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之戰和羊角麵包

2021-02-13 丁大白話

(完整版請點擊音頻收聽)

音頻編輯:丁焰                 圖文編輯:大娟子

到1683年為止,奧斯曼土耳其已經向歐洲擴張數百年了,滅亡了一個又一個基督教文明的國家,佔領了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巴爾幹半島的大片土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也曾受到奧斯曼軍隊攻擊。

這一年的7月14日,奧斯曼軍隊再次進攻維也納城,這次土耳其動員了17萬5千人的部隊,其中有禁衛軍,也有地方武裝。一路上還不斷有僕從國的軍隊加入進來,包括戰鬥力強大的馬穆魯克騎兵,最後當匈牙利新教徒軍隊加入時,這支遠徵軍規模已經達到了25萬人之多,各類大小火炮多達150門,而維也納守城部隊只有不到1萬3千人。在經過貝爾格勒時,奧斯曼蘇丹停下來進行休息和狩獵,將最高統帥權交給 大維齊爾(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巴沙 負責。大軍迅速挺進到維也納城下,但由於此前維也納已經將城市按要塞的要求進行了改建,堡壘壕溝的防禦體系讓奧斯曼軍隊在初戰中無功而返。攻城戰變成了圍城戰。

在歐洲的基督教國家裡,當時很少有常備軍,採取的是募兵制,而在緊急情況下向農民徵召軍隊士兵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在神聖羅馬帝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援軍組建完成,並開赴維也納之前,維也納必須守住城池,否則,作為中歐和西歐門戶的維也納一旦失守,歐洲將門戶大開,整個基督教文明就將被奧斯曼帝國衝擊得體無完膚。

奧斯曼軍隊發炮、挖地道、埋地雷,為了攻城想出了種種辦法,而維也納守軍則挖掘反攻城地道,對付奧斯曼軍隊的地道戰和地雷戰。城裡的一位麵包師,通過自己麵包爐發出奇怪的聲音,發覺了奧斯曼人的一條地道,並幫助守軍及時將其破壞。為了紀念這件事,人們發明了一種貌似土耳其新月形狀的麵包,後來被叫做羊角麵包。

奧斯曼軍隊的圍城持續了一個多月,雖未攻下維也納,但斷絕了維也納與外界的聯繫,城中的食品和飲用水都出現了困難。與此同時,圍城軍隊調來了重炮,接連爆破城牆。9月4日,維也納守軍已經因傷亡、缺糧和流行病爆發而精疲力盡。奧斯曼軍隊再次炸出一道缺口,維也納眼看就將不保,就在基督教文明生死存亡的關頭,德意志諸侯的援軍到了,4萬7千名來自洛林、巴伐利亞和薩克森的德意志軍隊被召集起來。而波蘭國王索別斯基也率領2萬7千大軍南下,其中就有當時歐洲最精銳的波蘭翼騎兵,他們將以不足8萬的數量,挑戰奧斯曼的幾十萬大軍。

1683年9月12日早晨,索別斯基指揮聯軍攻擊圍城的奧斯曼軍隊,他將聯軍布成弧形陣線,由奧地利皇家陸軍中將 洛林公爵和薩克森選帝侯 揚·喬治,率領各自軍隊組成左翼,巴伐利亞等德意志諸侯軍隊組成中軍,索別斯基親率波蘭軍隊組成右翼,成為全軍的總預備隊。

 

聯軍的左翼和奧斯曼軍隊的右翼發生接觸,爆發了激烈的戰鬥,洛林公爵的帝國胸甲騎兵裝備優於奧斯曼的西帕希騎兵,取得戰場優勢。後來成為歐陸名將的歐根親王也參加了這場戰鬥,年僅19歲的他,率領自己的騎兵中隊,一舉擊潰面對的奧斯曼騎兵。

戰鬥持續膠著,下午4點,已經建立穩固陣地的波蘭人發起決定性的攻擊,數千名最精銳的翼騎兵從聯軍右翼衝出,直接攻擊正在同本部中軍步兵激戰的奧斯曼近衛軍側翼。中世紀戰場上的騎兵側翼衝鋒是致命的,奧斯曼的進攻隊形完全被衝亂,聯軍步兵隨即也發起衝鋒,圍攻奧斯曼軍隊最精銳的近衛軍。兩個小時後,聯軍稍稍後撤進行重新排隊,再次發起騎兵衝鋒,3千名波蘭翼騎兵打頭陣,大量東歐輕騎兵緊隨其後,數千名德意志騎兵殿後,總計1萬8千名騎兵,浩浩蕩蕩的衝向土耳其人最後的陣地。這是幾十年以來歐洲戰場上最大規模的騎兵衝鋒了,奧斯曼軍隊本來還可以抵抗一陣的,但主將穆斯塔法在下午的潰敗後,已決心撤退,他帶著少數隨從和大量財產,溜之大吉。撤退中的奧斯曼軍隊,在遭遇空前規模的騎兵衝鋒後,全線崩潰。三小時後,聯軍的龍騎兵部隊進入了維也納,指揮官路德維希難掩激動之情,說出了古羅馬名將凱撒的名言:「我來,我看,上帝徵服一切!」

