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雙牛」史上罕見 一定有哪裡不太對

2021-01-10 騰訊證券

  本文作者為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來源於微信公眾號「郭磊宏觀茶座」,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關注作者更多文章可點擊作者頭像關注。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華爾街見聞立場。投資要點

  第一,「股債雙牛」歷史上並不多見,系統性的只有一次且不可複製。

  第二,這輪股債的衝突類型更少見,對工業品的樂觀預期和對利率的悲觀預期並存。

  第三,從過去十年中國工業品價格和十年期國債經驗關係來看,並存同樣少見。

  第四,高頻數據顯示當前經濟依然處於典型的復甦脈衝狀態,發電還在加速。

  第五,我們可以用煤炭股去解釋一下宏觀面脈衝與股價脈衝之間的關係。

  第六,對宏觀基本面(是否在復甦、復甦強度、復甦能否持續、後面下行幅度多大)的判斷分歧是決定股債投資邏輯存在衝突的一個根源。

  第七,我們傾向於認為兩種邏輯未來都會有修正,股市將在後續脈衝力度觸頂後,而債市的一個更現實的挑戰則是名義經濟增速的回升。正文

  所謂「股債雙牛」歷史上並不多見,系統性的只有一次,但那次背景是流動性疊加寬鬆預期。股市和債市的定價驅動大致是負相關的;從歷史數據看,股債雙牛的情況比較少見,比較典型的基本只有一次,即2015年Q3至2016年Q1。在那一階段,全球風險資產都伴隨大宗商品下行處在泡沫回落的狀態,單獨A股出現了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它與同期債券不斷下行的收益率交相輝映。從理論上來說,那輪股債雙牛成立的一個關鍵背景是分母驅動,即全球繼續寬鬆疊加中國穩增長,流動性和寬鬆預期同時激發股市和債市;同時,對於新一屆政府所帶來的新增長模式的預期(一帶一路和雙創)又在推動風險偏好和槓桿化行為。上面這種情形都具有歷史特殊性,似乎很難複製。

  這輪股債的衝突類型更少見,對工業品的樂觀預期和對利率的悲觀預期並存。如果是其他線索在帶動股市也很正常,但這輪偏偏股市存在的是對工業品價格(鋼鐵、煤炭及其他重要工業原材料)的強勢預期;而債市卻存在對於利率進一步下行的預期。如果我們觀測中國大宗工業品價格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經驗關係,就會發現這種同時並存的情況同樣極少見,在過去十年中僅07Q2-Q3、2011Q3-Q4短暫出現過。

  工業品樂觀背後是我們所說的「經濟復甦脈衝」,但看空利率的一個常見假設是「投資和經濟復甦不可持續」,二者不可同時成立。我們在今年7月前後的時候提出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輪「復甦脈衝」,在當時有爭議但後來證明這一判斷大致正確。目前市場對於工業品的樂觀預期來自於對復甦脈衝的認識在不斷強化。但利率在今年6月之後出現了兩輪下行(6月至8月、9月至今),尤其是後一輪,從我們與投資者的交流來看,目前普遍持有的一個預期是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祭出,投資上行將不可持續,復甦不可持續,經濟將進一步下臺階。

  上面兩種假設存在著明顯衝突,邏輯上來說不可能同時成立。

  高頻數據顯示當前經濟依然處於典型的復甦脈衝狀態,發電還在加速。從10月的高頻數據來看,經濟依然處於比較典型的復甦脈衝之中。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發電耗煤數據為例,其在7月至9月的增速分別為7.1、8.7、9.2、而10月目前數據為10.8,即還在加速過程中。

  從高爐開工率來看,雖然略有下行,但依然在79.2的一個相對高位,而且這一表現似乎還是略超季節性的。

  我們可以用煤炭股在資本市場表現的去理解這一線索。儘管按照一般的理解,煤炭股價是供給側改革在驅動;但從經驗數據來看,煤炭股股價的所有拐點都與發電耗煤增速高度相關。這意味著市場是有效的,基本面決定拐點,供給側改革只是決定彈性。一直在加速的耗煤增速是映射在資本市場的價格反應的主要理由。

