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宗五祖道信別傳法融,開創牛頭宗

2020-12-23 歷史國學教堂

禪宗四祖道信傳道弘忍,是為五祖,但禪宗又有道信別傳法融,另開牛頭宗之說。《傳燈錄》一書中說:四祖道信到牛頭山時,看見法融住處很荒僻,野獸很多,「繞庵唯見虎狼之類」,於是故意假裝很恐懼的樣子。

法融見了便說:「你還有這個在?」意思是如果了悟佛法,應該認識到諸法空相,不應該被野獸嚇到。道信卻反問說:「這個是什麼?」法融無語,竟無法回答。

過了一會兒,道信在法融石座上寫了一個「佛」字。法融來坐座位,忽然見到座位上有個「佛」字,嚇了一跳,竦然縮身,不敢坐下。

道信於是將剛才法融的話說回給他:「你也還有這個在?」意思是你心中也仍然有「相」,也沒有認識到諸法空相,因為諸法空相也包括佛本身。

聽到道信的話,法融知道自己仍未真正悟道,於是稽首向道信請示法要。其時道信已立弘忍為繼承人,所以對他說,自己已有傳法人了,你可以自建一宗:「此法從上一代,只委一人,吾已有嗣,如可自建立「因而法融此後別成牛頭一支。

法融即為牛頭初祖,以下是智巖、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往後到了玄素,法門興盛,成為可與與南宗、北宗並立的牛頭宗。

但道信是否真的曾傳法與法融是可疑的,而且法融與智巖、智若與慧方的師承關係也並不可信。牛頭宗其實本是長江下遊南岸以南京為中心,包括攝山牛頭山、茅山等地在內的江東佛教一個以般若思想為特色的地域性禪學流派,淵源可上溯於遼東。

僧朗在齊明帝建武年間(公元494-497年)到攝山,開創「禪味相得」的攝山精神。後來禪法大盛,東山法門為朝野公認禪法正宗的時代。江東禪門亦不甘示弱,於是推牛頭山法融為初祖,網羅前輩的著名禪匠,成立牛頭五祖說。

