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育兒指南」看多了, 反而更找不著北?

2021-02-18 藍橡樹

各種育兒指南看多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指南真的就只是指南,因為完全按照指南來,你壓根就找不著北。作者:葉月幽;來源:葉月幽(ID:yeyueyou168)。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很多媽媽們會發現,自從有了孩子,似乎生活就不是自己的了。隨便哪一個親戚長輩,七大姑八大姨,甚至街坊鄰居,都可以對我們帶孩子的方式指手畫腳、品頭論足,「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似乎所有的語言都暗示著,養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你覺得累,那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這些言論的出發點是好的,也並非毫無道理。但這樣的宣講,無形中給父母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似乎只要孩子有哪一點表現不好,就會被貼上「熊家長」的標籤,無臉見人。然而,如果把父母親也看成是一種職業的話,那和其他職業相比,養育一個孩子,真的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了——一個吱哇亂叫的小傢伙就這麼突然出現,沒有任何說明書,自帶的最常見運行程序就是哭,怎麼會不叫新手爸媽們手忙腳亂呢?於是乎,各種專家說、理論說、書上說、長輩說就如狂轟濫炸一般,讓人無所適從。各種育兒指南看多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指南真的就只是指南,因為完全按照指南來,你壓根就找不著北。我有個朋友的女兒,比較安靜內斂,情感豐富,同時也很敏感。朋友看到孩子的行為,總覺得和自己想像中不一樣,於是就去對照那些育兒書籍,想看看這孩子究竟有什麼問題。在比對了一條條數據資料之後,她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孩子安全感不足。於是就整天憂心忡忡:這孩子到底是有什麼心理陰影?是我造成的嗎?根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理論,我已經耽誤了她一生了嗎?「餵奶真的那麼影響安全感嗎?我只餵了幾個月怎麼辦?」「我曾經用哭聲免疫法,把孩子關進黑屋子。這可怎麼辦?有什麼辦法能彌補嗎?」「我在孩子三歲之前曾經離開過他一段日子,結果他現在真的很缺乏安全感。我後悔死了,我該怎麼辦?」在一些有關哺乳和斷奶、哄睡和分床、工作和家庭的微博下,可以看到為數眾多的媽媽在自責、擔憂、糾結、恐慌。我們往往對父母不太寬容,尤其是隨著新育兒理念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於是各種言論和理念就開始偏向於對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曾經在跟隨一個家長團參觀一所幼兒園的時候,園長全程都在言之鑿鑿地宣講:「如果父母這樣做了,孩子就會怎樣;如果你們這樣,孩子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就完不成對自己的構建,就會人格缺失……」聽著她慷慨激昂的話語,再看看周圍媽媽們頭點得像雞啄米一樣,小心翼翼地請教自己哪裡做錯了,以後就拜託老師了,給老師添麻煩了……然而,是不是從根本上完全避免父母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孩子就再也不會受到父母不當言行的傷害了,幼兒園就可以獲得一個純潔無暇的孩子了?將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歸結於父母,這是一種簡單粗暴且不負責任的邏輯。且不說孩子天生自帶的精神內核決定了他就不會是一張白紙,任你塗抹。只要整體給到孩子的愛充足,即便就是父母的某些行為對孩子造成了一些影響,我也不覺得這就是一件無法挽回、不可饒恕的罪過。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完美媽媽,對孩子只有滋養沒有傷害,似乎這樣就可以成就孩子幸福快樂的一生,這種想法,其實也是一種自戀。「如果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就考不上好中學,就進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就娶不到好媳婦,就過不上好人生。」這樣的邏輯,想必大家都能看出問題。現在很多媽媽擔心的是:「如果我不能無條件對待孩子,孩子就不自由了;如果我不能控制情緒,孩子就有心理陰影了;如果我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就阻礙孩子發展了,孩子就不幸福了。」有時候我們會自責:「這種低級錯誤就不應該犯啊!」可是我們回過頭去想一想,哪種錯誤是「應該」犯的呢?你會發現,所有錯誤都是不該犯的,所以,你是在要求自己永遠正確。為人父母,其實是我們和孩子彼此陪伴、共同成長,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完美的化身,時時刻刻保持正確。這世上沒有什麼是「必須」要怎樣的,一旦陷入「必須」的執念裡,我們就會給自己設立很多的標準和規條。如果達不到,就會因為擔心自己傷害了孩子而焦慮不安,或者因為自己沒有做到而後悔自責。如果父母總是陷在這樣的情緒裡,那麼即便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也感受不到平安和寧靜。我們總是說,愛孩子,如其所是。那麼我們對待自己,是否也能如自己所是呢?我們能不能接受,自己就是有時候做不到呢?內省的首要步驟是自我觀察,看到自己的舊有模式,你才能有新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只觀察,不評判。親愛的媽媽們,你們當初所做出的選擇,都是當時的你們所能做出的最好選擇。不是因為你們做得不夠好,而是可能因為當初你們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但在那個時候,你是真的沒有辦法再堅持了,否則你一定會堅持的。你盡了自己的最大能力給了孩子愛和關照,所以請不要自責、內疚、後悔。不必給自己貼上負面的標籤,也不必自責甚至有罪惡感。指責自己過去「應該」怎樣並沒有建設性意義,重要的是你現在怎樣,以及你想去往何方。我們無法將已經做出的選擇重來,但我們可以在下一次選擇中做得更好。我始終覺得,人生是一個逐漸強大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改錯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哪些地方還可以更好,然後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請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內在成長的動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放下困擾我們的種種焦慮,把注意力放在建設性的成長和改進上,而不是在對自己的否定和內疚中消耗自己。成為父母后,我們忽然發現好像有那麼多的東西要去學習,要去成長,但我們不是去學習所有的理論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去愛。我們不斷學習、實踐、成長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不知道孩子將來會遇上什麼樣的人,發生什麼樣的事,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自尊、自律、自愛,在對待他人時善良正直,在艱難困苦時不輕言放棄,在面對人生時謙遜豁達,以及發自內心的樂觀向上。孩子選擇了你,就是為了引領你成為他最好的父母。