  這意味著對宏觀基本面(是否在復甦、復甦強度、復甦能否持續、後面下行幅度多大)的判斷分歧是決定股債投資邏輯存在衝突的一個根源。

  我們傾向於認為兩種邏輯未來都會有修正,但債市修正程度更大一些。在這一部分我們將提供一下我們的判斷。

  第一,確實在復甦。從我們能觀測到的數據來看,一則投資在加快,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等口徑都出現了反彈;二則重要工業部門表現如工程機械產銷量、鋼鐵高爐開工、焦化企業開工、水泥開工、汽車半鋼胎開工近月都在改善;三則流通環節亦有映射,鐵路貨運量和公路客運量近月在明顯改善;四則消費數據在改善;五則主要的景氣指標,如PMI、生意社BCI、衛星SMI也在改善。

  第二,復甦從7月至9月是漸強的,10月部分環節依舊在加強,部分環節趨弱。從10月高頻數據看,發電耗煤似乎還在進一步加速,但高爐開工率數據比9月要稍弱;汽車產銷環節依然高景氣,但脈衝力度也未必會更強。在調控出來後,房地產銷售已經開始趨弱。

  第三,四季度大概率仍處於復甦脈衝中,工業端的負面反應可能始於明年二季度。從目前的地產銷售量來看,11-12月同比將會有顯著下行。因為銀行目前處於調控後的信貸細則落地過程中,明年一季度影響可能會更明顯一些。我們判斷一季度地產需求下行可能會更明顯,壓力將在明年二季度前後滯後傳遞給工業端。

  第四,但這一輪地產調控有一個不同是供給端透支不多,四季度供給端可能會繼續修復,地產投資未必下行。如我們在前期反覆指出的,隨著這輪房地產去庫存的持續,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供地節奏,導致土地供應和新房供給在一二線城市普遍偏低,而這一點也是土地溢價率異常上升的背景之一。政策想要控制住地價和房價,則需要適度修復供給端。所以,四季度地產銷售下行,投資未必會下行。

  第五,明年經濟的特點可能是外需好於今年,基建大體持平,房地產投資低位企穩,但銷售輻射力弱於今年。從歐美經濟正在修復的趨勢增速來看,明年外貿環境可能會略好於今年;同時隨著人民幣的緩慢貶值,中國出口產業也從一輪匯率壓力中部分環節,明年出口貢獻將略高於今年。

  2015-2016年的基建投資大致在17%-18%的速度附近。從基建/財政支出相對比較穩定的彈性來看,如果明年財政預算正常,則維持這一增速問題並不大。實際上,在7月的時候,一種聲音就認為四季度基建將斷崖式下行,而我們的測算顯示只要政策願意,全年保持17%的累計增速問題並不大。「寬財政穩貨幣調結構」的政策導向還在繼續,PPP還在升溫,2017年基建增速在17%附近應該不存在太大問題。

  房地產投資至9月是5.8%,估計年底大約在6-7%。在目前一二線庫存偏低的情況下,這一增速並不存在太大透支。

  房地產銷售的輻射力要明顯弱於今年。今年1-9月銷售額增速高達41%,這顯然是處於大的頂部。房地產的產業鏈影響極為廣泛,除了通過投資影響相關上下遊行業之外,還會通過耐用消費品產業對經濟形成輻射,通過衍生需求影響服務類行業,通過財富效應影響消費,而這一鏈條大概率在2017年弱於2016年。

  所以如果按照平滑預期去推理,則2016年的經濟趨勢增速大約為6.7,2017年大概在6.5-6.6左右。

  第六,股市及商品修正的驅動將來自於下一步脈衝力度的見頂,而債市則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在經濟實際增速回落有限的情況下名義增速的上行。在以上的假設情形下,我們可以理解股市的目前表現,但未來的一個修正驅動將來自於復甦脈衝力度下降的形成。如果經濟如我們的判斷(復甦,但並不是一個中期底部),那麼這輪脈衝力度的頂部在不久之後總歸會見到,屆時相關資產的重估應該會告一段落。

  而對於債市來說,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經濟如我們的判斷,今年四季度經濟實際增速可能基本企穩,名義增速將回升(通脹上一臺階);明年實際增速的有限下行亦未必能夠拖動名義增速的變化方向,那麼,目前應該是處於一個利率的階段性底部附近。

徵集令!騰訊證券官號(qqzixuangu)重金約你來討論:相愛相殺A股何以跑贏樓市?

