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腿踏出致富路 - 人民看點新媒體

2020-12-14 人民看點新媒體

←黎忠文悉心護理果樹。

↓黎忠文正在換假肢。

覃武輝 文/攝

暖冬是適合勞作的季節,天還沒亮,黎忠文習慣性地醒來,利索地換上假肢,開始了一天繁忙的勞作。在餵完40多隻雞後,他來到自家的砂糖橘果園開展日常護理。

黎忠文是藤縣同心鎮森塘村的農民,他承包了41畝山地種植1500株砂糖橘果樹,靠一條腿走出了一條致富路、自強路。如今,黎忠文已到了知命之年,但仍像「阿甘」一樣,在勤勞致富的道路上努力奔跑著,為自己和家人規劃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身殘志堅摘貧帽

二十年前,黎忠文靠精明的頭腦和勤勞善幹的性格,經營木材生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天有不測風雲,2012年9月,黎忠文在一次林間作業時撞傷了左腿,由於傷勢太重,腿部引發感染,不得不做了截肢手術。這次治病和安裝假肢共花去近10萬元,用完了他們的全部積蓄,家庭也陷入了困境。

黎忠文的妻子黃惠萍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幹不了重活,3個孩子正在上學,黎忠文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截肢手術後,黎忠文內心也經歷過絕望崩潰。在養病期間,黎忠文想到自己截肢後,可能會喪失勞動力,成了家庭的拖累,一度自暴自棄。同心鎮殘聯幹部知道後,上門為他做心理指導,給他講很多殘疾人創業的故事,慢慢地黎忠文意識到他依然是家庭的主心骨,他可以重新站起來。夫妻倆商量後,黎忠文開始養10多頭豬維持生計。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黎忠文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摘除貧困的帽子,他制定了脫貧方案,妻子到廣東打工,自己在家加大規模養豬,增加家庭經濟收入。2017年,他養豬50多頭,比常人多幾倍的付出,使他家達到了脫貧標準,順利地摘掉「貧困帽子」。

「非常感謝黨和政府以及幫助過我的人,正是國家的扶貧政策和幫扶人的支持,讓我順利脫了貧。」黎忠文說,脫貧前他家享受了低保、以獎代補、雨露計劃、免費換假肢等政策,給予了他極大的援助,還有很多盡心竭力幫助他的人,讓他有了堅持的力量。

種植果樹奔富路

由於管理不善,2019年,黎忠文家的豬病死了大半。很多人認為他會一蹶不振,他卻在別人驚訝的眼光中很快有了新的規劃。他流轉了41畝山地,規劃種植砂糖橘。經過市場調研後,黎忠文在2019年4月種植了1500多株從四川引進的金秋砂糖橘。他認為,金秋砂糖橘耐旱,適合山地種植,且比其他品種早熟一個月,可以錯開砂糖橘採收高峰季,價格比高峰期要高點。

種植金秋砂糖橘是一門技術活,沒有經驗的黎忠文完全是一個門外漢。為了提高種植技術,他多次去外地果園參觀學習,經常參加培訓學習,果樹出現病情就向公司技術人員、鎮農技人員、土專家請教,空餘的時間就查閱農業類的微信公眾號學習管護技術。經過大半年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他從門外漢變成了土專家。

由於啟動資金有限,黎忠文在自己做不到的情況下才會請人,日常的灌溉、施肥、除草等活都是他自己完成的。每個月,有二十天他都在果園細心照料,周末和假期,放假回家的孩子都會主動幫忙。在全家辛勤勞作下,果林建起了自己的灌溉「系統」,一棵棵金秋砂糖橘樹苗得以茁壯成長。

「黎忠文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他臉上總是帶著笑容,心態非常樂觀,有主見,肯吃苦,對生活充滿信心。」同心鎮殘聯理事長黃雁如此點評黎忠文。黎忠文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故事感動著身邊許多人,在當地談及黎忠文的事跡時,幹部群眾紛紛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相關焦點

