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蚩尤,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有多大?

2021-02-08 歷史

五千年前,在長江黃河流域居住著很多氏族部落,最強的部落要屬炎帝和黃帝兩個部落,我們現在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也是由於這個原因。但是作為華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其實除了黃帝炎帝之外,還有一個蚩尤;他們存在的時期,被我們稱之為上古時期,也有神話時代之稱。富有代表性的遺址有良渚文化遺址和仰韶文化遺址。

同比炎黃二帝,蚩尤幾乎沒什麼存在感,這就有失公平。記載最多的故事還是他被炎黃二帝聯合打敗,至於其成就只有寥寥數筆帶過;不過經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蚩尤的成就要遠在炎黃二帝之上,並不是一事無成的莽夫。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歸藏·啟筮》


生平簡介:

蚩尤,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驍勇善戰。相傳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約81個氏族部落),個個本領非凡。他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傑出貢獻。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地區被稱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現存有蚩尤墳、黃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車臺、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橋山等遺址遺存。他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兵敗不敵被殺。

"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山海經·大荒北經》


金屬冶煉首創者:

在金屬冶煉方面,蚩尤以金作為兵器,是歷史上最早的金屬冶煉發明者,這一行為帶動的是整個社會,甚至是整個民族生產力的發展,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誌著人類社會和生產力的進步,也預示著這個部落或是這個民族將繁榮昌盛。

金屬冶煉在當時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還帶來了戰爭,所以蚩尤也有"兵主""武戰神"等別稱。如今我們全國各地所出土的銅器、鐵器,甚至是刀槍劍戟,如果沒有蚩尤和他所創造的冶煉技術,那麼其文明程度還不知延後多少年,這些精彩絕倫的器皿也不知何時誕生。哪怕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金屬冶煉一直在我們的社會發展中佔據著非常高的地位,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金屬冶煉,也沒有我們現在的一些科學技術。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龍魚河圖》


法制部落第一人:

在上古時期也是蚩尤首創法律法規,實行刑事法。他用法律等制度來約束部落,將自己的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條,當黃帝看到之後,也效仿蚩尤的刑事法來管理自己的部落,所以說他是法制部落的第一人和首創者。裴駰在他撰的《史記集解》中會說:"蚩尤,古天子"。即使到了現在,我們依然是按依法治國的策略方針來前進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蚩尤的功勞,其實是延續了千秋萬古。

"蚩尤對苗民制以刑。"—《周書·呂刑》


沒落緣由:

成王敗寇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一句話,同時還有另一種說法:史書都是由勝利者去書寫的。那麼如此出色的蚩尤為何會在後期漸漸沒落,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其實他和炎帝之間關係更為撲朔迷離,流傳著多種多樣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蚩尤是炎帝的臣子,只是發生了一些衝突,這才選擇揭竿而起,打敗炎帝;另一種說法認為蚩尤其實是炎帝的後代,他倆屬於同一部族,都是族長或是首領。還有第三種說法認為蚩尤和炎帝兩個就是同一個人,因為炎黃之戰的"阪泉"和黃帝蚩尤大戰的"涿鹿"其實是同一個地方,並且部落都是以牛為圖騰,種種巧合重疊在一起不免讓人產生遐想。

在這些說法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起先蚩尤和炎帝是在一起的,即使不在一起也曾共事過,或者乾脆就是同一個人;經過後世一代一代的流傳,人們選擇性的忽略了蚩尤(戰敗),或許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軒轅去蚩尤之兇,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拾遺記》


後記:

不管怎樣說,人們對於蚩尤的存在並沒有那麼關注,但至少我們知道有他這個存在;沒有被泱泱歷史所掩蓋,畢竟他也是我們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說是炎黃子孫,倒不如說是炎黃蚩尤子孫,相信歷史是不會讓我們遺忘他的。


