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歷史上廢太子的事情也不少見,但大多是因為太子犯錯了。而康熙廢太子就不一樣了。他廢太子,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太子犯錯了,而是被立得太早了,康熙又活得太久了。
太子的媽媽是皇后,是康熙的結髮夫妻赫舍裡氏,當時康熙除鰲拜,她就在後宮裡把所有事情都料理得非常好,康熙對她已經不只是喜歡了,兩個人是共患難的關係。他們的婚事也受到了別人的排擠,越是這樣他們就約齊心。
1647年,赫舍裡氏因為生太子去世了,於是康熙就把所有的愛都轉移到了兒子允礽身上,孩子一歲的那年就被立為太子了,而且是秘密進行的,這完全是出於個人感情。這可苦了太子,從小就被無數雙眼睛盯著。
等長大後,開始有了政敵。後來在廢太子之處,就出現了九子奪嫡,再也沒立過太子,直到自己去世前宣布雍正繼位。
雍正一上位,對那些參與了奪嫡的兄弟都進行了處罰,尤其是八爺黨的,但是對於胤礽卻非常的好,這是為何呢?康熙朝的大阿哥和三阿哥被囚禁到頭、八阿哥和九阿哥則被折磨身隕的,四阿哥和十阿哥也被囚禁到乾隆年才被放出來,而胤礽待遇卻十分的好。
雍正還沒正式上臺,胤礽的次子就被立為郡王,這是雍正年間第一個被封爵的侄輩,他自己的孩子都沒這般待遇,而且胤礽的孩子們也都被收養在宮中。
胤礽去世後,又把他的妻子封為禮親王側妃,讓他的兒子贍養,其餘的妾可以自由選擇住所,並且開支都由朝廷負責。胤礽的葬禮也是按照和碩親王的規格辦的,而且要求禮部的人都穿孝。後來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爵位,使他成為同輩中級別最高的人,當時雍正自己的孩子還都沒有爵位。
這一切到底都是為什麼呢?結合史料來看,一共有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康熙死前的遺詔。根據史料記載,康熙在廢太子和皇長子的時候就說過,胤礽性格和行為不好,暫時關起來,但是一定要保證他豐衣足食,直到他死去。其實,他們兩人確實是囚禁而死的,但如果只是按照康熙的遺詔,雍正完全不用給他如此高的待遇,就算遺詔是真的,但估計也只是次要原因。
其次,胤礽第二次被廢的時候,發生在1712年,就此被囚禁,這時候距離雍正上位,已經過去了十年,就連大臣們都知道,胤礽再也不可能被復立了,時間這麼久,他的政治和黨羽也已經消失了,對於雍正已經沒有了任何威脅,跟其他幾位皇子不同,他們的影響力還是存在的,對於雍正還是有一定的威脅的。雖然算是政敵,但也是兄弟,如果沒有威脅,完全沒必要除掉,留一條出路給他,也算是不辜負康熙的遺詔了。
此外在胤礽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們兩人走得非常的近,曾經雍正也被看作是太子一派的重要一員。就算是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以後,雍正也為他的復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這可能來源於他們小時候的情分,當時赫舍裡氏去世,太子交由康熙撫養。而雍正出生後,他的母親實在沒權利撫養,就交給了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來養。
於是,兩人難免會有些交集,關係肯定也比較親密,可能康熙還受過比自己大四歲哥哥的許多照顧。可能就是因為這種情分,雍正保留了一些兄弟情誼,兩人也算得上有著深厚友誼了。
總的來說,雍正善待胤礽及其後代是真實的故事,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以上三點,要說重要程度,兄弟情誼肯定是比不過權力的,要不是他對雍正完全沒有威脅,雍正就算是再掛念兄弟情誼,也不可能如此這般的善待他,不過雍正也算是很好的完成了康熙的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