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禪宗的宗旨到底是什麼?請聽五祖弘忍大師如是說

2020-12-09 我心無礙即菩提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六祖慧能大師通過了五祖弘忍大師的考試,終於接受了禪宗的衣缽,成為了我們禪宗的第六代祖師。五祖弘忍大師還教授了六祖慧能大師一篇偈頌,即: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這篇偈頌才是我們禪宗修行的根本宗旨。

在這次關於自性考試中,如果說被五祖弘忍大師評判為未入門的神秀大師只能得五十九分,而我們剛入門的六祖慧能大師也只能得六十分的話,那麼真正的一百分的獲得者就應該是五祖弘忍大師的這篇偈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

五祖弘忍大師隨後還對六祖慧能大師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語,據《壇經》記載,五祖復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初祖達摩大師剛剛來到我們華夏之邦的時候,那會兒中國的佛弟子對於禪宗還不了解,也不會有多少人升起信心。所以傳付衣缽只是作為一種信體,用來表信用的。而禪宗真正的佛法是依靠「以心傳心」的方式傳承的。這就是修學禪宗為什麼難得地方。

我們的心是最為變化多端,深不可測的一個東西,而禪宗要求以心傳心,這樣一來師徒之間他不太好對接啊!

所以禪宗的傳承對於師徒雙方的要求都非常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修學禪宗,這是我們的自由!但如果想獲得真正的禪法奧義,則需要我們自己首先根性必須大利才行。而且只是你自己的根性大利也沒用,你還必須遇到一位手眼通天,了悟通達的師父才可以。對於禪宗的修行來說,師徒兩者之間本身的修為和根性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缺一不可!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現在的禪門無人了!因為這個時期,不只是根性大利的弟子不好找,而且通過真修實證得以明心見性的師父也是世間稀有啊!

或許真修行的人還有,或許極個別的開悟甚至明心見性的大德也有,但那種登高一呼的禪門領袖沒有了!從虛雲老和尚以後,禪宗無有大師!

這也就是我為何時常就讚嘆神秀大師的原因。我是一遇到禪宗學人就讚嘆神秀大師的!因為如果沒有神秀大師,我們可能連整個禪宗都沒有了!要清楚這不是危言聳聽啊!佛教流傳到如今,湮滅的宗派法門還少嗎?不少啦!

如果沒有神秀大師,我們這些根性卑劣,罪業深重的眾生真的就和偉大的禪宗無緣啦!所以我們要感恩神秀大師的慈悲!(此處三拜!)

「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這個「自悟自解」就是修學禪宗的第二個最大的難處!你如何自悟?又如何自解?如果我們真的開悟了,在明了了自己的本心自性之後,真實的契入了佛祖的本義,那當然就可以自悟自解了!

可是我們的這個心地真的太不乾淨了!我們的這個心更多的時候是被世間名利和欲望所雜染的。所以一旦沒有「以心傳心」這種傳承方式的約束,一旦只有自悟自解的修法單獨存在,並且也可以頓悟禪宗妙義的話,就會有非常多的冒牌的「明心」大師和「見性」大師還有無以數計的「開悟」大師出現!那樣就會禍亂眾生,打擾佛門清淨!

這種人現在不是也有很多嗎?

所以我經常講,修行是自己的事,首先不要自欺欺人!偉大的百丈禪師有雲:修行以念佛為穩當!記住!念佛不是誰誰誰的專利哦!我們作為佛弟子念佛是本分!依著本分,修行念佛。其實是一條很不錯的修行道路!

自悟自解是禪宗家風,但一定不要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偉大的玄覺大師曾經明確指出: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恆沙劫!我相信深明因果,深信佛法的弟子斷不為此損人壞法自遭殃的罪業之事!切切!

接著五祖講「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此處五祖弘忍大師講出了我們禪宗的特色和我們禪宗修行的宗旨。那就是作為禪門弟子,我們一定要在修行路上,立足於我們本體和本心的修證!從而實修自性般若智慧,達到與諸佛諸菩薩,諸東方西土歷代祖師的心體本性「心心相印」的至妙境界!

其實不只是禪宗,任何佛弟子,不拘哪一宗派,只要是真正的佛弟子,如果在修行的道路上脫離了佛祖所倡導的本體和本心,那就不是佛法!

有時我們會發現還有很多人在執著於佛法大乘和佛法小乘的區別;還有很多人還在執著於佛教各宗派的孰優孰劣。其實真的沒有必要!