相關焦點

  • 蚩尤有多厲害,黃帝炎帝需要聯手才能打敗他
    相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約81個氏族部落),個個本領非凡,在位期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眾所周知,上古時代部落的形成,主要都是以家族繁衍而逐漸擴充人員,最終發展龐大。
  • 炎帝、黃帝和蚩尤之戰——中國最早有記錄的戰爭
    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  )。三者分別是三個部落的首領,且在之後,黃帝與炎帝之間進行「阪泉之戰」,打敗炎帝;「冀州之戰」,黃帝收繳了蚩尤部落的武器;之後,蚩尤攻打炎帝部落,炎帝求救於黃帝,引發了涿鹿之戰。因而,三者間是競爭關係,且最終以黃帝的勝利為終結。
  • 關於炎帝、黃帝、蚩尤和紅山文化
    「蚩尤乃逐帝,爭於逐鹿之阿,九隅無餘」就是蚩尤取得勝利,奪下九隅所有領土。炎帝請黃帝聯手(炎帝和黃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開始了炎帝、黃帝和蚩尤的大戰。這是人類在北亞大地第一次大戰。黃帝,名曰軒轅 號有熊氏,那個時期,各地方頭領勢力暴虐百姓,神農氏不能制服。黃帝軒轅起兵,眾諸侯相應服從。黃帝得助,他又有熊、羆、貔、貅、shu、虎六部之眾。是三巨頭當中最有實力的力量。
  • ​故事:黃帝炎帝蚩尤的傳說
    在戰爭初期,黃帝由於兵力不足,又對地形氣候不了解和不習慣,因而「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3];後來黃帝族創製了指南車以識別方向;[4]並大大增添實力,才轉敗為勝。最後雙方決戰於涿鹿,九黎被打敗,其首領蚩尤也被擒殺。九黎戰敗以後,其勢大衰,但他們還據有黃河下遊和長江中下遊一帶的廣闊地區。到堯、舜、禹時期,他們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聯盟。
  • 蚩尤發明了許多兵器,貢獻頗大,為何連一座正式陵墓也沒有?
    文·段宏剛在距今5000年前的上古時期,黃河流域的中遊陝西境內,誕生了兩個實力強大的部落,合稱「古華夏部落」,一個是以炎帝為首的炎帝部落,另一個是以黃帝為首的黃帝部落。炎帝和黃帝是兩兄弟,兩人相互協作,發明了許多工具,多為農具,並大力發展生產,把兩個部落經營得風生水起。
  • 黃帝和炎帝的坐騎都消失了,為何蚩尤的坐騎還活著?答案很簡單!
    傳說上古時代,許許多多的部落組成了華夏文明,而這其中有三個比較大的部落鼎立,分別是黃帝、炎帝和蚩尤。當然這三位的本事都非常大而且各有不同,後來為了相互爭奪人口和資源,開始了相互吞併的戰爭時期。首先就是黃帝和炎帝之間的大戰,最終炎帝戰敗答應歸順,兩個部落合二為一統稱為華夏。就這樣大陸上最強大的華夏部落出現了,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大統一。
  • 蚩尤到底是什麼人,為何會被黃帝追殺?看看民間傳說是怎麼說的
    當然,時至今日,也有一些新觀點開始出現,那就是認為當年被黃帝打敗的蚩尤也應當是我華夏子孫的開創者。只是炎黃時期的事跡太過久遠,基本沒有文字記載,全靠口口相傳,即使是記載,也不過是一些神話故事。因此,對於那個洪荒年代發生的事,我們也只能通過相關記載進行合理推斷。
  • 炎帝與牛崇拜-黃帝戰蚩尤
    蚩尤——應當是炎帝朝候國,在冶煉中發現銅(古代稱為金),大作兵器,徵服多國,驅逐炎帝,最後炎黃二帝聯手擊敗蚩尤。完成統一!炎黃各有天下之半,這是古代輪王制度,指二帝統領整個全球的意思,因為蚩尤緣故,天下又完成統一。
  • 盤古、伏羲、女媧、黃帝、炎帝、蚩尤、后羿這些人之間有什麼關係?
    黃帝、炎帝共同教化百姓,成為人文始祖。還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后羿射九日等神話故事。這些或是神靈,或是聖賢的著名人物,共同締造了中華文明早期的燦爛文明。那麼,他們互相之間都有什麼關係呢?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風姓,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併,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一說。
  • 黃帝,華夏人文初祖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氏,十三歲成為部落首領,三十七歲踐天子位,享年111歲。在司馬遷之前,黃帝是一位屬於有爭議的人物,商周先民祭祖祭宗室祖先不祭黃帝,先秦諸子對黃帝褒貶不一,「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秦始皇祭祀人主,祭的是蚩尤而不是黃帝,漢高祖劉邦起義前主祭黃帝,蚩尤從祀。此外,若以三皇五帝排序,黃帝之前,應該還有伏羲和炎帝兩位人皇。
  • 石朝江:「中華三祖」炎帝黃帝蚩尤的歷史貢獻·炎帝篇
    《炎帝黃帝蚩尤的歷史貢獻》和《中國古代的三場部落戰爭》,是作者對中國上古史的兩份綜合研究考證文章,關於炎帝黃帝蚩尤三始祖的故事,國內先後拍攝多個歷史大片或電視連續劇,但最終都未能公開播出,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究其原因:或離歷史真實太遠,或褒炎黃貶蚩尤。這都不是唯物主義的。
