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糧食,而中國卻要滿世界買糧?

2020-12-17 騰訊網

中國是一個擁有遼闊疆域的世界性大國,同時也擁有很多陸上鄰國,平日裡我們相互之間保持著友好交往的關係。在中國的眾多鄰國中,與中國淵源最深的恐怕就是印度了。印度在古代時期就和中國有文化上的往來,我國的佛教正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從古至今中國和印度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在國際上這兩個國家更是一直被拿出來比較,印度超越中國的話題一度成為國外媒體挑起事端的由頭。

印度和中國雖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兩個國家走得卻是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國家的意識形態我們就不說了,光說糧食出口這一個方面。中國現在在不斷地縮減耕地,從外面進口糧食,而印度卻是有名的糧食出口大國。和印度高額糧食出口量不匹配的就是,印度人連自己的吃飯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卻成了世界大米銷量第一的國家,他們為什麼要滿世界賣大米呢?

實際上印度出口糧食完全是無奈之舉,國際市場開放之後,各個國家為了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必須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而印度這個國家輕重工業都不發達,於是他們就只能從糧食方面下手。

印度的糧食產業非常發達,由於印度靠近赤道,因此印度的氣候適宜水稻耕種。不同於我國水稻的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一熟,印度完全能夠做到水稻的一年三熟,其大米出口量和產量都位於世界第一。

而且印度國內存在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這就使得印度的農業生產能夠使用的勞工人數巨大,無數底層平民為印度撐起了糧食出口的龐大產業鏈。

與印度高額的糧食出口量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印度國內大批大批沒有飯吃的貧民,他們在印度屬於最底層的民眾,甚至都處於要被餓死的邊緣。而印度寧願把這些糧食拿出去換錢也不願拿出來救濟貧苦民眾。

更重要的是,印度至今沒有引進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其實如果印度肯拋棄自己不可一世的自尊,我國還是非常願意拉他們一把的。假如有了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再加上印度國內適宜的水稻種植環境,印度平民也不至於吃不上飯。

然而印度的脾氣大家都懂的,這個國家做慣了南亞次大陸的霸主,甚至已經深深地相信自己是世界大國,放下臉皮向中國求助的行為可不是印度這個「大國」會做的。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如今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但這並不代表印度有條件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當印度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軍工產業鏈,並且解決了國內溫飽問題的時候,再來談自己的大國夢吧。

