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神話4:別把山神不當幹部,武松打的老虎是泰山山神放任的?

2020-12-26 我不是霞客

上文我們講到,一個西涼的土地爺因為捉弄前世仇人致死,被迫重回人間歷練的故事。這回,地仙神話引入了一個新的角色——山神。這次又會發生什麼新的故事呢?請看下文……

淨空法師

01第四章 大蟲景陽崗害人 山神借武松除虎

說到這地仙,就不得不說說這山神了。不是每座山都有山神,有些山有,有些山沒有,一般人很難從肉眼瞧出。有些敏感的人隱隱感覺到山間靈氣,有些人看到山間幻化一日數變,直覺這就是有高人在其中的感覺,但卻肉眼瞧不見、雙手觸不及。

這山神也從不以真身示人的,有時化身樵夫跟你擦身而過,有時化身茶婦,有時又是遊客,有時又是嚮導,總之祂常千變萬化,但旁人卻不知祂就是山神。明明看他剛剛還在跟你攀談,怎麼說話的一溜煙間卻又不見了身影。也有山神不喜歡化成人身的,祂化成一隻巨鵬在山際翱翔。也有化成雲霧的,分分秒秒變化著身形的。

山中雲霧

這山神似乎比這土地公法力又高了一階,祂們也知道一些人間事,但從不管。山裡的飛禽走獸、花草樹木都聽祂的,通常祂會告誡那些猛獸不可吃人,除非罪大惡極的窮兇之徒,否則不可造次,多數猛獸間似乎也早有默契,遇人皆閃避,人獸之間也相安無事。

但在武松那個年代,景陽崗那隻吃人的虎,本來是泰山的一頭猛虎,泰山山神告誡不可襲人,但它又貪圖人肉,只得竄入景陽崗。到了景陽崗這片沙丘,也就沒人管得了它了,就讓它恣意地大啖人肉起來了,惹得當地土地爺唉聲嘆氣、不知如何是好,最後找來泰山山神襄助。

這山神本也不管泰山之外的事,只聽得這隻惡虎來自泰山、到處吃人,也就不能放任不管了。

泰山

一般說來,這山神做事是不讓常人明明白白看透的,有時祂會商請雷公擊雷,千裡百裡也難逃雷公一擊,那些山中的魑魅和水裡的魍魎都怕極了雷擊,一看到閃電就躲得遠遠的,對山神的號令絕不敢不從。

這隻猛虎雖兇狠,也是聰明機巧,它不怕雷擊,因為雨天它會躲在洞裡不出,任你外面如何打雷,洞裡終究安全。這就樣,雷擊始終怕是傷不了它,持續讓它這麼害著人。

也是這隻惡虎命該絕了,出了一個武松。武松雖說孔武有力,但比起猛虎,人類究竟是不堪一擊的。這山神於是想出了一條妙計。就在武松趁著酒意上山的時候,就被猛虎盯上了,而這條大蟲也被山神盯上了。

武松打虎

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武松酒後正要入睡前,突然猛虎撲來,武松猛然酒醒,在這酒醒的剎那,同時體內湧進了一股神力,武松始終以為這是酒性所致,殊不知這是泰山山神清理門戶來了。

就在武松騎上虎背時,老虎心裡笑著:「這是給我搔癢嗎?」完全不以為意。但就在武松連發重拳下去之後,這虎開始驚覺不妙,覺得那已不是人力,是神力。這人力它是可以忍受無數下的,但神力幾下之後就眼花繚亂了。而武松酒意稍醒,下拳更重,有神力幫助之下,更無一點困意。於是就這麼的幾下子的工夫就把這隻困擾景陽崗老百姓的禍害給除了。

修道

有些山神是天庭指派的,有些是修煉千百年的老道人成仙當的。修煉人在深山得道後,已與自然形成一體,其呼吸吐納之間,山間的雲霧也跟著變化。若有宵小闖入濫砍濫伐、破壞水土,這道人也會讓得其門而入、不得其門而出,只有賊人痛改前非、祝禱山神助其脫困之後,才能網開一面,讓其脫逃。

山中的魑魅最喜歡這種賊人的精血,走不出去就會被吃得連骨頭都不剩。然而,魑魅也不能隨便害人,山神都會告誡,違者天打雷劈。如果山神走了,又沒有接替的,那麼缺乏管束的魑魅就可能到處作亂、危害人類,那座山又不寧靜了。#洪荒神話#

