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戰爭】塞琉古與託勒密之間的百年爭霸 第一章

2021-02-23 歐羅巴上的公牛

亞歷山大無疑是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徵服者之一,從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4年,短短十年時間,即徵服了從赫勒斯滂海峽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繼阿契美尼德的波斯帝國後,又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從某種意義上他可以被認為是被他所推翻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繼承者)。公元前323年,在計劃遠徵阿拉伯半島前夕,亞歷山大在新都城巴比倫染病去世。因為生前沒有留下繼承者,實際上也不可能有足以服眾的繼承者,這支由他父親腓力二世一手打造的強大軍隊,並非一般人所能駕馭,即使後來強大如安提柯也未能做到。

 

塞薩洛尼基的亞歷山大大帝雕像

赫勒斯滂海峽土耳其語稱恰納卡萊海峽現今為達達尼爾海峽 

亞歷山大屍骨未寒,他的部下們便為了爭奪繼承權幾乎兵戎相見,最終各方達成妥協,由亞歷山大的遺腹子(亞歷山大四世)和他同父異母哥哥腓力三世共享王位。前者是王后羅克珊娜(Roxana)的兒子,具有東方血統;而後者則是腓力二世與前妻所生的長子,因天生愚鈍而被排斥於王位候選人以外。支持羅克珊娜的御前大臣帕迪卡斯成為攝政,在襁褓中的君主成年前替代其處理朝政。

 

亞歷山大四世(希臘語:Aλέξανδρος Aιγός;公元前323年—前309年),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與巴克特利亞公主蘿珊娜所生的兒子,阿吉德王朝最後一任國王。亞歷山大四世在公元前323年八月出生。

帕迪卡斯的權勢引發了其他人的不滿,其中便包括亞歷山大駕崩時,帶領1萬老兵返回馬其頓,正滯留在奇裡乞亞的克拉特魯斯。帕迪卡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曾一度與安提帕特的女兒訂婚,但不久就悔婚,轉而與腓力二世的女兒前伊庇魯斯王后克利奧帕特拉訂婚。安提帕特遂將女兒轉嫁給克拉特魯斯,並與後者結成了一個反對帕迪卡斯的聯盟。不久,埃及的託勒密也加入進來。

 

奇裡乞亞亞美尼亞建築

亞歷山大大帝的去世

亞歷山大臨終前曾要求死後安葬在獲得天啟的錫瓦綠洲,此地位於埃及以西的沙漠中,其時託勒密已獲任埃及總督。帕迪卡斯不願將這筆重要的政治遺產拱手讓給託勒密,遂派阿里達烏斯帶兵護送亞歷山大的靈柩返回馬其頓。途中,早已對帕迪卡斯不滿的阿里達烏斯與託勒密暗中勾結,將靈柩運往埃及,安置在孟菲斯城內的一處神廟中(後被送往亞歷山大裡亞,這座由亞歷山大親手締造的城市,安放在專門為亞歷山大修建的陵墓中)。託勒密此舉意在顯示自己與亞歷山大之間的某種聯繫,卻惹怒了攝政帕迪卡斯,認為這是對自己權威的挑戰。

 

埃及的西部——錫瓦綠洲

當今的馬其頓歐派建築城市

託勒密是馬其頓貴族拉古斯的兒子,他的父親是腓力二世的支持者之一。託勒密從小就被帶到馬其頓的宮廷,加入了國王的侍衛隊。他與同齡的孩子們一起,陪亞歷山大一起接受希臘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的教育。亞歷山大繼位後,託勒密隨同他出徵各地,屢建功勳。亞歷山大死後,他在巴比倫舉行的分封會議上「被任命管理埃及和利比亞以及其他一些與埃及相毗鄰的阿拉伯地區。而之前被亞歷山大任命做這一轄區總督的克裡奧門尼(Cleomenes),則成為託勒密的下屬」(阿里安《亞歷山大遠徵記》)。託勒密的母親阿爾西諾伊曾是腓力二世的情婦後來嫁給拉古斯,後來生下了託勒密。佔據埃及後,託勒密或他手下的學者們刻意傳播託勒密與馬其頓王室之間的聯繫,甚至聲稱阿爾西諾伊嫁給拉古斯時已經懷孕,託勒密是腓力二世的私生子。雖然在當時,私生子的地位不被承認。

 