相關焦點

  • 中長期股債雙牛可以期待
    四、經濟下行壓力巨大,不雙降不行,但由於結構性,周期性因素短期企穩概率依然不大。股市受此雙降影響或結束急劇下跌,但盤整時間不宜低估。  五、短期看天平向債市傾斜。取消存貸比,雙降有利銀行降低資金成本,從而向資產端傳導。配資,理財,打新等資金短期內會選擇觀望或進債市避險。雖有巨量地方債供給,短期債市不悲觀。
  • 大類資產輪動契機隱現 從債強股弱到股債雙牛
    開年以來,滬深300指數期貨上漲逾10%,收復上一季度失地;10年期國債期貨表現也不弱,再創兩年多新高;春節後首日,股債聯袂大漲,更引起投資者對股債雙牛的遐想。分析人士指出,前期股債性價比悄然變化,為資金再配置積累動力;1月融資增速企穩回升,隱含的經濟探底信號,可能充當資產輪動的契機。如今A股寒意漸退,債牛前景未卜,年初以來股債這兩頭「牛」或將一決高下。
  • 6月或現「股債雙牛」
    儘管如此,有機構指出,整體來看,6月份資金面緊張難超預期:一方面,央行提前向市場釋放穩定信號,做好了預期管理;另一方面,後續財政支出亦將部分熨平流動性的波動。6月資金面或比市場預期更寬鬆一些,這將利多A股和債券市場,或將出現「股債雙牛」的局面。 本周近5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投放,讓6月資金面有股「麻辣」的味道。 市場利率居高不下。
  • 民生證券:降準降息還會出現 股債雙牛邏輯未變
    對此,民生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李奇霖表示,貨幣寬鬆從未走遠,寬財政不一定緊貨幣,逆回購不一定意味著降準推遲,貨幣政策並未轉向。陡峭收益率曲線與經濟下行背景不匹配,財政積極而貨幣不積極,進一步推升長端會對私人部門產生巨大的擠出效應,此外,長端利率高位不利於實體經濟去槓桿。因此,央行有充足的動力釋放長期流動性,壓低長端,做平收益率曲線。
  • 又見「兜底式」增持潮,機構直言:下半年或「股債雙牛」
    盯住這個信號:下半年或「股債雙牛」    歷次流動性偏緊的經驗與啟示(中金公司)  自三月底以來,A股市場受金融去槓桿、強化金融監管等導致流動性偏緊的影響輪番下挫,個股受傷慘重,堪稱「股災4.0」。
  • 中金:不必對A股過度悲觀 下半年「股債雙牛」概率更高
    綜合對比,當前的流動性緊縮與2010/2011及2013年的流動性緊縮的核心不同之處在於,之前的流動性緊縮一般發生在有較高通脹預期之下(CPI通脹月同比在2.5%或更高的水平持續幾個月),而這次流動性緊縮則更多是因為金融去槓桿所致,並非針對管理通脹預期(CPI同比在1.5%附近或一下,PPI同比正高位下行)。
  • 央行降息 擁抱股債雙牛
    中債新綜合指數(總值)  中債國債總指數(總值)  中債金融債券總指數(總值)  中債企業債總指數(總值)  數據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 截止日期:5月8日  滙豐晉信基金:量能萎縮顯惜售 良性調整助慢牛  海富通基金:股市中長期上行趨勢未變 關注政策態度  上周,大盤轉入調整。
  • 為什麼最近市場走出了股債雙牛?(國信策略)
    文:燕翔、許茹純、朱成成、金晗 12月以來,資本市場走出了股債雙牛的走勢。股票市場這邊,創業板指在12月單月漲幅超過9%並在12月30日再度創出年內新高,滬深300指數自四季度以來一直延續著上漲勢頭,目前正不斷創年內新高和2015年以來新高。
  • 年底股債雙牛的背後:11月底以來的「資金寬鬆」會如何結束?
    近來,市場走出一波股債雙牛的行情。具體來看,創業板指在12月漲超11%,又在今日剛剛突破前高2915.95點,創2015年7月以來新高。自11月下旬以來,銀行間市場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流動性相對充裕,隔夜資金創下年內低位,疊加社融拐點出現、經濟高點預期充分、地方債或不再提前發行,助力股債雙牛。從11月上旬的存單和銀行間雙緊到目前的相對充裕,市場普遍認同拐點出現來自於「永煤」事件後的央行「維穩」。由此,市場當前的關注點轉向了一件事:本輪資金面寬鬆會在何種情形下回歸常態?
  • 股債雙牛會否重現
    股債雙牛會否再次出現?本欄目邀請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和東北證券大類資產首席研究員李勇就此進行探討。  寬信用格局逐漸形成  中國證券報:1月金融數據超預期,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對此如何解讀?
  • 海通姜超明年展望:股債雙牛 資本市場迎接歷史機會
