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師徒四人「背叛」的日子:86版「西遊記」往事

2020-12-16 澎湃新聞

 

 

第一回

東瀛獻劇遭奚落 楊潔受命顯神通

20世紀70年代末,中日進入了十幾年的蜜月期。1978年,為了紀念中日友誼,日本文藝界的朋友做了一件小事,拍《西遊記》。

在這部世界首播的《西遊記》中,唐僧是女的,她的吻可以給徒弟療傷,銀角大王也是女的,老公是金角大王,甚至連如來佛祖也是女的。

拍成這樣,朋友是沒得做了。

帶著日本友人的熱忱,這部劇傳到中國後,沒播幾集就在全國老百姓的罵街聲中被停播。

為了給吳承恩老師和全國觀眾一個交代,1981年文藝部的一次座談會上,領導布置了一個艱巨的任務:拍咱們中國人自己的《西遊記》。

文藝部主任問楊潔:「你敢不敢拍?」

楊潔答:「只要有錢,有什麼不敢。」那年,楊潔52歲。

在此前漫長的時間裡,楊潔身上發生了很多充滿勇氣的故事。父親是革命人士,她的童年一直過著逃亡生活。34歲那年,已經有兩歲兒子的楊潔選擇離婚。文革時期,楊潔在北京燙著頭髮就敢出門。到了1969年,40歲的楊潔又和比自己小14歲的攝影師王崇秋結婚了。

即便做了這麼多在當時看起來驚世駭俗的事,這一次,楊潔還是低估了自己的膽量。劇組窮到什麼程度呢,86版《西遊記》的大多數鏡頭都是用一臺索尼300P攝像機拍出來的。

多年之後,記者經常問攝影王崇秋:「為什麼只用一臺攝影機就能把《西遊記》拍完?」

「因為沒有第二臺。」

一無所有,還要迎難而上。用現在的話講是「幹就完了,奧力給」,前輩們用了一句有文化得多的話:「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1978日版《西遊記》劇照>

 

 

第二回

六齡童紹興薦子 烏雞國師徒出道

拍西遊記,就得有孫悟空。楊潔先是找到「北猴王」李萬春,兩人沒有談攏,就又到浙江紹興去拜訪「南猴王」六齡童,希望他能介紹適合演孫悟空的演員。

六齡童很熱情,一見面就向楊潔介紹身邊的年輕人:「這是我的兒子。」

楊潔沒有理會他的意思,繼續問徒弟中有沒有演得好的,想去他的班子裡看看其他學員,六齡童說不急,先送她去了招待所,並給了她一些資料。

當晚,楊潔在資料裡看中了一個叫劉建楊的年輕人,他演的孫悟空很傳神,在戲劇圈已經小有名氣。可第二天準備去見他時,六齡童依然是把楊潔接到家裡,別的事情不提,依然講自己的兒子。

楊潔這才明白過來,對方是想推薦自己的小兒子章金萊。章金萊還有個哥哥,叫小六齡童,因為哥哥白血病去世,十七歲的章金萊才開始學習猴戲,藝名六小齡童。

到了這個局面,楊潔再提去看其他人已經不太合適,只好說先回去匯報一下情況。臨行前,六齡童老先生又向楊潔介紹了自己哥哥七齡童的兒子小七齡童,推薦他來演豬八戒。

六齡童父子和小七齡童來北京面試時,楊潔去招待所探望,遠遠看到六齡童老先生提著四個暖瓶往樓上走,問過才知道,他竟然是在給兒子打洗澡水。六小齡童雖然二十多了,但生活不太能自理。推薦小七齡童演豬八戒,也是為了照顧他的生活。

六小齡童通過面試,成為孫悟空的扮演者,小七齡童沒被選中,不能繼續照顧猴哥了。而之前提到的那個年輕人劉建楊,繼承了六齡童的衣缽,做了猴戲傳承人,藝名十一齡童。

人員齊備後,1982年7月,《西遊記》試集《除妖烏雞國》正式在揚州開拍。開始拍攝後,楊潔發現六小齡童拍打戲時經常誤傷到對手。起初以為是他的技術有問題,給他找了武打替身,後來才知道,六小齡童有700度的近視。

在《西遊記》裡,唐僧意志堅定一路向西,但拍攝過程中卻換了三個。第一位汪粵,因為要去拍電影離開了。第二位徐少華,因為長得最好看,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形象,但拍完女兒國後,因為要去念書也退出了。最後,又換成了遲重瑞。

