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說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量越高肯定對身體免疫力越好。
較真要點:長時間大強度的運動,不但不會增強我們的抵抗力,反而會因為運動過量而導致我們機體免疫力水平短暫性降低。
「生命在於運動」,健身、鍛鍊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眾皆知的常識。最近這段時間,有一些城市再次出現了新冠疫情的反覆,大家在做好防護工作的同時,也都在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運動鍛鍊,就成為很多人增強體質促健康的重要手段,甚至很多人認為可以通過大強度的鍛鍊來在短期內迅速提高抵抗力,這種做法可取嗎?
圖蟲創意
01
長時間大強度運動
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
科學研究表明,那些中等的、有一定時間的運動,有更多肌肉參與的鍛鍊,對促進我們身體的抵抗能力和健康都是有好處和幫助的。而長時間大強度的運動,不但不會增強我們的抵抗力,反而會因為運動過量而導致我們機體免疫力水平短暫性降低。
這是因為長時間大強度運動後,我們體內的應激素驟然減少,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急劇失衡,體內免疫系統為恢復穩定性,會對特定免疫機能進行暫時性抑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免疫細胞因為「太累」正在休息,從而造成抵抗力暫時下降。通常,這種因大強度運動而造成一過性免疫能力下降的現象,被稱為「開窗期」(即好像是開了窗似的讓病毒輕易入內)。
圖蟲創意
02
病毒遇到「開窗期」 身體更易中招
「開窗期」如果突然遇上病毒,就會很容易感染上。有報導稱一個獲得過全國老年健身比賽冠軍的老年人,在疫期初期,不戴口罩仍去健身房刻苦訓練,結果不幸中「招」。人們百思不得其解,這麼一個肌肉壯實的人,怎麼可能被病毒襲擊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年紀偏大、健身房空氣流動差、沒有戴口罩保護、大運動量有「開窗期」,這些因素都對防控病毒不利。
圖蟲創意
03
增強抵抗力 運動需適宜
既然適宜運動可以增強抵抗力,那我們應該怎樣進行鍛鍊呢?
首先,運動場所要適宜。在疫情期間,應儘量避免外出鍛鍊,以居家、院落鍛鍊為好。
其次,要根據自身體質狀況和運動習慣,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次數和運動項目。
最後,還要通過控制每次運動的時間,來實現對運動量的把控。
我們推薦的運動量為每周運動3-5次,每次運動時間在20-40分鐘之間;運動的強度以呼吸加快且微微出汗為標準,也可以通過練完之後,感覺能在3-5分鐘內恢復心率、呼吸的次數到安靜水平為適宜。運動方式可以選擇跳健身操(舞)、原地走等等的有氧運動,也可以利用身體自重或藉助家庭生活用品(米袋、礦泉水瓶、書本等)來進行輕負重鍛鍊。
圖蟲創意
總的來說,適度、科學的運動,確實是增強抵抗力的手段之一,若與飲食和睡眠相結合效果會更好。我們應在堅持科學運動的同時保持多元化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做到三位一體、勞逸結合,這樣才能讓身體對外界病毒等威脅的防護力達到最佳狀態,為健康保駕護航。
作者 | 武東明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民體質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審核 | 孫 飆 南京體育學院 教授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可能還想看
▽
仰臥起坐傷身體 做了這麼多年都是錯?
空腹夜跑減肥快?你需要知道這點!
在家適量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