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武松打虎之事基本上是人所共知的,此戰武松爆發的戰力驚人,能夠徒手擊斃一隻老虎,聽起來多可怕啊!可是連老虎都敢打武松,後來還心甘情願地替魯智深當副手,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武松為魯智深謀反的動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魯智深的本領比武松強雖然說武松很傲慢,但其實他這種心態,大多是表現在不像自己的人身上,當他真正面對比自己更強的人物時,武松並不是很傲慢,武松也不傻。
首先講武功,從武松與魯智深的步戰能力上看,其實並不特別懸殊,魯智深也有可能稍強於武松,但武松這個人,打起來並不要命,所以如果真的兩個人對戰,其實還是要看當時的情況,不一定能說出誰穩操勝券。但武松不會騎馬,這是他的一大缺點。他和魯智深雖然不容易分出勝負,但魯智深卻能打馬,而且有了馬,他就可以超越武松。因此,從總體上看,魯智深的力量遠勝武松。
除個人力量外,魯智深在人際關係和軍事能力方面也比武松強。魯智深這個本來就是官家出身的人,原為渭州府提轄,懂得一些基本的軍功,從他在二龍山和梁山的表現來看,他在軍功上的表現還算不錯。再來看看武松,家境貧寒,肯定沒學過軍事理論,就領兵打仗而言,他也沒顯示出多少優勢。
說起關係,武松雖是豪爽之人,但他的同夥卻是張青和孫二娘二人。而且說到魯智深,他的人緣就更好了,因為他天生氣派和善,為人又常常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所以他的人緣更好,朋友更多。因為他是二龍山的首領,結識的人更多,所以他在人際關係上,也比武松好。
總體來說,無論是個人力量,軍事能力,還是人際關係,武松都是要比魯智深弱,所以即使武松不願當魯智深的副手,想要反抗,他的成功機率也不大。
武松賞識魯智深這個人魯智深豪邁,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真心幫助別人卻不求回報。那一年他之所以有官不做,其實是因為他打抱不平,打死了惡霸「鎮關西」,被官員通緝,被迫逃亡。而且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後,他成功地在東京大相國寺站穩腳跟,能夠安然度日,卻因看不慣林衝的事,來救林衝,結果害得自己連大相國寺這個立足之地都沒了,只能無奈投靠二龍山。這些事在魯智深身上早已名揚天下,每個人都欽佩於他的俠義,都認為他是個值得深交的好漢子。
武松這人,本身也是那種性格比較豪爽的人,魯智深的行為方式很受他的喜愛,所以他很欽佩魯智深,兩人都很有脾氣,一壺酒下去就是好兄弟,他怎麼能把好兄弟搶過來呢?如果可以和兄弟一起幹,做個副手怎麼樣?
魯智深在救林衝時,武松上山二龍山時間晚離開大相國寺後,便前往二龍山,最終與楊志合力攻克二龍山。這一事件出現在《水滸傳》第十七回。後來武松打虎,替兄報仇,等武松被押解到孫二娘的鋪子裡去,魯智深已經是二龍山之王了。
原著:江湖都叫他魯智深為花和尚。造一根鐵禪杖,重六十斤。又從這裡經過渾家見他有肥胖症,酒中下了些蒙汗藥,扛到作坊裡,正要動手去剝,小人正好回來。看見他那非俗的禪杖,卻慌忙解藥而去,結拜為兄弟。問他最近佔了二龍山的寶珠寺,和什麼青面獸楊志,霸在那邊落草。
聽張青這麼一說,武松還沒下馬,魯智深就已成了二龍山的頭號人物。後來武松落草,也是經張青介紹,去往二龍山,你是新來的一個,不可能去搶頭兒的位子吧?就武松的性格而言,他不能做這樣的事。
武松心高氣傲,卻心甘情願地當魯智深的副手,主要是因為他上山的時間比較晚,他到二龍山的時候,魯智深已經是老大了,這個人,豪爽、好鬥,而且能幹得很好,武松根本沒有任何理由來反對,也沒有任何理由來反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