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一個人的智慧,而是這種品格匯聚而成的力量

2020-12-23 讀行人生

契訶夫說: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

有一個相似的美國俗語說:犯過錯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別人犯錯的時候別去譏笑他。

「別去看他」和「別去譏笑他」是一種做人的風範,在中國叫做「厚道」。

厚道之於人,是在什麼也沒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訶夫稱之為「教養」。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只有做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才是坦坦蕩蕩無愧於心的真君子。

心存厚道,才能夠心存仁愛之心,與身邊的人和睦相處;心存厚道,才能不再沉淪於浮躁的世態炎涼之中,讓自己快樂。

缺乏厚道,就會有農夫與蛇;缺乏厚道,就會有鴻門宴;缺乏厚道,就會有賣友求榮;缺乏厚道,就會有莫須有。

在這個厚道稀缺的年代,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厚道。

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一個人的智慧,而是厚道這種品格匯聚而成的力量。

1

厚道不是懦弱,不是無能;厚道是一種氣度,是一種雅量。

厚道既是以心換心以情換情,也是以德報怨以善報惡。

曾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別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卻漠然視之。」

厚道的人,一定是一個懂得報恩的人。

厚道的人,懂得感恩,知恩圖報。

厚道不是愚鈍,很多時候像愚鈍。所謂「貴人話語遲」,遲在對一個人一件事的評價,君子訥於言。尤其在別人蒙羞之際,「遲」的評價保全了別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鈍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寬懷給別人一個補救的機會。

厚道是一種高貴的品格,更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所以厚道者無論在什麼條件下,往往都活得明白,輕快,灑脫。

厚道的人心底無私襟懷坦蕩,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有敬畏之心的人。

厚道的人,寬容大度。厚道的人,吃得起虧,經得起舍。當別人給予三分時,他會回報十分。

厚道之人從來不會斤斤計較;厚道之人從來以仁道為懷。 厚道之人秉持公正公平;厚道之人一向寬宏大量。

厚道的人,敦厚善良,不會去算計別人,不會偽裝,心敞亮沒有歪點子,對人真心。

厚道的人,見別人身陷困境,只要自己有能力,

一定會傾囊幫扶。

厚道的人,心強志堅,無論多大多難的事,自己一個扛起,能忍、能讓、能放,不讓別人擔憂,不給自己添堵,因為他懂得,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厚道的人,能吃虧,不把利益看太重,不爭,不搶,因為他知道,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2

厚道的人,不計較得失,能體諒人,善解人意,明事理,懂情感,寬厚待人,真誠做人。

古人早就言明,做人做事,要以厚道為先,正是有了厚道的基礎,之後的種種品德,才能有所傍依,長盛不衰。

春秋時期,年少的鮑叔牙和管仲一起在鬧市做買賣,每次分利時,管仲都會多拿了一些。

旁人見此很是氣憤,提醒鮑叔牙要注意,他聽後卻笑了笑說:

「沒事兒,你們是不知道,他的家庭不好,有老母親需要侍奉,我手頭還算富裕,他多拿點是應該的。」

鮑叔牙的厚道讓人佩服不已,而管仲亦沒有辜負他的幫助,視其為生死之交。

之後,在管仲和鮑叔牙聯手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無可爭議的霸主。

而在面對眾人稱讚時,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厚道之人不是不會計較,而是不願計較,他們體恤他人的處境,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先,以情為主,厚道待人。

3

人在做,天在看,厚道的人,天會眷顧,厚道的人,自有厚報;正所謂,人厚道,天不欺。

為人多做厚道事,難時自有搭橋人。

厚道的人,終會得到好運的眷顧。

《了凡四訓》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楊少師榮,建寧人,世以濟渡為生,久雨溪漲,橫流衝毀民居,溺死者順流而下。他舟皆撈取貨物,獨少師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貨物一無所取,鄉人嗤其愚。」

明朝內閣首輔楊榮,他的祖父以擺渡為生,每天在河流的兩岸來回奔波,生活很艱苦。有一次,當地遭遇了水災,很多人藉機撈取河中的財物,發了一筆橫財。唯有他的祖父在忙著救人,對任何錢財視而不見。很多人嘲笑他們愚蠢,自己都顧不上還有心思管別人。

