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大德】寂天菩薩的七種稀有傳記

2021-02-19 布瑪明燈


   2020年已過去265天。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每日教言

後心與餘心,結續有何違?

--《釋量論》



寂天菩薩的七種稀有傳記

---摘錄自《入行論廣釋》

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有七種稀有傳記,

如頌云:「本尊生喜住爛陀,示跡圓滿破諍辯,奇異事跡與乞行,為王降伏諸外道。」

(第一種稀有傳記):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在瑜伽師「古蘇嚕」座前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過精進修持,親見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阿底峽尊者等,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化身。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另一名叫布扎的論師也有這樣的說法)。

後來,善鎧國王去世,大臣準備擁戴寂鎧太子登位,在即將舉行授權灌頂儀式的前一夜,太子夢見了文殊菩薩,夢中,文殊菩薩坐在寂鎧太子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唯一的愛子啊,這是我的寶座,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說太子夢見大悲度母尊,以開水為他灌頂,太子問度母為什麼用開水為自己灌頂,度母回答:「授王權灌頂之水與地獄鐵水無有差別,我用開水為你灌頂的含義即在此。」寂鎧太子醒後,曉悟到這是聖尊對他的授記與加持,以此而對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厲的出離心,於是捨棄了一切離開王宮。寂鎧太子獨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飲食,只有不斷祈禱聖尊,到了第二十一天,進入了一處森林,饑渴疲憊的太子找到了一窪濁水,正準備飲水,出現了一位容飾莊嚴的女子,告訴他不要飲用濁水,而應該享用淨水,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邊,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師,瑜伽師其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女子是度母化現。太子飽飲了甘泉,又在瑜伽師處求得了殊勝法要,修持後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

(第二種稀有傳記):繼後,寂鎧去遊歷東印度,來到五獅國王之國土,當時,得知他武藝高強的大臣將他薦舉給五獅王,他因此成了五獅王的大臣,將武藝等明處弘傳世間。有段時間,寂鎧給國王當護衛,一些嫉妒賢能的大臣,見他持著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劍,便到國王那裡進讒言:「新任大臣是個狡詐者,大王要是不信,請看看他手中的武器,根本護衛不了國王。」

五獅王疑信參半,便要求寂鎧出示寶劍,寂鎧對國王說:「國君啊,這樣做會傷害你的!」可是國王成見已深,強令取出寶劍,他只好要求國王閉上右眼,然後從劍鞘中抽出木劍,閃耀的劍光傷害了國王注視著木劍的左眼,眼珠當時彈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國王至此方知道寂鎧是位大成就者,與大臣們一起在寂鎧大師前懺悔、皈依,大師便加持五獅王,使其左眼復原。有了這次事件,五獅王心意轉變,完全遵大師之教言,在所轄地高豎佛教法幢,弘揚正法。寂鎧大師在五獅王的國家所住年數,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如何,大師調化了五獅王后,便轉到了中印度那爛陀寺。

(第三種稀有傳記):寂鎧來到那爛陀寺後,依當時寺內五百班智達之首的勝天為親教師出家,法名寂天。當時大師深隱內證功德,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聽受教法,精修禪觀,同時緊扣大乘佛子的修學次第,集一百多部經律論之精義編著了《一切學處集要》、《一切經集要》(略稱《學集論》、《經集論》)。但在外觀上,除了飲食、睡眠、步行外,其他事情一概不聞不問,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貶稱為「三想者」。當時那爛陀寺僧值們認為寂天不具備任何一種修行正法的功德,不應該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來驅逐他。

後來該寺舉行誦經大會,要求比丘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一些人想藉此機會羞弄寂天,讓他自行離開寺廟,便要求勝天論師去安排寂天誦經之事,寂天論師便應允了。輪到他誦經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誦經會場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沒有安設上座的階梯,會場中擠滿了想看他出醜及對他有些懷疑的人,寂天論師並不在意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問道:「請問要背誦已經聽過的論典,還是沒聽過的?」想看笑話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沒有聽過的,這時瑞相紛呈,眾多人看見文殊聖尊顯現在天空中,寂天論師隨即誦讀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論》,至第九品三十四頌:「若實無實法,悉不住心前,彼時無餘相,無緣最寂滅」時,身體騰空,漸漸升高,終至不見身影,只有從虛空中傳來的朗朗誦經聲,一直到全論誦完為止。