    如果也能賣2億部,其隱含市值也會價值1萬億美元,如果能有幾十個華為,其市值就會達到中國經濟的總量,其創造的財富將足以增加中國居民的收入、化解債務泡沫的風險,中國經濟也會充滿希望。收縮貨幣打擊投機,減稅降費股債雙牛!為何華為太少?因為貨幣超發!既然華為代表了中國的希望,那麼為什麼華為只有一個?
  • 股債雙牛 基金一季度分紅337億元同比增130%
    2015-4-2 09:16:15來源:新華網作者:方麗 選稿:王昕晨原標題: 股債雙牛 基金一季度分紅337億元同比增130%債市股市雙雙走牛,收穫後的公募基金出手大方,給持有人送來翻倍的紅包。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基金分紅超過3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幅超過130%。
  • 對話|嘉實胡永青債市投資理念和市場深度分析:股債大概率雙牛
    整個行業心中都有一個問題,債牛能走幾年?這個時候外資還在不停買買買,到底能看多久?機會和空間在哪裡?「老虎君」日前專訪了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全回報策略組組長兼信用研究總監胡永青。胡永青是嘉實基金債券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也是嘉實穩固的基金經理,這隻產品是銀河三年期、五年期雙五星評級。
  • 從普林格周期看美國宏觀:目前處在股債雙牛階段
    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則是從微觀出發,選擇有很高增長潛質,或價值被嚴重低估的公司進行主動投資,基本忽略宏觀經濟的影響。許多優質企業,哪怕是周期型的,如果經營有方,一樣可以擺脫周期而成長,其股票會成為穿越牛熊的牛股。
  • 老友記|管清友對話連平:「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帶動股債雙牛」在今年...
    連平:談到人民幣匯率首先要看中國經濟,我覺得當前中國經濟有三趨勢是比較明顯的:一是經濟增長狀況比較良好;二是國際收支是雙順差;三是貨幣政策保持了一個穩健的基調。而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在未來一個時期還會繼續存在,尤其是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零利率政策,量化寬鬆的規模都是創歷史新高的。
  • 管清友對話連平:人民幣升值會帶動今年的「股債雙牛」嗎?
    連平:談到人民幣匯率首先要看中國經濟,我覺得當前中國經濟有三趨勢是比較明顯的:一是經濟增長狀況比較良好;二是國際收支是雙順差;三是貨幣政策保持了一個穩健的基調。而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在未來一個時期還會繼續存在,尤其是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零利率政策,量化寬鬆的規模都是創歷史新高的。
  • 論道股債江湖第一期:股債平衡——後非標時代的補位崛起
    管理人要考慮股債團隊間協作的問題,要有成熟的激勵體制。 殷哲:三四年之前歌斐就在做股債平衡的策略,我們有三種體會: 1. 想要做好股債平衡策略,團隊的核心是要發展投資能力,要具備投股和投債的技能,個人可以有短板,但組織要揚長避短。
  • 助力「股債雙牛」,春節出國...
    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5日至11日期間,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累計漲525個基點,一周漲幅0.75%。而縱觀2019年,從年初到4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6.8518上升至6.7366,小幅升值。
  • 長期寬鬆或迎債股雙牛
    上周四,有消息傳出央媽重啟正回購,引發股市和債市雙雙暴跌的新聞依舊記憶猶新。本周初,市場又傳出央行進行多達1.5萬億元巨量PSL(抵押補充貸款)操作,更有消息顯示,此次操作的利率降至3.1%。
  • 盤前:滬指3000點拉鋸戰 節前望迎股債雙牛行情
    中銀國際證券認為,預計國慶窗口期前,資本市場改革政策有望迎來密集落地期,積極財政政策和轉向穩健略寬鬆的貨幣政策有望減緩經濟下行壓力,受益於政策刺激提振,國慶節前有望迎來一波股債雙牛行情。  機構觀點   國盛證券:當前A股正迎來三大指數同步增配高峰,長遠來看外資入場仍在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