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奚丹談科學探索獎:放眼未來獎勵潛力,為青年才俊搭臺

2020-12-12 騰訊網

【獵雲網北京】11月14日報導

「科學探索獎最大程度地尊重青年人的好奇心和學術興趣,不設定任何條件地支持和激勵他們探索big idea。」在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現場,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

據他透露,除了科學探索獎評審之外,騰訊將在後續運營上會結合各方反饋和建議,持續給青年科學家們進行更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搭建好交流平臺。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今年也是第二屆。50位青年科學家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1.5億元人民幣獎金(連結: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70261 )。他們研究範圍涵蓋了物理學術(6人)、生命科學(5人)、天文物理(6人)、化學材料(5人)、信息電子(6人)、能源保護(6人)、先進位造(5人)、交通建築(5人)和前沿交叉(6人)等9個領域。

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50位獲獎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而在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

據了解,「科學探索獎」在評選過程中重點關注四個因素:獨立性、創造性、變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過往的研究成就和學術地位,評審委員會更看重申報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來潛力,鼓勵自由探索。

奚丹表示,「獎項評選的感受之一是放眼未來,獎勵潛力。科學探索需要投入和堅持,對待科學探索需要寬容和耐心。科學家往往是寂寞的,我們也要耐得住『科學家的寂寞』。」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藍圖初顯,呼喚更多青年崇尚科學精神

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表示,組委會在徵詢各方意見中就了解到,許多科學領域的創新發現,往往來自學科交叉後迸發出的靈感與合作,學界普遍希望出現更多民間交流平臺,豐富創新的土壤,濃厚社會的科學氛圍。

為此,「科學探索獎」將為青年科學家搭建跨學科互動交流的平臺,還將舉辦重大主題的學術報告會、研討會。同時規定在受資助期間,獲獎人還需按要求向評審委員會定期提交年度科研進展報告,並擔任科學傳播大使,定期出席必要的公益活動和科普活動。

2020年8月,騰訊正式推出「科學探索營」活動,希望以此為不同領域的青年科學家提供跨學科、跨領域交流的平臺,為科學家的科研提供全新思路。

截至目前,「科學探索營」相繼組織首屆獲獎人與騰訊人工智慧科學家交流、探訪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來自9大領域的科學家以此為契機深入溝通,其中已有科學家達成了交叉合作的意向。

這樣的背景下,騰訊追求「科技向善」的藍圖也愈發清晰。自2019年起,騰訊及騰訊基金會宣布在每年11月舉辦系列科學活動。2020年騰訊科學周以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四場大會為核心。未來,騰訊將在科學周期間充分發揮平臺科技能力,聯合全球範圍內的科學家、醫學家、科普工作者、跨界學者,傳播科學知識與精神,激發大眾對科學的好奇心,幫助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一個社會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是一個少則十年二十年,長則半個世紀的過程。」騰訊方面表示,希望更多社會組織和企業能夠參與進來,共同構築一個良性發展、相互促進的科學助力體系,幫助一代又一代人培養崇尚科學的精神,激發探索科學的熱情。

