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據了解,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金屬切削類中高檔數控工具機以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提供商,主要根據下遊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3D列印、生物醫藥、工程機械、工業閥門等終端領域客戶的應用需求提供智能製造一體化解決方案,業務流程覆蓋技術研發、方案設計、關鍵部件研製、軟體二次開發與優化、系統集成、安裝調試、售後技術支持等環節。
主要經營和財務數據及指標
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總額逐年增加和淨利潤逐年增加,2016年度資產總額為33,669.91萬元,2017年度資產總額為47,086.19萬元,2018年度資產總額為46,644.12萬元,2019年資產總額截止6月30日為49,809.48萬元;2016年度淨利潤為5,733.66萬元,2017年淨利潤為9,209.63萬元,2018年淨利潤為9,556.06萬元,2019年淨利潤為4,164.92萬元。
1、合併資產負債表主要數據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合併利潤表主要數據
3、合併現金流量表主要數據
4、主要財務指標
本次上市存在的風險
(一)技術升級迭代的風險
以高檔數控工具機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屬於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創新是驅動智能製造裝備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全球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先進技術、高端市場、高檔產品基本上由德國、日本、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智能製造裝備跨國公司掌握、把控,技術水平大幅領先,國內同類企業總體處於跟跑階段。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以及工業智能化改造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市場需求,為國內智能製造裝備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亦對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製造裝備企業只有緊密圍繞客戶需求,緊盯行業技術前沿,堅持不懈推動產品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高穩定性、大型化、多軸化、智能化、複合化等方向發展,依靠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才能在日趨激烈的智能製造裝備市場上與國外同行業先進企業展開競爭。
歷經多年的技術開發和製造實踐積累,發行人已成為國內領先的新興智能製造民族企業,能夠在中高端市場立足並在一定範圍內與全球先進企業展開競爭。公司將繼續把握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全球技術動態和發展方向,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研發、設計適應性更廣和效能更高的智能製造裝備,進一步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但如果公司未來在新型技術研發方向上出現重大誤判,未能及時跟進更為有效的新的技術路線,研發成果產業化嚴重未達到預期,或者出現國外先進企業對新技術加強技術壟斷,實施技術封鎖,通過引領技術革新構築新的技術壁壘等情形,則公司技術開發可能會受阻,無法緊跟國際技術前沿,相應面臨的技術升級迭代的風險會有所加大。
(二)宏觀經濟周期波動風險
以數控工具機為主的智能製造裝備系軍用、民用裝備製造業所需的通用製造設備。發行人下遊客戶覆蓋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3D列印、生物醫藥、工程機械、工業閥門等領域,包括傑瑞股份、江蘇神通、杭可科技、神馬電力等國內知名先進位造業企業,以及加拿大赫斯基、日本東芝機械、德馬吉森精機、德國寶馬格等全球領先的製造企業。
終端客戶所在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周期相關度較高,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及其周期性波動會對終端客戶的經營情況及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影響對智能製造裝備的需求。公司的終端客戶覆蓋的行業範圍較廣,終端客戶的多元化能夠抵消部分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但若宏觀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下遊行業長時間不景氣,則可能超出公司通過客戶結構調整、內部挖潛等方式應對的能力範疇,進而一段時間內會對公司的經營情況產生較大不利影響。(三)全球貿易摩擦風險
近些年,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也相應出現抬頭的跡象,特別是美國提出再工業化以來,全球貿易摩擦明顯增多。2018年4月,美國通過加收關稅的方式對我國發起貿易戰,隨後不斷擴大徵稅規模和徵稅範圍,並將徵稅對象集中於包括電子設備、機械設備、運輸設備、醫藥等高端製造業,瞄準《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戰略,意圖遏制我國先進位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發行人目前尚無產品直接出口美國,核心零部件以及數控系統亦不從美國直接採購,中美貿易戰對公司業務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但發行人下遊客戶不同程度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的行業,如以汽車模具為主的精密模具行業出口美國深受影響,該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明顯減弱。中美貿易戰對電子設備、機械設備等高端裝備製造業以及先進位造業的影響正在顯現,逐步在模具、汽車、機械等發行人下遊領域擴散,進而對公司相關領域的業務產生一定的消極、不利影響。儘管發行人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進一步拓展替代進口的高端市場,圍繞高端客戶拓展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業務,努力平抑全球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但短期內仍難以完全規避全球貿易摩擦引致的業務下滑的風險。
