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同為農業大國,為何印度大量出口糧食?真相與經濟有關

2020-12-12 騰訊網

最近,袁隆平老爺子整容這件事也算小火了一把,開始還以為是個謠言,了解詳情後才知道,老爺子因為皮膚鬆弛遮擋視線才選擇做個小手術,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件,但是由於網友們太過關心咱們的袁爺爺,才讓這個事情展現大眾的視線當中。

畢竟袁爺爺可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可是不能有任何損失的,袁爺爺的功績呢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的,袁隆平研製雜交水稻五十多年,不畏艱難,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619海水稻、無鎘水稻、還有產量千餘公斤的超優千號水稻等。袁隆平的壯舉解決了中國13億人口的口糧問題。

但是,即便如此,我國每年還要向別國進口超過一億噸的大米、小麥、大豆等。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大米產量超過1.4億噸,是全球大米產量佔比的30%,即便是儲存的大米也有1.2億噸,這個數據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印度年產量總值。雖然如此,但我們也還要從印度的手上進口大米。

其實如果我們國家不進口,單純的消耗國內的產量,也是可以的,只不過一年到頭,種的都被吃點,最後剩下的就不多,沒有多少可以儲存的。自顧自來,無論是君主還是領導人,如果沒有解決好糧食的問題,但凡發生一點天下人禍,就會時局變換社會動蕩,所以即便是在和平年代,產量優先的情況下,我國也還是會儲存大量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印度作為第二人口大國,同事也是農業大國,近幾年,印度糧食產量也是一直排在世界前三,雖然他的產量不是最高的,但確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年出口量1000多萬噸。

我們產量那麼多還要從別國進口,印度產量不算多,卻大量出口,這是為何呢。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經濟發展「惹的禍」,我國2020年已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且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脫貧攻堅戰響應也不錯。反觀印度,名義上是和我國一樣是發展中國家,但相對來說還是落後的。印度國內農業發展佔比比較大,一方面是因為天然的地理優勢,印度境內大部分是平原,適合耕種,另外國內政策和種族宗教的影響,讓印度的其他行業很難發展。所以只能通過出口糧食的方式,發展經濟。

我國進口的糧食只有少部分是用來滿足人們日常消耗的,其餘大部分都是作為食品行業的原材料,比較著名的就是酒水行業,而這些酒水製成後也是大量出口到全國各地的,這也是一個良性循環,花錢從國外進口糧食,在製作成商品出口國外,雖然過程會有些麻煩,但是利潤卻很大,進出口貿易也有利於經濟發展。

既然如此,為何印度不效仿我們的做法呢?主要原因還是印度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不發達,好多的印度底層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就連日常開銷的費用可能都沒有,就只能靠自己種植的一點糧食去換取金錢之類的來維持生活。(竹曦木子)