「但在禪法重傳承,重印證的要求下,達摩禪盛行,幾乎非達摩禪就不足以弘通的情況下,牛頭山產生了道信印證法融的傳說。」

牛頭宗最終將自己整合進了達摩禪的系統,但同時又經過道信的印證,「無上覺路,分為此宗」,強調了在弘忍的東山宗之外,是自成一派的。

好了,本篇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

相關焦點

  • 中國佛教-----禪宗「家譜」
    每一位禪宗祖師都有自己的根本思想,往往通過一兩句話就能概括其精要,也是與其他禪師的區別所在。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主要在於文字並不能完全達意,一落文字便會產生第二義,但禪宗思想的傳承又不離文字,否則後人就無法體察祖師的般若智慧。——純道題記禪宗祖師上溯到印度摩訶迦葉;中國的初祖為印度來華僧人菩提達摩,二祖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 佛教 禪宗的宗旨到底是什麼?請聽五祖弘忍大師如是說
    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六祖慧能大師通過了五祖弘忍大師的考試,終於接受了禪宗的衣缽,成為了我們禪宗的第六代祖師。五祖弘忍大師還教授了六祖慧能大師一篇偈頌,即: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這篇偈頌才是我們禪宗修行的根本宗旨。
  • 禪宗丨五家七宗——溈仰宗
    中國禪宗是指以菩提達摩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見性成佛」的大乘佛教宗派。禪宗,又稱佛心宗、達摩宗、無門宗。禪宗的傳承,中國以釋迦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迦葉尊者破顏微笑為其濫觴。釋迦世尊傳法迦葉以後,經阿難尊者、商那和修尊者,直至菩提達摩,是為西天第二十八祖。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除了禪宗,書裡還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識以及城市發展歷史、中國詩人和佛教之間的相互影響、佛教寺院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歷程等知識,作者語氣文字是亦莊亦諧的風格,讀來興趣盎然,不會因為禪宗經義、規章的講解而枯燥。
  • 弘忍——中國禪宗五祖(48)
    弘忍七歲時,被尊為禪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見,道信嘆曰:「此非凡童也……苟預法流,二十年後,必大作佛事」。於是就派人跟隨他回家,徵求他家長的意見,能否讓他出家作為道信的弟子。他的家長欣然同意,並說:「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緇門俊秀,歸者如雲。豈伊小駭,那堪擊訓?若重虛受,因無留吝」。就這樣,弘忍就被帶到了道信主持的雙峰山(又名破頭山)道場。年十三,弘忍正式披剃為沙彌。他生性勤勉,白天勞動,晚間習禪。
  • 一口氣貫穿中國禪宗史
    玄奘大師開創的「唯識宗」,從其徒孫慧沼法師以後也逐漸銷聲匿跡了。很大原因正是唯識宗「轉識成智」的複雜理論體系,連具有很高學養的人都難以望其項背,自然不能被普遍接受。我們在看西方哲學的時候,估計也有這種感覺,看著看著,就容易趴在書上。因此佛教在中國最流行的兩派莫過於禪宗和淨土宗,甚至後來淨土宗比禪宗更受歡迎。實際上,也是由於淨土宗比禪宗更「簡單」。
  • 佛教十宗之 禪宗全部
    禪宗先驅在漢朝時期,安士高、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等佛教翻譯家已經開始將如何進行禪定修行的佛教經典引入中國。安士高為佛教初期傳入最有聲望之譯者,其關於禪學之譯籍,則有禪行法想經及禪定方便次第法經等,其所譯禪籍多為小乘禪,包括《人本欲生經》、《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道地經》、《阿毗曇五法四諦經》、《十二因緣經》、《八正道經》、《禪行法想經》等。而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所譯的禪籍,以若禪秘要法經及坐禪三昧經等為主,多為大乘禪。
  • 楊曾文:讀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
    此後,佛教諸宗逐漸會通融合,形成以禪宗為主體的融會型的中華民族的佛教。佛教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份。要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不能不對中國佛教有所了解;研究中國佛教,也就必須研究禪宗。然而,長期以來中國對禪宗研究十分不夠,無論是對於禪宗人物、文獻、思想以及禪宗斷代史、通史的研究都沒有充分全面地展開,因而所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
  • 禪宗祖師 | 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
    生平:(公元638年一公元713年),俗姓盧,原籍範陽(河北省涿縣),中國禪宗的創始人,他與孔子、老子被稱為「東方三大聖人」,歐洲則將他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完成了佛教的中國化、平民化,使禪宗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了唐宋以來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藝術。
  • [暫時替代]佛教通史·禪宗下部<2/8>
    裴休首先肯定了,是由四祖道信傳五祖弘忍,然後,同時四祖道信又傳了牛頭宗法融——傳融為牛頭宗;然後,承認了弘忍立慧能為六祖;同時,七祖傳秀為北宗,慧能傳神會為七祖——就是,神秀是北宗,慧能是南宗,就是,認了五祖弘忍禪宗傳為南宗六祖,但是,北宗卻是神秀;同時在慧能之下,所謂說,神會是七祖嘛,這也是裴休定的;然後,又傳懷讓至道一而成江西宗——就是,把江西禪的禪系定下來,他沒有定石頭禪。
  • 看完這25位禪宗祖師,你就明白中國禪宗歷史了
    禪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4、道信大師──中國禪宗四祖道信大師,隋朝蘄州人,俗姓司馬氏,中國禪宗四祖
  • 中國禪宗祖師傳承源流
    禪宗祖師上溯到印度摩訶迦葉;中國的初祖為印度來華僧人菩提達摩,二祖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分幾派,最大的有兩派,神秀在北方傳教,恪守上代所傳教法,主張坐禪息念,「拂塵看淨」。慧能在南方弘教,不拘地形式,不執著於名詞概念,不重坐禪,認為「即心是佛」,只要內心直覺頓悟,便可成佛。歷史上稱「南能北秀」。
  • 禪宗千年傳法洞,唐太宗三次在此下詔書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傳法洞,是中國禪宗史上四祖道信大師傳經布道的地方,五祖弘忍大師曾就在這裡的四祖大師傳法開悟,在洞中參透了佛法。本節大茶經就帶你走進,兩則歷史故事,禪宗四祖千年傳法洞,它是禪宗四祖傳承弘忍衣缽重要之地,唐太宗三次派遣在此下詔書會見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 詩與禪:禪宗革新運動與唐代文學發展
    通過禪宗革新運動這個視角,孫教授以「描述」方法對唐代文學乃至中國社會都進行了全面系統地研究,持論公允,角度新銳,卓識迭現。一、「東山法門」、南宗禪與初盛唐文學新風說到禪宗,不能不提「東山法門」。這是由和尚道信(禪門尊其為「四祖」)於貞觀十九年(645)前後在湖北黃梅雙峰山創建的新型佛教宗派,起初只是活動在湖北縣城的一個小教團,卻因適應了時代需要,三十餘年間得到迅速發展壯大。
  • 讓我們追蹤一下禪宗大師們都佔了哪些名山大川?
    《禪宗大師們都佔了哪些天下名山?》所謂「天下名山僧佔多」,自達磨祖師西來之後,禪宗大師們都選擇住在一些名山大川。除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曾陀山之外,還有哪些?第一座是河南嵩山;寺院是:少林寺。是禪宗初祖達磨麵壁之處。大約是公元520年。
  • 佛教聖地 禪宗祖庭
    (二祖洞·二祖禪剎·雲中石屋)(二祖無相寺上院) 唐玄宗天寶三年,六祖惠能法嗣、司空山本淨禪師在京城長安皇宮內道場機鋒辯禪,以其「即心是佛,無心是道」的南宗頓悟禪法,完勝北宗名僧碩學,玄宗皇帝他敕封為「大曉」禪師,南禪北傳取得標誌性的勝利。
  • 五家七宗——溈仰宗
    中國禪宗是指以菩提達摩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見性成佛」的大乘佛教宗派。禪宗,又稱佛心宗、達摩宗、無門宗。
  • 達摩西來單傳心法衣缽,六代祖師各有所長,中國禪宗源遠流長
    中國禪宗發展了1500多年,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只有六位傳衣缽的祖師。介紹如下佛陀在靈山法會上,世尊拈花,眾皆默然,迦葉含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迦葉……始有傳法!摩訶迦葉為禪宗始祖。
  • 佛教十宗 | 唯識宗簡介
    廣義而言,泛指俱舍宗、唯識宗等以分別判決諸法性相為教義要旨之宗派,然一般多指唯識宗,或以之為唯識宗之代稱。為中國佛教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即以唐代玄奘為宗祖,依五位百法,判別有為、無為之諸法,主張一切唯識之旨之宗派。
  • (第三篇)探索漢傳佛教宗派,禪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如何神秘
    禪宗,是釋迦牟尼佛教的心法,與中國文化精神結合,形成中國佛教,融化古印度佛教哲學最精粹的宗派。在佛學中,「禪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證的方法,「禪定」的原名為「禪那」,又有中文的翻譯為「靜慮」,後來取用「禪」的梵文原音,加上一個譯意的「定」字,便成為中國佛學慣用的「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