不拘哪乘佛法,不拘哪個佛法宗派終究是佛佛所傳,師師所付。真要虔誠於佛法,真是佛弟子就請趕快停止這種卑劣的行言吧!因為這種無益的爭論本身就是對我們佛法最大的破壞!同時這種行為會為我們自己造下無量無邊的罪業!何苦如斯呢?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原創 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 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弘忍——中國禪宗五祖(48)
    後道信傳法衣缽給他,弘忍繼任雙峰山法席,領眾修行。其後,參學的人日見增多,他於雙峰山東馮茂山另建道場,取名東山寺,安單接眾。由是其禪法,被稱為東山法門。後世稱他為禪宗五祖。弘忍得法於道信之後,先後住雙峰山和東山寺兩地數十年,足不下山,唐高宗曾兩次遣使請他到京城,都被他婉拒。高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衣、藥到山供養。
  • 禪宗祖師 | 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
    生平:(公元638年一公元713年),俗姓盧,原籍範陽(河北省涿縣),中國禪宗的創始人,他與孔子、老子被稱為「東方三大聖人」,歐洲則將他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完成了佛教的中國化、平民化,使禪宗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了唐宋以來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化藝術。
  • 對於什麼是自心般若之性,五祖出題了,且看神秀大師閃亮登場……
    五祖弘忍大師一日把所有的門人弟子召集到了一起宣布說:「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自去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五祖弘忍大師這段話不多,卻字字珠璣。列位看官需仔細參究,莫要錯過了!我們學佛到底是學什麼?
  • 佛教:六祖的兩首悟道偈,有什麼不同?
    在中國的佛教史上,禪宗六祖慧能都是劃時代的人物,禪宗自六祖得以弘揚廣大,也改變了佛教在中國的格局,禪宗的興盛,也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六祖慧能大師,在接受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之前,並沒有真正地剃度出家,卻能夠有大徹大悟的因緣,實乃天生的上根利智之人;六祖的奇特之處在於,一個大字不識,卻能講經說法,了達佛意,這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事,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學來的。關於六祖悟道的因緣,有一首偈子,曾被無數的人引用過,但真正能理解的,能體悟的又有幾個人呢?
  • 禪宗千年傳法洞,唐太宗三次在此下詔書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傳法洞,是中國禪宗史上四祖道信大師傳經布道的地方,五祖弘忍大師曾就在這裡的四祖大師傳法開悟,在洞中參透了佛法。本節大茶經就帶你走進,兩則歷史故事,禪宗四祖千年傳法洞,它是禪宗四祖傳承弘忍衣缽重要之地,唐太宗三次派遣在此下詔書會見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 佛教:禪宗五祖道信別傳法融,開創牛頭宗
    禪宗四祖道信傳道弘忍,是為五祖,但禪宗又有道信別傳法融,另開牛頭宗之說。《傳燈錄》一書中說:四祖道信到牛頭山時,看見法融住處很荒僻,野獸很多,「繞庵唯見虎狼之類」,於是故意假裝很恐懼的樣子。法融見了便說:「你還有這個在?」
  • 中國佛教-----禪宗「家譜」
    每一位禪宗祖師都有自己的根本思想,往往通過一兩句話就能概括其精要,也是與其他禪師的區別所在。禪宗主張「不立文字」,主要在於文字並不能完全達意,一落文字便會產生第二義,但禪宗思想的傳承又不離文字,否則後人就無法體察祖師的般若智慧。——純道題記禪宗祖師上溯到印度摩訶迦葉;中國的初祖為印度來華僧人菩提達摩,二祖為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 六祖慧能與弘忍臨別時,隨口一句話,竟成禪宗傳世精髓
    六祖慧能與弘忍臨別時,隨口一句話,竟成禪宗傳世精髓 | 文 青衫文齋慧能在黃梅開悟自性本來清淨,根本不會染上「塵埃」後,被五祖弘忍選定為禪宗第六代衣缽繼承人。經過弘忍半夜傳法,慧能正式成為禪宗六祖。弘忍大師一直認為達摩袈裟的實物傳承,是禪門內部開啟爭端的引子,於是囑咐六祖慧能,袈裟傳到他手上就不要再傳了,「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正法的傳授是以心傳心的,要靠繼承者自己去體會和領悟。此時,繼承了禪宗衣缽的六祖慧能,已成為各方的焦點,不少人打算私下搶奪達摩袈裟,使自己成為禪門正宗。
  • 我們佛教所講的功德是什麼?禪宗對於功德又是如何主張的呢?
    梁武帝尤其對佛教的護持和弘揚不遺餘力。甚至可以說在中國歷史所有的帝王裡,梁武帝對佛教的推廣可以說千古一人,功德無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對於梁武帝來說,或許我們誤會人家已經一千五百多年了》)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是如何開示達摩祖師和梁武帝這段對話的吧!
