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理論奪冠?呵呵,開什麼玩笑

2021-01-08 騰訊網

一個周末過去,湖人和凱爾特人先後晉級,NBA東部決賽對陣已經出爐,湖人還要等待快船與掘金的勝者。季後賽進行到眼下這一步,也標誌著所謂「魔球」理論迎來了又一個苦澀的賽季——東西部最魔球化的兩支球隊,都已經出局了

NBA已經進入三分時代,這一點自然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建立在「重視三分投射」這個統一的基礎上,不同球隊奉行各自不同的建隊模式與體系哲學,最終呈現出了不同的成效。縱觀近幾個NBA賽季,有兩支球隊的表現最為典型,其中一支You Know Who,另一支則是雄鹿。

1

打魔球的雄鹿退步了

三分時代浪潮初步湧起的時候,雄鹿稱不上先行者。但是近兩個賽季,圍繞著阿德託昆博,這支球隊在布登霍爾澤教練的帶領下打起了比勇士等隊都更加極端的「三分+籃下」的魔球打法。雄鹿的襲框能力自不必說,他們擁有字母哥這種兼具身高臂展和運動能力的「特異型」巨星,不管是快速轉換推進還是較大空間下的突破攻框,威脅都堪稱聯盟頂尖。然後雄鹿還在他身邊配上了NBA最會投三分的中鋒布魯克·洛佩茲,以此兩人為攻防陣眼,雄鹿打造出了非常極端化的球隊體系,也確實在常規賽裡拿出了NBA最高水準的攻防表現。

阿德託昆博因傷缺陣也是雄鹿被淘汰的原因

但是連續兩個賽季的季後賽,雄鹿都沒能走到最後。18-19賽季,他們在東部決賽2-0領先的情況下連輸四場,被最後的冠軍猛龍擋在總決賽門外;本賽季,他們又在東部半決賽1-4輸給賽前不被看好的熱火,比去年還早一輪出局。

當然,今年的雄鹿實際上比去年還弱了一些。上賽季兩位得力幹將布羅格登和米羅蒂奇本賽季都轉投他隊,引進的馬修斯、科沃爾和馬文·威廉士年事已高,季後賽關鍵時刻無法幫球隊扭轉局勢;布登教練的調整也過慢,到了系列賽第四場才拿出字母打無球這種效果斐然的變化,緊接著字母又受傷……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最具核心意義的點。需要強調的地方在於,幾個賽季下來,強調「純粹魔球」路線的球隊都沒能達成預期當中的終極目標——最高成就無非分區決賽。

2

那些所謂打魔球的球隊

說白了,魔球打法的理論核心主要集中在兩點上,一個是「60次中投=40次三分」,另一個就是「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摒棄理論上得分預期最低的中距離投籃,強調場上有多個三分球投射點,然後利用拉扯開的防守陣型演化出「突破襲框——突破分球——再度打開空間」等一系列後續反應。近幾年的總冠軍球隊也都很會投三分——現在的NBA不存在不投三分的球隊。但他們的籃球不會僅限於魔球。

勇士在擁有杜蘭特之後,是一直非常全面的球隊

2015年勇士奪冠,初次打破了「靠三分球拿不了冠軍」的論斷,那個時候勇士有聯盟頂尖的板凳厚度,替補席上坐著大衛·李、巴博薩和「中投王」利文斯頓等人,儘管投三分,但並不是一支純粹「魔球式」的球隊。2016年騎士大翻盤,人們會記住歐文的三分球一劍封喉,但當時那支騎士也不是一支極度依賴三分球的球隊,詹姆斯和歐文都有極強的單打和中投能力,而且他們最後實際上是靠防守完成了對勇士的大翻盤。

17年和18年勇士完成兩連冠,他們同樣不是一支「魔球化」球隊。畢竟有了杜蘭特,就有了關鍵時刻無解的中投得分率。倒是2018年歐文離開之後,騎士隊圍繞詹姆斯打起了體系相對極端化的一星四射,結果那一年總決賽騎士被橫掃……

