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辰,男,2012年進入石家莊二中南校區就讀。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本科期間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國家獎學金等榮譽獎勵,2018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訪學半年。現在在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曾於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學全校研究生開學典禮上作為新生代表發言。
從2015年畢業到現在,我已經離開石家莊二中整整五年的時間了,但是在二中接受的教育還在時時處處影響著我,我在二中的成長經歷也是非常珍貴而難忘的。這篇文章,主要是憑藉我現在的一些記憶和思考,談一談我眼中的石家莊二中。我當時就讀於南校區(石家莊二中實驗學校),所講的主要是南校區的情況。
在我選擇來二中的時候,讓我下定決心的是當時二中宣傳時特別強調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這八個字。在我看來,這八個字彰顯了二中顯著區別於其他一些中學的鮮明底色。自主學習和發展不代表管理鬆懈、放任自由,相反,二中在學風學紀、日常紀律和規範方面也是有很嚴格的要求的,哪些時間是學習的時間,學習的時間內要遵守怎樣的規則來構建好的學習秩序,這就有課堂和自習課的一系列紀律,它們保證了學習的時間和好的外部環境。而我們所說的自主,是在給定學習時間的情況下,學生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如何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在這些事情上,學生是有很大的自主空間的。特別是在高一年級,學生一方面需要適應高中生活,另一方面需要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選高考科目和競賽等),這時候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對學生來說是好事情,同時老師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給予適時的指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規劃,有利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實現進一步的高效學習。另外,二中非常鼓勵同學們之間自主的開展學習上的交流和碰撞,我們從高二開始,幾乎每次考完試之後的晚自習都會拿出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來,完全交給同學們自由討論,可以聊題目、聊方法、聊心得,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提升是很大的。
二中的考試次數不比其他地方少,幾乎從高一開始就有周考,且月考以上規模的考試都有年級排名,這樣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的考試能力(這對於高考是很重要的,知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利於激勵學生、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提升。我在高三的時候就總結出一句話,現在來看仍然有意義,就是「在學習備考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不僅是學業成績的進步,更有人生尺度的成長」,這裡所說的人生尺度的成長,我認為一方面是意志品質,一方面是思想方法,這兩個方面不僅顯著影響了「在同等知識掌握程度之下誰能在高考考場上有更好的發揮」,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在相同高考結果下,誰能在大學乃至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二中非常注重學生在人格和心理上的發展,和在思想和眼光上的進步,這樣的教育是貫穿在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之中的,而越是參與教學全過程、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十分熟悉的老師,越有可能在這些方面對學生的成長幫助更大。
二中和二中的老師們教我的很多道理是讓我終身受益的,是我在人生發展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動力。比如,我記得當時我們年級有一段時間引導學生開展關於「人生格局」這一話題的討論和思考,貫穿在班會、語文作文和其他一些常規的細節當中,就是要讓同學們有廣闊的格局和長遠的眼光,類似的教育還有很多。我記得高二的時候,年級裡面探索新的尖子生培優方式,把全年級大概前五六十名的學生召集在一起開會,第一件事就是對著國旗唱國歌、宣誓,告訴我們「精英意識不是特權意識」,讓我們明白成為「精英」其實就是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再比如,剛進高三,我第一次和新任的數學老師談話的時候,他說的幾句話讓我一直記在心裡,受用終身:「要做學問,先學做人」「要有對待生活中每一件事都認真的習慣」「注重過程,不要擔心結果」。這些話不是說說而已,老師們都是身教重於言傳的。我清晰地記得,當時教我的老師們中,有的老師工作日幾乎每天中午都不回家休息,留在辦公室備課出題;有的老師經常熬夜到晚上兩三點,把積累了若干年的複習講義不斷更新和整理,只求讓本屆的學生達到最好的複習效果。「學生好,一切都好」,在二中絕不是一句空話。
我在北大五年了,接觸了一些從二中畢業到清北的優秀學生。他們有的是本科就上了清北,這些學生往往會成為他們所在專業中的佼佼者,不僅在校期間學習成績是拔尖的,畢業之後有的直接就業,去了非常好的工作單位;也有很多選擇進一步深造,深造的人當中更多是選擇攻讀博士學位,從事學術研究的居多。還有很多我當時的同學,高考沒有考上清北,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學校和專業往往都能成為數一數二的學生,本科期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學習或工作上遊刃有餘,很多人順利的通過保研(不用考研)直接進到了北清復交這樣的學校。二中培養模式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能由此可見一斑。從我在北大的觀察和經歷來看,二中畢業的學生,相比於其他一些學校畢業的學生,雖然曾經可能面臨同樣的高考壓力並脫穎而出,但在大學有一些特點,比如對自己發展有更為清晰的規劃,有合理的自我定位,明白自己來到大學的意義和責任,有較強的自律和心理調節能力,在學習或工作上也表現出更好的思想深度、創造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這些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二中畢業的學生在大學為什麼能有更好的發展。
總的來說,二中的歷史是輝煌的,這種輝煌表現為一串數字,出了多少金牌、多少狀元,每年上線率多高,等等。而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二中人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奮鬥,這種奮鬥價值在於,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棟梁之才,他們為新時代的建設添磚加瓦,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發光發熱。而對於剛剛結束中考的學子們,我想說,這裡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新鮮血液,需要有基礎、有目標、有思想的你們,把二中的輝煌延續下去,讓這裡成為你的驕傲,也讓你成為二中的驕傲。
撰稿丨張皓辰
編輯丨韓文博
校審丨王海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