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上帝在把人放逐地球後,就準備撒手不管了。當人類第一次仰頭望向茫茫蒼穹時,一種巨大的孤獨感油然而生,TA感覺快要被吞噬了。於是祈求上帝,再賜予一點什麼,否則一定不能活。
上帝想了想,於是就造了樹。
從那以後,每當人類感到無助和孤獨時,就會仰頭看天。天陰晴不定,但在空蕩蕩的天空之下,除了漂泊不定的雲,還有堅定不移的樹。那些樹的冠,無論有葉子的還是無葉子的,或亭亭,或曲折,或柔美,或陽剛,都能給人安慰,提醒那些孤獨的靈魂,還有我在。
好吧,以上都是我瞎編的。
誰都知道,在沒有人類之前,樹早就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扎了根。也許我們,不過是某棵樹的一個果實,掉入泥土後,經過微生物無數次偶然演變的產物。
但不可否認,樹能給人安全感,因為美,因為安定,因為能御風,能遮陽,能造氧氣,能造房屋,能生火,能防止水土流失………
的確,這個地球上若沒有樹,一定也沒有人,說樹給了我們生命一點都不為過。
在我小時候,每一戶人家都會在庭前屋後栽幾棵樹。我們會說,鋤頭放在泡桐樹下了,木掀在老槐樹哪兒,家裡那隻蘆花雞把下蛋的窩定在花椒樹下了;或是說,去柳樹上喊你姐姐回來吃飯;
要開學了,爸媽會說,今年看看要不要賣掉兩棵楊樹,給孩子湊學費。
印象中,家鄉大平原的太陽,都是從河對岸的白樺林中升起來,下午,它會掛在村西頭老柳樹上,像一個淘氣的孩子,在我不注意時,哧溜一下就溜了下去。
上初中那會兒,我騎著二八自行車,在槐樹林裡穿行,因為林子對面的日出映在水面上,太迷人了,導致我騎車分神,撞到一棵樹上 。後來我時常偏頭痛,也許就是那棵樹給我留下的。
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是深秋和初冬。這時候,是樹展現靈魂美的時刻了。火紅的楓,金黃的銀杏,從黃到橙再到紅的櫻,斑斕的欒樹,鐵鏽色的水杉。還有那些最早黃了的黃櫨、最早紅了的榆樹,現在已經落光了葉子。
我和好友說 ,這是我最愛的季節,錦瑟和水墨同頻,熱烈和蕭瑟共存,天為畫布,而樹們,一會兒畫油畫,一會兒畫國畫,風韻和風骨盡顯。這種美,讓人安靜,讓人沉思。
很小的時候,我被一首詩觸動過,那是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這首詩裡有一顆少女心,年少時我曾幻想念給一個人聽,用來祭奠我朦朧的青春。然而,半生之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世間,不是每個人都懷有一棵草木之心的。
但對樹的喜愛,卻是有增無減。特別是初冬時節,那些落光葉子的虯枝,線條分明,面對越來越冷的天空,或託、或舉、或指、或迎,每一個姿態都似一個隱喻;它們在寒冷中,可傲霜雪,千年不死。
所以,冬天來了,樹不怕,落盡繁華,它還有根,有骨。
問自己:你,有沒有呢?
圖文皆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