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近市場走出了股債雙牛?(國信策略)

2021-01-10 騰訊網

文:燕翔、許茹純、朱成成、金晗

12月以來,資本市場走出了股債雙牛的走勢。股票市場這邊,創業板指在12月單月漲幅超過9%並在12月30日再度創出年內新高,滬深300指數自四季度以來一直延續著上漲勢頭,目前正不斷創年內新高和2015年以來新高。債券市場方面,無風險利率從12月份開始有所回落,特別是短端利率,回落幅度較大,3個月國債國債到期收益率從11月底以來下降已經接近60個BP。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認為核心原因是在目前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國內流動性出現了微調放鬆。

經濟復甦是當前市場交易的核心邏輯,這點毫無疑問。市場之前普遍比較擔心的,是貨幣政策出現收緊,所以不少觀點會將2021年去和2010年比較,2010年年初時候央行提高了存款準備金全面收緊了貨幣政策。因此,雖然2010年經濟依然在快速復甦,但是股票市場在2010上半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

在此前的專題報告中,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認為,目前的經濟復甦形勢與2009年到2010年的那次不太相同,核心的區別在於,2009年的復甦過程中,PPI(對企業盈利影響大,對貨幣政策影響小)與CPI(對企業盈利影響小,對貨幣政策影響大),是幾乎同時起來的,所以到2010年年初的時候,經濟復甦才走到一半,通貨膨脹壓力已經不小了。而本輪復甦中,預計PPI快速回升過程中,CPI沒有太大上行壓力,類似2016年到2017年那次復甦的情況,所以目前沒有太大的通脹壓力迫使貨幣政策去收緊。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不急轉彎」,一定是充分考慮了當前的經濟形勢背景。

更重要的是,過去半年由於非通脹因素導致的利率上行,可能已經出現了拐點。

從5月份以來,國內的無風險利率持續上行,與全球其他國家利率走勢截然不同。疫情衝擊下,經濟疲弱、物價通縮,為什麼會這樣?一種可能是對金融風險進行一定的預防性調節。因此,我們看到5月份以來的利率上行是一個「熊平」過程,短端利率推著長端利率上行,收益率曲線平坦化、期限利差大幅降低。3個月國債利率從底部起來回升幅度已經超過200BP,當前已遠超年初水平,這個預防性調節的幅度應該算是比較充分了。

因此在此前的報告中我們就判斷,後續短端利率實質性向上突破11月21日金融委會議時水平的可能性不大,短端利率大概率會明顯下行。長端利率若要進一步上行更多的會依靠「通脹預期」(收益率曲線的陡峭化),而如前所述,CPI短期內沒有上行動力。

這種情況下,我們在12月上半月判斷未來的流動性可能是一個重大的預期差,即國內流動性情況可能短期內非但不會收緊,反而會比過去幾個月情況更好(參見:《交易復甦——節奏與結構》)。目前來看,這個邏輯現在在兌現,短端利率在快速下行。

綜上所述,目前經濟復甦仍在持續而且還處在初期階段,短端利率下行市場流動性好轉,我們對當前股市依然維持堅定看多的判斷。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不及預期、海外市場大幅波動、歷史經驗不代表未來)

許茹純 SAC執業證書編碼:S0980520080007

朱成成 SAC執業證書編碼:S0980520080010

本文轉載自國信證券2020年12月30日的研究報告《國信證券-一頁問答:為什麼最近市場走出了股債雙牛?》

綠皮書:《美股70年:1948~2018年美國股市行情復盤》(500頁)

本書系統回顧了1948~2018年美國股市的行情表現特徵,分析了行情發生時的歷史背景與經濟基本面情況,並對行情背後的驅動力進行了探討。回顧歷史的目的是為了展望未來,擁有超過200年歷史的美國股票市場,歷經風雨、潮起潮落,穿越了許多的經濟周期,無疑是最好的歷史教科書。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包括《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等大量的一手資料,對1948~2018每一年的美股行情都進行了復盤迴顧,告訴讀者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情,股市為什麼會漲為什麼會跌。本書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縱向以時間為維度,分年份對美國股市行情發展的歷程進行了回顧。第二部分橫向以板塊為維度,對9個行業板塊的基本面和超額收益表現進行了探討。

紅皮書:《追尋價值之路:2000~2017年中國股市行情復盤》。

本書系統回顧了2000~2017年A股的行情走勢,並且在方法上更加注重使用量化的經驗證據去解釋行情變化。筆者嘗試構建一個「四位一體」的分析框架進行復盤,即宏觀經濟、企業盈利、利率水平、資產比價。本書每章內容主要分四部分展開:第一部分大事回顧,對影響資本市場的重點事件進行敘事性描述;第二部分經濟形勢,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及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變化;第三部分行情特徵,剖析並解釋當年股市行情的結構性特徵;第四部分策略專題,是對相關熱點問題的專題性深度研究。