相關焦點

  • 中印兩國皆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四處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主要出口糧食,中國卻大量進口糧食序言「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只是同樣作為人口大國的印度,他們與我國有著相似的人口基數,卻與我國卻有著相反的行事風格,僅從糧食這塊就能夠發現,我國近些年來主要以進口糧食為主,印度則恰恰與我國相反,它們主要以出口糧食為主,這其中也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
  • 我國與印度同為人口大國,為何我國還在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對像我們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食品仍然是個問題。即使袁隆平成功地把我國的水稻產量提高了許多倍,解決了我國人民的糧食問題,但是印度這個跟我們一樣是人口大國的國家,為什麼我們要成為世界糧食進口國,而他們又為什麼要成為糧食出口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 中印同屬人口大國,為啥印度在大力出口糧食,中國卻在四處購進?
    農業的發展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保障充足的糧食供應,國家才會欣欣向榮,人民也才能夠安居樂業。特別是以農業為國家支柱性產業的國家,國內糧食收成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和國內政權的穩定。
  • 同為人口大國,為何印度向全球出口糧食,而中國卻要滿世界買糧?
    印度和中國雖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兩個國家走得卻是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國家的意識形態我們就不說了,光說糧食出口這一個方面。中國現在在不斷地縮減耕地,從外面進口糧食,而印度卻是有名的糧食出口大國。和印度高額糧食出口量不匹配的就是,印度人連自己的吃飯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卻成了世界大米銷量第一的國家,他們為什麼要滿世界賣大米呢?
  •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它不斷向全球出口糧食?而我國還在購買糧食
    可以說,我國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問題的解決始終是一大難題。所以新中國成立後,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一直是農業發展的重心。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和試種出雜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解決了我國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不僅如此,還為世界人民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何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了糧食出口大國?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是一個有著四億人口卻吃不飽飯的大國,經濟水平非常落後,糧食的產量也不高。但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中國已經是國泰民安,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同樣是人口大國,印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中國每年卻需要滿世界購買糧食,這是為什麼?印度和中國都是世界文明古國,但印度在歷史上卻遭到過數次文明的斷絕,一度被外族侵略,失去領土主權,在近代更是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加上邊境衝突不斷,導致了印度人對於國家的軍事建設很是看重。
  • 美國作為頭號經濟大國為何推崇農業,而中國卻遍地是樓房?
    也確實如此,美國不僅僅是科技大國,軍事大國,在農業領域也絲毫不處在下風。美國擁有廣闊的土地和人口,可是人均耕地佔有率卻排名世界前列。按理說,美國農業的發達和廣闊的人均耕地佔有率和美國特有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分不開的。那麼,美國和中國同為世界大國,為何兩國的農業看起來卻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的農村耕地多,中國的農村房子多。
  • 都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卻要滿世界買大米
    但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中國作為產糧大國,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比如大豆,我國對它的依賴度超過了80%。反觀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明明隔三差五就鬧饑荒,人民根本吃不飽飯,他們卻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看地理位置,印度是我國的鄰居,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裡的印度人口數量約13.2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中國是第一大),雖然近些年來印度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提升,軟體、金融等服務業在世界領先。
  • 同是超10億級人口大國,美國為何擔心中國超越他,卻不擔心印度?
    世界前三的人口大國,中國2019年人口13.95億,印度人口13.54億,美國人口3.26億。中印美三國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的40.5%,所以會對全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甚至主導未來社會的發展。在這三個國家中,美國對另外兩個國家的態度截然不同。
  • 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並且高速增長,為什麼不控制呢?
    您沒看錯,以目前印度人口的增長速度,雖然他在10年之內可以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是他佔世界人口的比重反而是逐漸下降。因為,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慢於世界總人口的增長速度。關鍵是印度不擔心糧食安全問題。印度人口增長,印度卻不擔心糧食不夠吃,因為印度是一個糧食出口大國,並且,農產品的出口總額正在年年攀升。
  • 中印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大國博弈,從來不只是在沙場
    但是印度卻堅持不懈的和中國相比較,不斷的在中印邊境挑起事端,踐踏中國對外交往的底線,印度一直想要和中國爭高低的勇氣來源是什麼?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嗎?對於國家之前的博弈來說,沙場博弈是博弈的一種,而更多的經濟實力、科研實力、文化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的博弈。
  • 美國進入「新飢餓時代」:糧食出口大國,仍有5400萬人在挨餓
    這不禁令人唏噓,如今已經步入21世紀,作為糧食出口大國的美國,卻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好,還好意思稱自己是超級大國?海外網報導,美國國內最大飢餓救濟組織"賑濟美國"的執行長克萊爾·巴比諾-方特諾特表示疫情可能使美國的"食物無保障"人口增加1700萬。這意味著美國"食物無保障"人口總數將升至5400萬。而在這些飢餓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兒童,即1800萬。
  • 為什麼中國是產糧大國,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過去幾年一直都是豐收。今年雖有天災影響,但夏糧產量同比仍提升百分之零點九。所以我們是有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作為傳統農業大國,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國的糧食產量一直都排在世界第一,特別是江南,湖廣,東北三省等地一直以產出供應著,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糧食,產量雖高。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的糧食進口總量卻在不斷增加。
  • 國內不夠吃,出口沒人要!莫迪賤賣印度大米,8億農民該怎麼辦?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的農業人口佔世界農業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印度國內有一半的土地是耕地和其他農業用地。擁有近8億農民,印度一直將糧食貿易作為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最近,印度總理莫迪出口大米的行為,卻引起了國內農民的強烈不滿。
  • 同為亞洲大國,同在強勢崛起,為啥西方能接受印度卻敵視中國?
    中國和印度都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兩國一個在東亞,一個在南亞,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是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最強勁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可是,同為亞洲大國,同在強勢崛起,為什麼美國等西方國家能接受印度卻敵視中國呢?西方國家為什麼接受印度?
  • 環球時報:糧食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底板
    ,其中關於農業部分是重點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這也是近幾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到種子和耕地問題,重點強調保障糧食安全。同時,俄羅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個國家限制甚至停止糧食出口,全球糧食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而那些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更是陷入了極大被動。從國內層面看,當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三低兩高」,即規模化程度低、人均耕地面積低、人才儲備數量低,種子對外依賴度高及特定作物對外依存度高。
  • 印度耕地比中國多,人口還比中國少,為什麼總是吃不飽飯?
    文/山峰印度耕地面積有1.85億公頃比中國的1.35億公頃多,印度人口13.5億比中國的13.95億人多,算下來印度的糧食負擔要比我國輕許多,但為何印度人會吃不飽飯呢?印度糧食產量不足餵飽全國人印度是農業大國以糧食為主,但印度的農業非常落後,印度地處亞熱帶全年溫度高,沒有霜凍期,作物可以一年三熟,這又使他們的糧食總產量大為提高,按道理是不會出現糧食產量不足的現象的。但是因為單位畝產很低,所以印度的糧食總產量不到中國的一半。印度糧食產量歷史最高值是3.1361億噸,而2016年中國糧食產量是6.1624億噸。
  • 為何印度窮人多,還向全球賣大米,中國有水稻技術卻到處買大米?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通過近年來的發展,經濟軍事等多種領域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同樣印度國內依舊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矛盾貧富差距大,然而我們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印度儘管窮人多但是每年依舊會向全世界出口大量的糧食,相反中國擁有著先進的水稻技術年產量更是高於印度,但是卻在到處買米。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全球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不是中國也不是俄羅斯,而是這個經濟大國
    全球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不是中國也不是俄羅斯,而是這個經濟大國隨風週遊世界,欣賞世界各地的風景,享受不同的風情!眾所周知,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關係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我們吃還是穿,我們都需要農業的支持。
  • 印度當年敗得那麼慘,為何現在仍敢挑戰中國?這三件事給足了底氣
    ——梁啓超說到神奇又奇葩的國家,想必大家一定會想到印度。印度是僅次於我國的人口大國,一直以來這國家都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在固有印象中,印度一直都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即便如此,但他們在農業上卻很有優勢,因為他們是糧食出口大國。印度作為我國的鄰國,領土面積十分廣闊,不過還是沒有我國的疆土遼闊,不過在軍事上,印度如今排名世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