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盈精密募資19億元背後:加碼押注新能源汽車及5G智能終端業務

2020-12-26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於惠如 隨著18家機構被確定為最終發行對象,歷時8個月之久的長盈精密定增終於落下帷幕。

日前,蘋果、特斯拉供應商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盈精密,300115.SZ)公告稱,已完成19億元的定增募資。依據長盈精密披露的非公開增發預案,此次增發的19億元募集資金將分別投資到上海臨港新能源汽車零組件(一期)和5G智能終端模組兩個項目。

在上海臨港新能源汽車項目上的投入,證實了長盈精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深入布局。

「我們在上海臨港設立的子公司將把公司在深圳、崑山、蘇州高新區的新能源業務逐步集中到一起,就近服務特斯拉、奔馳、上汽、吉利等大客戶。」此前,長盈精密董秘胡宇龍在接待特定調研對象時表示。

2017年實施「雙調整」戰略後,長盈精密開始削減手機業務,押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長盈精密非手機業務營收佔比超過50%。

市場分析認為,長盈精密此次加碼新能源汽車業務,將為公司打開增量空間。

押注新能源汽車

根據長盈精密披露的資料,此次定向發行,共有20家機構參與了本次發行報價,申購資金總額達到27.81億元。最終,發行對象確定為包括興證全球基金、嘉實基金、前海紅土併購基金等在內的18家。募得資金中,有9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零組件等項目擴建。

事實上,早在5年前,長盈精密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賽道。

進入2016年,長盈精密布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步伐明顯加大。當年5月,長盈精密出資70%,設立合資公司崑山惠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充電槍、充電插座、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器及充電線和汽車線纜業務。

半年後,長盈精密以股權收購和增資的方式獲得蘇州科倫特電源科技有限公司30%股權。彼時,生產軟連接連接器的蘇州科倫特已經覆蓋了特斯拉、奔馳、寶馬等大客戶。正是證詞收購,讓長盈精密完成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關鍵領域的布局。

在當年的年度報告中,長盈精密將「完善新能源產業布局 」寫入公司2016年度重大事項: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其元參股設立氫源(上海)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啟動氫燃料電池的研發和生產;通過子公司崑山長盈成立崑山惠禾新能源,布局充電樁相關配件;以增資及股權收購方式,取得蘇州科倫特30%股權,布局新能源汽車busbar及軟連接產品。

進入2017年,長盈精密開始在產品結構上進行調整,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成為公司的主要業務方向之一。

「客戶都比較優質,這兩年也成長很快。從2015年布局新能源業務開始,公司陸續進入了特斯拉、寶馬、奔馳、上汽、吉利這些客戶的供應鏈。最近剛剛拿到奔馳廠的直接認證,可向其直接交貨。」今年5月底,長盈精密董秘胡宇龍在接待特定調研對象時說。

為了把公司在深圳、崑山、蘇州高新區的新能源業務逐步集中到一起,就近服務特斯拉、奔馳、上汽、吉利等大客戶。今年3月,長盈精密在上海臨港設立上海臨港長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臨港長盈將主要專注於新能源電動汽車高低壓電連接件、動力電池結構件和氫燃料汽車電池雙極板項目。

這也是其在華東片區新能源汽車聚集地產業布局的最重要一環。長盈精密在華東片區的布局也印證了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

2020年前三季度,長盈精密實現營收67.46億元,同比增長9.07%,淨利潤4.13億元,同比增長119.32%。上半年,公司非手機業務佔比已經提高至50%左右。年報中的另一組數據提到,上半年,長盈精密對特斯拉的營收同比上升31.42%。

「公司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業務去年增長速度超過70%。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電連接產品、動力電池結構件、充電樁充電槍以及氫能源電池的金屬極板。」長盈精密表示。

加大5G智能終端投入

除了向臨港長盈增資之外,此次定增還有另一個投資項目——5G智能終端模組項目。長盈精密稱,擬以向「5G智能終端模組項目」的實施主體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增資的方式實施募投項目,擬使用資金10億元。

本次募集資金預計用於智能硬體結構模組和5G電連接模組項目的建設。產品包括智能終端金屬及非金屬結構模組、摺疊屏轉軸、精密板端連接器、RF連接器、BTB連接器、天線模塊等,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AR/VR設備、多功能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觸控筆、智能音箱、智能可交互電視、物聯網硬體等智能終端產品。

從2001年成立至今,長盈精密歷經多次轉型。2017年以來,由於智慧型手機行業增速下滑,長盈精密進行業務戰略轉型,持續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應用領域拓展,布局了一批新產品、新門類業務。

從手機機殼到連接器,到CNC結金屬結構件,再到高端筆記本電腦結構件等。這家手機機殼公司的產品已經拓展到可穿戴設備、AR/VR設備、多功能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觸控筆、智能音箱、智能可交互電視、物聯網硬體等。

