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國,很多都會想起美國帶給世界的特有文化和發達繁榮的國力。也確實如此,美國不僅僅是科技大國,軍事大國,在農業領域也絲毫不處在下風。美國擁有廣闊的土地和人口,可是人均耕地佔有率卻排名世界前列。按理說,美國農業的發達和廣闊的人均耕地佔有率和美國特有的農業生產模式是分不開的。
那麼,美國和中國同為世界大國,為何兩國的農業看起來卻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的農村耕地多,中國的農村房子多。這是為什麼呢?或者說這中間存在怎樣的差異呢?
美國農業經濟對於其GDP的貢獻率
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在各個領域有著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優勢。可作為一個經濟,科技大國。美國農業對於其財政GDP的貢獻率並不高,甚至不如食品、金屬冶煉、採礦、印刷與造紙等行業,但農業卻是美國的核心戰略產業之一。2017年美國農業產值1734億美元,佔GDP比重約0.90%;同期中國農業產值10073億美元,佔GDP比重約8.24%;但令人詫異的是雖然美國農業產值只有1734億美元,但美國農產品出口額高達1405億,進口1192億美元;而同期中國農產品進口1258.6億美元,出口755.3億美元。
兩國國情的不同造就農業發展之間的差異
中國的農民和美國的農民相比,最明顯的差別是什麼?
在中國,國人對於農民的認識就是在土地中耕種,靠著一年四季的辛勤勞作來獲取食物和錢財的人。因為中國自古就是以農業立國的國家,各個王朝無不把農業作為最根本的國策來發展。時至今日,在世界進入經濟多元化,信息化的時代,對於農業和農民的認知卻和千年之前沒什麼變化。現今社會雖然發展異常迅速,農村也漸漸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樣子,開始走入城市成為新的城市建設力量——農民工,加之我國的糧食連年豐收,糧食價格也一直處在低廉的狀態,每年種地的錢還不如在外打工掙得多,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對於種地的熱情正在一步步減退。也正因如此,在我國以種地為生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相比之下,美國的農民是怎樣一種生活狀態呢?準確的來說,美國的農民不應該被成為農民,而應該被稱為「農場主」自從19世紀,美國的林肯總統籤署《土地法案》之後,美國就形成了農場主階層。許多美國人擁有數千公頃的土地,要打理這麼一大片土地,農業的科技化,現代化成了唯一的途徑。所以在美國,只有3%的人口卻解決了所有美國人的糧食問題,並且可以進行出口。
美國人對於種地的態度
其實美國人對於種地的態度更多的算是一種職業和興趣。可以說美國的農民更加具有職業化特徵。不僅如此,美國政府對於農業的支持也是不遺餘力的。先進的農業機械和系統化管理模式是美國政府對於農業投入的最大體現。有個段子說:在美國,擁有奔馳寶馬不算什麼,擁有一臺大型農用機械才是最有錢的表現。不僅如此,在美國做農民收入不菲,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有限的耕地面積也造成了中美農業之間最大的差異。中國的耕地總面積大約18億畝,人均耕地保有量卻非常的低。在這種情況下,先保證主要糧食作物的安全成了頭等大事。中國人的主糧為小麥和水稻,而其他作物例如大豆,玉米等種植面積遠遠無法滿足國內需要。根據海關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突破1億噸,大豆進口量8800萬噸,20年翻了十幾倍。而大豆的壓榨過程幾乎被美國壟斷,而他們對於大豆的種植熱情正在喪失。
農業為立國之本,糧食問題永遠是最大的問題
國家再發達,經濟再強大,對於農業的發展一樣也不可忽視。因為吃飯問題永遠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最大的問題。如果放棄農業,就意味著你的飯碗就會被別人控制,最終導致國民餓死和造成通貨膨脹和緊縮。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