  • 嶽巧雲:縫紉機「踏出」致富路
    嶽巧雲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說完便又回到縫紉機旁,縫紉機踏出的「噠噠噠」聲奏起了致富增收的交響曲。
  • 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
    新華社瀋陽6月26日電題: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新華社記者於也童、李宇佳「這批花再有三四天就能成了,到時候希望賣個好價錢。」「用時髦的話說,玫瑰讓我們一家走上了致富『花路』。」瀋陽市遼中區種植玫瑰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所產玫瑰花色鮮豔、花姿優美、香氣濃鬱。張大娘一家所在的六間房鎮正是遼中玫瑰的主產地。從最初簡單的「支部+農戶」經營模式,到現在的「支部+合作社+電商+農戶」經營模式,六間房鎮的玫瑰花產業正不斷發展壯大。
  • 榆林:從「老街」踏出通衢大道
    回首昔日,榆林「老街」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而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制約著榆林人溝通外界,開山劈路、踏平崎嶇,建設出無數條承載希望的高等級公路成了一代代榆林兒女的愚公之志;依山蜿蜒、越嶺翻山,勾畫出一道道聯通無數父老鄉親致富夢的通村水泥路成了一代代榆林兒女的渴求;聯通南北、跨越東西,開闢一條條載著幸福生活的空中航線成了一代代榆林兒女的希望
  • 陝西四川打造的致富路,300億攻克蜀道難,這個城市有福了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質量也越來越高,往往不僅城市在迅速發展,縣城也在不斷發展,誰也不後悔落後於誰, 四川建設也是一大看點,陝西省四川省創造財富之路,300億人克服蜀道難,這個城市真是萬幸,陝西四川打造的致富路,300億攻克蜀道難,這個城市有福了。
  • 鄧永春:「葡萄架」搭出群眾「致富路」
    反季蔬菜、葡萄種植 不斷探索致富路出生於1971年的鄧永春,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心靈手巧,初中畢業後,就在家裡做起百貨生意。1994年成家後,她開始種植反季蔬菜,幾年下來,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資金,但隨著種植反季蔬菜的人越來越多,鄧永春在心裡算了算帳:「菜多了,價格就下來了,而且蔬菜的病蟲害大,需要請很多工人幫忙,不划算呀。」
  • 平涼市崆峒區修好「脫貧路」 走上「致富路」
    修好「脫貧路」 走上「致富路」  每日甘肅網5月22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以前的路坑窪不平,有些地方連架子車都拉不動,甚至有半米深的溝。每年收莊稼的時候,動不動就人仰馬翻。
  • 人民文創與寧夏廣電新媒體籤合作協議
    本報訊(記者 範曉儒)12月15日,人民文創(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民文創」)與寧夏廣電新媒體有限公司在我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雙方將圍繞我區特色文化,發揮主流文化的引領作用,搭建多元融合文創發展平臺,在文創產品的研發、品牌建設、市場營銷、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方面攜手合作,助力全區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
  • 文化發展鋪就致富路
    原標題:文化發展鋪就致富路(深觀察)   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的石麗平是松桃苗繡的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她參加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學習後,以自己創辦的企業為主體
  • 中盟電商:「電商+消費扶貧」暢通致富小康路
    作為隴南市電商扶貧帶頭人,2013年至今,梁倩娟已連續帶動當地500多農戶增收致富,其中200多戶是貧困戶。僅2019年,她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就售出農特產品超過10萬斤。2019年,梁倩娟所在的隴南市徽縣實現脫貧摘帽。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華茜在2008年就開了第一家網店,稱得上是電商行業資深「體驗官」。
  • 足跡丨密雲水庫西線村民的旅遊致富路