  • 農曆正月十五 六祖惠能大師出家紀念日
    佛教禪宗祖師,惠能大師俗家之時聞《金剛經》有悟於心,後參五祖弘忍大師,得法之後,隱居獵人隊中一十五載。高宗儀鳳元年正月八日,惠能大師至南海法性寺,於該寺開東山法門,大弘禪法,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大師的真身,至今供奉於廣東韶關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 紀錄片:六祖惠能大師的傳奇一生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正在黃梅馮茂山講授這部經書,教人「即得見性,直了成佛」的方法。慧能內心深處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他決定去黃梅親耳聆聽弘忍大師對《金剛經》的闡釋。慧能是一個孝子,多年後已經成為祖師的他,在一首《無相頌》中,把奉養雙親作為最重要的修行內容之一,加以強調,但在當時他如果去黃眉求法,誰來奉養他年邁的母親呢。
  • 六祖慧能的故事,山野樵夫成了禪宗一代祖師
    一般學佛者都知道,中國漢傳佛教的禪宗始祖是達摩祖師。但整個佛教創世以來的禪宗祖師是大迦葉。作為佛陀的首座弟子,由於他在靈山大會上在千百眾人還不明所以的時候,既與佛陀拈花一笑心領神會,由此一段公案開始,才有後來兩千五百多年的禪宗風起雲湧。而後在中國禪宗代代相傳,屢有高僧大德輩出。
  • 元宵佳節話六祖——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
    農曆正月十五,在全國人民歡度傳統元宵佳節之時,卻鮮有人知,此日正是中國禪宗六祖慧能(也稱惠能)大師剃度出家紀念日。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有悟,上前對念經人說:「剛才所念什麼經?從哪裡得來?」客人說:「是《金剛經》,是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五祖弘忍大師那裡得來。」慧能便發心前往修學。當即有一客人施捨十兩銀子。他把老母親安頓好之後,就踏上尋法之路。  到了韶陽,遇到同村之劉志略。劉志略有一個姑姑叫無盡藏,經常讀誦《涅槃經》。有一天,慧能又聽到無盡藏在讀《涅槃經》,隨即替她解說經中之義理。
  • 佛學:武則天行跪拜大禮的神秀大師,因衣缽之爭被誤解千年
    文章作者:悟心明理(學習佛學文化,領悟佛學智慧、傳遞正能內容)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佛教史上的禪宗出現分歧,當時有著「南頓北漸」之稱的兩大主要派系,導致禪宗歷史上近百年的紛爭,最後是六祖慧能的再傳弟子馬祖道一,結束了這場長達百年的禪門之爭
  • 禪宗慧可大師奇人奇事
    慧可牢記老師的囑託,認真地實行「壁觀」和「四行」,同時認真地按照《楞伽經》的宗旨行事。達摩逝世後,慧可埋名隱跡,在黃河沿岸一帶行道。禪宗在其誕生地印度也沒有成宗,卻在傳入嵩洛後,得於,慧可祖師發揚光大,慧可把印度佛法教義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使佛教徹底的中國化,成為中國佛教延綿不斷的主流宗派。禪宗流傳久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義和修行方法的簡易性。
  • 看完這25位禪宗祖師,你就明白中國禪宗歷史了
    禪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5、弘忍大師——中國禪宗五祖 弘忍大師,俗姓周,湖北黃梅人,生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 七歲時,從四祖道信出家。年十三歲,正式剃度為僧。
  • 乘風破浪的老和尚:禪宗如何改變中國?
    弘忍是佛教禪宗五祖,自從天竺僧人菩提達摩在梁朝時傳入禪宗,這個佛教的教派,在當時已經流傳一百多年,但並未顯赫於人間和政界。 見到這位賣柴的孤兒,弘忍發問說,你從哪裡來? 慧能回答:嶺南。 弘忍問道:你想幹什麼? 慧能回答:求法作佛。
  • 《壇經》:禪宗六祖,憑這一句法語,躲過了追殺,看懂你就開悟了
    我們都聽說過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故事,說當時六祖惠能還是白衣居士時,在五祖弘忍大師的座下聽祖師講《金剛經》。當五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佛教經文時,惠能恍然大悟。」這連續的五句關於自性的排比,五祖聽到後,一下就明白惠能開悟了,悟到了究竟,於是就把頓教的衣缽傳給了他。惠能便成為了六祖。五祖把衣缽傳給惠能後,就讓他趕快離開,擔心他會因為這衣缽而發生危險。要明白當時的惠能還只是一個白衣,於是他便聽師父的趕快離開了。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除了禪宗,書裡還包含其它佛教文化知識以及城市發展歷史、中國詩人和佛教之間的相互影響、佛教寺院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歷程等知識,作者語氣文字是亦莊亦諧的風格,讀來興趣盎然,不會因為禪宗經義、規章的講解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