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正有利於家國百姓的學術研究︱新生代表張皓辰在2019年北京...

2021-01-14 澎湃新聞
做真正有利於家國百姓的學術研究︱新生代表張皓辰在2019年北京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2019-09-07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2019年9月6日,北京大學2019年研究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 會上,國家發展研究院2019級博士生張皓辰作為研究生新生代表發言。 官微為您分享全文,一起聆聽。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國家發展研究院2019級博士生張皓辰,很高興作為新生代表發言。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參加北大的開學典禮了。四年前,我作為北大經濟學院的本科新生,也是在這裡上的開學第一課。

不過,現在和四年前還是有區別的。首先,四年前我坐在臺下,現在在臺上;當然更重要的是心境的改變:四年前我剛剛以北大學生的身份進入校門的時候,只覺得成功已經近在咫尺,經世濟民的抱負分分鐘就能實現。可是今天不一樣了,這次作為新生,我是誠惶誠恐,如履薄冰,感覺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我想從零開始,甚至是從負數開始,再好好吸收這個園子的養分,領會深邃厚重的北大精神。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三個問題: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這好像也是學校保安最常問大家的問題。事實上,整個人類歷史都始終在尋找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那麼,對於在座的我們,在即將開始的研究生生涯中,該如何回答這三個問題呢?

我想,「從哪裡來」是最好回答的。我們從五湖四海而來,帶著全國各高校最優秀學生的光環齊聚於此,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了一份共同的使命和責任。

這時,下一個問題來了:「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不是憑空冥思苦想得來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試錯得來的。我可能和在座的諸位一樣,在本科期間也曾兜兜轉轉,磕磕碰碰,在所謂的專注與廣度之間求得一個艱難的平衡,美其名曰「在自我完善中不斷尋找」。所幸,在北大這塊沃土上,我找到了自己熱愛的研究方向,成為了北大第一批專門從事新結構經濟學研究的博士生中的一員。

在博士期間,我大概還會繼續思考「我是誰」。同時,也會越來越清楚,什麼是「從知道到懂得」,什麼是「又博又專」「愈博愈專」。從淺嘗時的好奇,到專注,到擅長,到熱愛,到創新,這是一個蛻變的過程,我們已經做好了迎接這種蛻變的準備。

還有一個問題:「我到哪裡去?」我想這個問題對我們都很重要,不妨說是「我們到哪裡去?」作為研究生,做研究是我們的天職。「我們」可以是一個學科,一個領域,往小裡說可以是一個研究團隊,往大裡說可以是我們這一代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而每一代人當中必有其先驅和探索者,他們走的是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別人越是不理解,他們就越切實去做,「天下事只在人力作為,到山窮水盡之時,自有路走」。北大始終滋養和培育著這種先驅和探索的精神。

就我個人的學科和方向而言,我想,林毅夫老師就是他們這一代經濟學人當中傑出的先驅和探索者,新結構經濟學就是這個偉大時代的產物。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新的理論來源於新的現象。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奇蹟,留下了無數重要而亟待解釋的現象,這就是我們實現理論創新的大好時機。

我們要想把本土化的優勢充分挖掘出來,就要紮根中國的現實問題,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胸懷,從現實中來,到現實中去,做真正有利於家國百姓的學術研究,以學科振興推動民族復興。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理論的目的在於認識和改造世界。只要是能夠幫助人們更好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理論和思想,就是有價值的,就值得我們為之付出心血去鑽研。這種學術價值,不以學科論高低,不以中西論英雄。

作為有志於學術研究的北大青年,我們想要知道做什麼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就必須了解這個國家,乃至當今世界面臨什麼樣的局面、亟待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每個學科都有這種屬於自己的「時代之問」,而這些問題的答案也絕非輕易所能求得。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趕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代,就更要以捨我其誰之大氣魄、大擔當,腳踏實地,銳意創新,讓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我們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有一段話始終讓我感動和振奮,我分享給大家:

只要民族沒有復興,我們的責任就沒有完成;只要天下還有貧窮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貧窮中;只要天下還有苦難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苦難中;這是我們北大人的胸懷,也是我們北大人的莊嚴承諾!