託勒密原本是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一位將軍,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逝以後,託勒密在巴比倫分封協議中成為埃及總督,隨著馬其頓帝國的分崩離析,託勒密很快在埃及建立自己的勢力。

古巴比倫遺蹟 

公元前322年,帕迪卡斯率領大軍入侵埃及。然而當他進至尼羅河三角洲的門戶佩魯修姆時,卻遭到守軍的頑強抵抗。在下遊的赫利奧波利斯,帕迪卡斯被部下的三名高級軍官塞琉古(夥伴騎兵司令)、培松和安提真尼斯(銀盾軍團司令)合謀刺殺。事後,他們即與託勒密達成和解。塞琉古的父親安條克是腓力二世手下的一名將軍,他的母親叫勞迪絲。和託勒密一樣,塞琉古也是從小就加入帶到馬其頓的宮廷,加入了國王的侍衛隊。不過相比於託勒密,塞琉古的地位最初並不出眾。在帕迪卡斯出徵埃及時,塞琉古被提升為夥伴騎兵司令。在與培松和安提真尼斯的合謀殺死帕迪卡斯後,塞琉古在隨後召開的特裡帕拉迪蘇斯會議上被認命為巴比倫尼亞總督。

 

尼羅河三角洲流域景色

公元前321年,在敘利亞的特裡帕拉迪蘇斯,包括馬其頓王室成員和主要將領在內的眾人召開會議,商定攝政人選和善後事宜。在會上,託勒密極力主張由阿里達烏斯出任攝政,但遭到腓力三世的王后歐律狄刻的堅決反對。歐律狄刻的母親是腓力二世與伊利裡亞公主奧妲塔的女兒庫娜涅,她的父親是被迫退位的前任國王阿明塔斯四世——在腓力二世遇刺後被亞歷山大下令處死。亞歷山大死後,歐律狄刻在母親的安排下嫁給她的叔叔腓力三世。帕迪卡斯派人處死了庫娜涅,但當他打算處死歐律狄刻時卻遭到了士兵們的反對而作罷(馬其頓軍隊的權利很大,甚至可以控制國王的繼立,腓力二世就是在軍隊的支持下取代阿明塔斯四世繼位的)。最終在歐律狄刻的支持下,安提帕特成為攝政,獨眼的安提柯則被授予亞洲諸省軍隊的最高指揮權。託勒密支持的候選人儘管沒能成為攝政,除了得到繼續擁有埃及及其周邊地區統治權的保證外,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還出兵佔領了利比亞海岸的昔蘭尼加諸城,又乘猶太人慶祝傳統節日期間襲擊了耶路撒冷,將大批猶太顯貴帶回到亞歷山大裡亞,他們的聚居地後來逐漸發展為城內的猶太人區。託勒密對朱迪亞地區統治維持了一個多世紀,直到公元前3世紀末。

 

當今的耶路撒冷古城

公元前319年,攝政安提帕特去世,臨終前他沒有將攝政一職留給了他的兒子卡山德,而是交給了另一位老將波利伯孔。卡山德對父親的這一決定極為不滿,遂與託勒密和安提柯聯合,共同起兵反對波利伯孔。繼奪取朱迪亞和腓尼基後,託勒密又控制了西奈半島北面的山谷敘利亞(Coele-Syria)。儘管波利伯孔得到了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斯和攸美尼斯(他曾是亞歷山大身邊的侍從秘書,後來投靠攝政帕迪卡斯,在赫勒斯滂一戰打敗並殺死了克拉特魯斯)的支持。奧林匹亞斯的智謀遠不如她的丈夫和兒子,在輕率的處死了被俘的腓力三世夫婦後,逐漸失去了軍隊的支持。卡山德乘機反攻,將她殺死於色薩利的皮德納。而攸美尼斯亦在公元前316年的加比奈戰役後被安提柯處死。次年,戰敗的波利伯孔逃往伯羅奔尼薩半島,他因在位時頒布了解放希臘城邦並解散各地寡頭政權的法令而得到希臘人的支持,儘管他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卡山德的力量,並為自己贏得聲名和支持者(迪奧多魯斯)。