相關焦點

  • 大類資產輪動契機隱現 從債強股弱到股債雙牛
    從債強股弱到股債雙牛早在2018年第三季度,就有一些市場人士開始討論股債相對性價比的問題。一方面,隨著債券牛市深入演繹,債市絕對收益率不斷下滑,關於行情持續性的討論開始發酵;另一方面,隨著A股估值迭創新低,權益市場整體風險溢價升至歷史高位水平,對於股市探底回升的預期逐漸升溫。
  • 年底股債雙牛的背後:11月底以來的「資金寬鬆」會如何結束?
    近來,市場走出一波股債雙牛的行情。具體來看,創業板指在12月漲超11%,又在今日剛剛突破前高2915.95點,創2015年7月以來新高。在這波強勢行情背後,國信證券燕翔團隊認為,核心原因是在目前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國內流動性出現了微調放鬆。中銀證券分析師肖成哲、張鵬也在最新研報中看到,當前資金面整體偏暖,背後核心原因應是維穩信用衝擊,一級融資恢復和政策定調可能構成觀察資金面正常化的信號。
  • 中金:不必對A股過度悲觀 下半年「股債雙牛」概率更高
    中金公司5日發布策略研究認為,自3月底以來,A股市場受金融去槓桿、強化金融監管等導致流動性偏緊的影響明顯下跌。對比歷史上類似的流動性緊縮導致的股市下跌,並結合當前市場環境來分析下半年A股可能的走勢,在當前位置不必對A股過度悲觀。
  • 海通姜超明年展望:股債雙牛 資本市場迎接歷史機會
    但是現在華為的Mate 20也可以賣到800美元左右,開始正式進入蘋果所統治的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如果也能賣2億部,其隱含市值也會價值1萬億美元,如果能有幾十個華為,其市值就會達到中國經濟的總量,其創造的財富將足以增加中國居民的收入、化解債務泡沫的風險,中國經濟也會充滿希望。收縮貨幣打擊投機,減稅降費股債雙牛!為何華為太少?因為貨幣超發!
  • 中長期股債雙牛可以期待
    「降準、降息還會繼續出現,降準可以看一至兩次,降息可以看一次,但可能會配合其他結構化貨幣政策,包括PSL、將地方債納入抵押品框架釋放長期流動性(類似歐洲LTRO)、比SLF、MLF期限更長的LLF。」  針對股市後市走勢,他表示,去槓桿過程中股市短期可能有逢高獲利了結的壓力,但如果中長期看股債雙牛的邏輯沒發生變化。
  •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穩健低波動的股債平衡策略
    相比之下,債券市場,從4月底開始就步入下跌通道,作為利率市場的重要參考指標——十年期國債活躍券的到期收益率如今已經到了3.10%左右的水平,和今年初相比基本持平,債券市場走出了一個相對平緩的「V型」趨勢。
  • 又見「兜底式」增持潮,機構直言:下半年或「股債雙牛」
    盯住這個信號:下半年或「股債雙牛」    歷次流動性偏緊的經驗與啟示(中金公司)  自三月底以來,A股市場受金融去槓桿、強化金融監管等導致流動性偏緊的影響輪番下挫,個股受傷慘重,堪稱「股災4.0」。
  • 對話|嘉實胡永青債市投資理念和市場深度分析:股債大概率雙牛
    整個行業心中都有一個問題,債牛能走幾年?這個時候外資還在不停買買買,到底能看多久?機會和空間在哪裡?「老虎君」日前專訪了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全回報策略組組長兼信用研究總監胡永青。胡永青是嘉實基金債券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也是嘉實穩固的基金經理,這隻產品是銀河三年期、五年期雙五星評級。
  • 新債上市火爆 轉債市場還能牛多久
    摘要 【新債上市火爆 轉債市場還能牛多久】6隻可轉債2020年1月10日上市,4隻開盤漲超20%,其中兩隻漲30%,新債的火爆凸顯轉債市場的強勢。不過,隨著大盤走弱,轉債普遍回撤,中證轉債指數本周收跌。
  • 6月或現「股債雙牛」
    從銀行及市場的視角來看,目前出現資金缺口主要還是和之前金融去槓桿導致非銀機構縮表、委外贖回有關,壓力根源來自利率上行和市場流動性偏緊的大環境。儘管如此,有機構指出,整體來看,6月份資金面緊張難超預期:一方面,央行提前向市場釋放穩定信號,做好了預期管理;另一方面,後續財政支出亦將部分熨平流動性的波動。6月資金面或比市場預期更寬鬆一些,這將利多A股和債券市場,或將出現「股債雙牛」的局面。
  • 股債雙牛 基金一季度分紅337億元同比增130%
    2015-4-2 09:16:15來源:新華網作者:方麗 選稿:王昕晨原標題: 股債雙牛 基金一季度分紅337億元同比增130%債市股市雙雙走牛,收穫後的公募基金出手大方,給持有人送來翻倍的紅包。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基金分紅超過33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幅超過130%。
