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中國新聞社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的人均壽命只有35歲,在這種背景下,「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意義不僅是一句口號。
1950年8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派出代表團,考察蘇聯體育發展狀況。年底,體總籌委會的秘書楊烈建議借鑑蘇聯模式,創編一套全民健身操。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廣播體操公布;12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播出了《廣播體操》的音樂。隨後,每天上午10點,全國40個廣播電臺同時放送,千百萬人隨著樂曲和口令做操。這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新鮮事,連1952年來訪的蘇聯詩人吉洪諾夫也對此嘆為觀止:
當北京人出來做廣播體操,
把最後一個夢魘趕出睡鄉,
城裡整齊的小巷大街,
一下子變成了運動場。
1952年,郵電部為了幫助推行廣播體操,發行一套特種郵票《廣播體操》。每枚郵票描繪一個廣播體操動作,共描繪了十節廣播體操的40個動作。
工廠職工做第一套廣播體操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下發通知,各機關團體在工間休息時做廣播體操成為制度。這之後,每隔幾年就推出一套新的廣播體操也成為一種不成文的規定延續下來。
1954年7月26日,第二套廣播體操出爐。相比第一套取消了「呼吸運動」和「整理運動」,並增加了下肢運動量。
也是從這套操開始,廣播體操與軍事化的聯繫更緊密。現在人人熟知的「稍息」、「立正」等口令,就是從那時起延續至今。
1957年10月7日推出的第三套廣播體操在創編時,特意請來多位武術大師,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武術動作,使得中國特色更突出,這一特點也在後來的廣播體操中得以延續。
1963年4月15日,第四套廣播體操正式公布。配樂中加入了響亮的男聲開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套廣播體操——時代在召喚!」。這套廣播體操第一次出現了少數民族語言版。
文化大革命期間,廣播體操運動曾一度被中止。1971年9月1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發出通知,向全國人民公布了第五套廣播體操。
操員的口號充滿時代氣息:「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現在開始做廣播體操。」
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廣播體操正式公布。動作更新穎舒展,並配上了兩支富有民族風格的樂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來增加人們做操的興趣。
80年代,中國向世界打開了大門,廣播體操的動作也曾跟隨時代流行,被賦予了強烈的健美操色彩。
1990年5月8日,國家體委推出了第七套廣播體操,還特意請來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做模特。
但由於引入了不少健美操動作,被稱為史上最難的廣播體操,推廣效果不盡如人意。
1997年6月20日,第八套廣播體操正式推出。與第七套希望突出體育運動抗衡的理念不同,這套在動作設計上刪繁就簡,得到了最廣泛的普及。
對於大多數80後、90後來說,聽到「現在開始做第八套廣播體操」這幾個字,似乎就回到了自己的校園時代。
2011年8月8日,第九套廣播體操發布,加入了健身的理念。
第九套廣播體操創編組組長張平介紹說:「比如擴胸的時候要求往後展,讓背部肌肉更深收縮,然後運動向側踢和向後踢,都是我們常用的鍛鍊發力方式。」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沿革2003年,為了在「非典」時期增強人民體質,《天津市第一套市民廣播體操》誕生。5月18日,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開始播放市民廣播體操伴奏音樂,「健康之音」在津城重新響起。
由於廣受好評,國家體育總局將這套市民廣播體操更名為《大眾廣播體操》並向全國推廣。
2009年8月8日暨第一個全國「全民健身日」,《天津市第二套市民廣播體操》向全社會頒布推廣,分為《健康天津》和《活力激情》兩版。
2017年5月19日,天津金蜂群眾體育運動俱樂部承辦第十三屆全運會倒計時100天活動,天津市第三套市民廣播體操的發布和表演也是此次活動的亮點之一。
由1700人組成的市民健身隊伍整齊劃一地展示了充滿中國元素的《天津市第三套市民廣播體操》,在這宏大場面的背後,是金蜂體育協同各方20多天的集訓和十多次的區域合練。
隨後,市民廣播體操在全運會的開幕式上也進行了展演。2018年,天津市體育局在此基礎上再次創編了《天津市第三套市民廣播體操B套》。
↑↑ 第三套市民廣播體操B套
第三套市民廣播體操在保持傳統廣播操形式的基礎上,增添了帶有健身操、武術、民族舞等元素以及健身動作的內容,組合新穎、簡單易學,適合各年齡段人群。2019年11月,「體彩杯」天津市第三套廣播體操展演活動舉行,共有50餘支隊伍、1200餘人參加,展現了全市職工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全民健身熱潮,展示了新時代天津蓬勃發展的火熱氛圍。
展演由市體育局聯合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市教委、市衛健委、市總工會、共青團天津市委、市婦聯、海河傳媒中心共同舉辦,市社體中心、東麗區文化旅遊體育局承辦,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市職工體育協會、市健身操協會協辦,天津金蜂群眾體育運動俱樂部策劃執行。
今年過年少聚集
那麼不妨在
每天早起後、閒暇時
做做廣播體操
一起找回時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