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們仨》最觸動人心10句話,直戳成年人痛點,讀來淚流滿面

2020-12-23 殺不死與雲雀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楊絳《我們仨》

提起錢鍾書,總離不開他的妻子楊絳先生;提起楊絳,又總是不自覺想到錢鍾書。似乎兩個人的名字註定形影不離。

奇怪的是,似乎人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一本《圍城》,還能念出其中幾句經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但說到楊絳,大家只知道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之一,卻不清楚她有什麼作品。而讀過她的《我們仨》的人,才知道她的字裡行間流淌著一種柔軟平和,樸實靜好。

正如她本人一般,與世無爭,與人不搶,淡泊之中埋藏著一種豁達,平靜之中透露著一種力量。

寫這本書時,楊絳先生已經92歲高齡,女兒和丈夫已相繼離世,她用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溫暖與悲愴、愛與痛的時光。

帶著這樣的背景和情緒,我想在此分享給各位讀者10句其中最走心的話,讀來讓人淚流滿面:

01.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02.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03.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04.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05.老人的眼睛是乾枯的,只會心上流淚。

06.親人去世,家在哪兒?親人去世那一刻,家就不復存在。

07.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08.現在我們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起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09.我覺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著熱淚的眼睛。

10. 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讀書亦是讀人生

從楊絳身上,年輕人可以學到這樣的一種處世哲學:懵懂無知時,心懷正念,以書養心,書讀厚了,人生也就圓潤了。

所以,不管當下你還是否年輕,請撕去那些油膩的浮躁,多讀一些書,多行幾裡路,到最後,人生所有的意義,都會在生活裡獲得。

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楊絳筆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筆觸,記錄下了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其樂融融,相守相助,演繹著世間最為普通的煙火生活。

《我們仨》是一本好書,她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愛,什麼是幸福,她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對失去。