劇組裡孫悟空和豬八戒的片酬最高,一集有80元。幾年時間25集拍完,算下來也只能拿到2000多元。唐僧一集的片酬只有70元,在一次訪談裡,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說,徐少華離開最主要的原因是工資少了,如果能再漲5元他也不會走。

雖然演的是《西遊記》,但演員們都是活在現實中的人,要去追名逐利,兩次離開的唐僧只是一個小小的信號。

第三回

遇潑皮猴王上樹 造特效屢出奇招

無論在哪拍攝,《西遊記》劇組都會引來當地老百姓圍觀。有一回,劇組和當地的工人起了衝突,對方帶著十幾個人,手拿棍棒來砸場子。

武術指導夏伯華衝過去,打倒了好幾個。沙僧嗓門大,靠著大喊助陣也起到了一些震懾作用。終於把那幫人趕走,準備接著拍戲的時候,大家發現孫悟空不見了。

「猴呢,被他們擄走了嗎?」

這時候,六小齡童才從屋後張望,看到打架的人都走了才出來,大家質問他:「你上哪去了!」

他答:「我在屋後樹上呢。」猴哥果然還是猴哥。

 

演員最辛苦的,就是要戴厚厚的面具。孫悟空的一身「猴衣」,又分為毛衣、毛褲、脖圈、頭套等好幾個部分,粘上臉殼後,只剩下透氣的兩個鼻孔,因為被膠水緊錮著嘴巴根本無法咀嚼食物,只能吃流食充飢。

豬八戒也很慘,還要戴個大肚子。石膏塑胎,塑膠注塑成型,裡面塞滿泡沫塑料和棉花。

但戴面具這件事,也成了劇組節省成本的方法。扮演牛魔王的演員因為戴面具中暑,沙僧的演員閆懷禮化上妝,就能立刻頂上。因為這個,師徒幾人每個都演了十幾個角色。西海龍王、千裡眼等角色都是閆懷禮扮演的。

有時候需要的群演多,劇組就會調動所有能參加的人,包括兩名司機和養馬的師傅。幾乎所有人都上過鏡頭。

除了外部的麻煩,更多的問題是技術和設備。

劇組內的人評價攝影師王崇秋的很多辦法都是:「土得掉渣,卻十分實用。」他的無數次靈機一動成就了幾乎全部的特技鏡頭,儘管它們在現在看來只能被稱為「五毛特效」。

拍攝旋轉鏡頭,就站在一個大木鍁上,讓人推著他旋轉;低角度跟拍就躺在一塊三合板上,讓別人用繩子拉著跑;在草原拍萬馬奔騰的的畫面,他在馬群經過的路旁挖一個土坑,躲在坑裡就近拍攝。

攝像機像素低不方便變焦,王崇秋只能追著跑。不但如此,還要連一根線接上錄像機,才能把拍到的東西保存下來。《智激美猴王》那集要拍一個騎馬追兔子的鏡頭,王崇秋抗著攝像機在前面追兔子,技術員抬著錄像機跟他跑,導演在最後追著監視器跑,跑到最後大家累倒在地,兔子卻不見了。

都已經這個條件了,王崇秋老師還想搞搞航拍。劇組聯繫昆明空軍借了一臺撒農藥的飛機,大家興奮不已,把王老師捆在飛機艙門邊,攝影機也綁在一塊。但是當飛機起飛後,他發現這個高度什麼也拍不清楚。最後,劇組把這段視頻用在了第一集千裡眼向人間俯視的鏡頭——放眼望去只有一片小黑點。

《西遊記》雖然不得不「土」,但也有很多洋氣的地方,長大後你會驚喜地發現,片頭的那段音樂,居然是最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電音。

 

會飛在《西遊記》裡幾乎是人均技能,但那個時候,劇組還不知道什麼是吊威亞,去香港觀摩了一圈,回來居然就自己用鋼絲吊起來讓演員飛起來了。用的吊帶衣是按照從香港畫回來的圖紙,用加厚帆布和厚牛皮縫製的,外觀看上去像一條加厚的三角褲。

