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至逢壬,你的梅花九九消寒圖冬至就可以畫了!

2020-12-23 騰訊網

冬至消寒九九梅花詩賞讀:小齋日日費胭脂,便是春風得意時

冬至之時,長江中下遊草木慢凋,晴日之時,並不覺得冷,冬至一陽生,河堤邊有地菜茁生,正好包餃子。天氣淑和,梅花偶爾綻開一兩朵,讓人會有錯覺,仿佛小春。我說今年不會太冷吧,母親笑了一下,還有三九呢,過了三九,七九八九才算春天,可以河邊看柳。

忽然間覺得春天遙遠。這麼漫長的冬天該怎麼熬過去呢?

數九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勞作中總結的對付冬天的一種計算方法,在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有「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這個中間有幾個信息:

第一,作為宗懍,他出生北方河南,是被梁元帝派到荊州做官的。他看到的風俗迥然異於北方。所以會做特別的記錄。

第二,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南方的長江中部地區就已經用數九來計算冬天。

第二,它的起源很可能是荊楚一帶,而並非黃河流域。而且起源應該地方道教或者民俗,但是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傳到其它地方。隨著隋唐統一,這些民間的計算冬天的方法傳到北方。

第四,他說彼時荊楚人民以冬至日作為九九開頭,也許是當時實錄,也許不盡實錄。

因為我們現在民間通用的入九方法,是冬至後的壬日,才算進九的第一天。

但是以冬至進九和以冬至壬日入進九在此之前是並列存在的。比如北方地區曾經廣泛以冬至進九,可以參看滿清皇族後裔金寄水的《王府生活實錄》。但南方地區是以冬至後的第一個壬日進九。

冬至後離絢爛春天還有九九八十一日或更長,古人是怎麼等待春天的呢?其中有一種梅花消寒圖的方式從古流傳到今天。

「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

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元朝楊允孚《灤京雜詠》原註:「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臙(yān,胭的繁體)脂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回暖矣。」

那麼可以看到這位作者是元朝早期的高官。灤京是在北方內蒙古,和大都並稱兩京。內蒙古那邊氣候寒冷,少見梅花,這種梅花消寒圖只可能是南方傳過去的,而南宋國民最喜歡梅花。這種消寒方式是宋朝居民的風俗。

元朝不足百年而傾覆,但民間的文化仍舊有勃勃生命力,所以到了明朝,民間每年流行畫梅花消寒圖。

」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劉侗於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

到了清朝,宮廷和民間共慶冬至,各種消寒圖和梅花消寒圖就並存。皇家或者王族的,自然裝裱錦繡,而且不只是梅花,還有各種詩,各種消寒圖的做法和道具。

當然最簡單的就是畫上梅花,每天塗紅一瓣。街市也有印刷售賣,墨梅花外另外配著梅花詩,當然抄襲是最大的讚美,已經分不清是誰做的,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

其中金寄水在《王府生活實錄》中特地錄上兩首他親自看到的梅花消寒詩:

「淡墨空鉤寫一枝,消寒日日染胭脂。待看降雪枝頭滿,便是春風入戶時。」

「碎墨零縑寫一枝,小齋日日費胭脂,待將九九寒消盡,便是春風得意時。」

兩首梅花消寒詩都寫得分外俏皮。孩子們大人每天在梅花上添上一瓣,並日日誦讀這樣平易卻生動的梅花詩,那日子也就不難過了。而且會將畫一筆梅花瓣當作生活的樂趣。每天打卡,貴在堅持。

且梅花消寒圖也是磨一個人的性子,不需要你天天畫百十朵梅花,不多不少,一瓣或一朵,然而堅持下來,那梅花越來越多的紅,直到完全綻放在春天裡,你也大功告成,可以輕衣快馬迎接戶外的春光。這鍛鍊的是一種期待和堅持,貴在持之以恆。所謂積沙成塔,積步成跬。尤其對於孩子磨練耐性有幫助。

因為大人自可每天繡朵梅花更燦爛。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冬至數九是從哪一天開始算起呢,梅花是從哪一天開始畫呢?