「騰訊會長期保持對『科學探索獎』的投入,助力國家基礎研究的長遠發展。我們也希望同更多的人一起努力,讓科學成為時尚,讓創新成為年輕一代的追求。」馬化騰表示。

相關焦點

  • 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在京頒獎,鼓勵50位青年人探索科學...
    今年5月20號他走了,留下了一句話:深空探測看當代,行星科學靠未來。」2020年「科學探索獎」天文和地學領域獲獎人魏勇回憶道。「於我而言,科學探索不僅充滿理性與客觀,更蘊藏著無窮盡的生命力量與魅力,猶如呱呱墜地的嬰兒。當你為它傾盡全力、堅持付出時,它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迸發出盎然的生機,帶給你驚喜。」2020年「科學探索獎」信息電子領域獲獎人黃芊芊談道。
  • 如皋籍青年科學家黃志偉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其中,如皋籍青年科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黃志偉榮獲生命科學領域「科學探索獎」。記者了解到,「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公益獎項。該獎項每年遴選50位獲獎者,每人在未來5年獲得每年60萬元(稅後)、累計300萬元的現金資助,並可對獎金做自由支配。
  •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黃永安獲「科學探索獎」
    湖北日報訊 (記者黃磊、通訊員周豫)11月14日,2020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儀式舉行,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黃永安獲獎,獲獎勵300萬元。「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李培根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產生不超過50位獲獎人。每位獲獎者將連續5年、獲得總計300萬元資金。
  •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近日正式揭曉,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今年的「科學探索獎」50名獲獎人中,有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 科學探索獎獲獎者黃志偉:相比獎勵,更是一種期許
    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根據報導,這50位不到45歲的年輕人各憑本事薅走了馬化騰1.5個億。科學探索獎單人獎金300萬,被網友稱為中國諾貝爾獎。事實上,獎金額度比諾貝爾獎更高。
  • 「科學探索獎」1.5億元重獎50位科學家!南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科學探索獎」1.5億元重獎50位科學家!2020年9月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獎勵,用於自由開展科學探索研究。南京水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 上海交大電院鬱昱教授獲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
    2020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Xplorer Prize)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鬱昱教授獲得2020年數學物理學領域「科學探索獎」,並將在未來5年獲得300萬元科研獎金。
  • 50位青年學者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其中7位為河南籍學者
    讓科學成為時尚,讓創新成為年輕人的追求。11月1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0位國內科學家攜家眷走過紅毯,聚集在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他們是本屆「科學探索獎「獲獎者,每人將由騰訊公益基金會拿到300萬元獎金。本屆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約40歲,最年輕的獲獎者僅30歲。
  •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林波榮教授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2020年9月25日,經過「科學探索獎」評審委員會對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申報材料的初篩、初審、覆審、終審四輪評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獲獎人在「科學探索獎」監督委員會的見證下產生,他們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總獎金1.5億元),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使用。
  • 燒腦的騰訊科學周來了!科學周四大驚喜,與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對話!
    今年11月7日至15日,科學周將連續舉辦四大科學類活動:騰訊科學周以科學WE大會、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 在這場科學的盛宴上,騰訊科學周以科學WE大會、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四場大會為核心,邀請眾多來自國內外的權威科學家、醫學家、科普工作者、跨界學者等,和大家分享前沿的科學研究和醫學突破,激發更多人對科學的好奇心。
  • 中國免費開放全球最大望遠鏡,原來阿里騰訊暗中為國培養科技人才
    新年剛過,中國科學界迎來兩件大事:一是官宣免費開放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二是啟動2021年「科學探索獎」申報工作。前者預示著中國在天文學領域對美國的趕超,後者體現了中國在科研人才培育上的努力。然而在今年1月4日,美國宣布重新建設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為之搭載更強大的發射器,可用於太陽系內小行星的觀測。波多黎各州正在籌劃前期 800 萬美元的工作,這筆資金將用來清理望遠鏡的殘骸,收集周圍環境中的碎片等。就在同一天,中國宣布了一個針鋒相對的消息:今年4月1日,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2020年CCF-騰訊犀牛鳥基金啟動申報
    從產業實踐出發,基金設立了8個技術領域共計35項研究命題,並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向全球富有創新思維與研究能力的青年學者開放申請。  犀牛鳥基金在促進科研合作的同時,也長期為青年學者的個人成長助力。通過設立一系列輔助計劃,犀牛鳥基金為青年學者在拓展學術視野、豐富思維角度、提升問題意識方面提供協助。
  • 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北京大學陳鵬教授:當化學遇上生物學
    2019年度「科學探索獎」化學新材料領域獲獎人。 獲獎理由:肯定他在活細胞化學工具開發和蛋白質生物正交激活等方面的成績,支持他在新一代蛋白質檢測和測序技術等問題上的探索。 2019年,正值《自然-化學》創刊十周年,雜誌主編在年初邀請我對化學領域未來所面臨的挑戰性問題加以評價。 因為我一直在思考「蛋白質PCR擴增」這一難題,就對該問題進行了評論。隨後,我進一步思考了解決這一科學挑戰的策略,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申請2019年「科學探索獎」的計劃書。
  •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布
    《科學通報》陳嘉庚科學獎專輯文章 超滑與摩擦起源的探索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數理科學獎獲獎人 個人簡介
  • 賀州70後科學家獲中國諾貝爾獎,騰訊重獎300萬!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廣西賀州的謝濤榜上有名啦!除了謝濤,還有49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且看介紹→「科學探索獎」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產生不超過50位獲獎人。
  • ...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的通知
    推薦工作安排如下:1、11月30日前(含),申報人填寫《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提名表》(附件2)、《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候選團隊提名表》(附件3)、《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表》(附件4)及有關證明材料文件電子版發郵件至中國卒中學會科技獎勵辦公室郵箱csa.kjjl@chinastroke.net;
  • 匯聚土木工程青年才俊!
    為了更好地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引領作用,推動土木工程學科基礎研究的發展,加速推進新時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明確資助導向,完善評審機制,優化學科布局」三大改革任務,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以學術交流促項目管理、以思想交流促學術發展、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的青年和地區科學基金項目管理模式,2020年11月22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
  • 扶植新秀 科技創新——王選傑出青年學者獎設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王選教授作為推動中國漢字走入計算機時代的傑出開拓者,是新時代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和自主創新精神的楷模,他的崇高情懷與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值得永遠銘記。為發揚王選堅持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扶植新秀的高尚情懷,推動中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日前,由北京大學王選青年學者獎勵基金資助的我國數學和計算機領域又一重要科技獎項——「王選傑出青年學者獎」正式設立。
  • 用脫口秀方式做科普 騰訊X-Talk科學周「出道」
    過去一周,騰訊舉辦了WE大會、ME大會和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既有對全球最前沿科學的講述和思考,也有對人類生命奧秘的探究和解讀,還有對年輕科學家奮鬥的敬意、鼓勵和掌聲。科學家,以及他們的科學事業、科學思想,可以說是這三個舞臺共同的C位。
  • 用脫口秀做科普,騰訊科學周上演X-Talk
    科幻作家陳楸帆、中科院研究員王皓毅、科學脫口秀演員張宇識參與「會談」。11月15日,騰訊北京總部迎來一場科學脫口秀。作為2020年騰訊科學周的收官,這場名為X-Talk的活動以「你好,好奇心」為主題,科學家、哲學家、科幻作者等「最強大腦」集聚,現場不時出現「人工大腦設計師」「基因編輯寵物設計師」等充滿「未來感」的詞彙。「X」是未知,是好奇心,是想像力。就在前一天,50位青年科學家捧過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的「X」形獎盃。