  • 民生證券:降準降息還會出現 股債雙牛邏輯未變
    對接長久期地方債配置需求,銀行也需要長期流動性。除此之外,去產能、去槓桿途中緩釋金融風險。信用風險會提升金融機構對流動性的需求,以維繫資產負債錯配的期限結構,如果貨幣市場供求關係不能夠實現平衡,那麼非貨幣市場也就無法平衡。李奇霖稱,從這個角度看,降準可以維繫金融市場的穩定,防止經濟因「債務—通貨緊縮」相互作用、相互增強陷入嚴重的蕭條,為經濟轉型爭取時間。
  • 「股債雙牛」史上罕見 一定有哪裡不太對
    投資要點  第一,「股債雙牛」歷史上並不多見,系統性的只有一次且不可複製。  第二,這輪股債的衝突類型更少見,對工業品的樂觀預期和對利率的悲觀預期並存。  第五,我們可以用煤炭股去解釋一下宏觀面脈衝與股價脈衝之間的關係。  第六,對宏觀基本面(是否在復甦、復甦強度、復甦能否持續、後面下行幅度多大)的判斷分歧是決定股債投資邏輯存在衝突的一個根源。
  • 股債雙牛會否重現
    2月15日,市場翹首以盼的1月份金融數據出爐。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雙雙超預期,均創歷史新高,這是否意味著「社融底」的出現?社會融資數據回暖驗證寬信用顯效,後續寬貨幣將如何演繹?股債雙牛會否再次出現?本欄目邀請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黃文濤和東北證券大類資產首席研究員李勇就此進行探討。
  • 央行降息 擁抱股債雙牛
    在經濟弱、政策松的背景下,市場各方以更為理性的態度打造慢牛行情。  中債新綜合指數(總值)  中債國債總指數(總值)  中債金融債券總指數(總值)  中債企業債總指數(總值)  數據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 截止日期:5月8日  滙豐晉信基金:量能萎縮顯惜售 良性調整助慢牛  海富通基金:股市中長期上行趨勢未變 關注政策態度  上周,大盤轉入調整。
  • 論道股債江湖第一期:股債平衡——後非標時代的補位崛起
    過去一年,諾亞也是堅定的走非標轉標之路,選擇了股債混合的債券增強基金或者股債平衡基金來為投資人進行配置替代過往的非標或者信託。股票和債券是資本市場最基本的兩類配置資產,同時股債平衡無論是在成熟市場還是中國國內市場都是經過驗證的長期有效的資產配置策略,諾亞也堅定的認可這樣的資產配置策略方向,努力為投資人尋找到優秀的管理人來管理資產組合。
  • 從普林格周期看美國宏觀:目前處在股債雙牛階段
    本文將從第二種視角,分析美國經濟宏觀面所處階段,以及相應的配置策略。普林格周期:三根曲線和六個象限關於大類資產周期的論述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廣為人知的美林周期。但是在實踐中,美林周期還是有許多的問題,尤其是在「滯漲」到「衰退」的過程中。普林格周期的三曲線和六象限理論,則很好彌補了美林周期的缺陷。
  • 助力「股債雙牛」,春節出國...
    此後雖然人民幣再度面臨貶值壓力,但在年末人民幣再次走出一波升值行情。而在今天(14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雙雙大漲升破6.9關口,為2019年7月以來首次。隨著外資持續的「買買買」,又一隻個股即將被買爆。1月13日,深交所官網披露的信息,截至1月10日,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深股通持有的美的集團股份佔公司總股本27.80%,創歷史新高,進一步逼近28%的「限購線」。此外,華測檢測的外資持股比例也超過26%的「預警線」,達26.19%。
  • 國信策略:為什麼市場如此關注「春季躁動」?春季何時「躁動」?
    原標題:盤點「春季躁動」:行情節奏與板塊輪動(國信策略) 摘要 【國信策略:為什麼市場如此關注「春季躁動」?春季何時「躁動」?】
  • 直播回顧|巧用A股股債混合策略,大成國際帶你提前布局2021!
    疑問:2020年其實除了個別行業的結構牛之外,央媽、監管端、政策端也屢屢放水,市場也在擔憂接下來政策層面可能收緊,對此您怎麼看呢? 估值合理、順周期的價值股可能在2021年上半年佔據主導地位,因為價值股將出現盈利和估值雙修復,行業包括金融、出口產業鏈、服務業、可選消費、製造業投資相關領域。下半年,隨著價值股的盈利修復預期反映充分、成長股的估值收斂到合理水平,大概15-20%的調整幅度,後續具有盈利持續性的成長股將率先重啟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