八戒和沙僧,都曾在吊威亞的時候摔下來,最危險的一次,六小齡童直接從四五米高的地方摔下來,當場暈了過去。

劇組簡單總結了失敗的教訓:鋼絲不能用太多次,容易斷。但實際上是因為鋼絲和吊鉤滑輪都是強度不夠的替代品。

拍攝結束後,有人問楊潔:「你們怎麼敢用普通的鋼絲吊威亞?」 楊潔反問對方:「什麼是威亞?」

 

第四回

苦作樂眾人情深 首播出一戰成名

這個遊走於全國各地,經歷萬千磨難的小團隊,上演著現實版的「西天取經」。在這樣艱難的情境下,所有人相互照顧,萌生出了很深的感情。

就像是融入了角色,劇組裡大家會親切地稱呼六小齡童為「猴子」。有一次,劇組拍攝在水簾洞中打鬥的情節,有一個鏡頭是「孫悟空」從寶座上騰空躍下,結果在飛起時滑倒在地,大家都圍上去喊:「猴子,猴子,你怎麼了!」

楊潔立刻叫停了拍攝,送六小齡童去醫院,但現場離洞口還有十幾分鐘的路程。還是「沙師弟」閆懷禮背著六小齡童走出洞口,上了汽車。在醫院裡也像一個忠厚的「師弟」一樣,帶六小齡童打針、換藥。

 

在長白山,趕上陰雨天,山洪衝毀了很多路段,有一段必須要經過的泥潭攔住了去路。錄像師提議用石頭墊出一條路。楊潔直接挽起褲腳跳進泥水,開始搬石頭,隨後攝影師王崇秋,副導演荀皓,六小齡童、馬德華、閆懷禮……所有人都站到了泥潭裡排成一排傳遞石頭,填出了一條通道。

也有辛苦之餘的歡樂,《困囚五行山》的拍攝地點是石家莊的蒼巖山,劇組人員都住在山裡的一個簡陋招待所,二三十人擠在一個大房間。招待所裡沒有供水設備,每天工作完,大家都只能到山後的小溪洗澡。

因為山區經常停電,夜裡山中一片漆黑寂靜,劇組的年輕人就在晚飯後表演各種節目:劇團的演員哼起京劇唱段,喜歡流行歌的聚在一起彈吉他輪流唱歌,照明和化妝組的小夥子藉助手電筒的燈光,隨著錄音機跳起迪斯科。

在招待所的門口,還有偏愛清靜的人坐在一起聊天,楊潔很愛聽人講故事,總是鼓動別人講,大家常常直到很晚才散去。由於拍攝過程太久,楊潔的小女兒丫丫無人照料,經常生病,在14歲那年也進了劇組,學習化妝。

1986春節,央視在黃金時段播放了前十一集《西遊記》,立刻轟動全國,收視率達到了89%。

北京的劇組駐地一反往日的平靜,絡繹不絕的採訪、看望,讓導演和演員應接不暇。

電視臺在春節過後收到了成百上千封觀眾來信,寄來的信件堆得滿屋子都是,劇組裝了滿滿兩個麻袋。

當然了,只有一部分是寫給劇組和楊潔導演,大部分的信都是寫給「師徒四人」,而其中有一麻袋是給六小齡童的。他們在信裡問著:「孫悟空是怎樣騰雲駕霧的?」「孫悟空在八卦爐內真的是用火燒嗎?」

六小齡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看了好幾天。

 

 

第五回

險腰斬幾經波折 為商演師徒反目

四大名著的電視劇版,基本都是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的,而《西遊記》最初計劃拍三十集,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一半。

正當前十一集成績驚人,劇組準備開慶功會的時候,領導帶來了壞消息:300萬經費都用完了,拍個結尾結束了吧。

整個劇組都沒有放棄希望,開始了漫長的找錢之路,甚至有些小觀眾知道《西遊記》沒錢,把自己的壓歲錢寄到了電視臺。最後,製片部副主任,也是「蜈蚣精」的扮演者李鴻昌聯繫到了鐵道部十一工程局。對方答應,借給劇組300萬。

1986年四月,劇組人員開始奔赴江南等地,拍攝《西遊記》的下半部分內容。

因為物價上漲,這300萬最終只拍了十集,剩下的「真假美猴王」等故事,在十多年後的續集裡才拍出來。只不過這一次,觀眾沒有以前那麼買帳了。

1988年春節,25集的《西遊記》在央視播出了。全國上下在追劇的時候,只有楊潔看到《西遊記》就會換臺。那個時候,她已經被排除在這部劇之外了。

事情得從之前的出國演出說起。1987年11月底,劇組做最後收尾工作時,接到了去新加坡演出的邀請。楊潔組織了一個十多人的演出團,一起排練節目。直到有一天,三位徒弟同時請了假。