西奈半島地圖

非洲大陸與西奈半島的夾縫「紅海」

這次戰爭中獲益最大的無疑是安提柯,打敗了攸美尼斯後,他佔據了被後者佔據的地盤,包括從託勒密手中奪取的科勒—敘利亞北部,這為雙方後來兵戎相見埋下了伏筆。安提柯處死了曾幫助他對抗攸美尼斯的米底總督培松,巴比倫尼亞總督的塞琉古逃往埃及,投奔託勒密。包括託勒密、卡山德和利西馬庫斯在內的繼業者們(繼業者是指亞歷山大死後,瓜分了帝國的幾位將軍,他們自認為是亞歷山大事業的繼承者)向安提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將巴比倫尼亞歸還塞琉古,並與他們分享攸美尼斯的土地和財富。安提柯對此置若罔聞,繼續對敘利亞南部、比提尼亞和卡裡亞用兵,並與退守伯羅奔尼薩的波利伯孔結盟。公元前314年,安提柯在提爾向卡山德宣戰,要求後者釋放被其軟禁的國王亞歷山大四世和他的母親羅克珊娜。

 

敘利亞北部古村鎮

戰爭之初,安提柯在小亞細亞方向與卡山德和利西馬庫斯作戰,雙方互有勝負。安提柯外北線活躍的同時,在毛線則採取守勢,派他的兒子德米特裡烏斯帶領一支軍隊在此駐守。公元前312年,託勒密和塞琉古帶兵在加沙打敗了德米特裡烏斯的軍隊,迫使安提柯放棄了在北線的戰鬥。

小亞細亞半島地圖

公元前311年,在託勒密的支持下,塞琉古帶領一支軍隊返回巴比倫尼亞,打敗了安提柯留在當地的駐軍。隨後他又入侵了鄰近地區,打敗了安提柯留在那裡的駐軍。同年,安提柯被迫與卡山德、託勒密和利西馬庫斯籤訂停戰協議,同意在亞歷山大四世成年之前維持現狀。這使他能夠集中兵力轉而進攻已控制了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尼亞和米底亞南部的塞琉古。雙方間的戰爭持續了數年之久,直到公元前308年,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為止。

 

巴比倫尼亞地圖所示

託勒密一世的象軍

公元前310年,託勒密派他的弟弟墨涅拉奧斯接管剛剛佔領不久的賽普勒斯島,又和小亞細亞西南部的羅德島結盟,後者的財政收入絕大部分是依靠往來於小亞細亞和埃及之間貿易的商人所提供。稍後,託勒密又獲得了對島國城市聯盟的保護權,該組織最初是由安提柯和德米特裡烏斯父子所建立,用以牽制卡山德的力量。

塞琉古一世銀幣

賽普勒斯島美景

在與塞琉古達成和解後,安提柯轉而將目標對準卡山德。公元前308年,德米特裡烏斯帶領一支艦隊駛向雅典,驅逐了城內親安提柯的僭主法勒隆的德米特裡烏斯,後者遂逃往埃及。公元前307年,德米特裡烏斯又率艦隊向東攻打賽普勒斯島,擊敗了又墨涅拉奧斯指揮的守軍。託勒密親率艦隊北上增援,不料卻在薩拉米斯海戰中被德米特裡烏斯打敗,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次年,安提柯與德米特裡烏斯帶領一支龐大的軍隊,在艦隊的支持下向埃及進軍。託勒密在陸地上成功的阻擋了安提柯的大軍,而後者的艦隊亦因遭遇風暴而損失慘重,使其海陸並進的計劃破產。接下來的一年裡,託勒密在亞歷山大裡亞重建了一支艦隊,而安提柯父子則將其主要精力用在對提爾和羅德島的進攻。德米特裡烏斯用了一年時間迫使羅德島臣服,隨後又向希臘進軍,並在次年奪取了科林斯地峽。公元前302年,德米特裡烏斯重建了科林斯同盟,並得到許多希臘城邦響應。

這枚是馬其頓王國德米特裡一世為紀念海戰勝利而的發行四德拉克馬銀幣。因此幣面取材很有意義,正面是勝利女神站在戰艦之首吹響聲勝利的號角,背面是揮舞三叉戟向前的海神波塞冬,表示得海神之助而取得勝利。

早在公元前311年,卡山德便謀殺了年僅12歲的亞歷山大四世和他的母親,並一直對外封鎖消息。直到公元前306/305年,亞歷山大四世即將成年前,這一消息才被洩露。早公元前306年,在戰勝託勒密奪取賽普勒斯後的第二年,安提柯父子即在奧倫斯特河畔建立的新都城安提戈尼亞稱王。在此後的的幾個月裡,卡山德、託勒密、利西馬庫斯和塞琉古等人相繼稱王,馬其頓帝國在表面上維持的統一局面自此不復存在。