    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特別欄目《足跡》第二十八期節目如約而至,今天由韓金鳳、祝桂蘭為您講述密雲水庫西線村民的旅遊致富路。韓金鳳作為村內桃源仙谷景區負責人,見證了村民們通過發展旅遊走上致富路的歷程,以及村民們自覺保水的實際,下面我們來聽聽她的講述。
  • 「雞司令」走上致富路
    肖志民樂呵呵地說:「養雞是一條致富路,不僅自己脫貧摘了帽。還可帶領周邊村民奔小康。」據悉:他今年養雞18000隻,收入40萬元。並帶領周邊5戶村民養雞致富,奔向小康路。村民都稱他為「雞司令」。肖志明與妻子以養雞為樂,每天忙碌在雞圈裡,為雞籌辦「美食」,早、中、晚餐時,只要他們一聲音吆喝,成百上千隻雞迅速向他們聚攏,爭先恐後,十分擁擠在地上爭著覓食。
  • 潼南:「致富路」修到家門口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羅列4月20日,記者在新勝鎮鐵線社區湯家灣路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正配合機器鋪設水泥路面,水泥罐車、挖掘機開足了馬力,轟鳴聲響徹山谷,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施工方負責人李江明介紹,該工程是「四好農村路」,更是老百姓的「致富路」。
  • 養狐狸走上致富路
    點擊"農村創業致富網"關注在山東單縣李新莊鎮劉草廟村,有一位名叫王剛的普通農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富裕路。這時,王剛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養狐狸致富。 當王剛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後,卻遭到了他們的堅決反對,大家都覺得他是在做白日夢。倔強且自信的王剛卻認為,別人能養殖狐狸,自己也一定能行。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還在上大學的侄子站出來支持王剛搞狐狸養殖。王剛的侄子學習的是畜牧養殖專業,他告訴王剛:「北極狐原本生長在歐美最北部的野外冰冷地帶。不太適宜山東這種不太寒冷的天氣。
  • 清河縣榮獲2020年河北省新媒體「十強縣」稱號!
    官方平臺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文旅集團開灤集團正能量傳播·十佳帳號微信定州論壇掌上威縣微沽源唐山那些事兒巨鹿網微觀張北玉田生活網石家莊本地通承德新鮮事兒微博唐山探店短視頻影響力·十佳帳號抖音青豆新聞網信長安冀看點網信裕華微沙河國
  • 2020新媒體影響力評價和扶持工作推選結果出爐!
    官方平臺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文旅集團開灤集團正能量傳播·十佳帳號微信定州論壇掌上威縣微沽源唐山那些事兒巨鹿網微觀張北玉田生活網石家莊本地通承德新鮮事兒微博唐山探店短視頻影響力·十佳帳號抖音青豆新聞網信長安冀看點網信裕華微沙河國
  • 欒城區榮獲2020年河北省新媒體「十強縣」稱號!
    微信定州論壇掌上威縣微沽源唐山那些事兒巨鹿網微觀張北玉田生活網石家莊本地通承德新鮮事兒微博唐山探店短視頻影響力·十佳帳號抖音青豆新聞網信長安冀看點衡水市人民檢察院長城網【民法典小劇場】系列作品短視頻長城新媒體集團暖心了!
  • 清水:「大風車」轉出致富路
    「大風車」轉出致富路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馬凱1月3日,記者在清水縣白駝鎮遠眺三峽新能源清水白駝60兆瓦風電項目,只見一個個風力發電機矗立在起伏的山巒上,像一個個巨大的「風車」,白色的葉輪在山風的吹拂下緩緩轉動。
  • 一把小油菜 種出致富路
    一把小油菜 種出致富路 2020-11-02 18: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上林縣白圩鎮 民生橋連通群眾致富路 - 縣區動態 - 廣西南寧市人民...
    孩子上學、群眾出行若選擇走陸路,只能繞行遠路;水路距離近,但只有渡船可過河,大浪村山兒莊江面130米寬,出行安全成了問題。交通不便制約了大浪村的發展,該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達到25.56%。要致富先修路。乘著精準脫貧的東風,山兒莊大橋被列為2016年廣西貧困地區農村公路渡改橋項目,獲得自治區配套、市縣自籌資金近600萬元,村民也積極籌備和動員社會各界捐款。
  •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威縣:扶貧電商平臺拓寬致富路 2020-12-0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