殊不知,正是這種厚道的稀缺品質,讓祖父後來得到了很多貴人的幫助,由此發家,家族也越來越繁榮興旺。

4

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一個人的智慧,而是日積月累的品格,匯聚而成的力量。

老子講:「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畢竟,誰也不傻,如果你知道一個人精於算計,會下意識保持距離,因為你清楚,跟他一起可能會吃虧。

厚道,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

真正讓你覺得踏實、放心,願意一直交往下去的,都是厚道之人,作為商家可信,作為朋友可交,作為領導可敬。

厚道就如冬日的斜陽,夏日的和風,不論作為人品還是作為德行,都是最能打動人的。

厚道讓人信賴,與厚道人打交道就象在灑滿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讓人寧靜而溫馨。

生活中不論是誰,都喜歡寬容、厚道之人。

厚道,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底牌、最高級的聰明,才是被別人尊重、信賴的根本。

成大事者,向來厚道。

厚道,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一種做人的境界,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了厚道,方能積累人緣、積聚人氣,引得八方相助,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高度與格局,並不是能力,而是內在的志向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決定一個人是否有出息,內心是否強大,並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種後天學習的東西。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往往是我們內在的志向。一個人的內在志向會驅動我們努力,直到我們變成自己想要的人。擁有了志向,就沒有你攀登不了的高山。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就先要學會立志,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 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一個人面對壞事情的逆商
    眾所周知,智商和情商,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而逆商則決定了人生的格局和高度,逆商越高的人成功機會就會越大,幸福感也就越高,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擁有了逆商,便擁有了積極的心態,它能幫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如果把人生比作是旅途,那麼,逆商就是我們翻山越嶺的動力,因此,比起智商和情商對我們的人生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逆商。「逆商」有多重要?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能力從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這種天道思維
    但其實,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想明白,造成你人生困境的,造成你命運不好的,其實從來並不是能力跟智商,也並不是人脈跟後臺關係,或許它們可以左右你的命運,卻不能決定你的命運去往何方,該往哪裡走。「為什麼有些人飛黃騰達,有些人窮困潦倒?
  • 品格,是一個人最好的學歷
    一個人真正的資本不是美麗,也不是金錢,而是性格。品格是生命的通行證。在這個寒冷多變的時代,性格是彼此心靈的最後依靠。「如果一個兒子想做什麼,他首先應該是一個聖人。」喜歡一個人首先要有共鳴。他被天賦所束縛,忠於自己的性格。這表明了性格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不是來自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自性的回歸。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生命的力量從小時候就可以看出來,無論是吃奶,學會走路還是其他,這些都不是大人刻意交的,而是我們在生命的湧動中逐步就學會的。 對生命的成長渴望是我們本性的力量,本性十足也強調是這個意思。當我們能夠和本性十足的我連接的時候,我們內在的力量感就越強大。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有人說做一個自律的人,就要過苦行僧般的日子。我可以變得不那麼美,不那麼聰明,不那麼有錢,頂多心中有些失落怨念。你錯了努力不是為了自虐,是為了讓我們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活得更健康,更快樂。開始願望可能是會為了誰,但最終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強大,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本性的回歸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或許我們需要明白一個事實,決定一個人的強大,不是來自金錢的多少,而是來源自性的回歸。王陽明曾講述一句話,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果一個人想要持續強大,最根本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回歸自我的本性,當我們回歸本性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 王一博的逆商有多高,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IQ、EQ而是AQ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說的就是逆商。相對於情商IQ,智商EQ,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稱為逆境商數,一般叫做挫折商或逆境商。
  • 稻盛和夫的人生忠告: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一點
    稻盛和夫用一個公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人生成功(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他把能力放在了最後一位,足以證明他的態度。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對工作的態度稻盛和夫在大學畢業後,為了生存,在老師的介紹下進了松風陶瓷,但因為專業不對口,再加上公司快要倒閉了,所以,稻盛和夫對自己的工作的態度是非常敷衍的。