歡迎喜歡我們公眾號文章的朋友加入官方QQ群進行暢聊,有想要投稿文章的朋友請私聊群主,謝謝合作。群號:789902301

喜歡我們公眾號文章的朋友可以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加入歐羅巴上的公牛官方微信群進行暢聊

相關焦點

  • 外邦王朝——託勒密王朝軍事戰略淺析
    託勒密採取種種方式鼓勵希臘移民。最典型的就是獎勵土地。託勒密為了鼓勵希臘移民,採取政策分配希臘移民土地,士兵用從土地得來的收入維繫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們的後代也大多服兵役,這些「軍事移民」分布埃及各地,通過土地授予,託勒密確保了軍事移民的忠誠,也保證了兵源的充足。有的史學家甚至估計,託勒密王朝在一百年的時間裡從希臘本土吸引了十五萬成年男性公民移民,從敘利亞和小亞細亞吸收了三十萬。
  • 騎兵勇猛、方陣強大,塞琉古為何還被帕提亞「重拳出擊」痛失波斯?
    在塞琉古帝國陷入與託勒密王朝(埃及地區)的衝突與內部危機時,總督安德拉戈拉斯宣布從塞琉古帝國中獨立,且同時有數塊地區從塞琉古帝國中獨立,數年後安德拉戈拉斯被入侵的帕爾尼部首領阿薩息斯(阿爾沙克一世)殺死。
  • 埃赫爭霸:兩大古老王國之間的戰爭,結果卻是兩敗俱傷
    敘利亞與巴勒斯坦地區處在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具有重要的戰地位,自古以來就是戰爭頻發的地方。在埃及的新王國時期,這裡曾爆發了一場長達一個世紀左右的爭霸戰爭——埃赫爭霸。這場戰爭實際上並沒有贏家,它為這兩個古老王國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使埃及與西臺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 希臘史26:馬其頓帝國解體與繼業者戰爭—從群雄割據到三國時代
    在經過敘利亞的時候,埃及總督託勒密出兵奪取了亞歷山大的遺體,並運往埃及,想藉此宣示自己的正統性。佩爾狄卡斯出兵埃及,但是卻戰事不利,試圖渡過尼羅河時數次被託勒密擊敗,他麾下的將領:米底總督培松、銀盾兵統帥安提柯(Antigenes)、騎兵統帥塞琉古(Seleucus)共同密謀,刺殺了佩爾狄卡斯,與託勒密議和。
  • 古希臘與古印度文明的碰撞,塞琉古-孔雀戰爭
    它開始於塞琉古帝國的塞琉古一世(Seleucus I Nicator),試圖奪回被孔雀帝國的旃陀羅笈多·孔雀(Chandragupta Maurya)佔領的馬其頓帝國的印度總督區。 戰爭結束後,雙方達成和解,將印度河流域地區和部分阿富汗地區併入孔雀王朝,旃陀羅笈多獲得了他所尋求的地區的控制權,並在兩個大國之間建立了聯姻關係。
  • 伊拉撒之戰:塞琉古希臘軍隊在猶太區的最後一場大勝
    儘管他們依然難以擊敗成建制的塞琉古帝國軍隊,卻可以依靠羅馬等外部勢力的幫助,在政治上挽回敗局。然而,一旦羅馬不再願意熱心於束縛東方希臘人的手腳,馬卡比起義者的局勢就將變的岌岌可危。在伊拉撒戰役中,他們再次領教了希臘化軍隊的整體性優勢。敘利亞風雲
  • 第2次繼業者戰爭:十八路諸侯共討安提柯,8萬聯軍血戰伊朗高原
    01攸美尼斯千裡逃亡攝政王之爭落下帷幕後,騰出手來的安提柯率軍攻向了敘利亞和腓尼基,埃及總督託勒密視腓尼基為其勢力範圍,對攸美尼斯駐兵於此非常不滿第二次繼業者戰爭終於迎來了高潮,攸美尼斯經過千裡大逃亡,終於聚集起一支龐大的軍隊,他以國王的名義召集波斯總督樸塞斯塔斯、埃蘭總督安提貞尼斯、印度總督歐德摩斯等東方實力派組成了新的東國陣營,卡桑德、安提柯、託勒密、塞琉古、培松自然組成了新西國陣營,兩大陣營在原波斯帝國境內對峙。
  • 第4次繼業者戰爭:攝政王謀害「小天子」,5大諸侯相繼稱王
