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故冬至又被稱為「冬節」。2016年冬至是就是今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16冬至吧。
2016年冬至時間:農曆2016年十一月(大)二十三(星期三)
冬至養生詳細介紹
起居宜忌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
針灸通穴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燻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衝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溼,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冬至養生吃什麼 六種食物最禦寒
2016年12月21日是冬季節氣,冬至意味著最冷的天氣來襲,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冬至養生重在禦寒,下面講講冬季養生吃什麼。
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2.豬肉
相比於羊肉和牛肉,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而脂肪含量高。豬肉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性味甘成,滋陰潤燥,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3.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樣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脫殼之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口感較粗的黑米適合用來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點心、湯圓、粽子、麵包等。
4.生薑
冬至的另一道民俗食物是腊味姜飯,生薑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一植物以肥厚而具辛辣氣味的地下根莖作為入饌的材料,細分來又有白姜、黃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種,常見的生薑多半則是辣味適中的黃姜。
5.梨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選,它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滋養腸胃等功能。
6.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生的竅門。
冬至養生食譜
1、花生黃豆燉豬蹄
豬蹄500克,花生50克,黃豆100克,黨參30克,當歸20克,生薑3片,陳皮5克,料酒適量。黃豆提前浸泡12小時,花生開水煮上2分鐘瀝乾水分,豬蹄去毛洗淨,剁成小塊,用開水焯燙後撈起。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料酒,然後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轉成小火慢燉約2小時,待豬蹄微爛時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2、天麻烏雞湯
烏雞750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克,生薑3片,紅棗5枚。烏雞宰殺後去毛去內臟、洗淨,把天麻、川芎、茯苓洗淨後塞入雞腹中,用線縫口。把烏雞放入砂鍋內,加入生薑、紅棗、清水適量,大火燒開後用小火燉約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3、排骨蘿蔔湯
豬小排(豬肋排)250克,輔料:白蘿蔔100克,調料:鹽5克,味精2克,醋5克,大蔥10克,姜5克。將豬小排骨洗淨,剁成段;白蘿蔔去皮,切成塊;蔥切段,姜切片備用;將鍋置於旺火上,倒入清水燒開,下入豬排骨塊和醋煮開。撇淨浮沫,加入蔥段、薑片燒開後,加入白蘿蔔塊,倒入沙鍋內,蓋上鍋蓋,改用小火煮2個小時;至豬小排骨肉熟爛離骨,揀去蔥段、薑片不用,放入精鹽、味精調好口味即可。
4、山藥羊肉湯
羊肉500克,淮山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將羊肉剔去筋膜,洗淨,略劃幾刀,再入沸水焯去血水。將蔥、姜洗淨,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用清水浸透後,切成2釐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沸。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晾涼。將羊肉切成片,裝入碗內,再將原湯除去蔥、姜,加精鹽、味精,攪勻,連淮山一起倒入羊肉碗內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