  • 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高談闊論,而是說做就做
    因為,執行力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馬雲有一句話非常經典:「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想要變好,首先,你要學會去執行。想要寫好文章的第一步不是搜集素材,而是打開電腦在鍵盤上敲下第一個字。想要練好播音最重要的不是看了多少文獻資料,而是開口訓練。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成就高低,並非只是能力,而是這個
    王陽明參透世事人心,創立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終成一代聖哲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2個字
    但實際上,想要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能力固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的因素。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關鍵就在於兩個字——志向。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第一件事就是要立志,沒有志向的人,成不了事。有能力卻沒有志向的人或許能夠一時風光,但是很快就會沉寂下去。志向決定上限一個人想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有志向。志向決定著你努力的方向,志向的大小決定人生的高度和上限。
  • 易經: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堅持和付出
    一、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什麼對一個人的事業有幫助?因為任何成功的事業,都不是給自己帶來了利益,而是給別人帶來了利益。幫助的人越多,自己的成功才越偉大,才能稱得上有意義。其實,一個人只有聰明才智,這不叫真本事。很多人都是有了過人的智慧,但是沒有把智慧發揮到做事上,而是自己洋洋自得、驕傲自滿,總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所以不用付出努力也能勝過別人。事實上,偏偏是那些天生資質不好,沒有過人之處的人,憑藉勤勤懇懇的態度,踏踏實實的做事情,反而成為了人生贏家,這就是笨鳥先飛的道理。
  • 生存的智慧:女人的溫柔不是天生的,而是內在三種思維方式決定的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歷史上很多學者都討論過「人性本善」又或者是「人性本惡」,其實這種初始都沒有關係,最後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關鍵在於後天的環境影響和認知培養。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遇見很多事情,這些事情有好有壞,但是更多的都是在讓我們選擇,每一個不同的選擇都會影響日後的一種結果,會形成日後你的生活模式,處事態度又或者是三觀意識。女人的溫柔本不是天生的,都是因為自己的經歷,去慢慢形成的狀態。看萬物,包容萬物,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跟她的情商都是掛著鉤的。
  •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決定了其未來人生的高度,如何培養抗挫能力?
    其實,人非聖賢,面對挫折有時出現沮喪情緒也屬於正常,但是不能長期沉浸在這種消極情緒中,沒有人喜歡挫折,即使我們有面對挫折的能力和智慧,它消耗了我們的太多情感。然而生活就是這樣,總會在你不經意間給你開個玩笑,意想不到的挑戰總是會不期而遇,我們的心可以破碎,但是,卻要以最快的速度復原,只有這樣,才能夠面對人生的挑戰。
  • 治學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少年時代的張載天資聰慧,博覽群書,對周邊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喜歡究根問底,追根索因,他的啟蒙老師是他滿腹經綸的爸爸張迪和慈祥和藹的媽媽陸氏,對於幼小的張載異於其它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的父母沒有置之不理或簡單的搪塞了之,而是利用休息時間查找資料並且非常耐心不厭其煩地為孩子答疑解惑,指點迷津,可以說沒有他父母的耐心陪伴和教導就沒有後來的博學大儒張載
  • 勤奮成就人生 心態決定高度
    96%和98%,而知識的獲取與努力的工作,凝結成一個詞的話,那就是勤奮。M+O+N+E+Y=13+15+14+5+25=72%,看來也不是,是Leadership(領導能力)嗎? L+E+A+D+E+R+S+H+I+P=12+5+1+4+5+18+19+9+16 =89%,還不是。金錢、權力也不能完全決定我們的生活。那是什麼呢?其實,真正能使我們生活圓滿的東西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 對待逆境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文丨李相敏在人生這座修羅場中,我們總會遇到不同的際遇,或繁花似錦,如意順遂,或風狂雨急,荊棘叢生。逆境與失敗,是伴隨我們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環節。對待人生失意的態度,甚至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高度。有時候,最可怕的不是失敗本身,而是失敗帶給人的持續性精神情緒上的影響,猶如地震過後的餘震頻頻,擾亂我們的正常心緒節奏。內觀己心,外察世界當面對失敗挫折的時候,很多人往往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 面對逆境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面對逆境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在逆境中,別忘了做一個不忘初心、不忘成長的人,那些絆腳石,有可能成為你人生的點金石。挫折和困難只是一時的考驗。只要我們永遠心存希望,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永不妥協,永不放棄,幸福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高度自律,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決定你的人生高度。有時候會想,一個人的年紀仿佛真的和一切都無關,就像那個老人一樣,即便自己頭髮花白,卻依舊把自己的人生妥善安置,即便一開始的自己一無所有卻依舊能夠成為萬丈矚目的英雄。他知道自律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他可以在每個階段知道自己的目標並制定計劃一步一步地到達,因為自律,所以很少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