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華僑中學:創新讓學生探尋無限可能

2020-12-17 中國僑網

  廣東華僑中學:創新讓學生探尋無限可能

  「你了解殲-5背後的故事嗎?」18日,廣東華僑中學(簡稱「僑中」)校長李子良站在學校工程技術實驗室的飛機模型展櫃前,和學生交流。前不久,該實驗室迎來一組集合了中國空軍所有機型的飛機模型,學生們不僅對其觀摩學習,還綜合運用力學、材料學、設計學等知識,合作設計可以飛行的「飛機」。

  2017年4月,李子良履新僑中,在原有「華菁班」的基礎上,新增「創新人才培養班」,啟動創新人才培養計劃。3年過去,創新成為僑中這所廣州市屬唯一「僑」字號完全中學的又一張新名片。僑中也開啟了普通高中、港澳子弟班和國際課程班「三駕馬車」齊頭並驅辦學新格局,邁向跨越式發展新階段。

  激發每個學生的創新潛能

  「雷射切割機加工的精度較高,用它來切割泡沫,製作紙橋榫接時所用的小構件正合適……」在僑中工程技術實驗室,通用技術科教師吳德芬正在指導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製作紙橋。

  「在僑中,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開發創新潛能,脫穎而出。」李子良說,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除了學業上的進步,僑中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多元思維。

  如今,僑中已為培養創新人才構建了「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特色課程+社團活動+研學課程」五位一體的課程體系,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豐富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志趣選擇,讓學生認識自己、釋放潛能。李子良介紹,僑中重點打造的STEM課程倡導跨學科融合理念,真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在2019屆畢業生梁樂彬身上充分體現。為了解決實驗室開門不夠方便的問題,他研發了一款基於藍牙的新型智能門鎖,在不改變傳統機械門鎖結構的同時,增加多種開鎖方式,降低智能門鎖升級的改造成本和難度,該作品獲得了多項創新大賽的獎項和國家專利。

  校內外雙導師全方位指導

  18日下午,在僑中人工智慧實驗室,教師黃振南正在指導學生進行無人駕駛項目研究。

  去年,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黃振南入職僑中。專業教師的加入,讓僑中創新人才培養更添動力。

  「創新人才培養,需要研究型、專家型、創新型教師隊伍引領。」李子良介紹,僑中不斷引進和培育人才,現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南粵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4人;廣州市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4人;正高級教師2人,正在引進2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過半,達110人。

  優秀的師資團隊展現了強大的加工能力。近年,僑中高考成績大幅提升,呈現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新局面。創新班高優率高達91.4%;中考700分以上學生入讀僑中後高考高優率為88.2%。

  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6月1日下午,僑中組織了面向高中校區全體學生的勞動體驗課程,學生們手持勞動工具,奔赴各個勞動崗位,開展義務勞動。

  「中學要培養的人才,不應只是學業成績優秀,而必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李子良說,僑中要培養的創新拔尖人才,不等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學霸」,只要學生在科技、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技能突出,體現創新能力,都是創新拔尖人才。

  基於這樣的理念,僑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打造開學禮、成人禮、畢業禮、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社團節、班主任文化節等「三禮六節」特色活動,讓學生在學業進步的同時發展特長。

  「如果說,學生在僑中沒有掌握一門體育本領,沒有學會一項藝術特長,那我會覺得很遺憾。」李子良說,希望學子在僑中學習的經歷能讓他們受益終身,為他們「領航」一輩子。

  廣東華僑中學校長李子良:

  人人處處時時皆可冒尖更可創新

  問:您履新僑中已3年,帶領師生實現僑中哪些新的發展?

  李子良:學校的發展進步源自於一代代僑中人的共同努力。在我履新僑中這幾年,學校也有了一些新變化。

  一是高考有了新突破,一步一個臺階不斷進步。2019年高考,高優增長率為36.2%,兩個創新班的高優率分別達到85%和81%,和入口成績對比,有很大的進步和突破。

  二是學生有了更全面的發展。在科技、天文、信息技術、數理化等各級比賽中,過去3年先後有6人次獲得國際級的獎項,107人次獲得國家級的獎項,409人次獲得了省級的獎勵。

  三是校園文化有了更豐富的內涵。來到僑中後,我增設了讀書節。僑中詩會和名作家進校園是讀書節的重頭戲,每年都在學校掀起爭讀書、爭寫作的熱潮;還增設了班主任文化節,讓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更和諧。

  問:近幾年,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成為僑中的又一張亮麗名片。在這方面,僑中積累了哪些經驗?