(四)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達不到預期效果的風險
發行人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中高檔數控工具機生產項目」和「數控工具機研發中心項目」。募投項目的實施將大幅增加產能、提高快速供貨能力,以及提升研發能力,對公司未來繼續推動高檔數控工具機以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業務,擴大業務規模、提高市場份額意義重大。但是,由於募投項目達產達效,以及研發成果產業化尚需時日,而一旦募投項目建成投產或投入使用,固定資產折舊等費用大幅度增加,在短時間內對公司經營業績有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另外,公司大力開拓的高檔數控工具機領域,面對國際數控工具機巨頭和國內新興企業的競爭,產品開發難度大,研發中心建成投入運營後能否達到預期目標,新增產能能否順利消化亦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可能存在達不到預期效果的風險。
(五)經銷商流失帶來的業績下滑風險
報告期內,發行人重點發展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的中高檔數控工具機以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業務,並由產品製造商向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提供商升級。不同於消耗品,數控工具機具有固定資產屬性,客戶的分散性高、重複率低,使得工具機行業普遍採用以經銷為主的銷售模式。發行人的數控工具機業務以經銷模式為主,符合行業慣例。通過與深耕當地市場的經銷商合作,充分利用經銷商的市場資源和服務能力,對客戶需求快速響應,提供優質及時的服務,不斷擴大數控工具機銷售市場和提高數控工具機銷售收入。
報告期內,經銷模式佔公司數控工具機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9.33%、77.24%、82.32%和80.02%。雖然公司嚴格甄選經銷商,對經銷商進行統一培訓和管理,但不排除部分經銷商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下降進而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如果未來發行人與經銷商的合作出現不暢或者分歧,經銷商,尤其是特別是收入貢獻程度較高的重要經銷商流失,而新的經銷商尚未開發完成,進而可能引致銷售渠道減少、銷售收入下降,乃至業績出現下滑的風險。
(六)毛利率下滑的風險
報告期,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5.15%、32.84%、28.02%和28.87%,毛利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技術創新、高端製造和經營信譽是發行人的重要經營優勢,也是主營業務毛利率維持較高水平的根本原因。根據下遊行業需求的變化,發行人業務及產品也隨客戶需求不斷演進,由公司成立初期的工具機裝配、高端工具機部件生產發展到自主品牌數控工具機開發製造,現已成為智能製造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不同發展階段,公司始終持續進行先導性研發與需求驅動性研發,以保持公司各類產品技術先進性,目前圍繞著主營業務發展,公司已自主開發成功包括誤差控制、可靠性、複合成套加工、二次開發與優化、高性能裝備部件開發等在內的多項核心技術,廣泛應用於生產銷售的各式中高檔數控工具機,從而在數控工具機領域確立了國內領先地位。
公司毛利率較高,具體原因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同行業精密鈑焊件和鑄件主要通過外購,而公司精密鈑焊件和大多數鑄件均自主配套生產,公司數控工具機成本中,鑄件和精密鈑焊件等部件成本佔工具機成本的比例約為20%-30%,且公司在精密鈑焊件、鑄件的生產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有效保障產品部件質量和穩定性的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成本,確保了供貨速度,提升了品牌價值;
二是公司自主研發並掌握了諸多智能製造裝備相關的專有、專利技術,基於自主、原創的核心技術開發的各類產品具有顯著的技術先進性,技術附加值高;
三是公司的現金流良好,多年來嚴格執行及時付款政策,與供應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鑑於公司優質的付款記錄,供應商在價格方面通常給予公司一定的優惠。未來,隨著業務規模提升,主要存在下列因素可能導致毛利率下滑:一是發行人不排除通過實施適當的調價策略加快市場推廣,開拓國內外優質客戶的可能;二是公司主營業務將繼續向中高檔數控工具機傾斜,數控工具機主要通過經銷模式,經銷的毛利率一般低於直銷;三是隨著數控工具機以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業務產銷量增加,公司鑄件製造以及精密加工、精密鈑金件加工能力無法滿足自身配套需要,重要部件自製率有所降低。
綜上,公司未來在加快業務發展、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過程中,因受經營策略、人力成本剛性上升等因素影響,尚無法完全排除毛利率可能有所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