所有演員在招待所等他們回來的時候,楊潔突然得到消息,師徒四人正在濟南演出。楊潔本來是不信的,因為遲重瑞沒有出去。但是看到演出海報,她明白了。去的是另一個唐僧,徐少華。

從濟南回來以後,楊潔批評她們:「不應該自己去賺錢,大家都在吃方便麵等你們。」這件事,也成了楊潔和徒弟三人矛盾的導火索。

沒過多久,楊潔被通知劇組解散了。眼看著還有很多工作沒有收尾,自己卻不能繼續工作,楊潔打電話和臺裡的領導大吵了一架,最後也還是不了了之。

 

 

自從當了《西遊記》的導演,楊潔的家總是擁擠不堪,演員們經常去做客。可是拍攝結束,家裡反倒冷清了起來。後來楊潔才知道,向臺長告狀的,是「走穴三兄弟」,他們還不讓其他演員和她往來,如果去楊潔家,就不讓他們去新加坡演出。

雖然之前定好,去新加坡是導演帶隊,但楊潔決心不和他們同去,臺領導來勸的時候,她說:「今後不論上天堂下地獄,我都不會和他們走在一起。」

當時已經59歲的女導演,竟比誰都更像那隻大鬧天宮的猴子。可那之後的10年裡,她都不敢再看這部輪播了3000多遍的電視劇。

 

第六回

白龍悲歌無人問 鬧劇收場天下知

拍攝初期,劇組裡一直沒有專用的白馬,都是到外景地以後臨時找的。有一次,劇組把借來的棕馬刷上白漆來拍攝,結果馬跳到水田裡,把顏色都衝掉了。

後來劇組終於從內蒙古買了一匹高大溫順的白馬,因為很有靈氣,善於配合,所有人一路都對它小心呵護,還有兩個專職照顧它的工作人員。這匹白馬一直跟隨劇組幾年,拍完了整部《西遊記》。

拍攝完畢後,這匹完成使命的白馬被送到中央電視臺無錫拍攝基地供遊人參觀。

1996年,楊潔在無錫拍其他戲的時候,又去尋找那匹白馬。那個時候已經很少人知道它曾經是白龍馬了,找到它時,白龍馬瘦弱無神,完全沒有了當時的樣子。楊潔感慨:我還不是和這匹老馬一樣嗎?

第二年,白龍馬死了,埋葬在影視基地裡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

2017年,楊潔導演去世。在那之前,她似乎看淡了之前的恩恩怨怨,和師徒幾人熒幕同框時,她終於說出了那句「一笑泯恩仇」。

師徒幾人也來到追悼會現場祭奠她。就在一切即將落幕時候,六小齡童在追悼會後對著記者說出了那段紅遍網絡的話——

「只有用我下半年即將開機的『中美合拍西遊記』電影,才能告慰楊潔導演,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參考資料:

[1]《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 楊潔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敢問路在何方》楊潔/王崇秋著,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3]《路在腳下》 唐繼全著,中央編譯出版社。