當時得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各自記下了頌文,克什米爾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記下的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頌,因此大家產生了爭執懷疑。後來打聽到寂天論師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尼泊爾史料記載:吉祥塔為香根佛塔……另有其他歷史的記載此處不一一列舉),便派兩名班智達去迎請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兩位班智達只好請他出示《入行論》的正確頌文。寂天論師告訴了他們一千頌的《入行論》為正確,並且在他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藏有《學集論》、《經集論》、《入行論》三部論的經函,並授予這些論的講說修習傳承,自此《入行論》在印度得到了廣泛弘傳。

(第四種稀有傳記):

寂天論師在吉祥功德塔時,那裡鬱鬱蔥蔥的森林中住有五百位比丘,他也在林中搭了一個茅棚,作為住處。當時森林中有許多野獸,與林中的修行人和睦相處。比丘們經常見到野獸成群進入寂天論師的茅棚,在習以為常中也有人感到異常,終於有些細心的人觀察到了∶進入寂天論師所住茅棚的野獸都沒出來。他們在棚外窺視,發現寂天在棚內啃著大塊的獸肉。比丘們於是推斷寂天有殺生罪行,敲椎集合了林中的修行者,準備當眾宣布寂天的「破戒惡行」,再將他驅逐。正在大眾集合商議時,失蹤的野獸一個個從寂天的茅棚裡走了出來,當然,彼此相處日久的比丘對它們非常熟悉,發現這些野獸一個個神氣活現,比以前更為健壯。驚異之餘,僧眾對寂天論師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寂天論師不願意讓人了解他的身份,謝絕了僧眾的挽留而離開森林,遊化到吉祥功德塔的南方。他身著乞丐裝束,以他人拋棄的殘食為食物,修行「鄔粗瑪」密行。

當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僕,一次倒浴身水時,潑在寂天論師身上,那些水頓時如遇熱鐵般沸騰起來,女僕正驚訝之際,他已不見蹤跡。

那時有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國王啟請說∶「兩天後,我將在虛空中繪製大自在天壇城,如果佛教徒不能毀壞此壇城,我將焚毀佛教經籍、佛像等,佛教徒也必須轉入我的教門。」

信奉佛教的國王招集了僧眾,告知了外道的挑戰,可僧眾中誰也不敢答應能摧毀外道的壇城,國王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女僕將自己遇到的異事稟告了國王,國王急令女僕去尋找那位異人。女僕到處尋找,終於在一株樹下見到了寂天論師,便將來意說明,請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論師爽直應允,並吩咐女僕到時準備一大瓶水、兩塊布和火種。第三天清晨,外道師開始用彩土在虛空中繪畫大自在天壇城,剛剛繪出壇城東門,寂天論師即入風瑜伽定,顯示神變,頓時起了一場暴烈的風雨。剎那之間,外道所繪壇城被摧毀無跡,那些嚇得簌簌發抖的外道們也被暴風捲起,如同落葉一般飄落到四處。

此時天地間一片昏暗,寂天論師從眉間放出光明,照亮著國王、王妃等人,風颳雨淋之下,國王他們亦是衣裝零亂,滿身塵土。女僕用事先備好的那瓶水為他們洗淨,那兩塊布給國王、王妃披上,又用那火種點燃了一大堆火,國王等眾人頓覺溫暖舒適,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後來國王將當地外道的廟堂拆毀,所有外道門徒也皈依了佛門。寂天論師降伏外道那塊地方,一直到現在都被稱為「外道失敗地」。

(第五種稀有傳記)寂天論師後來到了印度東方曼迦達地方,與那裡的許多外道徒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寂天論師顯示神變,挫敗了外道們,使爭端得到了平息。

(第六種稀有傳記)在曼迦達西部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門徒,當時那裡鬧饑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飢餓痛苦折磨,無可奈何中他們商議:「誰要能解決眾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為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中化得一缽米飯,並作了加持,使外道徒眾取食不盡,解脫了飢餓痛苦。成了他們的首領後,寂天論師給他們傳法,使他們拋棄了邪見,皈依佛門,後來變成了很好的修行人。

(第七種稀有傳記)有一段時期印度某地遭到極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一千多乞丐無法得到食物,一個個只有束手待斃。奄奄一息的乞丐們正在躺著等死之時,寂天論師運用神變使他們得到豐富的飲食,且為他們廣說因果、輪迴、五戒十善等佛法,將他們引導於佛法中。

