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今】要留清白在人間

2020-12-15 騰訊網

要留清白在人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朝一代忠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的這首《石灰吟》借物喻人,既讚頌了石灰,又表達了自己高潔的品質,其表現出的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使該詩成了千古名詩。

據說于謙的這首《石灰吟》是其途徑常山輝埠,在龍山寺借宿時所作。龍山寺附近正好是輝埠石灰產業的濫觴,輝埠燒制石灰的歷史也的確可以追溯到明代,而于謙是錢塘人士,遊歷浙西輝埠的可能性較大,因此于謙這首詩作於龍山寺的說法是較為可信的。同時,于謙的《石灰吟》也賦予了輝埠石灰詩文化的底蘊。

輝埠石灰的文化底蘊深厚,其燒制工藝也幾經變化。

文化耆宿何忠賢老先生熟知石灰燒制發展歷程,據他介紹,清雍正七年(1729年)之前,輝埠人燒制石灰是以普通木柴為燃料的,藉助山體周圍裙石(此處作「裙石」,意為像裙子一樣環繞的石頭)環繞的優勢,一層木柴、一層石灰石,層層疊疊一路疊上去,形成一個直徑3米左右,高度4米左右的大灶臺,這種大灶臺跟後世的窯是不一樣的。灶臺層層疊疊而上,但中間必須留出一個圓柱形的大孔直通上下,灶臺四周要留出幾十個小孔用以通風供氧,然後將灶臺的其他部位用黃泥密封。灶臺的搭建十分需要技術,當時有專門的疊灶師傅,一般人莫說能否壘起那麼高大的灶臺,即便壘起了,也不能保證灶臺內部通風和供氧充足。

木柴的選用也十分講究,這個更加有賴於疊灶師傅的技術。灶臺的下面幾層要用乾柴,但越往上,木柴的溼度則要一點點慢慢增加,不然燒制出來的石灰質量就會有問題。燒制過程中疊灶師傅也要全程照看著。

這種以木柴為燃料燒制出灶的石灰叫做「柴灰」,一個灶臺一次最多只能出5噸左右石灰,燒制效率還是比較低的,當時的石灰價格也比較高。

雍正七年之後,一直到鹹豐十年(1860年),輝埠人以煤餅磚為燃料來燒石灰,灶臺的壘造方法和燒制流程沒有太大變化,規模倒是大了一些。煤是來自山西大同的,當時人稱之為「北煤」,品位比較高,有2500-4000大卡。剛開始人們直接把大同煤當燃料,結果因為煤燃燒過快,石灰燒制全都失敗。

後來人們摸索出經驗,要在煤裡摻進黃泥,這樣可以有效減緩煤的燃燒速度。於是人們按照1:1的比例,把煤和黃泥攪拌在一起,製成一塊塊磚頭的形狀,稱之為「煤餅磚」,然後一層煤餅磚,一層石灰石,壘成灶臺進行燒制。燒完之後「煤餅磚」就成了「煤渣餅磚」,所以出灶的石灰叫「煤渣餅灰」,一個灶臺一次最多可出10噸左右石灰,燒制效率比之原來的工藝翻了一番。另外,煤渣餅磚不同於普通的煤渣球,煤渣餅磚十分堅硬牢固,可以用來造房子,所以煤渣餅磚屋也是輝埠村清代建築的一大特色。

鹹豐十年,在輝埠附近的何家等地發現了石煤,雖然品位不如大同煤高,只有800-1500大卡,但十分適合直接用來燒制石灰。這個時候疊灶技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一個大灶臺直徑可達十多米,高度可達幾十米。這種超級大灶臺被很多人稱之為「窯」,但其實這種超級大灶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窯」,因為它建造的時候仍舊要藉助山體裙石優勢,一邊放石煤燃料和石灰石原料,一邊壘起灶臺,燃料和原料的放置與灶臺的壘建同時開工,同時完工,跟後世的「立窯」建造是不同的。

這樣一個堪稱「窯」的超級大灶臺一次可以出100噸左右石灰,燒制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一直到解放前,輝埠人都使用這種以石煤為燃料的超級大灶臺燒制石灰,所以出灶的石灰叫做「石煤灰」。

傳統的三種石灰燒制工藝都是慢的藝術,灶臺裡的燃料燒完並不意味著石灰燒制好了。灶臺熄火後都要繼續密封一個月左右才能拆封灶臺,取出石灰。所以當時的石灰可以說不但要經過「烈火焚燒」,還要經過「長期考驗」,才能最終「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的燒制和使用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次巨大進步,大大降低了建築成本。在石灰問世之前,貧窮老百姓固然只能造茅草屋,就連普通富人也只能造泥牆屋。因為在石灰問世之前,造殿堂、城牆或大宅院時,除了用磚頭之外,還需要用以糯米漿為主要原料的黏合物來砌牆,如此造價極高!只有朝廷、財政實力雄厚的衙門或者大財主才有這樣的經濟實力用糯米漿來做建築材料,造宮殿、造城牆、造宅院。這可不是誇大其詞,古代的很多縣都造不起城牆,古代的麗水(古稱處州)就有「處州十縣九無城」的說法,常山縣也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沒有城牆。