2019年猛龍奪魁,自打東部決賽開始「範喬丹」和洛瑞都貢獻了出色的三分投射,但不要忘記,猛龍歸根結底還是贏在了豪華的鋒線配置上:總決賽第一場西亞卡姆打爆了格林,小卡除了總決賽中流砥柱一般的發揮之外,還在東部半決賽搶七裡用一個壓哨長兩分絕殺了76人。

3

中距離和單打的回潮

近五個賽季,笑到最後的球隊都有一名至關重要的鋒線核心,而且到了決勝時刻,奠定局勢的不一定是三分球,更可能是單打和中投。這恰好與魔球理論相悖,也指出了魔球打法屢屢碰壁的深層次原因——季後賽與常規賽畢竟是兩種遊戲。到了季後賽,強度驟然提升,所有人豁出命去對抗撲防,劇烈消耗、窒息防守和巨大壓力之下,突破不容易,絕命時刻的遠投手感又不那麼值得信任。

再有就是,季後賽打到最後的焦灼時刻,NBA還是習慣奉行「英雄主義」——簡單跑個交球戰術,保證把球交到頭號或者二號球星手上,由他們來決定比賽。但這又某種程度上跟強調均攤出手權,大家都來投三分的魔球形成了矛盾。

「效率最大化」和「決定性時刻」,魔球打法能夠給前者提供理論支持,但無法顧及到後者。我們當然不能說奉行這一指導思想的球隊失敗了,畢竟他們都在近幾個賽季裡打出了不俗的表現,尤其雄鹿連續兩個賽季佔據常規賽榜首。然而季後賽裡,當大家都很難創造和利用空間的時候,中距離投射的優勢又出來了,因為它是對球場空間依賴性最小的進攻方式,又能讓防守球員進退維谷。

大家都投中投的時候,三分時代轟隆隆地碾過來;而當大家都開始投三分的時候,中距離、側翼單打又成了爭勝的關鍵。這大概就是循環進化吧!