有些事,要早點做;有些書,要儘早讀;否則只會徒增你人生中的遺憾罷了。

這樣一本書,記載了一個幸福家庭的愛,教給我們在婚姻中如何互相包容,教給我們生活雖不易,主要是樂得自在。就是這樣一本書僅32.9元,一頓飯錢都不到,卻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楊絳《我們仨》走心的10句話: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讀來淚流滿面
    ——楊絳《我們仨》提起錢鍾書,總離不開他的妻子楊絳先生;提起楊絳,又總是不自覺想到錢鍾書。似乎兩個人的名字註定形影不離。奇怪的是,似乎人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一本《圍城》,還能念出其中幾句經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但說到楊絳,大家只知道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之一,卻不清楚她有什麼作品。
  • 楊絳很乾淨的4句話,卻能揭露當下人的罪噁心理,直擊人心
    楊絳很乾淨的4句話,卻能揭露當下人的罪噁心理,直擊人心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曾有個年輕讀者給楊絳寫信,抱怨這個社會太浮躁了。回信裡,楊絳先生就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大抵世上所有的羨慕,都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身在其中苦苦煎熬,而得不到永遠在躁動。我們終究會明白每一種人生都有快樂,也躲避不了都有愁苦。而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讀懂自己的內心,承認自己、接納自己,然後找到自己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悅讀|楊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文:木容圖:木容故事簡介《我們仨》記錄了楊絳先生一家人三口六十多年裡相依相守的風風雨雨。散文式一般的去回望來時的路,那些屬於楊絳先生一家的人間煙火氣和對生活的「探險」,那麼真實又溫馨。曾經是最親密最熟悉的人,但他們都已遠去,我們仨最終還是走散了。寫作背景1997年,楊絳先生的女兒錢瑗因病去世,次年,楊絳先生的丈夫錢鍾書逝世。這部作品的最初設想是,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錢瑗寫父母,楊絳先生寫父女倆,錢鍾書先生寫母女倆。
  • 《我們仨》:「萬能」楊絳與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和家的樣子
    他們的女兒錢媛比他倆去世的都早,因為錢媛沒有生兒女,所以這一家三口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楊絳為此有一本書,叫做《我們仨》,在這本書中,楊絳給讀者們展示了她們一家三口最溫暖的生活。書中雖然都是平凡的事情,但是其中的趣味,不禁讓人神馳嚮往。
  • 《人生海海》最深入人心的一句,直戳成年人的痛點,董卿淚流不止
    《人生海海》最辛辣的一句話,戳中成年人痛點有人問「《人生海海》到底有什麼能夠吸引讀者的?」這本書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就沒有了勇氣打開這本書。21世紀的社會突出一個「快」字,人們總是怕落後與周圍的人,這往往讓人感到焦慮不安,在生活的重重壓力之下,有些人甚至患上了抑鬱症,成年人最不容易!而封面這句話是如此的一針見血: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 楊絳《我們仨》: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楊絳《我們仨》1997年3月4日,楊絳送走了女兒錢媛。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先生去世了。從此,"我們仨"走散了,家不成家,只是臨時的客棧罷了。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不要投入地讀第二部,否則你會像我一樣泣不成聲。第二部是夢,卻也是現實,先是失去至親女兒,一年後相伴一生的摯愛也離她而去。
  • 楊絳《我們仨》:不要等到晚年才明白,一生中什麼最重要
    人生不長,生命珍貴,和愛你的人幸福地過完一輩子,才是最重要的。 楊絳先生在92歲高齡的情況下,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回憶自己家庭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和點點滴滴,用回憶和淚水澆灌出《我們仨》,用飽滿深情的愛為往事留下印記。 整部書分成三個部分,包括:我們倆都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 《我們仨》楊絳:扮演好人生的每一個角色,活出女人最完美的樣子
    《我們仨》,是把她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表達了出來。楊絳稱自己是「萬人如海一身藏」。楊絳,靜悄悄地活著,與世無爭,與人無求,袖手書齋,讀書寫字做學問,有一顆她那樣安靜的心,在這個躁動的人世間,卻顯得異常溫潤。楊絳:扮演好人生的每一個角色,活出女人最完美的樣子。
  • 《我們仨》楊絳: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實際上,這段著名評語就出自楊絳之手,她可謂是最懂《圍城》的人。  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  楊絳答,「我也一樣。」
  •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10句人生哲理,年輕人不妨看看
    在92歲高齡下,楊絳先生還提筆著書《我們仨》,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並著手整理丈夫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楊絳曾借用英國詩人蘭德的詩這樣形容自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百歲老人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10句人生哲理,每句都讓人醍醐灌頂
    在92歲高齡下,楊絳先生還提筆著書《我們仨》,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並著手整理丈夫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楊絳曾借用英國詩人蘭德的詩這樣形容自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當錢鍾書遇上楊絳,之後再無分離,只有《我們仨》
    但當我看了楊絳先生的家庭回憶錄《我們仨》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婚姻狀態。何為一見鍾情?什麼是一見鍾情?同樣,為了愛情,大家閨秀楊絳,甘做錢家「灶下婢」,「我做錯事了,把墨水灑了。」「沒關係,我來解決。」「我好像做錯事了,把門弄壞了。」「沒關係,我來解決。」就這樣,直到1998年錢鍾書去世,他們從未分開過,婚姻一直羨煞旁人。
  • 第二次讀《我們仨》,我發現一段幸福的婚姻,都做到了這幾點
    《我們仨》的作者是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這裡所說的我們仨,指的是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還有楊絳先生,這本書也是楊絳先生的家庭回憶錄。楊絳先生的一生可謂坎坷不平,年輕的時候與錢鍾書邂逅,相識相戀,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後來生下女兒錢瑗,生活更加甜蜜,整個家庭都充滿著幸福的味道。
  • 楊絳先生《我們仨》12句經典語錄,讓你讀懂生活的真諦,值得收藏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用很簡單,卻又言簡意賅的沉重語言,回憶了他們一家三口先後離楊絳先生而去,以及一家三口人過著快樂樸素的生活。這本書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樸實無華說出了很多言簡意賅的句子,讓人讀完,好像醒悟了人生一樣。就像楊絳先生所說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楊絳的文字有多「乾淨」?很用心的一段話,透露了現代人的窘態
    「讀楊絳的文字更好像傾聽一名聖人敘述這些煙塵舊事,在寧靜、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中有種非凡的人生追求。」楊絳,1個非常值得稱其為老先生的女人,說起再問文學界的知名度,能夠那樣說:倘若說人世間剩餘了哪些,楊絳的文字便是這其中1個!回望她這一生的著作中,《我們仨》便是1部精粹!
  • 楊絳辭世,世間再無女先生,留下10句發人深省的大實話,句句經典
    譬如錢鍾書和楊絳。曾經我一度被錢鍾書老先生的著作《圍城》所迷惑,後來才發現,原來只有經歷過最甜蜜的愛情和婚姻的人才能寫出最不理想的婚姻。我承認我羨慕了,甚至是嫉妒了,羨慕世間有那麼美好的婚姻,同時嫉妒有著美好愛情的楊絳。才子佳人的一見鍾情,然後水到渠成地步入婚姻的殿堂,於是60多年如一日的甜蜜愛情羨煞旁人。
  • 走好,楊絳先生.人間再無我們仨
    1972年春,楊絳從幹校回京,家中房屋被人佔用,他們夫婦只好搬入單位的一間辦公室去住,楊絳就是在這間陋室裡接著翻譯《堂吉訶德》的。因為譯文擱置多年,讀來好像斷了氣似的,無奈只好從頭再譯。她趴在床前的書桌上工作,一本一本大字典只好攤放在床上,當然這次重譯省力得多了。至1976年秋冬,她終於譯完全書。次年搬入新居後,她又將全書通校一遍,於5月初將譯稿送交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3月該譯本問世。
  • 看楊絳先生《我們仨》:要是我丈夫這樣,病得再重也要爬起來離婚
    隨著年齡的增長,喜歡的東西也會變得不一樣,直到看了楊絳的《我們仨》,楊絳和錢鍾書的一生愛情,沒有轟轟烈烈的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只有平淡的柴米油鹽,卻讓人淚流滿面。當霸道總裁遇到《他們倆》一生的愛情,一億五千萬還不如那一句「不要緊」,愛情是「有我呢」。
  • 楊絳仙逝,享年105歲丨她送給年輕人的12句話,值得一讀再讀!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