維也納之戰,在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交戰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此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國家的復興,成為大勢所趨。歷史在這裡發生了轉折。兩百多年來,奧斯曼在歐洲大陸上少有敗績。但隨著這場戰役的失敗,他們對歐洲腹地發起大規模進攻的能力,戛然而止。

 

至於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帝國,則在維也納的艱苦戰役中,浴火重生。他們開始更大力度的反擊,並且直接參與到威尼斯人與土耳其人的戰爭。二十年內,奧斯曼的佔領的匈牙利邊區與前進基地貝爾格勒,都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戰利品。這些勝利反過來也幫助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外交舞臺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再反觀波蘭立陶宛王國,索別斯基指揮歐洲聯軍,把維也納從奧斯曼入侵的噩夢中拯救出來,使波蘭國力達到鼎盛,然後,盛極而衰。如果索別斯基知道短短幾十年後,將要面臨俄、普、奧三國的三次瓜分,以及波蘭王國會從歐洲地圖上被抹去123年之久,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會不會後悔參加這次的解圍支援戰?會不會連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可是歷史就是這樣,無法預知,更無法重來,只能被時間的車輪不斷的推進。

維也納之戰總結:

雙方參戰兵力:

歐洲聯軍8萬,奧斯曼軍25萬

雙方戰術:

歐洲聯軍:步兵接戰時騎兵衝擊敵人側翼;密集排隊進行大規模騎兵衝鋒

奧斯曼軍:近衛軍精銳在前,步兵在後,正面接戰敵軍

戰鬥結果:

歐洲聯軍傷亡3500餘人

奧斯曼軍隊陣亡15000餘人,被俘5000餘人

歐洲聯軍勝。

 

再來說說,羊角麵包。當時,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圍城以後,決定在夜間挖地道偷襲維也納。城裡的麵包房師傅們早早的起來工作,發現麵包爐裡面發出奇怪的聲響,從而發現了地道,並及時拉響警報,連同守軍將地道破壞,阻止了偷襲行動。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麵包師傅們把麵包做成了號角的形狀,也近似乎土耳其新月旗幟的標誌,後來這種麵包被叫做羊角麵包。1770年,奧地利公主 瑪麗·安託瓦內特(瑪利亞·特蕾莎女皇的小女兒,法王路易十六的皇后)把羊角麵包正式帶入法國。但是也有一種說法是,早在1549年就有歷史記錄說,巴黎皇室就有了羊角麵包。

總之,不管哪種說法,羊角麵包如今已經成為法國和很多歐洲國家早餐桌上,不能缺少的主角了。怎麼樣,明天早晨來一份羊角麵包吧~!

(以上文章只代表個人觀點,圖片來源於網絡)

(完整版請點擊音頻收聽)

往期內容

王朝解讀系列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1)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2)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3)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4)

解讀哈布斯堡王朝(5)

歷史人物

五賢帝 —— 圖拉真時代(上篇)

五賢帝 —— 圖拉真時代(下篇)

五賢帝 —— 哈德良時代(上篇)

五賢帝 —— 哈德良時代(下篇)

