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留住歷史,更要留住紅色文化的根。」合樂苗族鄉鄉長張學軍認為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除了紀念,更重要的是啟迪大家致敬先烈、懂得感恩。
時代是出題人,如何讓鄉民過上更好的生活?新時代有新命題。脫貧攻堅全國戰鬥正酣,截至去年,合樂苗族鄉4個貧困村已退出,減貧2679人。明年,將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
興復村農產品展示
7月,地裡的烤菸還是綠色,努力生長。一陣風過,成片種植的烤菸如波浪起起伏伏。合樂苗族鄉無龍頭企業,缺乏大項目支撐,卻是傳統烤菸大鄉,規模最大的時候種植面積達萬畝,這裡的烤菸供貨中華捲菸廠、浙江中煙。
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的降低,烤菸減產到3000畝左右。抓優勢還要抓特色,如何破題發展?合樂苗族鄉走出「組合」路線,各村集中力量發展「主打產業」,全鄉形成「合樂品牌」。
勇闖新路才有出路。紅店子村的羅飛獸醫專業畢業,在外務工5年後,毅然回鄉創業。「我求學的路上得到了父老鄉及社會的資助、幫扶,我從小立志要走出大山,改變家庭命運,有能力再返鄉帶領村民發家致富。」2016,羅飛年創立的瀘州市恆飛源牧業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完成年出欄25000頭種豬、商品豬的目標,公司計劃2020年前實現1億元產值。
鄉恆飛源養殖場
今年,村上幫忙爭取,浙川東西協作扶貧項目落地紅店子村,由公司負責按照恆飛源牧業現代養殖模式作前期規劃和後期運行。建成後,將帶領紅店子村建卡貧困戶199戶806人實現人均增收200餘元。同時,紅店子村集體經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分紅,將資金用於生產再發展、貧困資助、教育資助、應急醫療救助等。
紅店子村發展生豬,方元村則從「散打」走向「聚合」,發展折耳根基地300餘畝。「自己種銷售成問題,村集體公司+專業合全程提供作技術指導、銷售對接一條龍服務,村民只管種,穩定增收。」合樂苗族鄉鄉長張學軍表示,貧困戶則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務工、入股分紅等,可實現戶均增收600元,以後還將逐步擴大折耳根的生產規模。
在張學軍的構想裡,紅色旅遊文化和綠色生態旅遊是最佳組合。合樂有來龍山湖風景區,更有民族特色的苗族踩山節等資源。兩者融合發展,遊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緬懷先烈,能引發內心共鳴,弘揚愛國主義。
方元村折耳根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