讓我們以此共勉,珍惜在燕園的每一天,珍惜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我的發言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人物簡介

張皓辰,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15級本科生,國家發展研究院2019級博士生,博士期間計劃從事新結構經濟學的研究。 本科期間曾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等榮譽獎勵。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中心

排版:閆鳳玲

圖片:劉釗

責編:以棲、昭花花、譚詩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張皓辰,再次全面升級,打造2019全新重磅長篇小說!
    導讀:張皓辰,再次全面升級,打造2019全新重磅長篇小說!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果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就不跟大家廢話了。張皓辰,是果果最喜歡的作者之一,也是繼《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你是最好的自己》之後的重磅力作,也是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作品。
  • 90後人氣作家張皓辰:不要去聽別人的建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90後人氣作家張皓辰:不要去聽別人的建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1990年生的張皓辰不僅是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榜首,光版稅收入就高達980萬元人民幣,此外他在微博上還擁有430萬粉絲。大學時期學的是市場營銷的他,如何成功在網路上行銷自己?成名要趁早,張皓辰給網路世代的5個建言。
  • 一貫為王丨北大學霸張皓辰為你講述二南故事
    張皓辰,男,2012年進入石家莊二中南校區就讀。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本科期間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國家獎學金等榮譽獎勵,2018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訪學半年。現在在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曾於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學全校研究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新生代表發言。
  • 2015河北文科狀元張皓辰:好成績來自平常心
    (以下簡稱石市二中)張皓辰的高考成績姍姍來遲:675分。緊隨而來的是一個他曾經想都沒有想過的好消息——他勇奪2015年河北省高考文科最高分。    23日下午,張皓辰和父母正坐車往石家莊趕,記者就和他在電話裡聊了起來,並連線了她的班主任。
  • 90後非典型作家張皓辰:沒有人規定作家應該什麼樣子
    身為90後的暢銷作家,張皓辰新書《後來時間都與你有關》一出版銷量馬上衝破百萬,就連作家韓寒也為他的才華背書。2016年張皓辰以《你是最好的自己》《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及《謝謝自己夠勇敢》三本銷量破百萬的作品,一舉拿下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榜首。
  • 關注︱2019年優秀入職員工:第二化肥廠王璇
    關注︱2019年優秀入職員工:第二化肥廠王璇 2020-09-21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鄔大光:做一位學術研究的「得道真人」
    雖然如此,培養自己的學生成為大家,卻是我一直在做的。過去十餘年,每個學期我在給研究生上第一次課的時候,都會給同學們播放一個紀實片《大家 陳寅恪》。在我眼裡,陳寅恪是真正的大家,每次播放完了,我都會組織同學們討論,課後還要求他們寫觀後感,其目的就是要讓同學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大家。
  • 「中國文學研究新動向」學術研討會在濟南舉辦
    (「中國文學研究新動向」學術研討會參會人員合影)2020年12月4日-6日,由山東大學文學院、山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文學研究新動向」學術研討會在濟南舜耕山莊舉行。山東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張帥致歡迎辭,他對嘉賓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介紹了山東大學隆重聘請龔鵬程先生的戰略意義,山東大學專門成立中國文學研究中心,請龔先生擔任中心主任,並配備了12位青年教師擔任中心研究員,這有利於龔先生更好的開展教育和研究工作。
  • 重慶理工大學校長寄語2020級新生(全文)!
    典禮上,杜惠平校長做了重要講話,他代表全校師生對2020級全體新生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杜校長在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講話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杜校長從學校近80年的奮鬥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談到了「自強不息,求實創新」的重理工精神,並寄語所有新同學。
  • 清華公管舉行2019級MPA新生獎學金、勵學金頒獎儀式