 ●文:布瑪明燈   編輯:白瑪延畔&度吉嗡秀 ●


長按二維碼 ☝ 識別即關注

相關焦點

  • 寂天菩薩傳——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在漢傳佛教中,寂天菩薩的事跡知之者甚少。宋朝雍熙二年(公元 985 年) 天息災譯師曾譯《入行論》為《菩提行經》,題為法稱菩薩造,文字艱澀難懂,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此論已有隆蓮法師、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跡,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
  • 寂天菩薩七大稀有傳記
    【稀有傳記一】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太子,原名寂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布施。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並依止了「古蘇嚕」上師,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過精進修持,親見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阿底峽尊者等,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
  • 寂天菩薩傳
  • 每一次我想起寂天菩薩說過的這段話時,內心都被深深觸動
    寂天菩薩說:倘若死時必須棄捨今生的一切,同樣也必須棄捨親友和怨仇,獨隨善惡業力漂泊不定,那麼何必在生前辛苦地攀親結仇而造罪呢?既然死時必須棄捨一切,什麼也帶不走,那麼為何不在生前儘量布施廣積福德呢?每一次我想起寂天菩薩說過的這段話時,內心都被深深觸動。我們平常生活中,大多時候都在拼命追求這些、追求那些,沒得到的時候想得到,得到之後還想得到更多,沒完沒了的,卻很少有人願意「放下」,不知道為什麼要行善積福德。
  • 佛教:龍樹菩薩的出世與入寂,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中的許多代表人物早已深入世界人民的心中,然而在佛教的發展史上,許多人做出了巨大貢獻,可卻並不被人熟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龍樹菩薩的出世與入寂,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龍樹菩薩為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之創始人,又稱龍猛
  • 印度佛教十七位菩薩論師 共同書寫印度大乘佛教的輝煌
    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偉大論師,傳說壽高一百五十(或說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中論》闡發緣起性空的深義;《大智度論》採取中道立場來彰顯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論》則以深遠的見解來宣揚菩薩之大行。龍樹菩薩開創的中觀學說,令小乘學者大為折服,大乘學者也都奉為圭臬。
  • 《入菩薩行論》第一品(1)
    是寂天菩薩。寂天菩薩出生在印度的金剛座以西的一個國家,是國王唯一的兒子。那時的印度不像現在這樣是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分裂成很多的小國。寂天菩薩的父親被稱為鎧甲國王,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鎧甲」是漢文的翻譯,藏語叫「古查堅務」。寂天菩薩的母親則被認為是金剛空行母的化身。  寂天菩薩慢慢長大以後,就去拜見了一位瑜伽士,得到了文殊菩薩的銳智灌頂及成就法,之後開始精修文殊菩薩的法。
  • 密宗大成就者奇傳(箭矢大師薩繞哈&龍宮取經的龍樹菩薩)
    密宗大成就者奇傳 ——七種受教傳承稀有寶源語 嗡索德!南摩喀日巍! 開示金剛持之道,根本上師傳承師, 我以恭敬心頂禮,略說諸上師傳記。 縱僅一位成就者,神變之舌經百劫, 亦難言說彼傳記,故遵師言略撰說。 我們的殊勝上師桑吉瑞比袞(佛密怙主),一剎那能契入三世諸佛的密意,如海般的妙音。這些事業者受持的教法量無法用比喻衡量。
  • 恭逢文殊菩薩成道日 | 文殊菩薩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於是,文殊菩薩率領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入毗耶離城,到維摩詰室,兩位古佛見面,旗鼓相當,遂展開一番妙論,令隨文殊菩薩前往大眾中,八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於共演諸佛不二法門時,令隨往大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 彌勒菩薩與強巴佛及布袋和尚的關係
