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躲在坑道裡負隅頑抗的日軍?火焰噴射器就是日軍的剋星

2020-12-15 歷史皇太后

如果提起火焰噴射器,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玩過《使命召喚5》的朋友,在太平洋島嶼的關卡中,很多人應該都是使用M-2火焰噴射器燒烤日軍的。畢竟火焰噴射器在戰鬥裡能夠非常容易的將衝到面前的敵人變成冒著火的烤肉,並且輕鬆的清除那些躲在地堡和坑道裡的日軍。那麼在現實裡,美軍的火焰噴射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一、火焰噴射器的歷史

人類使用火焰噴射器的歷史比較悠久,在東西方古代都有使用。歐洲古代有希臘火,中國古代也有猛火油櫃,本質上都是將油料噴射並點燃的東西,放在古代絕對是大規模殺傷武器。不過到了拿破崙時期,這些東西就統統失去了用武之地,畢竟大炮的威力可比火焰噴射器大多了。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戰爭模式的改變導致了火焰噴射器再度迎來了春天,這是因為敵我雙方均開始挖掘塹壕,構築掩體,攻擊這些築壘地域變得十分困難。

而俄國則是最早拿出現代火焰噴射器的國家,1898年俄國工程師基格爾設計了一種單兵火焰噴射器,可以讓士兵在戰鬥中輕鬆清理塹壕。奈何此時俄國軍方對於先進武器的認識落後,沉迷於修築要塞和玩新穎的重機槍,至於火焰噴射器自然就被他們嗤之以鼻。於是俄國軍方就以"設計上不切實際","誰相信這玩意誰就是大傻瓜"的理由,把基辛格和他的火焰噴射器圖紙踢出了大門。

然而俄國人萬萬沒想到,雖然他們看不起火焰噴射器,可是隔壁可怕的德國人卻非常喜歡這種東西。德國人菲勒德在1901年也開發了火焰噴射器,這原本是個較為笨重的東西,目的也不是為了上戰場作戰,更近似於一種玩具。但是德國陸軍卻注意到了這東西的潛力,所以就對菲勒德進行贊助,要求其繼續改造火焰噴射器。最後得到的成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裡,德國陸軍所使用的M.16火焰噴射器。

這種被稱之為M.16火焰噴射器是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使用的殺手鐧,在沒有MP18衝鋒鎗之前全靠這個清掃塹壕了。M.16火焰噴射器首次實戰是在凡爾登戰役中,當時法軍和德軍對峙於凡爾登地區,繁瑣無味的塹壕戰讓雙方只能大眼瞪小眼。然而M.16火焰噴射器的出現卻打破了這種對峙,德軍士兵手持火焰噴射器釋放出了火焰,將塹壕裡的法國士兵都變成了法國烤肉。這一結果震驚了英法兩國,也開始著手研發自己的火焰噴射器,其結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主流軍事強國都開始研發火焰噴射器了。

二、美國的火焰噴射器

美國是火焰噴射器的另一個研發者,儘管他們曾認為火焰噴射器是不人道的武器,並宣稱要槍斃抓到的每一個使用火焰噴射器的德國士兵,但最後美國人還是果斷真香了(就和德國人宣稱霰彈槍不人道一樣,只不過德國人是真的不配備)。當然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早結束,再加上大蕭條的影響,所以美國陸軍長期就沒有研究火焰噴射器。直到德國在西班牙內戰和法國戰役使用了火焰噴射器,美國人才重新開始研製火焰噴射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人完成了他們的M1火焰噴射器,這種火焰噴射器是由兩個獨立的油料罐組成,在兩個燃料箱之間還有一個氫氣罐作為推動劑。通過高壓氣閥推動氫氣,油料就會被氫氣帶動噴射而出,同時電池會驅動噴口上的點火線圈,讓其將燃料點燃成一道可怕的火舌。這道火舌的射程達到20米,基本上可以點燃射線上的所有東西。從某個角度而言,這是美國第一代火焰噴射器了,解決了美國沒有火焰噴射器的尷尬問題。

不過M1火焰噴射器並非沒有問題,首先來說它的重量過於沉重,不利於士兵進行操作。而且它的生產工藝還有很多問題,這導致了在戰鬥中它可能故障頻發——比如說它的點火線圈是電池進行供電,在戰鬥裡可能會突然出現電池失效,或是突然脫落的問題。而且氫氣罐會出現鏽蝕的問題,這就容易造成氫氣罐的壓力喪失,無法將燃料順利噴出。一句話,這種火焰噴射器的效果並不好,在戰場上必須用心去保養才能使用,往往它帶來的麻煩,比敵人帶來的還多。