自從石灰問世之後,人們才開始以石灰為主要原料,再輔之以糯米漿等物,調製成新的建築黏合材料來建造宏偉又堅固的高大建築物。這不但極大降低了建築成本,而且也極大程度減少了糧食的浪費。所以,石灰的燒制和使用是對古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

現在輝埠石灰燒制的傳統工藝早已不復存在,但輝埠人「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精神和品質卻一如既往。現如今的輝埠人以「清白」為立身之本,以綠色為發展理念,一幅「大美三衢,綠色輝埠」的優美畫卷正在緩緩展開,向世人展示著輝埠的新風採。

「晚上八點」特約作者

常山縣輝埠鎮政府工作人員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官場小說:要留清白在人間
    小學畢業周年前三次聚會,王三都沒有去參加,這次畢業四十年聚會,說什麼也要去參加,畢竟王三現在是縣委書記的司機,手中握著很有分量的資源。聚會上,當同學們喝得酒酣之際,只聽王三吐著豪言說:「告訴兄弟們,我王三雖然是個小司機,可給縣委書記開車收穫大著呢,縣委書記有什麼,我就有什麼!」
  • 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石灰吟:讚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
  • 青雲計劃優質專欄·王老師說詩文|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 王宜早 王宜早手書于謙詩《石灰吟》石灰吟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1398—1457)是明代民族英雄,我在《書卷多情似故人》一文中簡要介紹他的事跡時,提到這首《石灰吟》:「這是于謙17歲時寫的,通過對石灰製作過程的擬人化描寫,表現了不畏艱險、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以及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境界。
  • 「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國難時勇敢無畏,最後卻被冤死
    這個人就是于謙,那個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也許有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不會平凡,于謙就是這樣的人。他和太祖去世的時間是同一年。他從小就很聰明,甚至被稱為神童。那時候就有一個遊歷四方經過的僧人說他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他刻苦讀書,在永樂十九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從此當上了官。他那個時候的偶像是文天祥,因為文天祥是一個民族英雄。
  • 6首詩,寫盡于謙的一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豫薦你|文【全文2446字,圖片11張】 6首詩,寫盡于謙的一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人以石灰自喻,通過對石灰鍛造過程的描寫,讚頌了石灰的不避萬難、犧牲自我,以保持清白的這種品格,同時這也是詩人的人生追求。這首詩可以說是于謙一生的真實寫照,于謙的一生,就真的如同這首《石灰吟》所說那樣:為大明粉身碎骨,唯留一生清白於世間。
  •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三、奪門之變:瓦剌軍退回漠北後,知道空留著朱祁鎮毫無用處,於是提出歸還朱祁鎮,重新臣服於大明。明代宗本不願接回朱祁鎮,在于謙的勸說下,才答應了。朱祁鎮回到北京後,被軟禁在南宮,稱為太上皇。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少年時的志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大明諫臣兩劾奸臣,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良將殺敵報國,忠臣直言不畏生死,嶽飛、文天祥等耳熟能詳的名字,一直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忠臣義士更是被後世傳唱不已,忠臣大多出身低微,剛正不阿,正義直言,最後被奸臣整治而死。大明朝享國兩百多年,自然不乏忠臣義士。
  • 家風家訓故事365(十四) | 清白家風留子孫
    清白家風留子孫東漢時弘農華陰(今屬陝西渭南)楊家,出了一個賢能的子孫,叫楊震(?~124年)。雖然家境貧寒,父親早逝,但他卻教書自給,刻苦自學,直到50歲,才開始仕途,一直做到太尉,位列三公。楊震雖說當了大官,生活上仍然十分清苦。
  • 燕子銜泥已西去 留得思念在人間
    燕子銜泥已西去 留得思念在人間——黃詩燕獲「時代楷模」稱號在全省黨員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中央宣傳部近日向全社會宣傳發布脫貧攻堅一線優秀黨員幹部代表、株洲市政協原副主席、炎陵縣委原書記黃詩燕的先進事跡,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