德承

《940體壇風雲》8:00-9:00

《辣椒Sports》 11:00-11:30

足球、排球、網球解說員

相關焦點

  • 魔球理論奪冠?呵呵,開什麼玩笑
    季後賽進行到眼下這一步,也標誌著所謂「魔球」理論迎來了又一個苦澀的賽季——東西部最魔球化的兩支球隊,都已經出局了。NBA已經進入三分時代,這一點自然是所有人的共識。但是建立在「重視三分投射」這個統一的基礎上,不同球隊奉行各自不同的建隊模式與體系哲學,最終呈現出了不同的成效。
  • 魔球理論又為「moneyball」?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魔球理論有著多大的魔力?是什麼讓籃球運動員選擇大量的衝擊籃下和外線三分?是什麼讓火箭從平民球隊一躍成為奪冠熱門?先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魔球理論。一、什麼是魔球理論?憑藉魔球理論,奧克蘭競技隊更是在當時創下了20連勝的輝煌紀錄。二、魔球理論為什麼盛行?講到魔球理論,就一定要講到NBA休斯頓火箭隊經理莫胖,數學分析專家出身的他,講到效率論。
  • 如果讓鄧肯與馬刺來執行魔球理論,能奪冠麼?
    這就是2002-03季的馬刺,只看數據,非常魔球:襲籃多、罰球多、三分多;不讓對手襲籃,不讓對手罰球,不讓對手投三分。結果就是常規賽,他們進攻效率聯盟第七,防守效率聯盟第三。最重要的是:他們那年還奪冠了。歷來常規賽依賴罰球+三分,還能奪冠的球隊,少。
  • 小球時代魔球理論大行其道,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魔球?
    在很多球評文章裡經常會提到一個詞——魔球理論。可能很多球齡比較短的球迷朋友不太明白,這個最近幾年才在籃球圈火起來的新用語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很多球員的功能和表現非常相近,有人可以稱為「魔球理論」的產物,而有人卻會被質疑打法不具效率呢?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說一說這個「魔球」的具體含義。
  • 「魔球理論」的背後,我們對德安東尼的成見,是否太深了?
    究其原因,可能還是要說到德安東尼之前在火箭隊一條道兒走到黑的「魔球理論」!但與此同時,在「魔球理論」的背後,我們對德安東尼的成見,是否太深了呢?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理解為:「火箭隊整體上都是更傾向於『魔球』呢?」這一點,還是值得商榷的。當然,如果這些都只能說是臆想之下的德安東尼與火箭隊的話,那麼,咱們再來說一下另外一個觀點。自從火箭隊開始「魔球理論」之後,即便他們沒有大個子內線,但無論遇到實力多麼強悍的球隊,他們卻都能強行「五五開」。
  • 魔球就是放棄中距離?如PUA一般流行的魔球理論你真的懂嗎
    聯盟中有很多球隊雖不把魔球奉做聖經,但也多多少少受它影響,優化著自己球隊的投籃分布;也有球隊對魔球追捧至極,將它塑做建隊核心理論。那麼,讓這個星球最頂尖的聯盟為之心動的魔球理論到底是什麼?它的起源又因為什麼?又有什麼缺點?球迷對魔球理論有什麼誤解?
  • 莫雷的魔球理論——休斯頓火箭的根基
    我們的目標都是奪冠,我們不想重建,我們要讓球隊每年都有足夠的競爭力。要實現這些目標,你就得留下最優秀的人才。舊部,自古以來都是頗為敏感與無奈的字眼。能讓前任與現任老闆都對自己信任有加,是莫雷的本事。這些本領的基礎,很大程度源於那著名的魔球理論。
  • 火箭的現狀是魔球理論造成的麼 火箭的未來 還會延續魔球理論麼
    從火箭輸掉的這4場比賽中,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無力感,特別是最後兩場比賽,火箭在開局第一分鐘就顯露出毫無鬥志,取勝欲望不強的表現,雖然我們不知道,到底什麼原因導致那麼,火箭出現這樣的情況,以及出現這樣的局面,是魔球理論造成的麼?如果是,魔球理論是不是需要否定,如果不是,那麼火箭的現狀,到底是怎麼造成的?
  • 德安東尼辭職,魔球理論失敗?火箭還有希望嗎
    德安東尼是NBA中少有的宗師級別的教練,並且是一直堅持魔球理論作用在籃球上的教練,火箭的失敗讓他看不到希望。然而什麼是魔球理論?魔球理論的首次提出源自美國財經記者麥可·劉易斯所著《Money Ball》一書。書中以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的小球會奧克蘭運動者隊的經營模式為例,來總結出小球會在沒有資金、吸引不到大牌球員的前提下取得好成績的「生存法則」。
  • 魔球理論的瓶頸、質疑及對投資的借鑑
    魔球理論對商業和投資領域也影響頗深,其倡導的數據分析也早已深入人心,但發展到現今,也遭遇了瓶頸與越來越多的質疑。魔球理論的發揚,連我們作為觀眾都熟知了其策略,競爭對手可想而知,會更為充分地進行研究,結果反而使得被魔球理論否定的中距離發揮了作用。證券市場也往往體現出這樣的特性,在某種策略被廣泛傳播後,這種策略的超額收益也必然收斂,我們反思魔球理論,更應該看到該理論提出時的創新性,只有不斷在主流市場分析框架外有新的延展,這個理論才具有生命力。