改進過的M1A1型火焰噴射器也沒好哪去,雖然說它的射程大大增加,並且使用了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凝固汽油,這是一種利用乾燥粉末和汽油混合的產物,對於目標的威脅極大。但問題在於M1A1型火焰噴射器還是使用了氫氣作為推動氣體,氫氣易燃易爆,稍微中彈就容易引發爆炸。而且點火線圈的問題一樣也沒有任何改善,還是在戰場上日常掉鏈子。考慮到太平洋的島嶼上遍布日軍的要塞,美軍需要推出一款更好的火焰噴射器了。

三、M2火焰噴射器

美軍最後的解決方案就是M2火焰噴射器,在1943年6月,美國化學戰部門根據E-3實驗型火焰噴射器進行改良,製造出了新一代的M2火焰噴射器。如果從外表來看的話,M2火焰噴射器和它的兩位前輩M1火焰噴射器與M1A1火焰噴射器毫無區別,都是兩個燃料罐和一個氣罐的組合。不過它使用的燃料罐可比過去安全得多,因為它的氣罐已經不是危險的氫氣,而是換成了更加安全的氮氣了。

之所以要更換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些可惡的日本人已經知道了M1火焰噴射器和M1A1火焰噴射器的氫氣罐易燃易爆的弱點,所以他們往往會優先打擊使用火焰噴射器的士兵,力求將這些士兵變成一團爆炸的火球。但現在使用氮氣做推動劑就不一樣了,氮氣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氣體,就算你用大火去燒也不一定能點燃氮氣。至於燃料罐就更安全了,它得到了氣閥和沙漏狀結構的保護,並不是那麼容易被點燃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戰場的日軍倒了黴,M2火焰噴射器首次實戰是在關島戰役,當時日軍拼死據守島嶼,欲和美軍一起玉碎在島嶼上,並且準備了較多的坑道和工事。但是美軍也是準備充分,不僅準備了大量的地空火力進行壓制,而且還準備了許多M2火焰噴射器,準備將日軍統統燒死在他們自己的坑道裡,以免這些日本人突然衝出來和美軍士兵一起同歸於盡。這也是美軍在塔拉瓦戰役得出的經驗,多多準備火焰噴射器肅清日軍工事。

在實戰裡日軍往往會在坑道裡躲藏,通過預設工事阻擊美軍的行動。就算美軍用手雷和衝鋒鎗粉碎日軍的抵抗,日軍往往也會通過坑道轉移,事後再從坑道裡鑽回來繼續阻擊後續的美軍。而美軍的火焰噴射器這時候就派上了用場,M2火焰噴射器噴出的50米長的火焰會直接衝進坑道裡,將裡面的日軍士兵變成哀嚎的火人。如果加上凝固汽油帶來的粘黏性和高熱火焰,即便日軍僥倖沒有被燒死,坑道也已經無法使用了,因為作為坑道支撐點的木料已經徹底被燒沒了。

結語

事實上,火焰噴射器在太平洋戰場的使用非常廣泛,美軍士兵也不僅僅是用它來焚燒坑道和工事裡的日軍,當日軍開始進行萬歲衝鋒的時候,美軍士兵也會用火焰噴射器對準日軍進行噴射,用火焰將衝鋒的日軍統統變成日本烤肉。通常來說效果非凡,由於日軍一般是密集衝鋒,往往美軍用火焰噴射器噴一下,就能燒到二三十個日本兵。基本上靠著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美軍根本不用擔心日軍來和他們拼刺刀,因為日軍都已經成了燃燒的火炬了。

