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教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的含義是「本境最高貴的保護神」。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備」的護衛神,且大都是歷史上存在的真實人物。
彝族「佬倵支」也信奉本主。人們凡出遠門、生小孩、生病、籌辦婚事等都要舉行祭祀儀式,祈求本主保佑,清吉平安。在那過去缺醫少藥的時候,神靈的敬奉成為他們生活中密切相關的活動內容之一。他們把一切難以理解知曉的自然變化、突發疾病都認為與神靈和惡鬼所造成的,一切活動都要祭祀神靈,把自己的精神寄託於神靈,隨之產生了神漢、降香人。
佬倵人信奉原始宗教,但長期生存在白族中間,就自覺不自覺地接受白族宗教信仰的傳播,在脫離遙遠的武定羅婺部落後,形成了適應於自己的民族宗教文化。
佬倵人的本主形成大致與雲龍白族信奉「三崇皇帝」相近,但各片區均有自己所信奉的本主。本主廟的地名、敬奉的本主名字均有不同。但忌諱幾乎一樣,不能在廟中殺山羊,只能敬綿羊。這是與白族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共同生存,文化交融、借鑑,孿生了新的文化與民俗。如:祭祀用語為白語,喪葬祭文為漢文白語。這充分說明了學習借鑑白族文化的成果。
佬倵人的祭祀語言是白語,但敬的是自己的神靈。出遠門、婚嫁、生育小孩、過生等等都要向自己的本主禱告,請求保佑清吉平安,且把對本主的祭祀當成了平常的宗教活動。
佬倵人大多將蜜蜂作為神靈。如臘鵝寨的「金蜂天子」,大登的「蜂真」,施家村的「皇蜂」等。他們都把「蜂」作為人名或想像的人名敬奉為本主,把它作為保佑一方平安的保護神,民眾間亦因此流傳著許多與蜜蜂相關的、有趣的本主故事。本期推送將為大家講述源自臘鵝寨村民的本主故事:「金蜂天子」。
臘鵝寨的村民們信奉「金蜂天子」為本主。
相傳,在臘鵝寨的先祖中有一位青年隨部落首領遠徵經過大理時,被景色如畫的洱海風光吸引住了。一天他獨自漫步在洱海邊,在沙灘上拾到一幅小畫,畫中有許多蜜蜂似乎是爭相在牡丹上採蜜,又像在打仗,便將畫收藏在懷中。此後,他在歷次的戰鬥中,他似有神功相助,英勇無比,立下了赫赫戰功。幾年後,他被封賞嘉獎而返回老家。
返途中,他翻山爬坡,十分辛苦,倍覺思念家鄉親人。當翻越西庫姆山頂時,這位先人感到疲憊不堪,便在山頂的一棵大松樹下小酣,一躺下便覺得腰中有一團東西,掏出來一看,原來是在洱海邊拾到的那幅小畫。他想這畫跟我多年,原來整潔的畫已破爛不堪,捨棄掉算了,他便把它放在了身邊的松樹叉上。
這位先人一回到家,便覺不適,夜夜做惡夢,說胡話,並渾身酸痛,總有被蜜蜂叮咬的感覺。而且一旦想入睡,便有許多蜜蜂在他耳邊唧喳:我們隨你南徵北戰,從沒有叫苦喊怨;你可知道,是我們使你機智勇敢,是我們使你衣錦還鄉,可你這個忘恩負義的人,沒到家就把我們忘幹忘盡,把我們丟到荒山野嶺,挨餓受寒。一連幾天,好端端的人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他思前想後,忽然想起了那幅蜜蜂圖,便對家人說:「我當年在出徵打仗前在洱海邊拾到一幅蜜蜂畫,隨我徵戰,回來的路上經過西庫母山時,我把它放在了山頂大松樹的樹杈上,你們把它找回來供祭試試」。家裡人馬上按他的吩咐把畫找到拿回供起,獻上三牲供品祭祀之後,主人的病便慢慢好了起來。
從此,這個部落就家家養好蜜蜂,並把它當作部落的保護神、本主。天長日久,大家便把祭祀本主的壇名叫做「青松樹下」,稱本主為「金蜂天子」。
講述人:字碧秀(已故)
收集整理:李 昱
收集時間:1986年7月
此故事錄入《中國昆蟲節日文化》,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彩萬志著,李昱供稿。
從「金蜂天子」的本主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蜜蜂作為保護神,在佬倵人心中具有著神聖地位。下一期,我們將為大家講述另一個與蜜蜂關係密切的本主故事,即大登(現河東村大登組)村民與其敬奉的本主神「蜂真」的故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