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魔球理論有著多大的魔力?是什麼讓籃球運動員選擇大量的衝擊籃下和外線三分?是什麼讓火箭從平民球隊一躍成為奪冠熱門?先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魔球理論。
一、什麼是魔球理論?
魔球理論最早源於2003年麥可·劉易斯所著《Moneyball》,書中以MLB(美國職業棒球聯盟)中的小球隊奧克蘭競技隊的球隊運營為例,球隊經理比利·賓恩以前是一名球員,退役後做了球隊經理,球隊在2001-2002的MLB比賽中敗給了紐約洋基隊,且球隊辛苦培養的球員也被挖走。新賽季下,球隊經理逐漸意識到,球隊現用的資金是無法用原先的考察、試訓、交易的運營方式來保持球隊競爭力的,在偶然的機會下,他結識了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彼得,他們開始用數學數據分析的理論知識來開創棒球的新理論:
①.絕不高價購買明星球員;
②.選球員更在乎數據上的穩定性,而不單是實訓時的發揮;
③.更關注新球員的培養和發揮老將們的優勢。
憑藉魔球理論,奧克蘭競技隊更是在當時創下了20連勝的輝煌紀錄。
二、魔球理論為什麼盛行?
講到魔球理論,就一定要講到NBA休斯頓火箭隊經理莫胖,數學分析專家出身的他,講到效率論。在長達半年的賽季中(2019.11.04-2020.02.27),火箭場均出手90.9次,其中三分出手就有44.2次,次數為聯盟第一,將近一半的出手都選擇了三分,剩下的一半才是籃下,中距離,以及罰球,其中,中距離區域一大片空白。
(圖片來自於ESPN的數據分析圖)
好處一是出手趨於合理化。莫雷用大量數據統計去建立數學模型,得到的結論就是單從得分上看,60%的籃下命中率=40%的三分命中率,50%的中距離=33%的三分命中率,但中距離50命中率太難了,所以莫雷認為衝擊籃筐和遠投三分才是贏的比賽的關鍵。24連勝+常規賽73勝9負的勇士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雖然三分選擇不是聯盟最多,但勇士同時是15-16賽季扣籃次數最多的球隊。
二是增加球隊資金操作空間。魔球理論始於棒球,莫雷又應用於籃球,任何球隊的資金是有限的,只有贏球,拿到季後賽門票,不斷衝擊總決賽,球迷們才會買你的門票,球隊才能盈利從而持續運營下去。
但是,聯盟裡既有冠軍球隊,也有魚腩球隊、平民球隊。
而09-10賽季的火箭不得不承認球隊只是一支平民球隊,姚明賽季報銷,麥迪被交易,球隊進入三年樂透期。如何運用有限的資金得到更好的球員呢?
①發掘具有潛力的新秀,如運動型前鋒錢德勒·帕森斯、泰倫斯·瓊斯、身高只有175cm但彈跳出眾的控衛克裡斯-克萊蒙斯。莫雷只需花很少的籌碼就可以得到某單一數據較高的球員,試訓只是一部分,莫雷更看重他們在選秀前的大數據表現。如22歲的克萊蒙斯是一名大四生,在NCAA生涯的最後一季,他可以拿下30.1分5.1籃板2.8助攻的場均數據,投籃命中率44.8%;
②爭取有價值的老將球員。戈登符合魔球理論的第三點。玻璃人屬性的戈登在自由市場不被人看好,而莫雷16年夏天用4年5289萬美元鎖定戈登,並在19天夏天以4年7600萬美元提前續約,可謂是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③打造球隊核心哈登。說到哈登,我們會想到哈登的無差別後撤步、歐洲步上籃、造犯規。與其說哈登在適應魔球體系,不如說魔球體系為哈登量身定製的:既然突破和三分是最具效率的手段,當突破還有機會造犯規時,當哈登後撤步手感來臨時,無論是長兩分還是三分,防守人毫無辦法阻止該死的籃球唰過籃網。於是,哈登開始完全放棄中距離,完全魔球化,並交出了連續7個賽季進入季後賽的答卷。
三、魔球理論的弊端
當防守人針對籃下和三分進行針對性防守,上強度,外線緊逼三分,長人堵塞內線不出來,這時候你中距離還是不中距離?
你想中距離,去年火箭還有一手保羅,今年換成威少,威少的中距離常年哐哐哐,命中率並不高,近48場比賽中的三分命中率更是只是24.9%。
如果不中距離,西決G7 27中0的連續三分,也曾徹底打碎那年火箭的總決賽夢
值得一提的是,魔球理論的效率論雖諸多球隊效仿,但許多籃球巨星如科比認為中距離仍是比賽中的一大殺招。中距離總有一天會回來。
你又是怎麼看待魔球理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