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被父母疼愛的,還有一部分孩子,因為各種原因,他們一出生就被送給別人養,甚至被遺棄。
而這些孩子長大後,不乏有非常出眾的,當得知送養的孩子有成就時,有的生父母會替孩子高興,也有的生父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想重新認回孩子。
我們今天說的主人公魏曉丹就是其中一個,她是個射擊運動員,在一次拿到世界冠軍後,她的親生父母也找上了門,想要重新認回她。可魏曉丹不願意,她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養父母給的,和親生父母無關。
旁人規勸,無論如何,生父母也給了你生命,你是一個公眾人物,不能這樣冷漠與無情,更何況親生父親如今得了病。
而魏曉丹卻表示,她可以儘自己的能力資助他們,但絕對不會承認他們父母的身份。
親媽聽到後,十分傷心,當場跪下求她:我們對不起你,給我一次機會吧。當初因為家裡太窮,實在是養不活你才送人的,也是無奈。
現場看到的是,魏曉丹是第三個女兒,她還有兩個親姐姐,她被送走後不久,親媽又生了一個兒子。很顯然,窮不是理由,重男輕女才是本質。
這是在《熱愛》中,魏曉丹認親的一個過程,雖是劇情,但因為過於真實,也觸動了很多人,在七八十年代有不少,那些送出去的孩子,都對父母有怨恨,甚至終生無解。
誰生的不重要,怎麼養才是關鍵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可有時候像魏曉丹那樣,都是自己生的,偏偏送養出去的孩子成才了,自己養的孩子卻很平庸,這其實也正是說明了一個道理:孩子是否優秀,跟遺傳的基因關係不大,後天怎樣教育培養才是關鍵。
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對於二胎和多子女家庭,更應該注意:
1、對孩子公平對待。
家庭條件的好壞不是最主要的,而父母是否能公平地對待子女,影響非常大。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兒子最容易被培養成巨嬰和啃老族,女兒則會嚴重缺愛,一生自卑。
給予孩子同等的愛,孩子才能在一個正常、平衡的心理狀態下健康成長。
2、不要拿孩子進行對比
二胎和多子女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無意識地做出對比,比如說老大學習好,老二太調皮,哪個懂事,哪個太費心等,父母本意是想讓表現不好的那個,學習另一個孩子身上的優點,然而在孩子眼中,會認為是被父母嫌棄,偏心。
3、對孩子差異化教育
沒有天生一樣的孩子,哪怕是雙胞胎,在性格和做事上都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對於二胎和多子女父母來說,不能將自己的教育方法,簡單地複製粘貼到另一個孩子上身上。更應該觀察每個孩子的優點和興趣愛好,差異性的培養教育不同的孩子。
【結語】
既然選擇生下孩子,就好好地把他養大,只生不養何以為家?
其實大多數父母養育孩子,對孩子的付出,都是不求回報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他們長大後也自然會懂得感恩回饋。而夾雜著利益的生養,並不偉大,也不是真愛。
希望我的分享和建議,能讓你在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少一些煩惱和困惑,讓我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