相關焦點

  • 這裡是86年《西遊記》花果山的取景地,背後的石頭就是師徒四人
    86版的《西遊記》又稱是央視版《西遊記》,改編自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楊潔導演嘔心瀝血拍攝。在我們心中就是劃時代的印記。86版西遊記 在東方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吸收日月精華,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個石猴。這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
  • 86版西遊記女兒國是第幾集 86版西遊記女兒國集數
    86版的《西遊記》想必陪伴了很多人長大,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無與倫比的經典之作。該劇當時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師徒四人經歷並化解的九九八十一難更是精彩絕倫,那麼86版的《西遊記》中,女兒國是第幾集呢?
  • 日本78版《西遊記》走紅,「逼迫」央視投拍86版《西遊記》
    在日本78版《西遊記》拍攝前,投資方的本意也是想拍一部電影,連師徒四人角色都找好了,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原計劃扮演唐僧的坂東玉三郎。這位大神乃是日本國寶級歌舞伎演員,當然他是男的,其在日本的地位類似於我國的梅葆玖先生,上圖是兩位大師的合影。
  • 兩次撤檔三次後期,經典版《西遊記》師徒四人再聚首,共闖財迷關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為讀者構建了一個神奇虛幻的世界,師徒四人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終於取得真經。這部優秀的文學經典同樣被搬上了螢屏,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大IP。但在眾多版本的影視作品中,楊潔導演的86版《西遊記》一直被稱為不可逾越的經典。
  • 86版《西遊記》幕後花絮:唐僧片場開汽車,白象精給張豐毅打電話
    《西遊記》在我們中國人心中可以說是不可代替的經典。至今它已經通過影視作品、戲曲、動畫片等諸多型式演繹過不下千餘次,而其中最讓觀眾們津津樂道的無疑還是央視86版的西遊記,可以說是這部作品定義了師徒四人在國人心中的最初形象,以至於在日後其他的版本出來時觀眾們已經很難再輕易的接受了。
  • 86版演員再翻拍,六小齡童表示不出演——《西遊記》
    只是這部《悟空》的導演在選角方面比較有看點,他把86版《西遊記》的演員來了一次情景再現。這是一個特別吸引人的一個點,在電影悟空的靈感來源於第74屆金鵬大翅鳥的故事的關係,話是師徒四人回來了,但孫悟空鬥,成為佛,在一段時間內孫小神聖的猴子和人妖金小獵大鵬的好風生水起的日子,兩人活了但是有一天,二人接受了特殊的任務,二人錯拾記憶孫悟空,昔日的朋友反目,孫悟空孫小聖仕方的幫助下解決了矛盾,多虧了孫悟空,一切都恢復了
  • 六小齡童電影《財迷》定檔:經典版西遊記師徒四人重聚
    據悉,該片也是師徒四人繼86版《西遊記》之後首次在大銀幕上相聚。該片主要通過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愛,折射當下社會人們不同的「求財觀」,並將人性中的貪婪,被拉低的道德底線以及被金錢綁架的愛情這些爭議性的話題囊括其中。
  • 86版《西遊記》幕後故事也精彩
    86版《西遊記》幕後故事也精彩有這樣一部電視劇,老少皆宜,霸屏30年,幾乎每年都在各大電臺都輪番播出,且每次播出收視率都還不低。重播次數超過了3000次(不包括地方電視臺),打破了金氏世界紀錄。知道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嗎?它就是 86版《西遊記》。
  • 86版西遊記人物淺析(終)
    與87版紅樓夢不同,86版西遊記人物更加繁雜,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不計其數,前面幾期只能稍微簡單地點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那麼這期也是選取個人覺得有必要絮叨的幾個人物。當然,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所寫也只僅供參考。
  • 86版《西遊記》才25集,卻感覺很多一樣?原來是第一集導致的
    四大名著裡要說誰最出名我想應該就是《西遊記》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86版的《西遊記》實在太經典了,至今為止已經重複播出好多次了,可以說是中國影視劇中難以超越的經典了。很多人聽到86版西遊記,都以為西遊記是在86年拍的,實際上電視劇很早就開拍了,只不過是在86年才正式全部播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西遊記》的拍攝條件非常艱苦,並且花費了非常長的時間才完成製作。
  • 86版西遊記背後的故事
    為了拍攝騰雲駕霧的場景,劇組嘗試了很多辦法,演員甚至因為乾冰投放過多導致二氧化碳中毒暈倒,西遊記中包含著各種飛天遁地的打鬥畫面,為此,楊潔導演專門去香港學習並引進了威亞這一設備,從此「吊威亞」便成了劇組演員的噩夢,(所謂的威亞也只不過是一根粗一點的繩子,有時候都被磨細了還在用)西遊四師徒全都因為吊威亞受過傷,縱使在這樣艱苦的拍攝環境下,也沒有任何一個演員想要退出
