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東徵西討,打敗波斯帝國(可閱讀作者此前發表過的波斯帝國系列)後,徵服世界。使得埃及文明、東方文明(遠至印度北部)與希臘文明得以融合。在人類文明史上,這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這個以希臘文化和語言為主導的文明,稱為「希臘化時期」。此後羅馬崛起,希臘被徵服稱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希臘化時期」的希臘哲學仍然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理論範疇內。在這一時期,希臘哲學家最關心的是什麼是真正的幸福與如何獲得這種幸福。下面介紹四個主要學派。鑑於篇幅有限,本文只介紹「犬儒學派」,後續內容會陸續更新。感興趣的讀者請關注。
有一天蘇格拉底站在街上,注視著一個販賣各種商品的攤子。他說:「這些東西中有太多是我根本不需要的啊!」
這句話是犬儒派哲學最好註解。公元前四百年左右,雅典人安提塞尼斯創立犬儒學派。安提塞尼斯曾受教於蘇格拉底,對蘇格拉底節儉的生活方式感觸頗深。
犬儒學派認為,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福祉的優越上。因此每一個人都可以收穫幸福,一旦獲得這種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而不是將幸福依賴於稍縱即逝的福祉之上。

最著名的犬儒學派人士是安提塞尼斯的弟子戴奧基尼斯。一天,他正坐在木桶旁,悠閒地曬著太陽,亞歷山大大帝來探望他。亞歷山大大帝站在他面前,告訴戴奧基尼斯可以賜予他想要的任何東西。戴奧基尼斯答道:「我希望你閃到旁邊,讓我可以曬到太陽。」戴奧基尼斯證明了他比亞歷山大更快樂,因為他擁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時至今日,「犬儒主義」暗含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的態度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