  李子良:我在廣東實驗中學任職了29年,做了10年副校長,創立並一直負責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管理。2017年,我來到僑中,在原有「華菁班」的基礎上增設「創新人才培養班」。因為我認為,創新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精神和能力,每位學生都應該具備,它能激發無限潛能。

  何謂創新人才?他們應該有3個特質,基礎厚實、勤於實踐、勇於創新。我希望僑中的每位學子都能擁有和展示創新能力,包括科技、藝術、體育等多個方面。

  我也很高興看到,學生們確實有無限可能。最近,高一級創新班學生謝東浩在疫情防控期間研發的《一種校園穿梭防控系統》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獲得受理。學生懂得結合實際嘗試解決問題,這是非常好的。

  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除了構建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我們還非常重視師資培養和高層次人才引進。今年將安排2名正高級教師任教新高一年級。

  問:下一步,僑中還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李子良:去年,僑中成為廣州市屬首間港澳子弟班招生資格學校,增設了港澳子弟班。目前,僑中形成了普通高中、港澳子弟班和國際課程班「三駕馬車」齊頭並驅的辦學新格局,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構築複合型人才涵育框架,助力僑中展翅騰飛。(馬立敏 梁彩勻)

相關焦點

  • 廣州航協攜手廣東華僑中學指導中學生航空職業發展
    廣州航協攜手廣東華僑中學指導中學生航空職業發展為慶祝中國航空事業111周年,結合2021年度空軍招飛工作要求,指導中學生職業發展,推動我省航空教育進校園,9月21日,廣東華僑中學攜手廣州航空運動協會舉行「追夢逐航 心系藍天
  • 廣東華僑中學試點開設「港澳子弟班」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龐澤欣 實習生 張皓琳 通訊員 梁彩勻) 記者近日從廣東華僑中學(下稱華僑中學)獲悉,從今年9月份開始,廣州市教育局將在華僑中學試點設立局屬首個公辦性質的「港澳子弟班」。  今年9月開學,華僑中學將在高一和初一年級各開設一個「港澳子弟班」,招生規模均為30人以內,招生對象僅限於持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港澳學童,適量臺灣學童以及華僑,以及符合上述條件的轉學生。  華僑中學為全日制普通公辦完全中學,收費標準參照廣州市教育局、市財政局政策執行,其中初中學費全免,高中學費1175元/學期。初中學生不提供住宿,高中學生可申請住宿。
  • 廣東華僑中學國際部入學考試須知
    各位尊敬的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廣東華僑中學國際部最近入學考試時間為12月21日(周六),以下是考試具體事項。 如中考後才參加我們7月的入學考試,那麼需要結合國際部入學考試成績+是否達到廣東華僑中學的中考錄取分數線,才能獲取國際部的錄取。
  • 2015年廣東華僑中學特長生招生簡章
    廣東華僑中學  廣東華僑中學(Guangdong Overseas Chinese High School),學校歷史悠久,在海內外有較大的影響。廣東華僑中學是廣東省一級學校,是廣州市內唯一的一所「僑」字中學,隸屬市教育局,市僑辦協助管理。
  • 廣東華僑中學設立市屬首個港澳子弟班試點招生學校
    信息時報訊(記者 龐澤欣 實習生 張皓琳 通訊員 梁彩勻)近日,記者從廣東華僑中學獲悉,從今年9月份開始,廣州市教育局將在廣東華僑中學試點設立局屬首個公辦性質的「港澳子弟班」,為港澳籍適齡學童在廣州市就讀提供多元化且有質量的基礎教育公共服務。
  • 廣東華僑中學2020中考指標計劃錄取分數線
    廣東華僑中學廣州市西關培英中學廣東華僑中學廣州市陳嘉庚紀念中學廣東華僑中學廣州市美華中學廣東華僑中學廣州市第十七中學6042356041235廣東華僑中學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天勝校區廣東華僑中學廣東華僑中學廣州奧林匹克中學612146193243廣東華僑中學廣州市天河中學6001576313258廣東華僑中學
  • 廣東華僑中學2019年中考自主招生39人簡章
    廣東華僑中學2019年中考自主招生39人簡章發布了,報名時間:2019年5月16日8:00-19日17:00。具體詳情如下所示:   2019年廣東華僑中學自主招生簡章   按照《廣州市教育·局關於2019年廣州市普通高中學校試行自主招生的通知》(穗教招考〔2019〕1號)的要求,經批准2019年我校試行自主招生工作簡章如下:   一、招生計劃與範圍   我校2019年自主招生計劃為39人,
  • 廣東華僑中學試點開設「港澳子弟班」 在高一和初一各開設一個班...
    信息時報訊(記者龐澤欣實習生張皓琳通訊員梁彩勻)記者近日從廣東華僑中學(下稱華僑中學)獲悉,從今年9月份開始,廣州市教育局將在華僑中學試點設立局屬首個公辦性質的「港澳子弟班」。今年9月開學,華僑中學將在高一和初一年級各開設一個「港澳子弟班」,招生規模均為30人以內,招生對象僅限於持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港澳學童,適量臺灣學童以及華僑,以及符合上述條件的轉學生。
  • 廣東雲浮市新興縣華僑中學舉行建校三十周年慶祝大會
    新興縣華僑中學舉行建校三十周年慶祝大會 12月12日,(廣東雲浮)新興縣華僑中學校園內,彩旗招展,樂聲飛揚,節日氣氛處處洋溢,一場生動活潑的建校三十周年慶祝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新興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李耀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啟雄,新興縣副縣長梁志蓮,旅港新興同鄉會副理事長、廣東凌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副總裁鄺乃強,新州教育基金會會長曾志華,新興縣教育局相關領導、各中小學校校長、校友代表與1500名在校師生歡聚一堂,共敘昔日校園情懷,共賀30周年華誕。
  • 2019年環球網國際學校招生展:廣東華僑中學國際課程