  • 黃帝憑什麼被稱為華夏先祖?
    四大文明古國的發源都是伴著河流而生,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就是黃河流域。在上古時代,黃河流域有很多依水而居的部落,其中炎帝的部落比較強大,而黃帝的部落,就隸屬於炎帝的管轄範圍。可為何黃帝被人們稱為華夏先祖?本篇文章,小談就來給諸位講一講這其中的緣故。
  • 炎帝、黃帝、神農氏、軒轅氏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炎帝,以此類推,軒轅氏和黃帝,還有伏羲氏,女媧氏等,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領,類似黃帝炎帝。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 「古今菏才」——黃帝·蚩尤
    黃帝和炎帝同是伏羲氏族之後,少典氏族的子孫。一部炎帝族自羊水東遷曲阜,歷數百年後,開始衰落。《帝王世紀》說:「神農氏衰,黃帝修德撫民,諸候成去神農而歸黃帝。……與神農氏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克之。」這是說居於曲阜的炎帝集團被黃帝打敗,而南赴兩湖。面對集團的失敗,同姓氏族炎帝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新書》說:「炎帝者,黃帝同父異母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
  • 黃帝、炎帝、蚩尤?中國人的祖先到底是誰?
    近年,在陝北榆林神木縣高家堡發現了巨大的石峁古城,存在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到前2000年,與黃帝所處的年代相當。石峁古城是一座帶有草原民族特性的遺址,據專家考證,這正是傳說中黃帝的崑崙城。石峁古城面積400多萬平方米,有7個故宮大,分作內城和外城,上有宮室,稱作皇城臺,全用石頭壘成,同時期的中原及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這麼大規模的古城。
  • 炎帝和黃帝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我們是炎黃子孫
    在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炎帝的傳說,有關於他的出生的,也有關於他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現在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炎帝在民間流傳的一些傳說。首先是關於炎帝的出身的。據說兩人都是生活在上古時期,在那個年代雖然人口簡單,但是依然有戰亂發生。
  • 「三皇五帝」人們只記得黃帝、炎帝,其他3皇和3帝分別是誰?
    史家對「三皇五帝」的定義也各有不同,根據《史記.五帝本紀》定義:三皇是指人世初期的「天皇、地皇、人皇」,但這三人分別是誰呢,並沒有明確指出,而最為流行的說法是三皇是燧人、伏羲、神農。三皇五帝的幾種流行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支持神人說的,即分別是「天皇」、「地皇」、「人皇」,而五帝,則是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顓頊高陽氏、帝堯陶唐氏和帝舜有虞氏。
  • 華夏始祖黃帝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相傳黃帝姓公孫,因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他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後來曾為有熊國國王,故又稱有熊氏。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所以稱黃帝。
  • 上古傳說中黃帝大戰蚩尤的真相
    在正統歷史觀中,炎帝與黃帝被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國人因此也常自稱為炎黃子孫。但是,同屬仰韶文化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在一開始接觸的時候,也發生過戰爭,因為他們一個屬於半坡類型,一個屬於廟底溝類型,文化上有衝突。
  • 揭秘上古傳說,黃帝大戰蚩尤的真相!
    在正統歷史觀中,炎帝與黃帝被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國人因此也常自稱為炎黃子孫。但是,同屬仰韶文化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在一開始接觸的時候,也發生過戰爭,因為他們一個屬於半坡類型,一個屬於廟底溝類型,文化上有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