作者簡介:葉月幽,兩個男孩的媽媽;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深家庭教育講師;薩提亞模式認證治療師;著有《看不見的養育,看得見的成長》。新浪微博:葉月幽。微信公眾平臺:葉月幽。

只有更好地理解教育,才能更好地養育孩子

《藍橡樹·教育日曆2020》

正式發售

▼▼▼

掃描下方二維碼參加團購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玻璃門比孩子更重要,扭扭車引發老人育兒神邏輯,你怎麼看
    02為什麼玻璃門會比人更重要另外,我提醒過很多次,請你們二老進出廚房時,一定要把玻璃移門推進到牆的後,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出現老江一看不樂意了,說你個臭小子,為什麼要廚房的門拆掉,那做飯炒菜的時候,油煙會往客廳跑,你到底懂不懂啊。江小魚說,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我決不讓步。老江聽後破口大罵了他一通,然後搖了搖頭獨自回臥室生悶氣。媽媽則對江小魚說,你關心孩子的安全我們能理解,但也沒有必要讓你爸生這麼大的氣啊。
  • 探討歷史上的指南針 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 「都買那麼多玩具了,娃為啥還不開心?」育兒專家直言:太無知
    文|秘籍君 朋友是一名育兒諮詢師,而前段時間有位家長來找她做諮詢,問了她一個這樣的問題:「現在的孩子咋那麼不知足呢,你說我都給他買那麼多玩具了,還不開心。小的時候,我自己有一個玩具可以玩上很多天,還不煩悶,現在的孩子實在是太難弄。」
  •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文|FiFi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可是指南針明明有兩頭,一端指南,一端指北,為什麼不叫「指北針」而叫「指南針」呢?原因在於,古代中國人指北不用指南針,而用北極星。
  •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呢?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 「全潮汕想無」揭秘篇:指南針紅色箭頭明明指向北,為何不叫指北針?
    指南針明明指向北,為何不叫指北針?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用過指南針的朋友都知道,現在的指南針指針被塗成了一頭紅色,一頭藍色。一般我們看的是紅色的箭頭,但是紅色的箭頭指的可不是南方,而是地球的北方。這就很有趣了,為什麼明明指針指的是北方,卻偏偏叫指南針而不是指北針呢?
  •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轉自中國定向公開賽oacopen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利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指南針,當時稱為「司南」。我國古代一直以「南」為南北方位之主,面向南方為尊位,且有「南面為王,北面而朝」之說,即面朝南方位的稱帝王,面朝北方的則是朝拜君王的臣子,帝王就座議事都是面向南方。正屋的門窗都開向南。所以指示方向,也以南為主。在我國叫指南針是習慣叫法,當然也可以叫指北針,在國外和軍事領域就都叫指北針。
  • 寶媽:多吃一口長高一點,孩子遭遇「飯壓力」,反而耽誤長大個
    寶媽:多吃一口長高一點諾諾是班級裡最矮的孩子,諾諾媽非常著急,找了各種「偏方」希望孩子能長高,但是效果都很一般。但即使如此,寶媽也沒有放棄讓兒子長高的想法。每天給諾諾嚴格規定了要吃的食物,其中就給兒子規定了每頓必須吃2碗米飯。
  • 【轉發】育兒講堂│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和鈣,一定要看這一篇
    為幫助廣大家長獲取專業育兒知識,建立科學育兒觀,提高早期發現兒童發育異常的能力,提升兒童健康水平,推動幸福家庭建設,吉林省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聯合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診療中心開設「育兒講堂」專欄,由資深兒科專家為您答疑解惑,助您科學撫養健康的寶寶。
  • 現在就看,美國北愛荷華大學MBA指南