長盈精密表示,公司通過本次對5G智能終端模組項目的投資,能夠滿足市場和客戶在5G時代對於智能終端日益增長的需求。「隨著5G、AI、AR/VR、IoT技術的進步及應用範圍的拓展,新的產品形態和應用場景將會為3C重要組件企業的發展帶來新機會,公司必須抓住5G帶來的市場發展機遇,提升行業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長盈精密推進「雙調整」策略,即客戶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業務重點轉向電腦外觀件、新能源汽車等,客戶結構逐漸轉向海外。

目前,國際客戶量產項目貢獻的營收大幅提升,佔公司整體營收比重近五成。供貨產品應用終端涵蓋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筆記本電腦、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等多個領域。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長盈精密經營拐點已來。公司向蘋果、三星等國際客戶和Mac機殼及小件等非手機業務的「雙調整」戰略帶來客戶和產品結構優化及盈利能力提升,新能源車、機器人及下遊前瞻布局亦望打開長線空間。

相關焦點

  • 長盈精密:受益於行業高景氣 將持續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林娉瑩據中汽協最新數據,今年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7萬輛和16萬輛,創單月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69.7%和104.5%。近日,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出臺,包括A股、港股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概念股集體大漲,市場普遍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成長空間。新能源汽車的持續放量除了為特斯拉、比亞迪、廣汽新能源等整車企業帶來巨大市場機遇外,長盈精密、寧德時代、科達利等上遊企業或也將同樣受益。
  • 多方巨頭入局新能源汽車 長盈精密等供應鏈企業或持續獲益
    摘要 【多方巨頭入局新能源汽車 長盈精密等供應鏈企業或持續獲益】近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三方合資的高端純電汽車品牌「智己汽車」在上海中心正式籤約,首輪融資高達100億元,這使得新能源企業行業關注度再次提升。
  • 長盈精密四處出擊謀轉型:輝煌重現隱憂多 跨界併購轉型難
    在2017年業績大跳水前後,長盈精密接連跨界收購,但並無明顯效應,收購標的業績差強人意。目前又加大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能否如期分到一杯羹?  2020年3月4日,長盈精密(300115.SZ)披露《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9億元,擬投資的項目分別是:上海臨港新能源汽車零組件(一期)、5G智能終端模組、補充流動資金,預計投資總額分別為10.92億元、19.85億元、6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分別為9億元、14億元、6億元。
  • 長盈精密:創業板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申報稿)
    (二)市場發展及行業競爭情況 1、下遊市場發展情況 精密電子零組件作為下遊智能終端、汽車電子部件必備的重要構成部件,其市場需求與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5G、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行業發展密切相關,具體的市場分析如下: (1)智能終端市場 ①智慧型手機市場 最近十年,智慧型手機由於具備獨立的作業系統
  • 傳長盈精密將越南租地建廠,官方回應來了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長盈精密已經在越南中北部的義安省租下土地,廠房建設有望明年完工。越南工廠建成後,所生產的結構件將首先供應韓國的三星電子。從中可以看出,相關的報導與長盈精密的回答還是有所出入。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7月,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智能終端手機零組件,新能源汽車零組件,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集成的規模化製造企業。目前,長盈精密約有35000名員工,業務遍及全球。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手機行業進入調整期,外觀結構、材料應用、網絡制式等等方面均經歷了較大變革。
  • 募資210億元 東風集團加碼新能源汽車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分析,東風集團在商用車領域的競爭優勢在近年來有顯著的提升。由於商用車業務有著高於乘用車業務的毛利率,隨著商用車業務佔比不斷提升,且報告期內商用車業務表現優異,公司綜合毛利率逐年上升。2020上半年毛利率達到約16.49%,高出可比公司均值約6.01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東風集團汽車銷量穩居全國前三,商用車銷量穩居行業前列,重中型卡車市佔率穩居國內市場前二。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超過10萬輛。
  • 新能源汽車迎來黃金年代 產業鏈相關公司或將持續受益
    在諸多切入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公司中,長盈精密近一年的動作可謂頻繁,逐步被市場關注和認可。長盈精密新能源汽車業務增速快資料顯示,長盈精密早在2016年就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2016年和2017年以股權收購和增資方式取得了蘇州科倫特70%的股份。
  • 東風集團回歸創業板:募資210億加碼新能源汽車,行業巨頭再起航