山神祭

第一章:地仙神話:最出名的土地公公是怎麼來的?祂們到人間的任務是什麼

第二章:地仙神話2:大盜冒充成親戚給人送終,無人點破讓他逃過官府追擊

第三章:地仙神話3:西涼土地爺以權謀私,轉眼重重淪落人間?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話|山神崇拜
    山神山神崇拜是一種原始自然崇拜。古人將山嶽人格化、神化並加以崇拜。最古老的山神就是山本身、山上的石頭、動物和植物等依附於山嶽生存的一切,都可能被視為山神。逐漸,每座山皆有神明掌管,神主宰吉兇、豐收、佑一方太平。這正是「山無大小,皆有神靈。」
  • 山神真的是任人欺負的小神嗎,這幾位山神的實力保準你嚇一跳
    山神先為大家介紹一位無論身份地位背景都相當大的山神。「東嶽大帝」也就是東嶽泰山的山神,大家都知道歷來能稱帝那可不是一般的厲害,這位山神不但是泰山的山神而且上管仙神下管魂魄還掌世人生死,貴賤和官職等,這權利就大到無法估量了。
  • 古人為何把老虎稱為「山神爺」?原來這個山神的作用可不簡單
    古人為何把老虎稱為「山神爺」?原來這個山神的作用可不簡單中國是老虎的故鄉,在中國,老虎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十分有名的貓科動物,人們也給它起了各種各樣的別稱,例如大蟲、山貓、白額侯、炳彪、獸君等等。老虎還有一個有趣的別稱,叫「山神爺」,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人們對老虎的敬畏。
  • 傳說中的泰山老奶奶與領道師地仙的關係
    你如果認為泰山老奶奶僅僅是齊魯大地的地方神,那你就錯了。泰山老奶奶的主道場是在山東省泰安市的泰山上,但並不是說泰山老奶奶就只是山東的地方神。因為泰山老奶奶與我們每個人都有息息相關的聯繫。我從三點談到泰山老奶奶與我們的關係。
  • 侃侃而談,靠山吃飯的古人為何祭拜「山神」,進山伐木最怕什麼?
    所以傳統林業並沒有工匠百業那樣詳細的祭拜儀式,也沒有祖師,祭山神是山戶的事情。林區採伐作業第一項活動首先是祭拜山神,先找到一顆大一些的樹,在樹根旁將祭品豬頭、白酒等擺好,在旁邊拴山神並不是固定的神祇,在人們心目中也沒有固定的形象,只不過是古人將山嶽神化而加以崇拜的現象。
  • 山神——屬於道家,還是佛家?
    山神是典型的傳統神話人物,掌管五嶽山川,守護一方平安。山神屬於道家範疇,與佛教沒有絲毫關係。山神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而佛教直到漢明帝時才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可見,山神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神仙。關於山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裡面記錄了許多有關山神的傳說。古代造神無非兩種方式。一是人造。面對日月星辰,山川湖泊,疑惑而敬畏,所以就設想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媧造人,盤古開天……二是冊封。古人對忠義和仁孝十分看重,成就突出者當然要予以褒獎和宣揚。封神則是最高獎賞,也最利於百姓接受。
  • 《新愚公移山》:從挖山到移山,愚公這樣做才打動了山神
    然而更為「珍貴」的,則是該動畫的視角,將傳統且膾炙人口的神話寓言故事進行了全新視角的編排,在保持原汁原味的主題下,對此進行了二次加工和解讀,使得經典故事搖身一變,變成了符合我們當代審美的全新篇章。「愚公移山」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本質上內核的是創世神話故事。
  • 山神集體後來逐漸消亡了
    「山經」描述的是東山山系、西山山系、北山山系、南山山系和中山山系,每個山系又分為幾列多少座山脈,山系之間的山神外貌對比區別很大,但同一個山系中的山神外貌多數是很類似的,只有少數山系中每列山神之間外貌是差別很大的,如苦山山系中的三座宗主山山神,都有三個頭,人面人身,其餘十六座山的山神卻是豬身人面,而有的山系中甚至沒有對山神的描述,可不管哪一座山,都留下了關於要祭祀山神的活動。
  • 黃帝與泰山的那些神話傳說
    杜貴晨表示,「上古有關黃帝的神話傳說流傳至今的並不是很多,卻在泰山一處就集中有四則,且事關重大,是令人矚目的現象。」這些神話傳說不僅反映了黃帝乃是「含樞紐之神」,如今,對泰山發展文化旅遊來說,也是獨特而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杜貴晨引用相關史籍與神話傳說的資料進行詳細說明。這類神話主要有四則。
  • 嵩裡神祠何處追尋,人間鬼都近在咫尺——泰安蒿裡山
    蒿裡山是泰安的門戶在巍巍泰山腳下,由於蒿裡山造型奇特,是泰山的門戶,名聲大震。先是許多帝王將相以為此山位於泰山懷抱,形狀奇特,是風水寶地。自唐宋以來,皇帝來泰山封禪,必先拜蒿裡山。因泰山地處東方,古人認為「東方萬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長短」(《博物志》),所以泰山成為主生的山;同時古人又認為「高者主生,下者為死」,於是低矮的蒿裡山就成為主死,也就是魂歸蒿裡的說法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陰曹地府有兩處,一處是四川的酆都,而另一處就是泰安的蒿裡山。道教認為:神是高級的鬼,鬼是低級的神,也就是神鬼。
