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匯網違反廣告法遭工商局行政處罰

2021-01-19 東方財富網

  企匯網(835707)收到鄭州市人民政府行政複議決定書。

  該公司於2017年3月13日收到鄭州市人民政府送達的《行政複議決定書》,該《行政複議決定書》維持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對公司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的相關處罰決定。

  而行政處罰決定書的主要內容是企匯網是公司從事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和廣告製作代理髮布的平臺,該公司分別自2014年11月13日、2014年11月26日、2015年10月23日、2014年11月27日始至2016年1月案發,先後免費為北京創新酒業商貿有限公司、北京海源潤澤商貿有限公司、北京歐泰恆達商貿中心、北京眾海鑫源商貿有限公司等四位免費會員在企匯網上發布含有「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務院西山服務局」、「國務院事務管理局」等國家機關名義推銷「專用酒」內容的酒類廣告信息。

  該行為屬當時平臺的自助免費服務,公司並未收取廣告費用。四家涉事企業利用企匯網進行違規信息的發布時間也是在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實施之前,但由於違規行為持續至2016年1月案發之日才停止。

  因此,經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公司屬於提供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發布及商務平臺的市場主體,具有審查商品廣告信息的能力和條件,對其免費會員的信息發布具有決定權,是企匯網免費會員的酒類商品廣告信息發布者,公司在企匯網上為免費會員發布的酒類商品廣告中,假借國家機關的名義,推銷酒類商品,且持續至2016年1月案發之日才停止,構成違反了2015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九條第二項「廣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二)使用或者變相使用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或者形象;」之規定,認定為一般等級違法行為,依法對公司處以罰款肆拾萬圓整的行政處罰。

  企匯網稱,受到上述行政處罰,主要是由於公司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學習認識不到位造成。

  公司在發現自身經營活動涉及上述違法行為後,已及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的相關規定,對經營行為進行了自查自糾,主動消除了可能含有潛在違法違規字眼的廣告信息。同時,又在公司內部大力組織公司員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法律法規,強化合法合規經營意識,著重加強風險把控管理及培訓,增加人工審核的力度和頻次,安排技術人員升級平臺相關的自動審核模塊,從系統和人工流程兩方面入手避免違法違規信息從公司平臺發布。上述行政處罰給公司造成了一定的罰款支出損失,但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並未受到限制,未對公司的持續性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據新三板在線獲悉,企匯網於2016年1月26日掛牌新三板,主營企匯網B2B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營、全案營銷整體解決方案的定製以及提供相關第三方產品增值服務。

(責任編輯:DF350)