    招股書顯示,東風集團已經形成了以整車製造為中心,涵蓋汽車研發、零部件及裝備生產製造、汽車金融、汽車銷售、出行業務等較完整的業務體系。建立了包括商用車、乘用車、新能源車以及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在內的全品類車型及全產業鏈布局。
  • 東風集團回歸創業板:募資210億加碼新能源汽車 行業巨頭再起航
    招股書顯示,東風集團已經形成了以整車製造為中心,涵蓋汽車研發、零部件及裝備生產製造、汽車金融、汽車銷售、出行業務等較完整的業務體系。建立了包括商用車、乘用車、新能源車以及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在內的全品類車型及全產業鏈布局。
  • 鑫和精密壓鑄項目奠基儀式隆重舉行
    鑫和精密壓鑄項目奠基儀式隆重舉行1月5日,鑫和精密電子科技項目奠基儀式在廣東東莞謝崗鎮大厚村銀湖工業園隆重舉行。據介紹,鑫和精密電子科技項目是謝崗鎮的重大建設項目之一,該項目由東莞市中天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佔地面積為64畝,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6億。
  • 擬募資2.45億加碼液壓零部件「進口替代」 鋒龍股份謀動高端核心零...
    擬募資2.45億加碼液壓零部件「進口替代」  項目實施方杜商精機向世界級巨頭提供一流精密液壓零組件  2019年上半年,鋒龍股份完成收購杜商精機51%的股權,切入到液壓零部件領域。  公告顯示,鋒龍股份此次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2.45億元,其中用於年產325萬套液壓零部件項目,由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杜商精機負責實施,擬於浙江省嘉善縣姚莊鎮經濟開發區新建生產基地,擬投入募集資金19500萬元,項目建設周期36個月。  作為項目實施方的杜商精機,向工程機械世界級巨頭提供一流精密液壓零組件。
  • 「車」勢洶洶: 募資額超880億,58家汽車產業鏈公司排隊IPO
    從統計數據來看,58家申請IPO的公司擬募資金額近885億,其中32家首發過會,擬募資金額合計近672億元。從募資金額來看,吉利汽車、東風汽車、大運汽車等三家整車企業募資金額分別為204.24、210、51.6億元,募資總額高達465.84億元,在整個產業鏈募資金額中佔比近30%。9月28日,吉利汽車科創板IPO正式過會,在登錄科創板之前,吉利就已屬於港股的紅籌企業,這意味著,吉利汽車成為國內A+H汽車第一股,同時也是科創板整車企業第一股。
  • 5G加速行業裂變 多家上市公司加碼布局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5G加速行業裂變 多家上市公司加碼布局證券時報記者 嚴翠5G加速駛來之際,各行各業正發生深刻變化,與此同時,為搶抓5G發展大機遇,行業企業紛紛加碼搶灘3月9日,華為中國運營商業務部副總裁楊濤在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線上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4個國家和地區實現5G商用,部署3000多個應用實踐,率先在醫療、製造、媒資等19個行業實現應用場景落地,為行業提供數位化轉型升級新驅動力,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 被傳「從深圳撤廠」,長盈精密官方回應
    集微網消息 近日,有傳聞稱,長盈精密要「撤離深圳」,12月11日,長盈精密在互動平臺回應稱,公司深圳廠區正常運營,不存在「從深圳撤廠」的情形。公司將繼續在深圳經營發展。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在內地及海外進行產能布局是正常的經營行為。
  • 東莞證券--領益智造深度報告:一站式精密製造龍頭 甩開包袱再起航
    公司上市以來通過多次收購與募資,業務不斷向上下遊延伸,上遊併購江粉磁材加強材料端布局,下遊通過小件的積累切入模組和組裝,目前絕大部分功能件可實現自製,致力於打造消費電子一站式精密製造平臺。目前公司業務涵蓋精密功能件、精密結構件、磁性材料和充電器等板塊,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工控醫療和航空航天等領域。
  • 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以下簡稱「長盈精密」、「公司」)的保薦人,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對長盈精密2011年半年度規範運作的情況進行了跟蹤,具體情況如下:一、長盈精密執行並完善防止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關聯方違規佔用公司資源制度的情況(一)長盈精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長盈精密的控股股東為深圳市長盈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長盈精密發布全球速度NO.1六軸機器人 未來業績引憧憬
    TR8不但是長盈精密與日本安川電機合作後首發產品,並且在六軸機器人中速度全球NO.1。  同時,長盈精密宣布TR8機器人2017年下半年實際生產500臺,2018年將生產3000臺,2019年將生產5000臺,2020年實現年產萬臺的規模。
  • 北汽新能源高端市場出師乏力 押注換電模式苦樂不均
    押注換電模式苦樂不均  繼首款高端量產車上市不久,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汽藍谷」,600733.SH)下屬高端品牌ARCFOX近期又推出了旗下首款中大型轎車——ARCFOX αS。  財報顯示,2018年7月,北汽藍谷通過重大資產重組,置入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主營業務由房地產銷售變更為新能源汽車。截至目前,北汽藍谷的主營資產及業務仍由北汽新能源構成。  來源:公司財報  早前,北汽新能源主打旗下低端車型EC系列,曾連續多年位居純電動汽車市場第一。不過,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收緊及車輛質量問題頻出,北汽新能源品牌形象日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