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翔、許茹純、朱成成、金晗
12月以來,資本市場走出了股債雙牛的走勢。股票市場這邊,創業板指在12月單月漲幅超過9%並在12月30日再度創出年內新高,滬深300指數自四季度以來一直延續著上漲勢頭,目前正不斷創年內新高和2015年以來新高。債券市場方面,無風險利率從12月份開始有所回落,特別是短端利率,回落幅度較大,3個月國債國債到期收益率從11月底以來下降已經接近60個BP。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認為核心原因是在目前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國內流動性出現了微調放鬆。
經濟復甦是當前市場交易的核心邏輯,這點毫無疑問。市場之前普遍比較擔心的,是貨幣政策出現收緊,所以不少觀點會將2021年去和2010年比較,2010年年初時候央行提高了存款準備金全面收緊了貨幣政策。因此,雖然2010年經濟依然在快速復甦,但是股票市場在2010上半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
在此前的專題報告中,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認為,目前的經濟復甦形勢與2009年到2010年的那次不太相同,核心的區別在於,2009年的復甦過程中,PPI(對企業盈利影響大,對貨幣政策影響小)與CPI(對企業盈利影響小,對貨幣政策影響大),是幾乎同時起來的,所以到2010年年初的時候,經濟復甦才走到一半,通貨膨脹壓力已經不小了。而本輪復甦中,預計PPI快速回升過程中,CPI沒有太大上行壓力,類似2016年到2017年那次復甦的情況,所以目前沒有太大的通脹壓力迫使貨幣政策去收緊。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不急轉彎」,一定是充分考慮了當前的經濟形勢背景。
更重要的是,過去半年由於非通脹因素導致的利率上行,可能已經出現了拐點。
從5月份以來,國內的無風險利率持續上行,與全球其他國家利率走勢截然不同。疫情衝擊下,經濟疲弱、物價通縮,為什麼會這樣?一種可能是對金融風險進行一定的預防性調節。因此,我們看到5月份以來的利率上行是一個「熊平」過程,短端利率推著長端利率上行,收益率曲線平坦化、期限利差大幅降低。3個月國債利率從底部起來回升幅度已經超過200BP,當前已遠超年初水平,這個預防性調節的幅度應該算是比較充分了。
因此在此前的報告中我們就判斷,後續短端利率實質性向上突破11月21日金融委會議時水平的可能性不大,短端利率大概率會明顯下行。長端利率若要進一步上行更多的會依靠「通脹預期」(收益率曲線的陡峭化),而如前所述,CPI短期內沒有上行動力。
這種情況下,我們在12月上半月判斷未來的流動性可能是一個重大的預期差,即國內流動性情況可能短期內非但不會收緊,反而會比過去幾個月情況更好(參見:《交易復甦——節奏與結構》)。目前來看,這個邏輯現在在兌現,短端利率在快速下行。
綜上所述,目前經濟復甦仍在持續而且還處在初期階段,短端利率下行市場流動性好轉,我們對當前股市依然維持堅定看多的判斷。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不及預期、海外市場大幅波動、歷史經驗不代表未來)
許茹純 SAC執業證書編碼:S0980520080007
朱成成 SAC執業證書編碼:S0980520080010
本文轉載自國信證券2020年12月30日的研究報告《國信證券-一頁問答:為什麼最近市場走出了股債雙牛?》
綠皮書:《美股70年:1948~2018年美國股市行情復盤》(500頁)
本書系統回顧了1948~2018年美國股市的行情表現特徵,分析了行情發生時的歷史背景與經濟基本面情況,並對行情背後的驅動力進行了探討。回顧歷史的目的是為了展望未來,擁有超過200年歷史的美國股票市場,歷經風雨、潮起潮落,穿越了許多的經濟周期,無疑是最好的歷史教科書。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包括《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等大量的一手資料,對1948~2018每一年的美股行情都進行了復盤迴顧,告訴讀者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情,股市為什麼會漲為什麼會跌。本書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縱向以時間為維度,分年份對美國股市行情發展的歷程進行了回顧。第二部分橫向以板塊為維度,對9個行業板塊的基本面和超額收益表現進行了探討。
紅皮書:《追尋價值之路:2000~2017年中國股市行情復盤》。
本書系統回顧了2000~2017年A股的行情走勢,並且在方法上更加注重使用量化的經驗證據去解釋行情變化。筆者嘗試構建一個「四位一體」的分析框架進行復盤,即宏觀經濟、企業盈利、利率水平、資產比價。本書每章內容主要分四部分展開:第一部分大事回顧,對影響資本市場的重點事件進行敘事性描述;第二部分經濟形勢,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及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變化;第三部分行情特徵,剖析並解釋當年股市行情的結構性特徵;第四部分策略專題,是對相關熱點問題的專題性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