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比一比 | 兩國性別平權還有哪些絆腳石?

2021-01-15 澎湃新聞
中美比一比 | 兩國性別平權還有哪些絆腳石?

澎湃新聞 龍慧 實習生 毛怡玫

2015-09-28 18:11 來源:澎湃新聞

今年是中國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國策20周年,也是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20周年。9月27日,中國和聯合國共同舉辦了主題為「促進全球男女平等和婦女賦權:從承諾到行動」的全球婦女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7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並主持了峰會。這是首次在領導人層面舉行全球婦女問題會議。

男女平等:中國徘徊中段水平、美國走在前列

從2006年起,世界經濟論壇每年都會在瑞士發布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報告比較各國男女在工作權利、學習權利、政治權利及生存權利四個範疇中的差距。2014年,中國在142個國家中排名87位,美國排名20位。中國的排名持續處於中段水平,性別平權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中美共同絆腳石01:女性政治權利雖逐年提高,但不足依舊

從一戰前,只有紐西蘭、芬蘭等少數幾個國家的女性擁有選舉權,到二戰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在法律上明確規定了男女平等的政治權利,中國也在1949年把其寫進憲法。1952年,國際社會更是在《婦女政治權利公約》中,首次在法律上,承認婦女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

女性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才獲得政治權利。但縱觀全球政壇,女性參與政治的機會還是遠少於男性,尤其表現為女性當選行政長官或者國家首腦的人數屈指可數。

數據來源: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世界銀行

中美共同絆腳石02:同工不同酬現象嚴重,中國白領女性晉升難

中美兩國男女同工不同酬現象明顯。在女性的職業道路上,政府官員、企業管理層這一類的職位女性相比男性更難晉升,中國白領女性的仕途比美國女性更艱難。但對於教授、工程師、科學家、建築師等專業性較強的職業角色,男女都有同樣的晉升機會。

中國性別平權最大阻力:男女比例失衡,中國女性生存權全球倒數

8月28日,福建省統計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表示,五年後,中國的「剩男」規模將接近澳大利亞總人口。

在歷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男女生育比例失衡,導致了中國男女生存權利排名一直處於倒數。報告顯示,每一百個新生兒裡,美國就要比中國多5位女嬰。

其實,中國的性別比失衡現象已長達三十多年,今年是國家正式治理性別比失衡的第14年。儘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實現了自2009年以來最大降幅,但依然低於國際公認合理區間。

數據來源: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性別差距報告

中國進入女性高學歷社會,超男性100多萬人

報告顯示,中美兩國的男女受教育機會均等。但從2008年開始,在中國就讀大學的女生人數高於男生,且逐年遞增。2013年中國教育部統計,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在內的高等教育人數,女性超過男性一百多萬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平權 男女平等

相關推薦

評論(69)

