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到張謇,稱讚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那麼張謇精神到底是什麼?當代民營企業家又該如何向張謇學習呢?昨天,在北京舉行的「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上,20多位政商學界人士圍繞這些話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認為,張謇實業救國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在地化」,無論是種棉還是紡紗,無論是金融還是培訓,整個產業都在本地,形成了以本地社會為基礎的內循環主體結構。他表示,當前我國正努力構建以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張謇這種「在地化」的發展理念,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張謇一生創辦了20多個「中國第一」,在創新的路上從未停下腳步。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新發展格局下,民營企業家更應爭當「張謇式」企業家,要進一步堅守實業,不斷在「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資本」上持續發力。
無論是為官、經商,還是發展教育、熱心公益,張謇始終不變的就是矢志不渝探索富民強國之路的精神。專家學者們表示,張謇是中國近代民族企業家的一面旗幟,在弘揚其愛國精神的同時,更應該深入研究他在複雜局勢下的創造性經營智慧和他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社會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