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詞柳三變,輾轉紅塵三十年,半生悽涼流落卻是詞家大幸!

2021-01-19 壹頁歷史

詞起源於南北朝,在唐時進一步發展,及至宋代詞發展到鼎盛。從白居易,劉禹錫主動去學習詞的填法,了解詞的曲調,使詞開始較為正式的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到溫庭筠上承南北朝宮體詞的餘風,下啟花間派,讓傳統不入流的民間詞開始向文人詞開始轉變。

宋詞是詞發展的頂峰,而奠定「宋詞」地位的柳永功不可沒。柳永以自己傑出的才能,改革了詞的形式,創造了慢詞長調,從柳永開始長調成為了詞的重要表現形式。現在一般將宋詞分為柳永時期,蘇軾時期,周邦彥時期,辛棄疾時期以及南宋格律派時期,由此可見柳永對於宋詞的貢獻。

柳永作為宋詞發展的第一個時期代表人物,也是宋詞的發展真正意義上的轉折性人物。柳詞不單是後世受到了人們的推崇,在北宋當時也得到了廣泛的喜愛,上至皇帝勳戚,下至市井百姓,煙花柳巷,亭臺樓閣到處都在傳唱柳永的詞作,時人稱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一時動聽,散播四方」。

在宋人葉夢得《避暑錄話》還寫道:「....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即使在當時世人公認為「荒蠻」的西夏,都依舊有柳永詞的存在,由此可見一斑。而「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也成為了柳詞最好的註腳。

北宋詞人黃裳在《書後》中評價柳永道:「予觀柳氏《樂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黃裳將柳永與杜甫相比,認為兩者文風相似,而無獨有偶,南宋項安世也評價柳詞道,「學詩當學杜(甫)詩,學詞當學柳(永)詞,杜詩柳詞皆無表德,只是實說」

杜甫的詩被後世稱之為」詩史「,杜詩中反映了大量的民間疾苦,是唐朝歷史的一個縮影。而柳永的詞也是如此,在柳詞中描寫了許多北宋時代的市民生活,都市繁華,市閭民宅,乃至於亭臺樓閣,煙花柳巷,都被他用一句句傳神的詞句記錄了下來。如在《玉樓春·皇都今夕如何夕》中對於北宋都城上元時節的描寫:「金絲玉管咽春空, 蠟炬蘭燈燒曉色。」

在柳永的描繪下北宋時的承平氣象一覽無餘,多方面為後人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即使是歷經了千年的時光,我們依舊可以透過他的詞看到那一個物阜民豐的盛世。

然而詞壇的盛名並未給柳永帶來實質性的「好處」,留戀於煙花巷尾的柳三變,在官場上僅僅只是個異類。如此一位創作詞調最多,並開創了詞家新篇章的詞人,只因為官場的失利,竟然在《宋史》上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以至於關於柳永生平的筆墨,只能在宋人的雜記中窺見一二,而真實完整的柳永只能塵封在歷史之中,模糊不清。

據宋人的筆記記載,早年的柳永並非浪蕩於花街柳巷的遊子,他世出名門,一心希望通過科舉獲取功名。但是就像李白「文章惜命達」,柳永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兩次科舉失利後,年輕氣盛的柳永寫下了那首影響他一輩子的《鶴沖天》。

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惹得宋仁宗勃然不悅,言道:「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聖口一言,小小柳永命運自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仕途因此而斷送,柳永內心苦澀,表面卻故作樂觀的自嘲自己為」奉旨填詞」,流連於笙歌豔舞、錦榻繡被,在煙花柳巷中和歌妓唱和。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雨霖鈴》;「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戀花》;「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的《憶帝京》,柳詞一出讓無數的青樓名妓為之痴狂。

「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是當時無數歌妓的心聲。

在青樓夢好裡依紅偎翠的日子,雖然讓他稍有慰藉,但他終究還是無法輕易放棄對功名的渴求。他可以自顧大笑,戲稱自己為『奉旨填詞』,他可以豪氣幹雲,自封自己為『白衣卿相』,他可以藐視權貴,「換低吟淺唱」。但他依然還是無法逃脫時代的桎梏,不能像魏晉時的名士肆意宣洩,放浪形骸。

不知是老天的戲弄還是憐惜,年及天命的柳永最終暮年及第,終於在那個毫無他容身之地朝廷,擠出了一席之地。五十歲的柳永及第,想要在朝廷上實現抱負,無疑是痴人說夢。堅持半生的他,無非是想向朝廷的袞袞諸公以及高高在上的官家證明,自己不僅僅是一個只會做婦人之詞,流連於青樓花巷的浪蕩子,而是能治世安國的文人能士,當年自己的「白衣卿相」也非是妄言。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評價柳永道:「長調詞以周、柳、蘇、辛為最......柳詞《八聲甘州》蘇詞《水調歌頭》更是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一句「格高千古」,可想其人的詞宗地位。