相關焦點

  • 《性別之戰》:不止女權,還有同志平權
    /  英語  / 121 分鐘在性別權利仍不平等的當今社會,女性依然遭受著種種不公平對待。另一方面,比利·金在一次新聞發布會前夕結識了髮型師瑪麗蓮,兩人一見面就埋下了曖昧的種子,比利·金的內心也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逐漸迷失了自己。
  • 臺灣學者:臺灣性別平權還有努力空間
    「監委」陳水紅(右四)與臺大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右二)在26日下午的「性別平等國際研討會」上分別提出專題演講,並和參與的公務員有精彩對話。李順德/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8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推動性別主流化,女性政治參與雖大為提高,公部門推動3分之1性別比例原則有進展,但包括性別薪資有落差、婚姻與家庭仍影響女性就業、遺產拋棄繼承人數,女性遠高於男性,及女性人身安全問題,都是未來要再努力的方向。
  • 從 LGBT 到性別平權,IT 時代的新平等機遇
    當然,作為女性主義運動的啟蒙階段,這一時期的思想還是有很大局限的。就拿《女權辯護》這本書來講,更多的是提倡女性在教育等具體方面的主張,實際上,並沒有觸及性別平等這一本質話題。所以性別平權在此時,替代了女性主義,社會更多關注更廣泛層面的根本平等,而不再因為性別差異而鬧出雌雄大戰的笑話。而最為重要的是,「平權」和 「平等」 實則是完全兩件事,我們追求權力的平等,但不代表我們要忽略性別差異、生理差異去追求狹義上的平等。
  • 金斯伯格 一個值得被永遠記住的性別平權運動者
    金斯伯格去世以後,中文社交網站上對她的描繪或者人云亦云,或者將聚光燈指向她最後十年的「博出位」舉動以及她的愛情生活,而對她50年以來,在性別平權方面的成就不求甚解,只是將對她的紀念「飯圈化」,那是一種悲哀,甚至是對她這一生為之奉獻的事業的褻瀆。  金斯伯格之所以成為金斯伯格,是因為她是一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法學家,一個在歷史洪流中值得被永遠記住的性別平權運動者。
  • 對比中美兩國癌症患者數據:哪些癌症類型最常見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美兩國總體發病率與死亡率趨勢區別明顯。美國近年來的癌症發病率明顯下降,而中國卻在「穩步增長」,無論患者性別如何,中國的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現上升趨勢。一、中美兩國前 4 大癌症發病人數佔該國癌症發病總數比重均在 50%左右中國前 4 大癌症發病人數佔所有癌症發病總數比重約 50%,排名前 4 的癌症為: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
  • 這次畫風突變,跟大家聊聊LGBT與性別平權
    這是上周我在天津谷歌開發者社區的Women techmakers 活動中的演講文字版。
  • 「網紅」金斯伯格,一個值得被永遠記住的性別平權運動者
    金斯伯格之所以成為金斯伯格,是因為她是一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法學家,一個在歷史洪流中值得被永遠記住的性別平權運動者。開創性的種族平等到性別平權自上個世紀50年代末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厄爾·沃倫(Earl Warren)領導「正當程序革命」以降,雖然最高法院在多個平權領域碩果纍纍,但其應用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司法邏輯中,從來對「平等保護」的理解都最多限於種族歧視,而拒絕擴展到性別歧視這個層次。
  • 打破「玻璃天花板」 美國名人女性助力性別平權
    許多娛樂界的女性們也追隨希拉蕊的腳步,宣傳「性別平權」。「玻璃天花板」象徵雖無明文規定,卻是實際存在著的女性升職障礙。《經濟學人》雜誌於每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發布每個國家的「玻璃天花板指數」,衡量該國性別差距大小。今年,美國的「玻璃天花板指數」排名19,離「性別平權」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因此,美國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參與到「性別平權」的宣傳中。
  • 男女薪酬差異縮小性別平權又邁一步
    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夕,BOSS直聘發布的《2020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顯示,中國城鎮就業女性平均薪酬為6995元,超過男性平均薪酬八成。此外,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進入管理層,2019年女性在總監級別職位中的佔比達到25.4%,提高了0.4個百分點。
  • 人工智慧助手的性別平權之路
