉個人奮鬥,躋身到了金字塔的最頂端,被認為是為性別平權奮鬥終生的超級英雄。可能這就是大人物們的共性,這四位政界頂流幾乎都是「追夢行動派」,尤其是卡瑪拉·哈裡斯和今天的主角金斯伯格,她們的身上都湧動著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她們奮鬥的每一個階段似乎都在告訴人們:用行動改變世界!
  • 動漫中5個畫風突變的角色,水冰月從女神變成網紅臉,羅賓美呆了
    如今的動漫行業也是越做越好,最明顯的就是以前的動漫連載到現在,畫風可能經歷了不是一次的改變,像《名偵探柯南》、《海賊王》等等,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第一集跟最新一集,畫風完全就像是兩個公司做出來的一般,而且畫質也是天差地遠,這就是時代的進步,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那些畫風「突變」的動漫角色
  • 臺灣學者:臺灣性別平權還有努力空間
    「監委」陳水紅(右四)與臺大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右二)在26日下午的「性別平等國際研討會」上分別提出專題演講,並和參與的公務員有精彩對話。李順德/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8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推動性別主流化,女性政治參與雖大為提高,公部門推動3分之1性別比例原則有進展,但包括性別薪資有落差、婚姻與家庭仍影響女性就業、遺產拋棄繼承人數,女性遠高於男性,及女性人身安全問題,都是未來要再努力的方向。
  • 臺同志權益團體:蔡英文性別平權只會喊口號不見落實
    臺同志權益團體:蔡英文性別平權只會喊口號不見落實 2016年10月18日 11:06: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18
  • 當大耳朵圖圖畫風突變成JOJO風格,無釐頭圖圖變身一米八壯漢
    大耳朵圖圖是大家很熟悉的一部動漫,住在翻鬥花園的小朋友圖圖有一對很大的耳朵而且還能動,這部動漫以益智搞笑無釐頭而出名。而JOJO的奇妙冒險是一部妹子不軟,男的充滿肌肉的動漫,如果以JOJO的畫風來畫大耳朵圖圖,會碰撞出什麼的火花,B站up主「空心Qi」。
  • 人工智慧助手的性別平權之路
    不少消費者和用戶認為,這種對不同智能產品的差別化人設,會讓人們理所應當的認為女性在社會中只能承擔服務他人的角色,是在向人們傳遞一種「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觀。在此,我們首先探討應該如何定義性別歧視。拋開性別因素,所有性格特質都是平等的,但如果我們認為只有男性或女性才能擁有某些性格特質,那麼這才是性別歧視。
  • Fate/strange fake新宣傳動畫:畫風突變的閃閃 理查一世帥氣登場
    有關Fate/strange fake系列小說宣傳用的動畫,在近日公開了30秒時長的完整版本的宣傳片,本次的宣傳預告非常的精彩,除了有畫風突變的閃閃,還有獅心王理查一世帥氣登場,來看看這次預告的具體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