冬至未必會逢壬日,但是前後相差也不過幾天,冬至畫消寒圖和冬至壬日畫消寒圖,都不影響你等待和進入春天。

但是今年特別巧,2020年冬至正好冬至逢壬日,不用費神,今天就算進九了!你的梅花消寒圖可以打卡了!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道江湖|九九消寒圖
    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除以上的兩種以外,更有一種「雅圖」:是畫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 古韻|九九消寒圖
    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消寒圖的形式很多,下面是傳統的幾種經典設計。九畫字還有一種比較有文化味道:選擇九個9畫的字聯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塗一筆。一般選用的九畫字聯句有「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載:」宣宗御製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一句,各句九言,言各九畫,其後雙鉤之,裝潢成幅,日九九消寒圖…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畢事。」
  • 九九消寒圖,一天一筆,畫著畫著春天就到啦
    石門實驗學校學生在大賽中製作的 " 九九消寒圖 "。推薦閱讀↓↓↓↓「九九消寒圖」怎麼玩兒?據清吳振棫所著《養吉齋叢錄》記載:「道光初年,御製『九九消寒圖』,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筆也。懋勤殿雙鉤成幅,題曰『管城春滿』。內直翰林諸臣,每年冬季都要填寫這種「九九消寒圖」。先由宮中懋勤殿製成待填描寫的消寒圖。
  •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明日冬至,又是一年數九與寫九消寒的開始
    記錄冬至之後九個九天的每日天氣,也逐漸有了各地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有了各種畫法的」九九消寒圖「。但現存的九九歌謠主要還是明清時期的。因為曾經是被視為民間鄉謠俚曲,不登大雅之堂,所以也就很少被收錄到官方的歲時典籍之中。到了明清時期,」畫九「、」寫九「的習俗,開始在士紳階層當中成為一種時尚,描述暖長寒消似乎也就變成了一種風雅之事。
  • 俗語:「冬至逢壬才數九」,什麼意思?看看2020年春節冷不冷?
    導語:俗語:「冬至逢壬才數九」,什麼意思?看看2020年春節冷不冷?昨天就是冬至了,不知道大家吃餃子了沒?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三個節氣,但是古人卻認為,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在商朝、周朝、秦朝,曾把冬至這天設為「歲首」。
  • 用「九」表達熬冬盼春的心情 「九九消寒圖」繪出冬至文化內涵
    本報訊(記者 管有明)昨天上午,長年從事桃花塢木刻年畫傳承與創作的喬蘭蓉老師來到姑蘇區虎丘街道仁安社區,為轄區居民介紹冬至民俗,講解並傳授「九九消寒圖」的畫法。同時,她還帶領居民們學習「九九歌」。「在寒冷的冬天,人們的許多活動都會受到限制,尤其是娛樂活動比較少。
  • 2018-2019數九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冬至逢壬數九什麼意思
    2018-2019數九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數九了,這就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時間到了,要想冰河凍結,大地回春,那是我們期盼的日子。很多人都問2019年數九時分是什麼時分開始?一同看看吧!【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8冬至是哪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嗎】  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開端。
  • 二十四節氣與生活 | 時逢冬至,回味糯米的香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般「三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當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      南北朝時期,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 「冬至逢壬才數九」,數九有啥講究,今年春節是「幾九」,會冷嗎
    大雪節氣過去,也就意味著冬至將要來臨了,以前聽人說「冬至大如年」,因為古人把冬至當作一年的第一個節氣,而且冬至之後春節就很近了,所以很多地方將冬至視為尤其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有吃餃子、祭祖等各種習俗。另外,冬至與「數九」也有著緊密的關係,這是一種人們計算寒天的方法,在民間口口相傳。
  • 提冬數九和冬至逢壬數九哪個說法更準確?
    這個月的21號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入冬後的第四個節氣,冬至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民間有冬至後開始數九計算寒冷天氣的說法,但是關於數九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是「提冬數九」和「冬至逢壬數九」,這兩個說法哪個更準確呢?
  • 二十四節氣教案 | 冬至篇:幼兒園冬至課件,習俗詩歌、冬至節氣美食,冬至大如年
    按照我國傳統的曆法計算,從冬至次日開始數起,每九天為一個時段,第一個九天叫一九,其後依次稱二九、三九、...九九,合稱「九九」。這八十一天氣候較冷,此期過後,天氣回暖,大地將春。九九消寒圖冬至後即開始數九,八十一天後就迎來春天,但是這些天怎樣計算呢?
  •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什麼是冬至?南北朝時期《三禮義宗》:「冬至中者,亦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 冬至快到了,幼兒園的環創怎麼做?
    還有這樣的冬至的歌謠:冬至到,冬至到;南餛飩,北方餃;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掃;會親訪友拜老師;平安幸福樂陶陶。冬至到,冬至到,這一夜,最長了;甜甜蜜蜜睡一覺;明天太陽會更好。
  • 【潤笙學堂】今日冬至:白日最短,思念最長
    冬至日起,就算進「九」了,在冬至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八十一天後冬天就過去了。
  • 今日冬至 | 願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但在南方,人們還幾乎像歡度除夕一樣,歡度冬至夜,依然保持著「冬至大如年」的規格。畫九、數九,其實是冬日裡情趣盎然的休閒生活。數九,主要有九九歌謠與九九消寒圖兩種。有一種九九消寒圖,像九宮格一樣,每個格子裡有九個圓圈兒。每天塗一個圓圈兒,相當於在圓圈兒記錄當天的天氣實況。這種消寒圖,在迎候春的過程中,也算是隨手塗抹的一份過冬日記吧。
  • 冬至:願美好如期而至
    畫九、數九,其實是冬日裡情趣盎然的休閒生活。數九,主要有九九歌謠與九九消寒圖兩種。至今仍在廣泛流傳的華北版本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神醫扁鵲還是醫聖張仲景?冬至養生有何妙招?
    冬至吃餃子與誰有關?冬至最重要的風俗是什麼?24節氣中,為何民間認為「冬至大如年」?    12月21日(農曆11月初7),是2020年庚子年的冬至節。    」冬至「是一年中「數九」的開始,用民間的老話習俗說:這一天不吃餃子,是要凍壞耳朵的。
  • 冬至經典古詩詞鑑賞一覽:冬至日圍爐話新年
    文人雅士則會以圖、表或填影格等形式來表示氣候的變化,稱之為「九九消寒圖」。清代夏仁虎寫有《消寒圖》詩,頗有意思。詩云:「亭前垂柳待春風,珍重親塗一畫紅。九九圖成春已至,宸居真可亮天工。」這首詩,描寫了九字消寒圖的製作和塗法。「九字」即「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按繁體每字九畫,計八十一畫,每天塗一畫,塗完這九個字,數九寒冬也就結束了。這就是「九字九九消寒圖」。
  • 四時景丨節氣·香染冬至點墨梅
    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但「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所以周代到漢武帝之前,便以這一天當做新年的第一天。即便在後世分開了冬至與新年,冬至的地位也沒有衰落,民間一直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慶祝冬至這一天,是非常隆重的。《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後漢書》又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 冬至的由來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划,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筆劃所用顏色根據當天的天氣決定,晴則為紅;陰則為藍;雨則為綠;風則為黃;落雪填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