    不少消費者和用戶認為,這種對不同智能產品的差別化人設,會讓人們理所應當的認為女性在社會中只能承擔服務他人的角色,是在向人們傳遞一種「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觀。在此,我們首先探討應該如何定義性別歧視。拋開性別因素,所有性格特質都是平等的,但如果我們認為只有男性或女性才能擁有某些性格特質,那麼這才是性別歧視。
  • 《一鍵傾心》再現青年人社交態度 性別平權重要嗎?
    今晚(周三)22:00,湖南衛視《一鍵傾心》舞臺上又將迎來三位勇敢追愛的追愛少女,她們之中有天生追求浪漫,喜歡抱著玩偶睡覺的鄰家少女李曼妮;也有外表時尚帥氣,內心溫柔軟妹的漫畫少女張夢詩;還有職場女強人,愛笑的 " 御姐 " 女生王睿。
  • 一輩子為性別平權努力的傳奇女法官!得知她去世,全美政界、名人...
    金斯伯格是美國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在美國社會充滿了性別歧視的年代,她憑藉個人奮鬥,躋身到了金字塔的最頂端,被認為是為性別平權奮鬥終生的超級英雄。可能這就是大人物們的共性,這四位政界頂流幾乎都是「追夢行動派」,尤其是卡瑪拉·哈裡斯和今天的主角金斯伯格,她們的身上都湧動著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她們奮鬥的每一個階段似乎都在告訴人們:用行動改變世界!
  • 臺同志權益團體:蔡英文性別平權只會喊口號不見落實
    臺同志權益團體:蔡英文性別平權只會喊口號不見落實 2016年10月18日 11:06:01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18
  • 她是早期加入種族平等的白人明星,呼籲好萊塢不要忘記性別平權
    現階段好萊塢種族平等運動佔據了主流,大部分知名演員都通過社交平臺發聲,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好萊塢的平權。作為早期加入種族平等的白人明星,獲得過艾美獎的霍蘭德·泰勒,就在北京時間6月15日的採訪中呼籲:「我很高興看到各界人士為種族平等發聲,然而我們不要忘記好萊塢的性別平權。」
  • 王緝思:中美兩國公眾是如何看待兩國關係的?
    2.解讀 更值得注意的還有兩點,一是美國公眾對中國的好感明顯高於華盛頓專家,顯示出公眾對美國主流媒體和智庫「抹黑」中國的輿論接受程度並不太高;二是美國公眾對川普的認可程度遠遠高於華盛頓專家,後者對川普的印象普遍很差。正如後文將要顯示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美國人對川普政府對華政策的態度。
  • 美國黑人「變裝皇后」,促進同性平權卻反遭排斥,跨性別者的悲歌
    出品|Figure人物瑪莎·P·詹森,跨性別異裝者,最早的黑人「變裝皇后」。她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最知名的LGBTQ平權運動活動家,一生都在與歧視性少數群體的世界作鬥爭。1992年7月6日,瑪莎的屍體在紐約克裡斯多弗街碼頭附近的河面被發現,警方經過短暫調查後得出了「自殺」的結論。
  • 奧斯卡落幕了,我們離女性平權還有多遠?
    奧斯卡的帷幕落下了,但好萊塢的「性別之戰」才剛剛開始。醜聞衝刷下的本屆頒獎季,女性力量成為了最重要的命題。從電影到生活,從片場到日常,我們離女性平權還有多遠?電影內外,女性平權之路,任重道遠。讓女性發聲成為潮流Patricia Arquette & Emma Stone關於薪資歧視2015 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Patricia Arquette 致詞女性的聲音,正在匯聚成一股潮流。
  • 崔天凱談中美關係前景: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報導援引崔天凱在位於華盛頓的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上的話說:「並非中方首先關閉美駐華總領館,也不是中方首先驅離美國在華記者。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應美方的行為。」他說:「因此,如果美國政府願意逆轉這一進程,我們願意考慮。」
  • 川普讓中美對抗升級,兩國關係需要重回現實主義
    冷戰結束前最重要的驅動力是蘇聯這個最大的共同威脅,後冷戰時代則是雙方都依據現實主義的政治和外交認知來處理兩國關係。中美關係中的現實主義傳統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彼此的意識形態和制度差異務實對待。尤其是中國作為一個「轉型國家」,其國內治理機制的變革和進步需要時間和「中國方案」。雙方精英都相信,中國的變革是必然的、不可阻擋的。
  • 英美平權運動轉向「封殺文化」,我們需要怎樣的性別哲學?
    英國一位跨性別男性平臺主播Jammidodger就清晰地列舉和反駁了羅琳論述的含混性。Jammidodger等人雖然強調跨性別社群,但並沒有否認過性別差異的存在——本文想要討論的不是「性別差異是否存在」,而是另一個層次的現象:為什麼對差異性的側重常常與保守性聯結、對同一性的側重常常與解放性和平權聯結,這種認知和行動形式在理論邏輯上是如何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