五賢帝 —— 安東尼與奧勒留時代

古希臘三賢(1)—— 蘇格拉底

古希臘三賢(2)—— 柏拉圖

古希臘三賢(3)—— 亞里斯多德

希臘神話故事

希臘神話故事 —— 伊娥

希臘神話故事 —— 達娜厄

宗教故事

莎樂美

撒旦傳說

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 —— 猶太教

雜談

撲克牌的由來

基督教 東正教 天主教 新教的區別和聯繫

名畫背後的故事

安吉裡之戰 

相關焦點

  • 【特色麵包】維也納非酥皮糕點
    比賽中很多不熟悉、甚至沒聽過的麵包,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比如維也納糕點和美食麵包競賽中,對於觀眾來說,第一項比的羊角麵包、巧克力麵包、葡萄乾卷這些維也納酥皮甜麵包,即使不全然了解,也可以說是略知一二。但是,維也納麵包競賽中的第二項,維也納非酥皮糕點,就不是那麼的熟悉了。巴黎布裡歐修?辮型布裡歐修?熱十字麵包?這些奇怪拗口的名字之後都是什麼麵包呢?今天,燕子就來給大家講解比賽中出現的這些 維也納非酥皮糕點。
  • 可頌麵包的介紹及問題解析
    丹麥麵包起源於1683年,當時土耳其入侵維也納,久攻不下,土耳其將軍心生一計,決定趁黑夜挖一條到維也納城內的地道,來一次突襲。
  • 丹麥麵包技術詳解!
    丹麥麵包也被稱之為維也納麵包。事實上丹麥麵包的發源地是奧地利的維也納,這種麵包傳到丹麥以後使用了大量的黃油和雞蛋改良了面胚,再經過法國傳到了世界。今天在探尋丹麥麵包之前,首先給大家說一個小故事:丹麥麵包起源於1683年,當時土耳其入侵維也納,久攻不下,土耳其將軍心生一計,決定趁黑夜挖一條到維也納城內的地道,來一次突襲
  • 可頌≠牛角麵包
    可頌是法文Croissant的音譯, Croissant則是新月的意思,被譯為羊角麵包、新月面包、可頌。因為可頌通常是牛角的形狀,所以大家總是將它和牛角麵包對等。一是說1683年,土耳其軍隊入侵維也納,一個麵包師發現了他們深夜的入侵計劃而阻止了戰爭悲劇的發生。所以為了紀念這個麵包師,全維也納的麵包師都將麵包做成土耳其軍旗上的彎月形狀。另一說是一個咖啡店老闆為搭配土耳其人留下的咖啡所以製作出了新月形的麵包。
  • 全國賽Day2 | 羊角丹麥&花式甜麵包,第五屆路易·樂斯福杯中國賽區總決賽精彩瞬間搶先看
    今天是「第五屆路易·樂斯福杯」中國賽區總決賽的第二天,比賽的項目是「羊角丹麥&花式甜麵包」。羊角丹麥&花式甜麵包規定作品:羊角麵包12個/ 巧克力麵包12個辮型布裡歐麵包:五股辮型布裡歐2個
  • 《春秋》左伯桃與羊角哀之「捨命之交」
    什麼叫「羊左之交」?羊左之交」,捨命幫朋友的春秋大義.。「羊左」,就是羊角哀和左伯桃。他們兩人,都是春秋時期人,左伯桃有「治世之才」,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值雨雪糧少,伯桃遂並衣食與哀
  • 羊角丹麥&花式甜麵包的創新-中西食材碰撞的奇妙新口味!
    第五屆路易·樂斯福杯中國區總決賽,第二天羊角丹麥&花式甜麵包組8組選手比賽結束。來自廣東肇慶的莫安榮,作品羊角冷藏發酵法,四折三,面油比例3.5:1。巧克力麵包表面割10刀。四個創意麵包的主題是春夏秋冬。
  • 維也納手撕千層麵包,原來可以這樣做,口感酥軟奶香味濃
    有一年的冬天裡,我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記得那是一個晚上,哥哥在一站的街上買了兩個橢圓形帶糖的手撕麵包,可能是晚上沒吃飯的緣故或是嘴饞它被我吃的一點都不剩,那晚的記憶對我來說特別深刻有時回想口裡忍不住吞口口水,它身披著金黃色的外衣,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層層疊疊的。從它的正面看,一層層好似雲南的十八彎,也好像蜿蜒盤旋的江河。
  • 夢幻之城維也納
    來維也納之前,早已對維也納這座文化之城心嚮往之。這個城市曾經孕育了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等音樂界的巨擘,這些大師級人物都曾在這裡度過多年的音樂生涯,留下了許多不朽的音樂作品,維也納也因此有了「音樂之都」的美名。周末在公園散步,看到幾位退休音樂家聚在一起為公園的路人免費演出,每演奏完一首曲子,觀眾都會爆發熱烈的掌聲,維也納人對於音樂的熱愛和執著讓這座城市到處都充滿了藝術的因子,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在這裡生活的人們。
  • 新手入門級的牛角麵包做法,奶香濃鬱還拉絲,簡直不要太好吃
    現在的麵包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有著各式各樣有各種舶來品。比如說吐司麵包,拉絲麵包,全麥麵包等等,還有俄羅斯的大咧吧,這也屬於麵包的一種,當然了羊角麵包和漢堡包都屬於麵包的一個種類。今天咱就做一個羊角麵包,不用高筋麵粉就是用最普通的家常麵粉,也照樣做出拉絲揉出筋膜的羊角麵包。