相關焦點

  • 國貿遠洋天和疑因違反廣告法被行政處罰
    據了解,廈門東悅地產自2020年5月起通過微信公眾號、房多多平臺、安居客平臺發布視頻,宣稱買到就是賺到,做出升值承諾,宣稱項目周邊有「行政中心站」「3號線浦邊站」「政務服務中心」「雙十實小旁」等交通、教育設施及其他市政條件,未在相應位置標註「建設中」或「規劃中」,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
  • 涉嫌違反廣告法 廣東貝必佳母嬰用品有限公司被處罰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穗越市監處字[2020]62號,當事人廣東貝必佳母嬰用品有限公司在京東商城的網店上銷售佳寶萊孕婦橄欖油時,宣稱該產品為「預防妊娠紋專用護膚品」,涉嫌違反廣告法,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於1月20日對當事人進行立案調查。
  • 國貿遠洋天和疑因違反廣告法被行政處罰 遠洋、廈門國貿為項目公司...
    原標題:國貿遠洋天和疑因違反廣告法被行政處罰 遠洋、廈門國貿為項目公司股東   福建省
  • 交通銀行廣告遭查處 或系銀行違反新廣告法首例
    但新《廣告法》實施後,銀行傳發簡訊廣告可要慎重了。近期,交通銀行因發布一條理財簡訊遭相關部門依法查處。這或許是首例銀行發布理財產品廣告簡訊因違反新廣告法被查處。   事實上,新廣告法的違法重災區不在銀行、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而是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網貸(P2P)平臺推廣產品時,已不能再使用「零風險」、「100%本息保障」等字眼。
  • 蜀粹坊公司訴都市工商局工商行政處罰及成都市政府工商行政複議案
    」,市工商局對本案有管轄權,具有作出行政處罰的行政職權。之後,市工商局根據調查情況,依照行政案件處理程序向蜀粹坊公司送達了《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告知了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處罰內容以及聽證權利,經蜀粹坊公司申請,市工商局依法舉行了聽證會,蜀粹坊公司參加聽證會進行了陳述和申辯,市工商局在其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並依法送達蜀粹坊公司,故市工商局作出的處罰決定符合法定程序。
  • 9月1日新廣告法實施 朋友圈轉發廣告擔法律責任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於昨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廣告法實施20年來首次修訂,堪稱「史上最嚴」的處罰尺度震動了整個廣告圈。商家連夜撤廣告、小編吐血改文案的案例比比皆是。各類極限詞遭禁用逼迫小編使用「好到違反廣告法」代替,對此,市工商局表示,這種說法作為廣告發布,也涉嫌違法。
  • 大麥微針植髮多處宣傳或違反《廣告法》:宣傳失效專利、承諾毛囊...
    該行政處罰書中的其他處罰項,也不乏上述提到的「安全性的斷言」、「說明有效率」等廣告宣傳問題。不過,就從以上問題來看北京大麥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自2018年被行政處罰以來,在網際網路上並未作全面的整改。值得一提的是,這也並不是該醫療美容機構第一次因廣告遭行政處罰。
  • 初次違反新廣告法處罰如何?
    堪稱史上最嚴的新廣告法處罰尺度震動了整個廣告圈,對於使用極限用語的店鋪,一經發現違規將給予扣分並進行罰款,處於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那麼你了解哪些極限詞是廣告法禁止的嗎?新廣告法都對哪些類型的廣告做了嚴格規定?新廣告法對虛假廣告是怎樣定義的?新廣告法對明星代言、未成年人代言又做出了哪些規定?個人在朋友圈發廣告受不受新廣告法制約?更多知識請看詳細解紹!極限用語包括但不限於商品列表頁、商品的標題,副標題,主圖以及詳情頁,商品包裝等,觸犯新廣告法底線,單獨的罰款方面,20萬起步,最高100萬元。
  • 天津亞泰龍熱控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當事人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二條第一款「廣告中涉及專利產品或者專利方法的,應當標明專利號和專利種類。」的規定。執法人員於2020年1月15日向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告知書。當事人未提出陳述申辯及聽證意見。當事人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二條第一款「廣告中涉及專利產品或者專利方法的,應當標明專利號和專利種類。」的規定。
  • 廣東貝必佳母嬰用品涉嫌違反廣告法 被監管部門處罰1000元
    中國網財經4月23日(記者 李靜)近日,廣東貝必佳母嬰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必佳母嬰」)在某電商平臺的店鋪銷售佳寶萊孕婦橄欖油時,宣稱該產品為「預防妊娠紋專用護膚品」,涉嫌違反廣告法,被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1000元處罰。
  • 酷我音樂違反廣告法遭市場監管罰款5萬 被指會員「廣告屏蔽」功能...
    中國網財經1月4日訊 據信用中國(北京)網站消息,近日,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八條第一款之規定被北京市海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款5萬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程序「酷我音樂」會員中心有「免廣告」一欄,點擊出現「廣告屏蔽。
  • 椰樹牌椰汁「從小喝到大」廣告詞不違反廣告法,而網友卻認為……
    這一次被當地工商部門調查,倘若椰樹椰汁最後被工商局定為「虛假宣傳」,將面臨什麼懲罰呢?按照新《廣告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有發布「淫穢、色情」等禁止情形廣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對廣告主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同時,對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廣告費用,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 核力欣健被行政處罰2.16萬元
    原標題:核力欣健被行政處罰2.16萬元   3月9日,新三板
  • 散寒藥茶違法廣告遭吉林處罰 為人福醫藥子公司產品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散寒藥茶違法廣告遭吉林處罰 為人福醫藥子公司產品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2日訊 (記者 張海蛟)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公示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對某電視臺在其所屬的新聞廣播
  • 師大教育宣稱有「絕密押題資料」或違反《廣告法》3000餘條投訴涉...
    遭消費者集中投訴「不退費」、「虛假宣傳」等資料顯示,師大教育成立於2009年, 2010年開始集團化運營,旗下有師德皓大、師學思大等多家教育公司。《廣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含有下列內容:(一)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者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關考試機構或者其工作人員、考試命題人員參與教育、培訓;(三)利用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 對吉林廣播電視臺(原吉林電視臺)行政處罰決定書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6月27日,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官網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本廳依法於2019年6月4日在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2號樓1609室向當事人直接送達了吉市監聽告字[2019]3號《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依法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及享有的權利,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未進行陳述、申辯,也未提出聽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