相關焦點

  •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了糧食出口大國?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是一個有著四億人口卻吃不飽飯的大國,經濟水平非常落後,糧食的產量也不高。但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中國已經是國泰民安,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中國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飛速進步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是一個致力於經濟和軍事發展的國家,如今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火箭和電子產業,他們都發展得越來越好了。中國和印度的相似之處在於人口眾多,分別列於世界第一和第二,印度的人口增長還比中國更快,可能在將來會超過中國。但令人驚訝的是,印度和中國在對待糧食問題上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 我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為何我國還在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對像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食品仍然是個問題。即使袁隆平成功地把我國的水稻產量提高了許多倍,解決了我國人民的糧食問題,但是印度這個跟我們一樣是人口大國的國家,為什麼我們要成為世界糧食進口國,而他們又為什麼要成為糧食出口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 都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卻要滿世界買大米
    反觀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明明隔三差五就鬧饑荒,人民根本吃不飽飯,他們卻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看地理位置,印度是我國的鄰居,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裡的印度人口數量約13.2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中國是第一大),雖然近些年來印度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提升,軟體、金融等服務業在世界領先。
  •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它不斷向全球出口糧食?而我國還在購買糧食
    可以說,我國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問題的解決始終是一大難題。所以新中國成立後,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一直是農業發展的重心。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和試種出雜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解決了我國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不僅如此,還為世界人民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印兩國皆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四處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主要出口糧食,中國卻大量進口糧食序言「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只是同樣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他們與我國有著相似的人口基數,卻與我國卻有著相反的行事風格,僅從糧食這塊就能夠發現,我國近些年來主要以進口糧食為主,印度則恰恰與我國相反,它們主要以出口糧食為主,這其中也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
  • 中印同為農業大國,為何印度大量出口糧食?真相與經濟有關
    但是,即便如此,我國每年還要向別國進口超過一億噸的大米、小麥、大豆等。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大米產量超過1.4億噸,是全球大米產量佔比的30%,即便是儲存的大米也有1.2億噸,這個數據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印度年產量總值。雖然如此,但我們也還要從印度的手上進口大米。
  • 印度向全球賣大米,中國滿世界買大米,同樣是人口大國差別在哪裡
    近年來,印度出口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大米。印度的大米出口到世界各地,而中國則在世界各地購買大米。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到底有什麼差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印度的人口現在排名世界第二,總人口已達到13億,與中國差不多,而且印度的糧食產量肯定不及中國。中國的糧食產量甚至是印度的兩倍以上。但是,為什麼中國和印度在糧食方面的需求恰恰相反呢?事實證明,在印度,人口眾多土地也不少,所以大多數人主要是靠農業為生。儘管印度的氣候和土壤還有耕地面積都比中國強,但印度的種植技術並不好。
  • 中印同屬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在大力出口糧食,中國卻在四處購進?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展起農業的國家,早在一萬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就已經開始種植慄和水稻了,華夏大地璀璨悠久的農業文明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都難以匹敵的。高產的「雜交水稻」極大的提升了水稻的產量,為世界人民解決糧食問題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有意思的是,我國人民早已擺脫了飢餓,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卻仍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四處購買糧食,反觀與中國同屬於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的印度,卻一直在大力出售糧食,兩國出現的這種局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為何印度窮人多,還向全球賣大米,中國有水稻技術卻到處買大米?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通過近年來的發展,經濟軍事等多種領域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同樣印度國內依舊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矛盾貧富差距大,然而我們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印度儘管窮人多但是每年依舊會向全世界出口大量的糧食,相反中國擁有著先進的水稻技術年產量更是高於印度,但是卻在到處買米。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同是超10億級人口大國,美國為何擔心中國超越他,卻不擔心印度?
    世界前三的人口大國,中國2019年人口13.95億,印度人口13.54億,美國人口3.26億。中印美三國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的40.5%,所以會對全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甚至主導未來社會的發展。在這三個國家中,美國對另外兩個國家的態度截然不同。
  • 世界三大糧倉都在哪呢?中國糧食產量為世界糧倉之最?
    世界三大糧倉都在哪呢?中國糧食產量為世界糧倉之最?大家好啊,我是小官。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世界三大糧倉的那些事兒!目前國際上認同的世界三大糧倉分別是指,中國、美國、印度。中國作為五千多年的農業大國,經歷了那麼多代的封建王朝統治,每次王朝的更替大多都是因為糧的食問題,這也就再次凸顯了糧食的重要性。而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的世界糧倉是印度,該國農耕地主要集中於恆河平原以及德幹高原上。目前印度的每年糧食總產量已經超過了3.1億噸。
  • 印度大米,出口才2盧比國內要賣45盧比,印度糧商在搞什麼?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僅有的,兩個人口超過10億的大國,印度總人口約13.7億,中國人口約14億,對於這樣的超級大國而言,吃飯是頭等大事,中國能夠吃飽飯,很大程度依賴於袁隆平老爺子的雜交水稻,印度雖然沒有雜交水稻,但印度的耕種條件要比中國好很多,我們的水稻大部分都是一年一收,但印度不一樣,對於這個開掛的國家而言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人為造成的糧食流通和供應受阻讓依賴糧食進口的地區面臨嚴峻考驗。為確保國內供應,疫情發生以來,俄羅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個國家限制甚至停止糧食出口,全球糧食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而那些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更是陷入了極大的被動。剛剛發生特大爆炸事故的黎巴嫩便因此遭受重創。
  • 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並且高速增長,為什麼不控制呢?
    因為,印度現在還沒有必要控制人口。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並且還在高速增長,以目前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之前,印度的人口就將會達到15億。那個時候,他就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了,而佔世界人口的比重也會從目前的17.7%下降到佔世界人口的17.6%。
  • 美國倒10萬加侖牛奶,9國禁止糧食出口……但我還是不建議你囤糧
    本次糧食恐慌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背景下,「糧食民族主義」和國內糧食災害帶來的。 國際上,截至4月3日,多個全球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包括俄羅斯、土耳其、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印度、埃及、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基於本國糧食安全考慮,已暫停大米、小麥、菜籽油等多種農產品的對外出口。
  • 以印度的耕地面積,如果發揮到極限,可以養活多少人口?
    毫無疑問,雖然中國的耕地面積僅排在全球第4位,但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中國的耕地利用率是最高的,所以糧食產量也是最高的。我們的耕地面積僅佔全球耕地總面積的7%,卻養活了全球約20%的人口。
  • 全球多國封關:限制糧食出口,地主無餘糧,病毒引爆「全球糧食危機」?
    根據越南政府的聲明,之所以禁止籤署任何新的大米出口合同,是因為需要檢查是否有足夠糧食供應來應對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 作為僅次於印度和泰國的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政府的這一決定引發連鎖反應。 全球重要的小麥麵粉出口國哈薩克斯坦禁止了小麥麵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等農產品的出口.
  • 全球糧食危機,中國禁播大胃王,美國卻把糧食當燃料燒掉!
    作為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國,美國玉米出口比例佔到全球出口總量的70%。2006年美國乙醇行業的玉米用量就首次超過其出口量。為什麼美國可以將這多糧食用來生產燃料?還是因為美國地廣人少(相對於中國和其他人口密集型國家),人均可耕種面積大。長期以來,美國都是全球糧食出口的第一大國,每年出口糧食量約佔到全球總出口量10%,其中玉米和大豆、小麥等就是主要出口品種。
  • 就算2億人吃不上飯,也要向中國低價售糧,印度打的什麼算盤?
    此外,印度的總耕地面積雖然比不上中美等大國,但這些土地中超過一半都適於耕作,適於農業生產,耕地面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令許多國家羨慕不已。由於耕地面積大,印度的大米產量相當可觀,2019年,印度大米出口量高達1200萬噸,繼續超過泰國和越南成為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國。
  • 國內不夠吃,出口沒人要!莫迪賤賣印度大米,8億農民該怎麼辦?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的農業人口佔世界農業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印度國內有一半的土地是耕地和其他農業用地。擁有近8億農民,印度一直將糧食貿易作為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最近,印度總理莫迪出口大米的行為,卻引起了國內農民的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