  • 維也納TOP6經典美食,你吃過幾種?
    其實炸牛排並不只是奧地利人的發明,但傳說維也納炸牛排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期,曾被提及於1831年的一本烹飪食譜中,而後這道料理便成了維也納人飲食中最負盛名的菜餚,街頭巷尾幾乎每個餐館都有這道菜。不過,奧地利經常以豬肉取代維也納炸排中的小牛肉,因為前者比後者便宜,所以你在維也納的很多餐館裡吃到的幾乎都是豬肉製成的炸排。這裡推薦一家老店,在這家老店你可以吃到最正宗的維也納炸牛排。
  • 兩次維也納之圍的意義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以文化藝術聞名於歐洲。然而就是這樣一座藝術之城,在距今幾百年前的16世紀與17世紀,先後兩次遭到圍攻。彼時的維也納,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是歐洲最龐大帝國的心臟,那是什麼國家有實力挑戰這帝國的心臟呢?
  • 「潘妮託尼」麵包配方在此,你的聖誕麵包準備好了嗎?
    #烘焙教程#你知道的聖誕麵包有哪些?聖誕麵包在西方就和我們國家的月餅一樣,是節慶時段必不可少的點心。不同國家自然是有著不同的流行產品。02維也納-咕咕洛夫鬆軟醇厚的咕咕洛夫,屬於布裡歐修家族,是起源於維也納的一款經典麵包,後來盛行於法國。利用中空螺旋形的模子做成的獨特外形,就像是紳士佩戴的圓頂高帽那樣搶眼吸睛。
  • 美味好吃的牛角麵包的配方及製作方法
    這個如彎月型的麵包造型的靈感,傳說紛雲,最為人所稱頌的是來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人手一把的「土耳其彎刀」。Croissant是法式麵包,且在法語中是羊角的意思,所以大家通常以英文音譯為「可頌「,或者叫羊角麵包。」牛角麵包「這個叫法則是受到美式文化影響而得來的。
  • 閩粵之「咽喉」:羊角古村,一隅之地而遙制千裡
    然而,在它美麗景象的背後,因其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成為明清時期江西東南隅通往閩粵之「咽喉」,素以「一隅之地而遙制千裡」著稱。這裡還有一個周氏宗祠,非常壯觀。羊角村它是有一個城堡的,還有城牆,非常的受歡迎。贛州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在贛南境內的數以萬計的河流兩岸或道路交會區,在與粵閩邊際地區的數以千計的驛路、水路、山路的接合處,所以呀這裡也成為了一個曾經的商貿驛站!
  • 牛角麵包名字的由來和傳說
    在1683年時,土耳其軍隊大舉入侵奧地利的維也納,但是卻久攻bai不下,焦急之餘,土耳其將軍心生一計,決定趁夜挖一條通往城內的地道,以在不知不覺中攻入城內。不巧地是,夜深人靜時,他們的鑿土聲音被正在連夜磨麵粉、揉麵團的麵包師傅發現,並報告給國王,結果使土耳其軍無功而返。為了紀念這個貢獻,全維也納的麵包師將麵包做成土耳其軍旗上的彎月形狀,以表示是他們先見到土耳其軍隊。而對於基督徒而言,牛角麵包卻象徵基督的死亡與再生。
  • 暢銷大阪13年,日本麵包之王,傳奇麵包師Koran Pandey首期線下課
    歐式麵包*法棍麵包*圓形蔬菜麵包*蔬菜麵包變化*佛卡夏3項…調理麵包*雙色酵母2項*傳統發酵2項*甜玉米面包*迷迭香馬鈴薯…可頌開酥*羊角可頌*巧克力麵包*雙色可頌佛卡夏麵包傳統發酵麵包、雙色酵母麵包、甜玉米面包、迷迭香番茄和馬鈴薯麵包羊角麵包、巧克力可頌、雙色抹茶巧克力、肉桂卷營養開胃麵包、精選丹麥、精選麵包系列、German Stolen……
  • 維也納炸肉排,奧地利的國菜
    但要說到奧地利美食,便不得不提這道被當地人奉為「國菜」的維也納炸肉排(如圖)。 有人說,來維也納卻沒吃過炸肉排,就不算來過維也納,此話可以看出炸肉排在奧地利人心中的地位。初次到奧地利旅遊的朋友們在品嘗維也納炸肉排的時候往往會被嚇到,因為一大塊肉排一般會鋪滿大半個盤子,真是讓人不知如何下口。
  • 德國麵包評測報告
    基本上所有德國家庭的早餐都離不開麵包,德國市場上有很多比較廉價的麵包,他們的質量如何呢?看看最近德媒公開的一個評測報告。 首先德國市場上真正的手工麵包越來越少了,在50年代原西德地區還有55.000個麵包師傅,而現在全德也只有12.000個了。原因在於學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而工業化生產麵包簡單便宜。
  • 麵包裡到底都包了什麼?盤點各個國家的麵包種類!
    可頌,又稱羊\牛角麵包,在1683年維也納戰役中,土耳其軍隊預謀在夜間偷襲維也納,然而卻被早起的麵包師傅們發覺了,他們成功使敵方的偷襲暴露,偷襲沒有得逞。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麵包師傅們把麵包做成了號角的形狀,這種形狀也很近似於奧斯曼帝國新月旗幟的標誌。但在某些地區的基督教徒眼中,牛角麵包也象徵著基督的死亡與再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