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印度現在還沒有必要控制人口。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並且還在高速增長,以目前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之前,印度的人口就將會達到15億。那個時候,他就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了,而佔世界人口的比重也會從目前的17.7%下降到佔世界人口的17.6%。
您沒看錯,以目前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雖然他在10年之內可以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是他佔世界人口的比重反而是逐漸下降。
因為,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慢於世界總人口的增長速度。
關鍵是印度不擔心糧食安全問題。
印度人口增長,印度卻不擔心糧食不夠吃,因為印度是一個糧食出口大國,並且,農產品的出口總額正在年年攀升。
2003年的時候,印度農產品的出口額為50億美元,到了2013年就已經高達390億美元了,並且一躍成為世界第七大農產品出口國,其出口額度比歐盟組織內各國相加還要多。
除了出口大米,糖,牛肉等,印度還成為玉米,小麥,豆粕的重要出口國。
印度出口的增長動力是政府對農業的支持急劇增加,特別是對小麥和大米的支持。為此印度每年投資上千億美元在灌溉,電力,化肥等方面來確保農產品產量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農產品在世界上的競爭力並不強,所以,印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發展中國家,大多集中在加亞洲東部,中亞等地。
據統計,有超過一半的農產品流向了以上地區。
所以,印度並不擔心由於人口快速上漲而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
而且,目前由於印度政府在農業方面的大量投資讓印度的農業生產增量極為快速,完全有能力對衝人口增長所帶來的糧食需求問題。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來印度依然在人口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保持了世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的地位。
而且,印度農業的潛力還遠沒有開發出來。
印度是耕地面積排名第二的大國,擁有153.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可以作為耕地。但是印度每畝地的糧食產量卻不高。
2019年,印度的糧食產量為3.13億噸,遠低於美國的4.4億噸和我國的6.17億噸。可見,印度的糧食產量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如果印度每畝的糧食產量和我國相當,糧食總產量將會達到6.5億噸,比現在多出一倍多。
有了龐大的耕地為依託,理論上即使是印度的人口增長到20億,印度也能夠保證糧食的自給自足。
關鍵是印度的人口在2050年之前,肯定到不了20個億。
根據相關機構的人口預測,即使印度沒有控制人口增長,印度人口的增長率也會逐年降低,到2050年的時候,他的人口增長速度將會降低到0.23%。
到那時,印度的總人口將會高達16.4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6.84%。
從此以後,印度的人口增長將會出現停滯,在增加到17億左右的時候,印度所面臨的將是人口增長過緩帶來的老齡化。
那個時候,印度反而需要鼓勵生育了。
印度需要擔心的地方。
印度根本就不需要擔心人口增長過快所帶來的壓力,印度需要擔心的是怎麼樣把國內如此巨大的人口存量變成人口資源。
雖然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但是該國絕大多數老百姓仍然過著幾百年前那種落後的農業生活,這樣的生活對印度未來經濟的增長會產生很大的拖累。
所以,印度需要讓大量的農村人口參與到社會化大生產中來,而不是在家種地。
但是,印度的教育普及程度極低,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沒有完成小學、中學教育,所以也很難變成優質的產業工人。
對印度來說,當務之急是普及義務教育,提高人口素質,讓這些人口成為印度增長的紅利,而不是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