柳永一生敗於市井紅塵,也成於市井紅塵,「奉旨填詞柳三變」引得了歌妓名媛的青睞,讓無數的青樓名妓享名京城的同時,也讓他自絕於仕途,成為了官場諸公的笑話。但也是青樓名妓成全了柳永,讓一個本該碌碌於仕途的官員,成為了震爍了古今的詞人。

正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柳永絕想不到「一生贏得是悽涼,追前事,暗心傷」的自己,會在後世成為讓人無比仰視的存在,輾轉紅塵三十年,忍受半生悽涼,柳三變之不幸,卻是詞家大幸!

參考文獻:《試論柳永詞在宋代文人階層的傳播及影響》《人間詞話》《避暑錄話》《與人論詞遺札》《書樂章集後》

相關焦點

  • 奉旨填詞柳三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其實,他生於一個極具儒家思想的家庭,但他天性卻桀驁不馴,放蕩不羈,熱衷於出入「秦樓楚館」,其實就是酒肆青樓,煙花柳巷,在宋朝,民間的教坊,青樓等大興,坊間歌伎以歌舞,唱詞吸引顧客,那時的坊間的詞,多半由當時盛名詩人所填,大詩人如王之渙,王昌齡,白居易等詞亦為流傳坊間,而柳永這位詩人,可謂是與歌伎相處甚深,可以這麼說,柳永流連教坊,經常為歌伎填詞
  • 才子詞人白衣卿相,奉旨填詞柳三變
    《離騷》寂寞數千年後,《戚氏》悽涼一曲終。——《碧雞漫志》卷二(北宋 王灼)(《離騷》屈原;《戚氏·晚秋天》柳永)人世間處處失意,且把那功名,換了淺斟低唱,從此煙花巷陌多了一位才子詞人、白衣卿相,自號「奉旨填詞柳三變」。
  • 大宋第一流行歌手的一生:生前奉旨填詞,死後紅顏相送。
    2、奉旨填詞柳三變 柳永,原名柳三變,是父親給他取得名。 源自《論語》中的君子有三變:遠望莊重,近觀溫和,言辭凜然。 柳家是儒宦世家,祖父以儒家名揚天下,生下六個兒子,全都入朝為官,柳三變是名副其實的「官三代」。
  • 這位奉旨填詞的山西才子,為何成了天下青樓女子的夢中「男神」?
    然才子或寄身鳳池,或流落江湖。佳人,隱身閨樓者,偶有薄名。大都寄身青樓楚館,貌傾國,才傲世,天下皆慕之。
  • 北宋詞人柳三變——柳永
    柳永謀取功名的願望頓成泡影。又無可奈何,於是索性負氣掛起「奉旨填詞柳三變」的招牌,筆墨為生。放浪江湖。他年過半百時,到景祜年間才考中進士,韌任睦州推官,他擔心自己曾為浪子詞人不得升遷,便將柳三變之名改為柳永,字耆卿。但名字的更改並沒給他帶來好運。柳永只升任到屯田員外郎小官便打住了,他是北宋著名詞人中官位最低的一個。
  • 驚才絕豔丨宋詞中八百多詞調,「奉旨填詞」的柳三變首創一百五
    說起宋詞,人們可能不知道馮延己、晏幾道,但是沒有人會不知道「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甚至有很多人把能夠成為柳三變當作一種追求和夢想。柳永是一位大才子,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推動宋詞的發展,革新了宋詞的形式和載體,豐富了宋詞的表達內容。
  •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這個時候他還叫柳三變,排行老七,又名柳七郎。最後不得不把名字改成柳永,才矇混過關,進入仕途,成為「屯田員外郎」,所以又稱柳屯田。但是他的前半生都是在青樓裡度過的,甚至因為皇帝讓他去「淺吟低唱」,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也算是借風炒作的高手。
  • 一個悽苦文人,無緣仕途,奉旨填詞,卻一生瀟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壇歷史更是久遠,在幾千年的文壇歷史中,總有那麼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滋養著我們的靈魂,療慰我們的心。歲月顛簸,往事成煙,即便跨越了千百年的時光,仿佛仍可以看到,他們青衣長衫的瘦弱裡散發出來的激情與豪放,婉約與憂傷。在所有的詞章裡,筆者對柳永情有獨鍾。
  • 奉旨填詞柳三變: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這首詞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柳永的人生軌跡,當有人要舉薦他為官時,當時的仁宗皇帝讀到了他的詞只批覆:「且去填詞。」自此柳永便真的開始煙花柳巷的生活,也走進了下層人士中間,根植於生活寫出了許多優秀的篇章。雖在當時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可是以歷史的眼觀來看只是作者真性情的表達而已。存在即合理。