  • 小說|短篇志怪古言《蓮華丹》,虐戀情深,這人間便不留你了
    大家好,這裡是偷看人間吶。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短篇玄幻小說。人間的本意原不是它,預期裡的推文是天神遺孤的現代小說《長夜終有燈》,一個關於御姐和小狼狗的故事。看完《長夜》後順帶看了這個作者的其他文,覺得這篇古言更抓人,所以推薦給大家。
  • 清白之年,真情可貴,莫欺少年窮
    清白之年,一切才剛剛開始。陽光在香樟樹上跳躍,穿過指尖,剛剛好的溫度。少年坐在樹下,訴說著自己的夢想。世界這麼大,總要出去走一走。人間這麼美好,值得好好體驗一下。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因為眼中只有陽光,心中藏著溫暖。
  • 郎平與陳忠和談古論今 郎導盛讚雅典奧運黃金一代
    郎平與陳忠和暖場時談古論今撰文/葉珠峰《中國女排》啟動儀式活動的候場環節,郎平、陳忠和這兩位女排的傳奇主帥進行著寒暄。雖然話題跳躍,既包含當年初識的回憶,也有後來分別作為女排主教練的感受,有那麼一點點英雄談古論今的意味。這期間,大導演陳可辛基本上默不作聲,他也許是在從兩位排壇傳奇的對話中獲得拍電影的靈感。話題是由一個老報人聊天發起的。他回憶著這段往事:郎平1995年在女排危難之際,毅然從美國回國接掌女排帥印,當時在全國引發了空前的轟動。
  • 《清白》:清白與無罪能否劃等號?
    最近,有兩部懸疑佳作,泡菜思密達的《清白》和國產低成本網絡電影《獵謊者》,都非常值得一看。《清白》一上映,便超越《侵入者》,碾壓《釜山行2》和《活著》,成為院線第一,當然有其出彩的地方。清白與無罪能否劃等號?
  • 《清白》影評:無罪永遠不能跟清白劃上等號
    男人的錯為什麼要女人來承擔?我非常喜歡《清白》對於女主角貞仁的角色塑造,作為精明幹練、時常需要嚴謹的法條解釋與邏輯推演的律師,貞仁雖然可以冷靜地為財團辯護,但背後卻也藏不住她內心對於律師除了要尊崇法律之外,更必須要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堅持,因此《清白》巧妙地透過這起嫌疑人是自己母親的毒酒案,讓她在法庭上深陷理性(律師)與感性(女兒)之間的抉擇,也為整個故事帶來不同面向的探討角度。
  • 於文瑞:談古論今話特產——菸農15
    談古論今話特產 作者 | 於文瑞 「腰莊核桃隱士梨,南北銅峪甜杏米,城頭芹菜、沂山丹參、五井全羊歷史悠久,洋槐蜜、虹鱒魚、鵝肥肝享譽世界,花椒、黃煙、薰衣草漂洋過海,霜柿餅、薄荷糖、隱士梨朝廷貢品,煎餅、櫻桃、桑皮紙聞名遐邇……《談古論今話特產》系列,向您全面講述臨朐農業特產起源、傳承、發展的歷程和故事。
  • 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煙火人間》哪裡聽
    近日,在抖音上面有一首特別火的歌,很多人都在翻唱這首歌,這首歌的其中一句歌詞是「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這是首什麼歌呢?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的演唱者及歌詞介紹。  1、抖音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什麼歌  「出淤泥怎能不染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識煙火人間」是歌曲《煙火人間》中的一句歌詞,這首歌的演唱者是網絡歌手添兒唄,目前在網上很是受歡迎。
  • 張玉環被無罪釋放,能說明他完全是清白的嗎?
    這個清白不清白,只有他自己是最清楚的。我們所有人都不清楚,因為沒有找到非常可靠的證據。我們可以把這個案子,和前段時間鬧得滿城風雨的杭州殺妻案這個比較。如果當時來女士所在保潔公司留的電話不是大女兒的,而是許某的。
  • 人間好情人
    月向來是苦痛的,晦澀且清白,一如命裡殊榮。乍有溫和某某揭開錦繡,自浩蕩煙雲,走入她貧麗的詩洪。他是搖晃人間裡細碎的月明,年深夜久,樹猶情鍾。偏隔了軟雪與長虹,攜風趕來,說「祝你好夢」人間緘默又病瘦,一冬疊一冬;老春故去,晨昏犯舊。熱切可渡水渡橫舟,遠眺盛世,千百度驚鴻。
  • 燕子銜泥已西去 留得思念在人間——黃詩燕獲「時代楷模」稱號在...
    「燕子銜泥已西去,留得思念在人間。」大家表示,要傳承好楷模精神,學習他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擔當作為的工作作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勇於擔當,奮進有為,再立新功。
  • 10副修身對聯:心存清白真快樂,事留餘地自逍遙
    01無貪心,無私心,心存清白真快樂;不尋事,不怕事,事留餘地自逍遙。這是一副勸誡人們正確為人處事、修身養性的聯語。「清白」指品行純潔,沒有汙點。蘇軾《葉嘉傳》:「葉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氣飄然,若浮雲矣」,也特指廉潔不貪汙,《明史·溫純傳》:「純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當」。上聯是說,為人無貪心,無私心,不為外物所誘,「不以感私傷神」,心存清白,廉潔自守,能保持這種高尚人格的人,就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不致有「身被名牽」「心為形役」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