  • 一文讀懂莫雷的魔球理論——休斯頓火箭的根基
    我們的目標都是奪冠,我們不想重建,我們要讓球隊每年都有足夠的競爭力。要實現這些目標,你就得留下最優秀的人才。舊部,自古以來都是頗為敏感與無奈的字眼。能讓前任與現任老闆都對自己信任有加,是莫雷的本事。這些本領的基礎,很大程度源於那著名的魔球理論。
  • 火箭陣容或大換血,魔球理論2核心地位也不保
    休斯頓火箭隊有什麼影響呢?其實影響不大,因為這個賽季他們奪冠的概率太小了。雖然,在交易日之前進行大換血,但是結果證明這個試驗是失敗的。死亡五小,一個全新的概念沒能夠兌現實力,反而是漏洞百出,在西部的排名一落千丈,從第4的位置掉到第6。威少到火箭的第一年,或許就是草草結束。不過,今年夏天對於火箭來說可能並不太平,今夏6人離隊?
  • 火箭隊的魔球理論到底能否行得通?
    說到為什麼火箭隊是中國的主隊,那就要提到2002年火箭隊以狀元的身份選下了中國籃球殿堂級的人物,現任中國籃協主席姚明了,從那開始,火箭隊不論是球迷數量還是贊助的數量都受到了中國的紅利,火箭隊打球的風格從姚明退役之後,由於優質的中鋒價格太貴,火箭一直主打後衛,所謂的魔球理論
  • 一敗再敗,魔球理論紙上談兵?
    從取得首勝到三連敗,從紙面上的平分秋色到慢慢變得毫無抵抗力,這支火箭看起來確實有點虛有其表,回歸問題的本源,只能說魔球體系的打法終究只是一種常規賽打法,在季後賽還是吃不開。 雖然沒有沒魔球理論有過深入的研究,但大致還是略懂一二,說一些自己的看法,魔球理論是需要大量的三分出手,而且要保證整體的場均出手次數的,也就是說進攻回合次數越多越好,在兩隻球隊同等命中率的情況下三分次數越多越有優勢。
  • 別了,魔球理論!
    提倡魔球理論,在火箭13年深得兩任老闆青睞2019年7月26日,威斯布魯克(左)與火箭隊總經理莫雷在新聞發布會上合影莫雷,1972年出生,在西北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 別了,魔球理論
    提倡魔球理論,在火箭13年深得兩任老闆青睞而莫雷帶來的所謂「魔球理論(Moneyball)」更是讓一群專業籃球人士一頭霧水: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魔球理論的首次提出源自美國財經記者麥可·劉易斯所著《Money Ball》一書,該書以MLB(美國職業棒球聯盟)中的小球隊奧克蘭運動者隊的經營為例,試圖證明以考察、試訓、交易為基礎的傳統棒球運營理論是不科學的,進而試圖總結出小球隊如何在職業聯盟中同那些財大氣粗的「豪門」相抗衡的方法。
  • 紅隊終於放棄魔球理論,恩比德、諾爾湯普森都是補強目標
    紅隊終於放棄魔球理論了說出真實的想法一起Tel侃籃球籃球理念頑固不化的魔球追捧者除外,因為這種信念球迷的魔球理論已經深入骨髓,短時間是治癒不好的。如果消息屬實,那說明火箭隊還不是無可救藥的地步,對魔球理論並沒有本質上的偏差只是時運不濟,機會不對。照我的認識,紅隊的魔球理論是一個先進的理論稍加改動還是一支王者之師。
  • 魔球理論上限已現,擺爛or交易?未來在何方?
    其實湖人的晉級並沒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魔球理論已經展現了它的上限,未來火箭要怎麼走,是擺爛還是進行交易,休城的未來究竟在哪裡?然而,一直堅持魔球理論的德安東尼和球隊管理層最終還是交易走了卡佩拉,組建了一套沒有中鋒的陣容,而三分成為了他們唯一的生命線。但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湖人在今天命中了19記三分,用火箭最擅長的方式擊敗了火箭。
  • 魔球到頭了嗎?
    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魔球』理論開始棒球界慢慢延伸到整個體育界,走進大眾的視野。大家注意我標註的黑體字,說白了,就是「以小博大」的意思。當然不是否定什麼,因為看事情角度要選好。在我看來,魔球可能是紅隊經理在幾年前做的正確決定。
  • 魔球理論再遭抨擊,莫×的數據體系前景渺茫
    前NBA冠軍、曾在聯盟徵戰18年的老將球員裡克·馬洪近日抨擊了火箭總經理達裡爾·莫×的魔球理論。在總經理達裡爾·莫×的領導下,這支火箭可以說是聯盟中最奇特的一支球隊,因為他們已經讓莫×的「魔球理論」完全應用在球隊的比賽當中,「魔球」是火箭總經理達裡爾·莫×基於數據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戰術體系,也就是利用三分線投籃完全取代中距離投籃,在魔球理論裡中距離也被認為是最低效的得分方式,這也讓火箭在三分線外的出手以及佔比在過去多個賽季都位居聯盟最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