參考文獻:《Flame on! U.S. Incendiary Weapons, 1918-1945》

相關焦點

  • 1943年美軍高層規定陸戰師必須配備火焰噴射器,因為日軍害怕
    火焰噴射器在二戰中是一種特種武器,但是美軍則把它拿來當作常規武器使用,為什麼?原因有二,一是火焰噴射器被大量裝備了美軍,以至於美軍都把它當作了常規武器;二是美軍用火焰噴射器對付了大量的日軍,以至於後來不用它就攻不下日軍的碉堡。  1943年的太平洋戰場進入反攻階段,美軍軍方的高層發布了一條命令,要求在太平洋作戰的美軍每個陸戰師都得裝備60具火焰噴射器。為什麼美軍高層會特別做出這個要求?原因是和他們的對手日軍的頑固不化有關。
  • 作為火焰噴射器的始作俑者,二戰時德軍還有使用嗎?
    李三萬摘要:火焰噴射器是德國在1901年發明的,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是否還在使用?在戰場效果如何?1980年代,有部經典的法國二戰電影《老槍》,片中德軍士兵就是用火焰噴射器將女主,曾經飾演過希茜公主的奧地利著名女星羅密·施奈德,活活燒死。
  • 硫磺島戰役時,美軍指揮官殺紅了眼:給我灌汽油,用火焰噴射器
    1941年12月7號,日本為了獲得東南亞的戰略資源,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基地,導致3000多名美軍傷亡,太平洋戰爭開始爆發,雖然在戰爭初期,美國的海軍實力遠遠不如日本,但美國的軍工業非常強大,僅僅一年時間就下水了50艘航母和70多艘軍艦,中途島戰役的勝利更是讓美國獲得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到了1945年2月,美國軍隊已經逼近日本本土,而他們前面還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硫磺島
  • 同樣是坑道作戰,日軍守不住硫磺島,為何志願軍在上甘嶺讓範弗裡特...
    說到美軍在太平洋戰役中傷亡率最高的一戰,那就是硫磺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2月19日的這場戰爭,22000日軍到投降時只剩數千人,美軍也付出了傷亡總計28686人的代價,巨大傷亡間接促成了後來美軍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結局。
  • 步兵碰到這些東西:反步兵地雷、火焰噴射器、溫壓彈、白磷彈!
    火焰噴射器火焰噴射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登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常用M-2火焰噴射器對付躲在藏兵洞或碉堡裡的日軍並取得了輝煌戰果,但是對於被打擊的人員來說用火焰噴射器是非常殘忍的手段。因為火焰噴射器噴射出的火焰高達1000攝氏度,在狹小空間被火焰噴射器攻擊就意味著會被活活燒死,死法相當殘忍。
  • 二戰時期日軍最恐懼的武器,中招秒變黑炭
    二戰期間,要說最日軍造成傷害最大的武器莫過於原子彈了,兩顆原子彈直接讓日軍放棄了抵抗。在戰場上另一種武器讓日軍也尤為恐懼——火焰噴射器。
  • 《軍人志》四行倉庫戰鬥驚現燒烤鬼子,《八佰》裡的噴火器可是BUG?
    說起火焰噴射器這種威力恐怖的武器,十個軍迷中估計有九個會想到太平洋戰爭中,美軍使用火焰噴射器攻擊日軍碉堡、坑道和洞穴,將負隅頑抗的日軍燒得鬼哭狼嚎、痛不欲生的場面,以至於這種武器常年佔據「日軍最懼怕武器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 日軍修建連環地堡群,聲稱抗百噸炸彈,一新兵蛋子撒尿時發現破綻
    而早已在硫磺島設下工事的日軍見美軍已經進入圈套,全神貫注的注意著地面戰鬥,便進入坑道,潛入先前建造的連環地堡群。 島上的日軍便利用溶洞的堅固,開始在地下挖起坑道,採用混凝土與天然熔洞相結合,建造起連環地堡群,不僅兩座地堡可以相互連接,而且其堅硬程度可抗百噸炸彈。 除此之外,日軍將陣地大都建成半地下式,既能有效且最大限度的攻擊美軍,還能及時隱蔽自身。
  • 二戰日軍膽大包天,殺了不能殺的人,賠上了17萬日軍性命
    日軍本以為這裡是軍事基地,但是,這裡居住的更多是平民。自認為浪費彈藥的日軍,索性對這裡實行了無差別轟扎。 無力還擊的日軍只能躲在防空洞中,澳軍派兵切斷日軍補給後,便布好了警戒線,在洞外守著。不得不說,澳軍十分熟悉這裡的環境,這樣的戰術將二十萬日軍徹底逼上了絕路。
  • 血戰硫磺島,美軍在優勢兵力和裝備的條件下,為何傷亡數量超過日軍?
    硫磺島戰役——太平洋戰場上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島嶼攻堅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一個月的血戰,最終拿下了硫磺島,但美國大兵也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讓美軍攻打硫磺島付出了比日軍多6000人的巨大傷亡?
  • 二戰美軍火力到底有多強,兩人就能壓制日軍一個班,直言日軍就是自殺