    在託勒密右翼艦隊還未靠近時,德米特裡左翼就投射出大量的巨石、弩箭,強大的託勒密右翼艦隊很快就全軍覆滅了,中部艦隊的側翼便暴露在了德米特裡的攻擊之下。公元前306年,安提柯正式宣布建立安提貢王國,同時冊封德米特裡一併為王,以敘利亞新修的安提柯城為首都,國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腓尼基等地。這一舉動立刻被其它繼業者爭相效仿,卡桑德宣布自己為馬其頓國王,定都培拉,國土包括馬其頓和希臘。
  • 伯撒迦利亞之戰:塞琉古帝國對猶太馬卡比起義者的壓倒性勝利
    因此,當塞琉古大王安條克三世佔領聖地,耶路撒冷等地的猶太領袖便與之順利的達成協議。猶太人將過去對託勒密埃及的尊奉,直接轉到了敘利亞當局頭上。當安條克三世戰死前線,塞琉古帝國內部發生了一系列宮廷政變。最終,曾經被送去羅馬作為人質的米特拉達梯回國登基。為了表示對傳統塞琉古王權的尊重,改名安條克,成為了歷史上的安條克四世。
  • 地圖的歷史③|亞歷山大港與託勒密:古典製圖學的巔峰
    公元前246年,從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出來的埃及託勒密王朝迎來了第三任統治者——託勒密三世。託勒密三世的雕塑(維基公共)託勒密三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君主,在即位之初,他以通婚的方式吞併了埃及西側的利比亞昔蘭尼加地區,又東徵敘利亞,擊敗了塞琉古帝國,染指地中海的東岸。除了開疆拓土以外,託勒密三世還十分重視文化建設。
  • 希波戰爭——世界文明劃分為東方和西方的分水嶺
    在這些文明中,也曾出現過「帝國」,比如古埃及的圖特摩斯王朝,圖特摩斯三世將帝國版圖南境推至尼羅河第四瀑布,北境推至西亞的敘利亞地區;又比如亞述帝國曾一度滅了古埃及。但總體上來說,這一時期的歐洲和中東的特點是文明中心林立,但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是核心。
  • 俄羅斯真的打贏了敘利亞戰爭,美國真的輸了敘利亞戰爭嗎?
    美國輸了敘利亞戰爭了嗎?俄羅斯贏了敘利亞戰爭了嗎?俄羅斯只是在敘利亞戰爭的第一階段佔據了優勢,但並不能說俄羅斯贏得了敘利亞戰爭的勝利,恐怕連俄羅斯人自己都不認為打贏了敘利亞戰爭。 看看俄羅斯贏得了是什麼樣的敘利亞?
  • 歷史上的大帝國:印度第一帝國(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第一次基本統一了印度次大陸,因此被部分學者冠名為「印度第一帝國」,其極盛時期的版圖達500萬平方公裡,人口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40%。1 建立與極盛公元前321年,旃陀羅笈多·孔雀(月護王)在考底利耶的協助下,攻克了摩揭陀難陀王朝的首都——華氏城,繼承其恆河流域的領土,建立了孔雀王朝。
  • 羅馬2全面戰爭各派系兵種 圖文資料介紹(4)
    帕提亞人得以戰勝試圖打破希臘化世界平衡的塞琉古王朝,奪取對於帕薩瓦(Parthava)地區的控制權,帕提亞人在此過程中崛起,逐漸成為了可以與阿契美尼德王朝相提並論的東方帝國,也成為了少數的可以在權勢和財富方面和羅馬匹敵的國家。   作為部落聯盟,帕提亞以其馬匹,遊牧弓騎兵和重騎兵著稱,帕提亞重騎兵人馬皆披掛獨特的銅或者鐵製鱗甲。
  • 敘利亞因戰爭經濟低迷,那9年戰爭的軍費從何而來?
    近些年來,中東地區一直都飽受戰火摧殘,戰亂頻繁,而位於這一地區的敘利亞,自從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打打停停多年,至今已在槍林彈雨中走過了第9個年頭,現如今的敘利亞似乎已經接近戰爭的尾聲,敘利亞人民似乎就要迎來他們的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