  • 「山神老把頭節」祭拜山神之壽,共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
    2020年4月8日(農曆三月十六),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人參「老把頭」節。祭拜山神老把頭,香火傳遍萬家樓!山神老把頭節是長白山區重要的民俗傳統節日,具有重要的區域典型性和文化代表性,是長白山區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在認識自然和開發自然中遺留下來的重要節日。吉林省已準備將長白山採參習俗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撫松縣將老把頭節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傳承和弘揚。
  • 泰山腳下的「飛來石」,竟是皇帝得罪山神所變,自古套路得人心
    說到山、河、河,五嶽就是其中之一。泰山為五嶽所尊崇,歷來受到帝王的青睞。在古代,人們相信泰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只有舉行過禪宗封印儀式的東正教皇帝才是皇帝。所以,只要皇帝登上了王位,泰山就會來到泰山。我爬過泰山很多次,聽過很多故事。今天,我們來談談泰山上的飛石。這塊石頭有什麼特別之處?
  • 《水滸傳》之武松打虎,真可謂是: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
    武松打虎不同於李逵殺虎,李逵與老虎有殺母之仇,故怒而殺之,武松則是運氣不好,遇上了要吃人的猛虎。雖說運氣不好,但景陽岡遇虎主要還是武松自己造成的,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才是武松遇虎打虎的根本原因。武松不但不領情,倒冤枉店主人想要謀財害命,所以編出來這番話來嚇唬人。後來看到大樹上的告示、山神廟中的榜文,都如店主人所說,武松方才相信景陽岡上確有老虎。然而想要返回酒店,卻又怕被店主人恥笑,因此硬著頭皮往前走。可見在武松心中,好漢的形象是多麼重要,怕被店主人恥笑丟了面子,比他自己被老虎吃了更重要。
  • 泰山冥府審判機構——蒿裡山神祠七十六司
    七十六司的源起,還要從泰山追根溯源。泰山是歷代王朝封禪的聖地;而在民間,東漢以來,民間傳說卻將它視為治鬼之所,以為人死歸土,都要到這裡接受審判。所禪之地,蒿裡、梁父等泰山下的小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山海經·南山經》,鵲山為南山系第一山,鵲山脈之首即招搖山。自此山至箕尾之十山,有十個神。此神仙之狀皆是龍頭鳥身,祭時有與之禮。必須得一環璧,尚有佳者粟,又有方之玉璋,稻米若干,以白菅蒲蓆敷臺。自櫃山至漆吳山有山七座,道七千二百裡。此之神為雞首龍。祭之時,欲以一上方玉瘞土中,食品以粟為主。
  • 泰森號稱是最能打的人,曾被老虎嚇,中國此人偏敢與老虎叫板
    泰森號稱是天下最能打的人,曾被老虎撲倒在地。不過,該老虎是泰森自己豢養的,從沒長牙吃奶時就開始豢養了。也不知怎麼,也許是想捉弄主人,又也許是想和主人玩耍,突然從後面跳起將泰森撲倒了。泰森不敢輕舉妄動,靜靜地趴住,裝死。等老虎鬆開了,這才爬起來,象安撫小孩子一樣安撫它。終於,有驚無險地躲過了一劫。
  • 12天仙、19地仙、18鬼仙,這是本什麼神仙書?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書中共介紹天、地、人三界15處仙境,註明了仙山神洲的出處,並輔以繪畫,給讀者留下仙境最奇特的幻想。3.神和仙到底有何不同?道教主張:形神合一,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永劫長存。《漢典》中說,神仙是道教用於此來稱得道而神通變化莫測的人。而在當代,多泛指神明、仙人。那麼神和仙到底有何不同?
  • 五嶽獨尊的泰山神——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泰山神的司職,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部分:《春秋公羊傳》有記載:「山川能有潤千裡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祟朝而遍雨天下者,惟泰山爾!」所以後代的祈雨活動,除了祭天外,在諸山之中,最重視的就是泰山。興雲致雨和萬物生長相關,故而泰山神又主管著萬物的生長。
  • 《山海經》山神的祭禮與祭品及山川之神祭禮中的等級觀念
    五嶽,即東嶽、西嶽、南嶽、北嶽,依《爾雅·釋山》「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富高為中嶽」,可知其具體所指。四讀,即河、江、淮、濟。需要注意的是,五嶽觀念約成於周代,應是在《舜典》四嶽的基礎上加上中央這一方位而成,並與四方觀念相配合而建立了四讀觀念,到了漢代,四讀又被具體搭配為西南東北具體方位,顯然是五行觀念在作祟。
  • 除了武松,換水滸中誰赤手空拳也打不死一隻三四百斤的老虎!
    如果魯智深喝醉過景陽岡,老虎吃掉都不會醒,怎麼打虎?魯智深這種喝酒,就相當於咱們生活中那些喝醉喝死為止的酒瘋子,你見武松什麼時候喝酒誤過事?雖然說是酒品差距,但在老虎面前就是生死差距。其二,對力掌握上,魯智深沒有武松掌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