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樹—記家鄉百年麻櫟樹
文/沈慶功
九家大樹起田壟,曾經霜雪幾千重;春來已吐滿枝綠,冬至再添一樹紅。有人說九家大樹在壽縣城牆上可以隱約看到,反正我不太相信。但在炎劉鎮新橋村是可以看到它的存在的!關於「神樹」有很多的故事。有首詩稱其是「葉茂枝繁幹骨成,紮根沃土抗寒風。滄桑歷盡忠心耿,不老情懷築赫功。」「神樹」孤立並默默無聞的保護著這方水土上的人們,它是幾代人美好追憶。記得自己兒時聽老人說這棵樹多次遭過雷劈,被劈的枝幹比大腿還粗。那時候我不知道什麼概念,如今看到才明白!「神樹」保佑這裡的人們平平安安!我今天迫不及待與古樹來個「親密」的合影留念,「神樹」葳蕤喜人、異常高大、蒼勁之挺拔。只見老樹虯枝直指蒼穹,近望枝葉扶疏!我臂膀大概測量古樹的徑粗,約幾個人才可以圍抱,遠望去更是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有句話為「總有一種力量讓古木逢春之後盎然生機,總有一個瞬間讓雲消霧散之後春暖人間,總有一種感動讓滿載星海的光陰永遠銘記於心。」九家的大樹專業名字叫麻櫟,又名櫟、橡碗樹,為落葉喬木;樹皮深灰褐色,深縱裂;幼枝灰黃色柔毛,具淡黃色皮孔。櫟,木也。四五月開花如慄,結實如荔枝核而有尖。其蒂有鬥,包其半截。其肉如老蓮肉,山人儉歲採以為飯,或搗浸取粉食,豐年可以肥豬。其木高二三丈,堅實而重,有斑紋點點。大者可作柱棟,小者可為薪炭。麻櫟樹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可以在貧瘠的荒山野嶺生長,甚至連石頭山也可以,所以拿它作為先鋒樹種開路,是個不錯的選擇。種過麻櫟樹的荒山,土壤質地會大為改善。
麻櫟屬於深根性樹種,對土壤要求不高,它耐寒、耐旱、耐瘠薄,在土壤深厚肥沃、疏鬆通透、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生長最佳。習性則為喜光、耐寒。與其它樹種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幹形,深根性和萌芽力強,但不耐移植。它抗汙染、抗塵土、抗風能力都較強,亦壽命長。樹種可作庭蔭樹、行道樹,又可作防風林、水源涵養林或防火林。其實麻櫟用途甚廣,是製作器具的良材,樹幹切成段後,是培養蘑菇的好材料,也可用麻櫟來放養柞蠶,麻櫟的果實叫「橡實」,果殼可供染色。
在 中國傳統詩文中,用「櫪」字的頻率不小,此「櫪」今名麻櫟。《 詩經•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於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由此詩,我們知道麻櫟在《詩經》創作的時代已經廣泛存在,時人以「栩」名之。曹操《步出夏門行》中:「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和韓愈《雜說》:「駢死於槽櫪之間。」的「櫪」雖然都指馬槽,但這也與古代多用麻櫟制馬槽有關,韓愈的《山石》:「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的「櫪」就是麻櫟。古代麻櫟被認為不合世用多遭棄置,文人學士也每以「櫟」自況,如蘇軾的《和穆父新涼》:「常恐樗櫟身,坐纏冠蓋蔓」。
麻櫟 根莖向下延伸,枝葉、枝幹往上和周邊延伸。俗話說:「前人裁樹,後人乘涼」,庇蔭了磨灣村九家一代又一代人!但在小樹幼苗時,還得靠主人的精心澆灌培育。長大後樹反哺人,延續著人的生活情感,浸潤傾注了人的生命。這古樹如人的生命一樣,有無限的可能,它可以向任何一方去延伸與拓展,只要有希望、有追求、有憧憬和有夢想。家鄉百年古樹是生命的延續,涅槃重生的不朽奇蹟!
投稿微信:fyg682688
郵箱:121392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