    ▲美軍的火焰噴射器是日軍的噩夢 在美軍優勢火力下,日軍的刺殺戰術完全無用武之地,還沒等衝到美軍面前就被強大的火力消滅殆盡。所以日軍一般都是等到晚上發動突然襲擊,利用黑夜的掩護衝到美軍陣地上,發揮自身白刃戰的優勢。這種戰術一開始令美軍措手不及,為了應對日軍的夜戰突襲,美軍大量裝備衝鋒鎗和手槍,美軍當時裝備的湯姆斯衝鋒鎗射速極快,在近戰中給予日軍巨大殺傷,而著名的M1911手槍使用11.43mm子彈,威力極大,一槍就能放倒一頭成年北美野牛,對付身材矮小的日本士兵就更不在話下了。
  • 坦克害怕火焰噴射器嗎?聽聽軍迷怎麼說
    網友:坦克害怕火焰噴射器嗎?吳宇森導演的《風語者》當中美軍陸戰隊在塞班島戰役就使用噴火器消滅日軍坦克……這不是電影的藝術加工而是確有其事,二戰期間火焰噴射器的作戰任務之一就是消滅對方的坦克。我們都知道火焰噴射器這種縱火武器所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加稠化劑(黃皂粉,含量5%左右),這樣才能有3~5分鐘的充分燃燒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會產生2000度以上的高溫,由於坦克是鋼鐵製造,導熱性很高,使用噴火器噴燒坦克表面不需1分鐘的時間,坦克內部的溫度就會高達幾百度!坦克乘組都會被燒焦、彈藥經受不住高溫也會被引爆!
  • 日軍在硫磺島戰役修建連環地堡群,號稱可以抗百噸炸彈,結果如何
    戰役中日軍負隅頑抗的局面讓美軍吃盡苦頭,無論他們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和裝備都難以改變戰場的局面。然而當會議結束時,一個新兵蛋子大膽地跑到了斯普魯恩斯的前面,聲稱他找到了對付日軍碉堡群的辦法。一時間在場的人都哄堂大笑起來,覺得一個新兵蛋子能有什麼辦法。不過事急從權,斯普魯恩斯還是決定聽他一言。
  • 看一看坑道裡的志願軍前輩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當年志願軍坑道作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坑道作戰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一大法寶,它破壞了美軍戰鬥力中最強的一環:最大水平地把敵我雙方的武器代差抵消了,儘可能地拉回到了「人對人」的戰鬥上。
  • 二戰時期:日軍狙擊戰術,並不特別出色,沒有著名狙擊手
    在所謂二戰十大狙擊手中,沒有日本軍人的紀錄,非常明顯與日軍裝備的槍械有關。 戰場上,日軍步兵跪姿射擊時,能精準地射中400米內的有生目標,是在憑藉步槍上的機械瞄具,不用光學瞄準鏡的前提下,能擊中人體大小的目標,這個槍法已經是非常厲害了,想想平常人在用56式半自動步槍100米臥姿射擊胸靶時,都常會出現脫靶的現象。
  • 日軍碉堡火力兇猛怎麼打?我軍戰將組織神投手,用手榴彈打垮敵人
    那些躲在營房內負隅頑抗的偽軍,一看到營房著火,如果還呆在房子裡的下場就是被活活燒死,無奈之下,這股偽軍為了保命,任憑偽軍頭目怎樣的怒罵,總有偽軍不顧一切的邊往外逃跑,便胡亂放槍,戰士們只要一看到偽軍從營房裡倉皇逃出,立即舉槍瞄準,槍聲過後,偽軍應聲倒地,又讓欲逃跑的偽軍龜縮回去。 張英輝命令戰士們,靜靜滴圍觀,看著這些偽軍還能在烈火下忍受多久。
  • 揭秘:太平洋戰役中最慘烈的戰役,2萬日軍命喪美軍槍口
    慄林將硫磺島建成堅固的要塞,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以兩個機場為主要防禦地帶,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巖洞有機結合,並挖有交通壕相互連接,形成一個龐大、複雜且堅固的防禦體系
  • 電視劇沒演:楚雲飛大戰山本特工隊,火焰噴射器大顯神威,鬼子被燒成...
    山本一木不惹楚雲飛,楚雲飛卻不肯放過山本一木,他在痛打山本一木特工隊的時候亮出了火焰噴射器,把兩個鬼子被燒成了炭,也為趙家峪鄉親報了仇。 《亮劍》小說原著中有而電視劇沒演出來的情節,是山本一木在楚雲飛手下遭到了重創,而不是像電視劇裡那樣基本全身而退——他們至少折損了一半。 其實在山本一木偷襲趙家峪之前,楚雲飛就已經接到了內線情報:「一支行蹤詭秘的日軍小部隊乘坐四輛卡車開進了日軍西集據點,這支日軍小部隊於當天夜裡神不知鬼不覺地失蹤了,而卡車仍留在西集據點。
  • 亮劍沒演的情節:楚雲飛痛打山本,用火焰噴射器為趙家峪鄉親復仇
    山本一木不惹楚雲飛,楚雲飛卻不肯放過山本一木,他在痛打山本一木特工隊的時候亮出了火焰噴射器,把兩個鬼子被燒成了炭,也為趙家峪鄉親報了仇。《亮劍》小說原著中有而電視劇沒演出來的情節,是山本一木在楚雲飛手下遭到了重創,而不是像電視劇裡那樣基本全身而退——他們至少折損了一半。
  • 日軍以殘酷和強悍聞名:為什麼日本兵乖乖的被美軍燒死在洞裡?
    有網友問二戰時期,日軍的殘酷和強悍世界聞名,為何美軍卻說日軍太可憐了? 其實,美軍認為日軍可憐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海軍從1943年開始就已經逐漸控制了制海權,到1944年馬裡亞納大海戰以後,美軍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