    美國北愛荷華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簡稱UNI)成立於1876年,學校位於美國愛荷華州首府,地理位置靠近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美國北愛荷華大學擁有21個學院,頒發120多種類學位,大學年均在校人數1.4萬,日均關注人數超10萬人。
  • 育兒說|孩子總說活著沒意思怎麼辦?
    我女兒15歲,獨女,總說活著沒意思,不知道為什麼學習,表示學習越來越沒有目標,沒有動力。 有時候情緒上來,還會困惑為什麼活著,覺得活著沒有意義。 這種情況下該如何引導?
  • 打了敗仗,為什麼叫「敗北」?「北」的意思與我們的理解大不相同
    打了敗仗為什麼叫「敗北」而不叫「敗東」,「敗南」,「敗西」?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為什麼失敗了一定要往北方跑,東南西不可以嗎?嗯,還真是不可以,因為這個「敗北」的「北」啊,並不是指方向。相背,就是互相違背,「北」是「背」的初文,兩字古音相同,後來為了方便區分,才創造出了「背」字,背就沿用了「相背」的含義,而「北」引申為方向,與「南」相反的意思。今天的人大多只知道「北」是方向詞,而不知「北」的本義,故而會問「敗北」為什麼不叫敗東、敗南或敗西。
  • 明明指北,卻要稱之為指南針!?
    大家都了解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對全世界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力。今天小吳要來說的是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那麼問題來了,磁針明明指向北極,為什麼人們會稱之為指南針呢?
  • ​《指南針為什麼指方向》-----徐珺
    不確定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體驗實驗:發給各小組一個「小紅包」內有學生不確定的物體,預設:②⑤⑥⑦⑧⑨⑩。匯報顯現,從現象中得到結論,不斷地修正,如:給出信息(如圖2),究其原因。最後科學嚴謹地得出「磁性」的概念。修正:「鐵」——「鐵質(鐵鈷 鎳等)」。2.
  • 徵集令|把你的育兒難題告訴我吧,我找馬來西亞幼兒教育專家來解答!
    (玩耍是最好的研究)      箜篌麻麻心裡又一次蹦出個念頭,咱們來都來吉隆坡了,這裡除了當一個靜靜的旁觀者,用心記錄和感受吉隆坡,為什麼不乘機找找這方面專家,聽聽他們在育兒方面的建議呢?     於是,我找了個機會跟Paggie聊起關於國人最看重的安全問題。
  • 孩子叛逆不聽話,親子關係陷入僵局?恰當的育兒方式更利於破局
    ,而不是一味的在孩子身上找問題。 這些不恰當的育兒方式容易導致孩子更加「叛逆」 不聽解釋,唯我主義式育兒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 健康| 為什麼吃了夜宵,第二天早上反而更餓?原因竟然是這樣
    健康 | 為什麼吃了夜宵,第二天早上反而更餓?>明明前一天晚上吃了很多反而比平常的早上餓的更快這是為什麼?所以早上血糖自然低了這就是為什麼前一晚吃得越多早上餓的越明顯的原因02胃和減肥的關係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發胖的原因所在吃得多但是沒有選擇正確的食物
  • 美國媽媽自製「行為」帳本,找不到第二個更好用育兒招了
    「3歲看大,7歲看老」,一個孩子幼年時期的行為習慣,會決定孩子未來的一生。倘若一個孩子在父母面前時常做出不良行為,而父母無動於衷或置之不理,那麼父母給這個孩子傳達的信息是——Ta的不良行為是被支持和認可的。如同伊索寓言裡行刑的小偷憤怒咬母親耳朵,斥責母親當初稱讚他從學校偷回的第一塊寫字板,從而鼓勵了他的犯錯行為到最終鑄成大錯,故事讓人深思良久。
  • 如何寫出精彩的育兒文章,感謝大俠領路,復盤內容更精彩
    其實我剛開始寫育兒文章,也在擔心家裡人會不會笑話我,擔心網友會不會不愛看或者讀者打擊自己的文章怎麼辦。就家裡人的看法來說,從你開始碼字寫文章,就肯定會有人表示贊成或反對。只要堅持自己的初心,對寫作的熱情,別人給你潑多少冷水,多少冷嘲熱諷都不要在意。
  • 為什麼影視劇翻拍越來越多,觀眾反而更喜歡經典老劇?
    說好聽是不符合人設,說難聽就是完全沒有自知之明。一言以蔽之,就是「看起來不舒服。」不要說什麼,「你愛看不看,又沒有人非逼著你看。」是啊,演員作為一個職業,如果演的好了就被吹上天,演的不好就懟評論者不讓人看,那麼,他們還怎麼進步,整個影視行業還能拍出經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