  • 觀宋填詞196|南宋詞人最後一個大佬張炎,半生富貴半生落拓
    1276年,臨安陷落,張炎的爺爺張濡被元兵所殺,父親張樞亦同時遇害,家產籍沒,連自己地妻妾都被元人擄走。時張炎年二十九,家道從此中落。前半生錦衣玉食的張炎貧困交加,大約十年後,張炎曾經北上為元朝寫經。南歸後,張炎漫遊吳、越之間,晚年的張炎歸隱杭州,落拓而終。張炎著有《山中白雲詞》,存詞302首。
  • 半生瀟灑、半生悽涼的詩聖,在草堂前寫下絕句漫興九首
    縱觀詩聖杜甫一生,可謂「半生瀟灑、半生悽涼」。卒於公元770年,享年58歲。公元731年,19歲的杜甫,開始他人生長達15年的漫遊生活,讀萬卷書、走千裡路,結識了李白、高適等朋友。公元768年,56歲的杜甫思鄉心切,從奉節開始返程。一路上遭洪水、遇兵變,折騰了兩年,也沒有回到家鄉,最終於公元770年死在了潭州到嶽陽的一條小船上。
  • 半生寫盡半世秋,半世滄桑半生愁,悲歡離合人間世
    導語:半生寫盡半世秋,半世滄桑半生愁,悲歡離合人間世,紛紛擾擾何時休,半輪明月半壺酒,半世滄桑半白頭,一縷清風一個人,一生浪漫一黃臉。世人皆是紅塵客,紅塵之中寫人生,滾滾紅塵盡詩篇,細細品味紅塵中,多少人在紅塵嘆,看破紅塵出塵路,可知紅塵無邊際,人生百味夢中景,何人不是紅塵客。誰用一生浮華, 共我半世滄桑,誰願意陪我走過一生,一起面對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半生寫盡半世秋,半世滄桑半生愁,半世滄桑風雨過,百年坎坷愛情隨。
  • 鬼才黃霑的十首經典歌曲填詞,道破滾滾紅塵,寫盡痴男怨女
    黃霑被稱為鬼才,因為他是目前為止華人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填詞人。他一生創作了將近2000首流行歌曲,他的填詞風格瀟灑自如、絢爛奪目、意境非凡、情感深邃,他創造了無數經典和不朽作品,我在想,也許這樣的鬼才,幾十年或者幾百年才能出一個?
  • 今生只為遇見你,流落紅塵為等你
    朝花夕拾,容顏已改,空把花期錯過是為誰……今生只為遇見你,流落紅塵為等你。今生只為遇見你,心隨你動情不移。人海茫茫,眾生芸芸,遇見你,真的像赴那個偶然中必然的緣。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自然到不知不覺中你已經藏到我的心靈深處。
  • 常思思新歌《半生煙花》吟唱張愛玲人物曲:悠悠浮雲誰人看透,愛與...
    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弦樂監製:李朋錄音/混音:楊龍吉(歌詞)千山萬水聚散後/幾回新月似鉤心心念念一曲輕歌/化作往事爬心頭悲歡離合相遇後/幾番輾轉守候悠悠浮雲誰人看透/愛與恨的心盡頭 低於塵埃,趨於沉默/半生煙花燦爛過思念纏著你未了的緣/落在傾城的紙墨人生太短,故事太多/絕世如你都錯過滾滾紅塵舊的心已鎖/一腔愛戀的炙熱
  • 風流才子柳三變,一首《雨霖鈴》,說盡人生悽涼
    柳永說,秋蟬的叫聲悽涼而急促,傍晚時分,面對著長亭,驟雨剛停。在京都郊外設帳餞行,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想到這一去路途遙遠,千裡煙波渺茫,傍晚的雲霧籠罩著藍天,深厚廣闊,不知盡頭 。
  • 葉企孫:前半生的榮耀加冕,後半輩子的無助和悽涼
    他的前半生被榮耀加冕,後半段是無助和悽涼的,但他在生命的最後仍然有愛國的雄心壯志。當風雨搖曳,時代被衝走,葉企孫就是英雄,在教育方面,他在全世界都是桃李滿天下,在鄉下,他學成後回家,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一輩子沒有孩子,自己也被燒死了。
  • 原創作者:韓守江|紅塵滋味誰知曉,兌酒填詞是賦家
    紅塵滋味誰知曉,兌酒填詞是賦家。三、踏枝喜鵲喜朝暉,覓句詩人閱翠微。秋雨敲窗花淡淡,金風疏柳雁南飛。浮生坎坷方能訴,處事良心不可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