    《大日經疏》記載:慈氏菩薩以佛四無量中之慈為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出,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故稱慈氏。之所以有彌勒佛和彌勒菩薩的不同叫法,是因為彌勒是未來佛。現以菩薩相示現,居於兜率天,為天人說法。等現在佛釋迦牟尼的佛法無法度眾生之時,彌勒菩薩降臨南瞻部洲,並成佛果,繼續救度眾生。
  • 《法華經》七種立題
    (第二段) 《法華經》是天台宗據以開宗的主要典籍,天台宗智顗祖師以五時八教總括並分別釋迦佛一生不同時期的所有說教及其特點,以七種立題、五重玄義作為經典詮釋的提示性綱要,所以這次介紹《法華經》也謹遵此法,對七種立題及五重玄義作個簡單的闡述,這對學法是有益的。
  • 特別感動的佛教上師傳記 《一隻具有菩提心的杜鵑鳥傳記》
    公主後來生下了一個小王子,這位小王子也是一位菩薩投胎的聖者,小王子在父母的關愛下逐漸長大。綠度母化身的公主經常在宮裡講法,她當時令很多人生起了出離心和菩提心。因為對公主有對度母無別的信心,所以大家都對公主稱為「羅珠欽姆」,意思是大智慧母。
  • 最新 劉素雲老師: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
    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第一品經文說「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這是略贊。這一品經文是廣贊諸大菩薩們的智慧、神通、德能。這一段經文裡列舉的是菩薩眾裡的在家菩薩。
  • 觀世音菩薩才是觀自在菩薩嗎?(宣化上人)
    因為我們和佛菩薩都是一家人來著,所以才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那麼我們現在跑到外邊去做窮孩子,把自己本有的家也就忘了,把自己的父母也都不記得了。我們的法身父母就是十方諸佛菩薩,我們現在坐禪做什麼呢?就是想要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要回過頭來,找著我們那個法身的父母,所以才成立這個九十八天的坐禪班。
  • 在所有菩薩中,地藏菩薩是一位滿願第一的如意菩薩
    你想過嗎: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每個時候,包括你現在所處的地方,完全充滿著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和他的稀有傳奇事業。從過去久遠時劫以來,他一直都在默默無聞地痛切關心和改變這個世界每個眾生的命運。因為,在所有菩薩當中,地藏王菩薩是一位滿願第一的如意菩薩,是一切增業修法迅速成就的本尊,是加持條件要求最低、最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哪怕只有丁點善根眾生的菩薩,是佛門中示現大孝第一的菩薩,也是和觀世音菩薩一樣與這個世界眾生最有緣份的菩薩,……等等。在這裡略舉十條(實際上遠遠不止這些)。在四大菩薩中,文殊主智,普賢主行,觀音主悲,地藏主願。
  • 夏蓮居老居士臨終洩露他的 常寂光,沒十天就往生了!
    《無量壽經》中,說完文殊、普賢、彌勒幾位大菩薩後,「德尊普賢品」,一開始就說到賢護等十六正士。十六位正士是哪些人呢?正士是在家人,是在家的菩薩,不止是十六位,這十六位是在家菩薩的上品。賢護大菩薩,是位等覺菩薩,他降生在印度,一位大戶商人,很多經典都提到他啊。
  • 稀有的柑果球現在能自己製作了?這七種球果都可以製作柑果球!
    柑果球是精靈寶可夢遊戲中稀有珍貴的精靈球種類的統稱,這種類型的精靈球不僅外觀好看,在玩家放出寶可夢時還會附帶著絢麗的入場特效,因此在玩家群中有著很多喜歡用特殊的精靈球去收服自己喜歡的寶可夢的愛好例如用月亮球收服月精靈,甜蜜球收服仙子精靈等等,
  • 每日地藏菩薩聖號千遍「第65天」:滿願第一的地藏菩薩發過什麼願?
    ——《地藏菩薩本願經》每日地藏菩薩聖號1000聲第65天滿願第一的地藏菩薩發過什麼願?第一大願,在忉利天,說《地藏經》的時候是在忉利天說的,不是在人間說的。於是地藏菩薩在因地作長者子的時候,就發願說我盡未來際的不可計劫,就是盡未來無量無量劫的時間,我要度罪苦的六道眾生。因為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那立這麼一個大願,所以一直到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他還未成佛,他願太深了,他要把眾生度盡才成佛。咱們經常念到的「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以到釋迦牟尼佛的時候,經過無量無量億劫還作為菩薩。這是地藏菩薩發的第一個大願,要度盡眾生。
  • 藥王菩薩為什麼燃身供佛?
    藥王菩薩這樣的壯舉,實在是令我們相當的震撼。作為一名具有理性精神的佛教徒來說,我不願意認為這是藥王菩薩在一時衝動下的盲目舉動。菩薩做出這般舉動,應該是存在著他自認為合理的理由。那麼為了深入理解藥王菩薩的燃身舉動,就需要分析其背後的心理動因。按照這個邏輯,我們需要設想一下藥王菩薩燃身供養的現場。
  •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