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新港吞吐作業照片(肖璐欣 攝)
江天一色,秋雨濛濛。在煙雨朦朧中,黃石新港港口正忙碌有序地進行貨物吞吐工作。寬闊的江面上,一艘艘巨大的貨船正緩緩駛入港口;沿江岸望去,十五個大型泊位一字排開;碼頭上,深藍色的機械臂如鋼鐵巨人般佇立著,揮舞巨臂……9月19日,「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湖北媒體採訪團走進湖北黃石新港港口。
黃石新港核心港區位於黃石棋盤洲,2018年正式開通運營,是長江中遊少有的優良深水港區,可常年滿載通航萬噸級船舶。港區交通四通八達,公鐵水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是長江中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鐵路進港鐵水無縫銜接的多式聯運港口。
目前,多條疏港公路直連幹線公路網,正在建設的棋盤洲長江公路大橋、武漢城市圈外環線、黃鹹高速公路互通直達港區,更有新港鐵路支線連接五九鐵路進入國家鐵路網。黃石新港港口公、鐵、水集疏運網絡初步形成。
黃石新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讓打通長江中遊多式聯運「最後一公裡」成為可能。目前,黃石新港成為諸多貨運從長江中上遊運至長江下遊的最佳中轉站。
「在新港建成以前,上遊貨船在三峽翻壩很耗時,若從成都到上海全程走水路長達20多天。但要是全程走鐵路,耗時雖短但成本很高。而新港建成讓長江中遊鐵、水聯運成為最優選擇:先走鐵路再經新港換成水運,全程耗時短、成本也不高。」 黃石新港貨櫃事業部經理陳海向記者介紹,「不僅是鐵、水聯運,在涵蓋鐵、水、公甚至是航空的長江中遊多式聯運中,黃石新港就是時間與成本的最佳結合點。」
交通區位優勢讓黃石新港在投入使用後成功吸引了諸多貨運商。「2018年新港正式投入運營,從2018年2500標箱到2019年的18000標箱,新港運營數額呈成倍增長的態勢。目前新港已完成二期工程,三期在建中。已經建成15個泊位,實際年吞吐能力可達到4000萬噸和25萬標箱。等到三期竣工後,屆時將有23個泊位,年吞吐能力達6000萬噸和30萬標箱。」陳海介紹,「黃石新港將朝著『億噸大港、百萬標箱』的最終目標不斷發力。」
按照規劃,黃石新港在一、二、 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後,將具備散件雜貨5000萬噸、貨櫃30萬TEU通過能力。目前,集散貨、件雜、貨櫃、危化品裝卸和多式聯運業務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港口已初見雛形。
除了加大基建投入外,黃石新港依託「六位一體」信息系統、港口指揮調度中心建設,通過智能化、無紙化等方式實現了對全港區安全生產、計劃調度、人員車輛、機械設備的一體化管理,並利用5G網絡、專用光纖、車輛GPS、船舶AIS、EDI等先進技術應用, 整合公司各信息系統與船公司、鐵路公司、物流公司、大數據局、電子口岸等企業數據搭建黃石新港大數據平臺和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為公司提供大數據分析服務,同時面向港口生態圈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的全程物流服務。
港口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城市產業建設密切相關。建設保稅中心、整治非法碼頭、開建跨江大橋、大力招商引資……在黃石新港的整體建設布局中,黃石市在政策、資源、要素上持續發力、統籌規劃。屆時,黃石新港將成為黃石城市與產業轉型的突破口,助力黃石建設港城一體,融合發展的大交通格局。在港口興旺基礎上,黃石市也將不斷探索「一城一港一主體」和「港產城一體」的興港模式。
黃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斌認為,城市發展與港口建設始終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係,「港口興則城市興,城市興也能將港口發展帶動得更加興旺發達。」
未來,黃石新港將在黃石「以港興市」戰略指導下,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 色發展」理念,按照「一流港口、一流口岸、一流園區」的標準,將黃石新港建設成中部出海港、產業集聚港、多式聯運港、智慧信息港、生態綠色港「五港合一」的多功能港口,成為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的重要支撐極。
(責編:關喜豔、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