    2020年11月12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9級MPA新生獎學金、勵學金頒獎儀式採用「線下」+「線上」融合的方式在學院一層報告廳圓滿舉行。此次頒獎儀式由公管學院副院長王亞華教授主持。經過學院MPA新生獎勵學金評審委員會的嚴格評審,共授予54名同學獲得2019級MPA新生獎學金、勵學金,其中43名同學獲得MPA新生獎學金,11名同學獲得MPA新生勵學金。學院在2020年疫情期間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堅持按照承諾將百萬餘元獎勵學金足額發放給獲獎同學,體現了對 MPA同學的重視與關愛。
  • 抗日戰爭研究︱王笛:文字表達與學術寫作
    但可惜的是,有相當數量論文的文字並不合格,以至於不少學術雜誌的編輯對此叫苦不迭。我也長期擔任過學術雜誌的主編,對文字存在問題的論文也是深有感觸。所以非常高興接受《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的邀請,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討論,對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每一個做研究的人,都會面臨怎樣把文字梳理清楚的問題。
  • 又來5000餘新生!南開大學2020級碩博研究生前來報到!
    「我特別喜歡南開的氛圍,曾連續兩年參加文學院舉辦的『漢藏語研究方法暑期工作坊』,了解到南開研究少數民族的歷史比較悠久。我覺得很幸運,未來我會學好專業知識,多做田野調查,幫助老師完成課題研究,繼續深造我喜歡的語言學。」達珍拉姆說。在商學院迎新點前,來自四川省自貢市的範斯諾一個人完成了報到。個子嬌小的她十分開朗。
  • 張建國︱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本次展覽以「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主流藝術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鑑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 2020中國公益年會︱劉旻昊:教育+科技是人人可參與的公益
    另一方面,研究型大學以學術成果轉化為中心,彰顯科研的對社會的公益性。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西湖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做的科研。2019年,人類足跡終於到達地球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卻發現了微塑料的痕跡,人類的生活已經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化學工程學院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2020年9月1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化工學院」)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在雁棲湖校區國際會議中心一樓報告廳隆重舉行,化工學院332名新生薈萃雁棲湖,開啟科研學術新徵程。二是將遠大理想和埋頭苦幹相結合,在校期間努力學習基礎知識,不要好高騖遠,圍繞「一點」做深層次研究才能取得高質量的成果。三是博採眾長,充分發揮溝通與交流的功能,多和不同學科的老師同學討論學習,保持廣闊的知識面,為自己注入新鮮血液。
  • 2019年國內學界海外中國學(漢學)研究綜述
    在代表專著上,美國學者魏斐德的《中華帝國的衰落》(The Fall of Imperial China)2019年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推出了新中譯本。[27]  2019年9月,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學》編輯部和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在上海舉辦了「新世紀以來海外中國史研究的趨勢與動態」學術研討會。
  • 北京中醫醫院婦科舉辦「燕京中醫婦科學術傳承代表人物」學術菁華...
    8月21日,北京中醫醫院婦科與北京婦產學會京津冀中醫婦科分會聯合在線舉辦「燕京婦科學術傳承代表人物」學術菁華研討班。燕京流派婦科名家長期致力於梳理婦科傳承脈絡,交流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促進了京津冀中醫婦科學術發展。
  • 盛世重器 才湧中華——2019「外研社·國才杯」大學生英語挑戰賽...
    12月13日,2019「外研社·國才杯」大學生英語挑戰賽(Uchallenge)於北京落幕。從全國遴選出的近400位風華少年分別於演講、寫作、閱讀三大舞臺盡顯英姿,言展靈思、志棲筆端、智慧鏗鏘,彰當代大學生之氣度風範,也讓這場歷久彌新的賽事更為氣象壯闊,意義深遠。
  • 警惕科研「快餐化」反噬創新能力,遏制學術研究「快餐化」傾向
    學術研究「快餐化」,恰恰動搖久久為功的科學家精神,「蠶食」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基礎。反映在科研成果上,「快餐化」傾向易導致、加劇三方面的不平衡:第一,數量規模與成果質量不平衡。以自然科學領域發表論文情況為例,據統計,2016年至2018年我國研究人員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位列世界第一,論文所佔世界份額位居第一。
  • 浙商大導師團宅家指導學術研究的正確姿勢
    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戰「疫」當前,宅在家也是為國做貢獻!怎麼宅?文獻不斷,學術不停!究竟如何在家實現學術不斷線、科研不放鬆?浙江工商大學研究生院動員各學院和導師,根據專業特點,用好網絡資源,為研究生假期的學習和研究提供線上支持和指導。速速領取這份硬核攻略,讓師生不斷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