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北京】11月14日報導
「科學探索獎最大程度地尊重青年人的好奇心和學術興趣,不設定任何條件地支持和激勵他們探索big idea。」在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現場,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
據他透露,除了科學探索獎評審之外,騰訊將在後續運營上會結合各方反饋和建議,持續給青年科學家們進行更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搭建好交流平臺。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今年也是第二屆。50位青年科學家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1.5億元人民幣獎金(連結: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70261 )。他們研究範圍涵蓋了物理學術(6人)、生命科學(5人)、天文物理(6人)、化學材料(5人)、信息電子(6人)、能源保護(6人)、先進位造(5人)、交通建築(5人)和前沿交叉(6人)等9個領域。
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50位獲獎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而在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
據了解,「科學探索獎」在評選過程中重點關注四個因素:獨立性、創造性、變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過往的研究成就和學術地位,評審委員會更看重申報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來潛力,鼓勵自由探索。
奚丹表示,「獎項評選的感受之一是放眼未來,獎勵潛力。科學探索需要投入和堅持,對待科學探索需要寬容和耐心。科學家往往是寂寞的,我們也要耐得住『科學家的寂寞』。」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藍圖初顯,呼喚更多青年崇尚科學精神
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表示,組委會在徵詢各方意見中就了解到,許多科學領域的創新發現,往往來自學科交叉後迸發出的靈感與合作,學界普遍希望出現更多民間交流平臺,豐富創新的土壤,濃厚社會的科學氛圍。
為此,「科學探索獎」將為青年科學家搭建跨學科互動交流的平臺,還將舉辦重大主題的學術報告會、研討會。同時規定在受資助期間,獲獎人還需按要求向評審委員會定期提交年度科研進展報告,並擔任科學傳播大使,定期出席必要的公益活動和科普活動。
2020年8月,騰訊正式推出「科學探索營」活動,希望以此為不同領域的青年科學家提供跨學科、跨領域交流的平臺,為科學家的科研提供全新思路。
截至目前,「科學探索營」相繼組織首屆獲獎人與騰訊人工智慧科學家交流、探訪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來自9大領域的科學家以此為契機深入溝通,其中已有科學家達成了交叉合作的意向。
這樣的背景下,騰訊追求「科技向善」的藍圖也愈發清晰。自2019年起,騰訊及騰訊基金會宣布在每年11月舉辦系列科學活動。2020年騰訊科學周以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四場大會為核心。未來,騰訊將在科學周期間充分發揮平臺科技能力,聯合全球範圍內的科學家、醫學家、科普工作者、跨界學者,傳播科學知識與精神,激發大眾對科學的好奇心,幫助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一個社會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是一個少則十年二十年,長則半個世紀的過程。」騰訊方面表示,希望更多社會組織和企業能夠參與進來,共同構築一個良性發展、相互促進的科學助力體系,幫助一代又一代人培養崇尚科學的精神,激發探索科學的熱情。
「騰訊會長期保持對『科學探索獎』的投入,助力國家基礎研究的長遠發展。我們也希望同更多的人一起努力,讓科學成為時尚,讓創新成為年輕一代的追求。」馬化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