  • 在86版的《西遊記》中,有哪幾個插曲?你記得幾個插曲的名字呢?
    二師兄聊娛樂,大家跟著二師兄一起聊一聊《西遊記》裡面的娛樂故事。我是原創作者二師兄,專門為大家寫一些關於《西遊記》裡面的娛樂故事。相信大家對86版的《西遊記》都不陌生吧?在這部電視劇中,令我們印象深刻的除了裡面的人物以外,這裡面的插曲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現在只要一聽到裡面的插曲就能想起以前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西遊記》的情景。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在86版的《西遊記》裡面的經典插曲吧。《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敢問路在何方》是《西遊記》的片尾曲,每當音樂一響起來的時候就會特別的有感觸,「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大部分人只記得這句歌詞。
  • 黃果樹陡坡塘瀑布,86西遊記在這裡取過景,亞洲第一寬瀑布
    西遊記大家都看了好多遍,這是上學時代暑期的黃金電視劇,基本上每年都能看到輪播,裡面的一些打鬥情景都如數家珍,最近我去了貴州的黃果樹瀑布,第一,這是亞洲最大的瀑布群,第二,聽聞這裡是86版西遊記曾在此取景。
  • 86版西遊記人物淺析(下)
    前面介紹了取經隊伍的師徒四人,這一期介紹其他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當然,對於經典的誕生,每個人都有不可或缺的價值,一人分飾多角的現象已見慣不驚,而吧劇組經費用在刀刃上,如今很多劇組反而把大多數經費用在請流量明顯上,在製作成本上「缺斤少兩」,個人覺得這是捨本逐末了。
  • 《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中,藏得最深、最不出力的是沙和尚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魎,其中妖怪頭目大boss絕大多數都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降服的,豬八戒則負責解決蝦兵蟹將小嘍囉,只殺了一個愛吹牛、實力弱爆了的妖王——南山大王豹子精,而沙僧則幾乎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在86版《西遊記》中,沙僧說的最多的就是:「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 86版西遊記片頭曲,堪稱我人生第一首電音!
    《雲宮迅音》走你>>>六小齡童重扮經典風採不減當年,眾生齊盼孫大聖猴年春晚華麗歸來,三任唐僧魅力值大比拼,沙和尚竟是隱藏版時尚弄潮兒,帶您追憶我們心中永遠的「西遊取經團」>>>今天是北方人口中的小年,再過不久,農曆猴年就要到來了,如果要問大家有什麼新年願望,今年的答案可是相當統一,那就是希望能在春晚的舞臺上見到六小齡童的身影,畢竟他所飾演的齊天大聖早已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
  • 當初紅極一時的86版西遊記,現在師徒五人過得咋樣?白龍馬最慘!
    86版西遊記堪稱經典之作,開啟我對神話故事類電視劇的嚮往,可以說是啟蒙之作了,讓我對後來的《仙劍奇俠傳》第一部和第三部,《歡天喜地七仙女》、《神話》、《封神榜》、《天外飛仙》產生極為濃厚的興趣。當初紅極一時的86版西遊記,現在師徒五人過得咋樣?白龍馬最慘!現在打開電視機,如果電視上正在播放86版西遊記,那麼我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停留下來,再看一遍三打白骨精,抑或是大鬧天宮,回味一下過往,感嘆一下時光易逝,物是人非。
  • 日本的《西遊記》,網友稱最辣眼睛的《西遊記》,你看過嗎?
    86版西遊記說到《西遊記》那就不得不提86版《西遊記》也叫央視版《西遊記》,1986年在國內一上映就引發了劇烈的轟動,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焦點,在國內各大電視頻道輪番播出3000多次,使得86版《西遊記》不僅成為中國神話劇的經典神作,也是中國電視劇歷史上的不可超越的巨作。
  • 86《西遊記》她撲倒在地,「唐僧」的一個動作,讓她記了30年
    提起86版《西遊記》,相信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師徒四人。帥氣儒雅的唐僧,古靈精怪的孫猴子,好吃懶做的豬八戒和憨厚老實的沙和尚,留給觀眾的印象太深了。這個團隊,被稱為最牛團隊。在我們意識中,唐僧是最沒用的。86版《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演員,唐僧的扮演者有三位,汪粵,徐少華和遲重瑞。第一位唐僧的扮演者是汪粵,但他只拍了三集,就離開劇組,拍電影去了。這時候,劇組找到第二任唐僧,徐少華。徐少華在劇組呆了兩年多時間,拍到十五集。
  • 86版西遊記「罕見」的老照片,看完刪減鏡頭,原諒我笑出鼻涕泡
    86版西遊記「罕見」的老照片, 看完刪減鏡頭,原諒我笑出鼻涕泡眾所周知,我國的四大名著都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劇版的《西遊記》尤為惹人喜愛,時至今日,西遊記已經被拍攝成多個版本,但最受大家喜愛的還86版的,當出因為各種原因限制,拍攝很是艱難,雖然不捨得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