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一號」練就觀測引力波伽馬暴的「火眼金睛」

2020-12-18 瀟湘晨報

幾億光年以外,兩顆走到生命盡頭的巨大恆星上演了它們生命力最為燦爛的場景——超新星爆發,之後它們變成了兩顆緻密的中子星,每立方釐米的質量達十億噸。

「懷柔一號」GECAM在軌運行藝術圖

這兩顆中子星彼此吸引,相互繞轉,並逐漸接近。隨著它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相互繞轉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直到它倆最終碰撞到一起。它們相撞的能量是如此之高,以至於發出的光超過了它們所在星系所有恆星的光芒——這是一次伽馬射線爆發。伴隨著巨大的伽馬暴,還有一股能量擾動著彎曲的宇宙時空,再釋放開去。這股被彎曲時空傳遞的波動能量就是引力波。

引力波和與之相伴的伽馬暴都攜帶了豐富的物理信息,穿越億萬光年,向我們展現和描繪這一重大物理事件的始末。天文學家通過多種觀測和數據分析手段對其中所攜帶的信息進行解讀,可以檢驗已有的理論模型,發展新的理論模型。從而揭示這一宇宙高能過程的內在規律。

「懷柔一號」GECAM衛星系統載荷總師李新喬說,來自遙遠的高能天體源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雖然能量很高,但是卻被地球大氣強烈地吸收。因此,對高能天體源的探測只能在大氣層之外的宇宙空間進行。這就讓「懷柔一號」GECAM衛星有了用武之地。它可以敏銳地發現我們所看不見的X射線、伽馬射線以及高能帶電粒子。

衛星研製團隊合影

李新喬介紹,對於單顆處於近地軌道的天文衛星來說,即使衛星上的探測器視場覆蓋所有方向,地球也會遮擋大約三分之一的天空。因此,單顆近地衛星無法實現全天區的實時觀測。而GECAM採取雙星聯合的方式。兩顆全同的GECAM 衛星在軌飛行時均背向地球,它們和地心始終保持三點一線。每顆GECAM衛星的視場可以覆蓋除地球遮擋視場之外的所有天區,這樣就實現了全時全天的視場覆蓋。

此外,GECAM衛星選擇了相對較小的29度傾角,約600千米高的圓軌道,這樣可以較好地避開地球輻射帶和南大西洋高能粒子聚集異常區等背景信號過高的區域。同時,GECAM衛星載荷探測器自身產生的背景信號也保持在較低水平,保證了其對弱天體源光子信號的收集和探測能力。

李新喬自豪地說,此次發射的「懷柔一號」GECAM衛星,將成為幾年之內在軌運行的監測伽馬暴靈敏度最高的天文衛星。看得寬、看得遠、看得清離不開高科技的「眼睛」,GECAM的每一隻「眼睛」都晶瑩剔透,經過了研製人員的精雕細琢,練就「火眼金睛」。

供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監測引力波伽馬暴,這顆衛星以「懷柔」命名!
    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據悉,「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演化奧秘。
  • 監測引力波伽馬暴,這顆衛星以「懷柔」命名
    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據悉,「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演化奧秘。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演化奧秘 揭秘1何為引力波和伽馬暴在宇宙中,它由兩顆小衛星組成,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的奧秘。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極目」雙星練就「火眼金睛」:全天候監測宇宙引力波之光
    因此,後隨觀測亟需有一臺能夠及時以較高精度給出引力波暴發生方向的衛星,GECAM項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其「極目」雙星可對和引力波暴幾乎同時發生的同源伽馬暴的能譜與光變進行連續高精度觀測,研究高密度、強引力場、強磁場等極端條件下的高能輻射過程,並且可給出比地面引力波設備精度高出一個量級以上的引力波事件的方向定位信息。
  • 「極目」雙星練就「火眼金睛」:全天候監測宇宙引力波之光_新聞...
    中科院GECAM項目團隊 供圖2015年9月,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觀測到第一個引力波信號,從而打開引力波天文觀測的窗口。2017年10月,LIGO和歐洲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並同時「看到」其發出的電磁信號,標誌著多信使引力波天文學時代的到來。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衛星命名「懷柔一號」
    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據悉,「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演化奧秘。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簡稱GECAM衛星)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研製。該專項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我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 據悉,「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它們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我國成功發射「極目」雙星 探測引力波伽馬暴
    據介紹,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2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追逐引力波之光 「極目」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全天候無死角」監測宇宙中的爆發現象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 這是什麼東東?
  • 從引力波到伽馬暴探測——記在GECAM衛星發射之時
    即使現在技術手段使我們能夠一睹引力波的「芳容」,但受限於觀測條件,對引力波的定位精度很差。目前地面引力波探測器的典型定位精度是幾十到上百平方度,這使得其它波段望遠鏡的後隨觀測受到了極大影響,即使再對引力波事件發生的距離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這麼大範圍內尋找與之對應的電磁信號源,對於以角分乃至角秒精度開展觀測的望遠鏡來說也無異於大海撈針,其中很重要的觀測時機往往是在距離引力波事件發生的短短幾秒之內。
  • 長徵火箭再度升空,成功部署引力波監視器,填補重要領域空白
    該監視器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負責,屬於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主要用於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等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此外還能研究中子星、黑洞等天體的合併過程,可以說對研究高能輻射現象有著重要的作用。據悉GECAM由兩顆衛星組成,選擇共軛軌道布局,每一顆衛星都具備單獨的監測能力。這項工程在2017年正式啟動,於2018年通過審核,在今年進行發射。
  • 為1.3億光年外的那次震蕩:7位科學家點評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
    如果說首次觀測到引力波意味著人類打開了觀測宇宙的新維度,意味著人類終於「聽」到了來自宇宙的「聲音」;那麼這次雙中子星併合事件,則意味著人類首次同時「看到」並「聽到」了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這個信號,讓世界各地的望遠鏡指向同一個方向;這個信號,讓全球天文學家空前聯手;這個信號,帶給我們史無前例的重大新聞。
  • 通過雙中子星合併,人類觀測到愛因斯坦提出過的引力波
    科學家觀測到了由兩顆中子星相撞而產生的空間彎曲現象。 他們確認,兩顆中子星的合併產生了在宇宙當中所存在的金和鉑。 由這次猛烈撞擊事件產生的引力波,是在8月17日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與室女座幹涉儀(VIRGO)合作監測到的。 這一發現使全世界的天文望遠鏡得以觀測這一次中子星合併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