    招生簡章廣東華僑中學(簡稱「僑中」)創建於1930年,是直屬於廣州市教育局的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是全省唯一以「廣東」冠名的華僑中學,是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和廣州市基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基地。僑中開辦美式高中AP課(Advanced Placement), 採用小班制,雙語教學模式,不僅提供純正美高課程,同時,我們還將國際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中國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成為融匯中西方教育文化精髓,具備新世紀優秀學習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國際化人才。一、招生對象及名額
  • 新高考下的高中課堂 讓學生明白為何要學|何慶輝|中山市華僑中學|...
    日前,廣東華僑中學聯合中山市華僑中學、清遠市華僑中學等「僑」字號中學開展以「聚焦新課堂·助力新高考」為主題的「廣東省華僑中學聯合體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聚焦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新課堂教學研究,研討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與管理。
  • 廣東華僑中學將辦市屬首個辦港澳子弟班,9月1日開學
    近日,記者從廣東華僑中學獲悉,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的精神,從今年9月份開始,廣州市教育局將在廣東華僑中學試點設立市屬首個公辦性質的「港澳子弟班」,為港澳籍適齡學童在廣州市就讀提供多元化且有質量的基礎教育公共服務。
  • 海南華僑中學:打好「僑」牌 促進多方交流合作
    2019年,由教育部、省政府聯合制定的《關於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實施方案》發布,明確提出支持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海南的教育事業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海南華僑中學是海南一所「因僑而生」的中學,辦學歷程處處有著僑胞發揮僑力、匯聚僑智的身影。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這一背景下,我們要進一步搶抓機遇,順勢而為打好「僑」牌,擴大對外交流,積極與國際接軌,力促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 練字煉心 立字立人 三水華僑中學35年堅持開展書法教育
    在三水,提到書法特色教學,不能不講三水華僑中學。自1985年建校以來,三水華僑中學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書法教育成為該校的特色品牌之一。該校學生通過欣賞書法提高審美,通過練習書法磨鍊心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廣東華僑中學2016年小升初校園開放日公告
    廣東華僑中學金沙洲校區廣東華僑中學2016年小升初校園開放日公告  廣東華僑中學(初中部)4月15日9:00—16:00、29、64、104、253、519等公交線路起義路站  金沙洲校區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金沙洲善賢路1號  地鐵:六號線潯峰崗站B出口  公交:12、231快線、276、283、657、790、974等線路潯峰路口廣東華僑中學
  • 廣東華僑中學校長李子良:新高考本質是「揚長」教育
    廣東「新高考」方案公布後,各家高中都逐步展開選科走班的探索。廣東華僑中學校長李子良認為,新高考改革給予了學生在選科擇業上自主選擇權,本質是「揚長」教育、是生涯「規劃」教育,並採取四大措施幫助學生自主選擇。
  • 2019廣州華僑中學中考創新班招生12項問答
    Q1:廣東華僑中學今年的招生範圍有何改變?   A:我校是廣州市教育ju直屬的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是公辦完全中學。今年我校招生批次、招生範圍和政策與去年基本保持不變。   高一級全部在提前批面向全市十一區(含增城、從化)招生,不受招生區域和招生比例的限制。
  • 今天下午,晉江一中、華僑中學迎來首批初三返校學生!
    明天初三年級開始復學了今天下午晉江一中、華僑中學初三學生開始返校整頓宿舍、聽取開學第一課為明天正式上課做好準備1、搬行李、整宿舍聽取開學第一課>下午兩點鐘,在華僑中學校區, 首批近500名住宿生陸續到達學校;由於學生行李較多,家長找來了4輛車,學校志願者們一起幫學生轉運行李到宿舍。
  • 新加坡中學排名榜首的百年名校-華僑中學
    今天,小文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排名榜首的華僑中學! 華僑中學 Hwa Chong Institution 華僑中學由已故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發起,創辦於1919年3月21日,起初是以中文為教語,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新加坡一流的中學,並保留了濃厚的中文背景和傳統文化。
  • 春天的師語最育人:廣東華僑中學政治科名師團隊參與廣州電視課堂錄製
    疫情之下,為響應廣州市「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廣東華僑中學積極行動、迅速召集政治科、藝術科9位強師參與「廣州電視課堂」錄製。這是繼上次派出5位老師參與市、區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錄製後,我校再次為全市線上教育工作貢獻僑中的智慧和力量!今天,讓我們先來領略5位政治教師的錄課風採,聽聽他們的錄課感受吧。看看當中有沒有你們熟悉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